第七百四十六章 戰局的變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PS:感謝書友“筆落詩成”投的**,書友們的支援是我碼字的動力。

李世民狠狠一掌扇去,可到了碰觸李治前的那一刻,終究是頓住了手。

打,除了洩憤,沒有什麼用。

李世民再次深吸一口氣,緩緩將李治從地上拉起。

“雉奴啊,李沐不過長你一歲,他能做的,你也能做到。你是太子,大唐儲君,李沐再強,也是臣子。只要你按朕的話去做,就一定能擊敗他。”

李治張著一雙惶恐的眼睛,看著李世民道:“如果他帶兵入宮,孩兒如何應對?”

李世民再也沒有了說下去的力氣,他長嘆道:“雉奴累了,先回東宮歇息吧”。

李治懵懵懂懂地站起,在太監的簇擁下離開了承慶殿。

李世民怔怔地看著李治的背影消失,厲聲道:“傳朕口諭,太子少詹事張行成、太子右庶子高季輔、太子左庶子蘇勖輔佐太子不力,罰俸一年,以示訓誡。”

袁仁國應道:“奴這就去傳諭。”

“且慢。替朕擬旨,房玄齡為太子太師,蕭瑀為太師,尉遲恭為太保。即日起三人替朕好好訓導太子,不得一日懈怠。”

“另外,傳旨漢州李沐,令其擇有力之一部,馳援遼東,不得有誤!”

李世民知道這是一把雙刃劍,能殺李沐,也能傷自己。

令南北相隔陸路不通,只能走海路的李沐去馳援遼東,這本來就很荒唐。

如果遼東有不測,那李世民這指揮失誤的責任是跑不了的。

但,李沐不管是抗旨不遵還是奉旨北上,遼東失陷的罪責,李沐將承擔一大半。

因為,李沐在漢州只有四萬神機衛,不可能全部抽調北上。

也就是說最多能抽調二萬人,這個數量的神機衛對於一場五、六十萬的大戰來說,杯水車薪。

連李世民,也不看好遼東城的防守。

他現在只希望,李勣能堅持得久一點,最好能與敵人兩敗俱傷,讓高句麗和靺鞨聯軍再無力南下。

這樣,等遼東城失陷之後,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御駕親征,收復失地,拒敵寇於國門之外了。

這個大功,足以讓自己的聲望一時無量,令李沐望其項背。

而李勣部的折損,等於讓李沐的實力至少損失四成。

從此,自己就可以有足夠的時間來抗衡李沐,等待朕的稚奴長成。

……。

高句麗首都平壤城內,也不平靜。

不但不平靜,鬧得比長安太極殿還兇。

與靺鞨組成三十五萬聯軍,原本是想突破遼東城,染指契丹土地。

隨便佔些百濟之地。

結果呢,遼東城沒打下,反而丟了新城和安市城。

還好新城奪回來了,否則戰火就要燒到靺鞨疆土了。

不僅如此,高句麗還丟了泊汋、大行和新義州。

南邊更是被唐軍佔領了漢州以南的土地。

此戰沒得到預想的好處,反而損失了四分之一的國土。

於是,高句麗的王室怒了,藉此向淵蓋蘇文發難。

要知道,淵蓋蘇文總攬大權,是因為他殺了榮留王高建武,立了高建武的侄子高藏為新王,自己才坐上發大莫離支的位置。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由於淵蓋蘇文鐵腕獨裁,官員心中皆不滿,王族更是恨他至極點。

他殺了榮留王高建武奪權也就罷了,還分屍拋屍,這對王族中人來說,是莫大的恥辱。

所以,一聽到淵蓋蘇文在漢州的第一次敗績。

平壤宮內便掀起了一股巨大的反對聲浪。

官員們相互串連,從上至下,形成了一個統一的觀點。

那就是派使者前往長安,向大唐求和。

可笑的是,淵蓋蘇文的長子淵男生,未來大莫離支的繼承者,竟在這股聲浪中,站到了與他父親對立的陣營中。

或許淵男生是想做一個與他父親完全不同的高句麗王國的忠臣吧。

可淵男生少算了一件事,那就是他的三弟淵男產。

淵男產與二哥淵男建素來交好,二人卻與長兄淵男生很不對付。

熊津城外戰敗,淵男建被俘,淵男產卻逃回了平壤。

他得知長兄的意思之後,悄悄派人密報了父親淵蓋蘇文。

剛剛新敗的淵蓋蘇文得知此事之後,率殘部迅速回師平壤。

淵蓋蘇文很清楚,國內的對立已經無法調和。

只有對外戰爭才能化解,這個時候如果停止了戰爭,自己等於失去了掌控軍權的藉口。

放手軍權,不單是他自己,整個淵氏家族都將遭滅頂之災。

所以,戰爭必須繼續下去,直到有一天,自己真正地掌控整個國家。

回到平壤,淵蓋蘇文的方法簡單粗暴,但非常有效。

他一日之內,殺了一百多個贊成與大唐言和的官員。

連長子淵男生也在其列。

只是,沒有人說得清究竟是淵蓋蘇文虎毒食子呢,還是淵男建、淵男產兩兄弟勾結,殺害了長兄淵男生。

反正最後的得益者,是被李沐釋放的淵男建,他逃回漢州,與父親淵蓋蘇文會合。

在淵蓋蘇文丟失漢州之後,又隨同淵蓋蘇文北逃。

鑑於李沐的要求,淵男建一路上都在向淵蓋蘇文灌輸與大唐戰鬥下去的好處。

所以,在淵蓋蘇文心中,淵男建是唯一與他志同道合的兒子。

世子之位自然落到了淵男建的頭上。

經過這一輪血腥的清洗,平壤安靜了。

再無人與淵蓋蘇文對抗。

淵蓋蘇文整頓好朝堂之後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勒令新城、木底州三十萬聯軍,全力向遼東城發動攻擊。

……。

李世民的旨意,並不讓李沐太驚訝。

從李世民拒絕向遼東派出援兵的那時起,李沐就猜到李世民識破了自己的用意。

那麼,這道旨意必定會來,無非是時間早晚罷了。

讓李沐沒有預料到的是,淵男建送來的第一封密信,竟是如此大事。

雖然聞香也送來平壤劇變的訊息,但李沐始終以為淵蓋蘇文不會發動決戰。

因為高句麗不是大唐,不但國土、人口不及大唐,整體國力更不及大唐。

經過這三個多月的戰爭,高句麗已經有了脫力的跡象。

四分之一的國土淪喪,高句麗朝廷今年的歲入至少要減少一半。

長時間如此規模的戰爭,不是高句麗能承受得起的。(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