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首次殖民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五月初十。

潘崇徹率第一軍中的兩廂一萬餘名黑旗軍士兵在振州集結完畢。

百里康率特戰軍騎兵、步兵在石西州集結完畢。

振州港一艘和州載、十二艘商船和數十艘徵集來的中型民用船集結完畢。

於是,楚國第一次殖民戰爭爆發。

此時,進入楚國被聚集後經官道送往龍州、思明州、石西州、思陵州四州的難民已經超過二十萬,三條官道上的各州官倉運送的物資每天已超過百萬斤,運送的難民人口超過五萬人。三條官道此時才顯示出它存在的必要性。

吳朝,原為南漢疆土,稱為交州,設交州節度使,晉天福二年(937年)交州節度使楊廷藝為交州牙將矯公羨所殺,第二年,楊廷藝的部將吳權又從愛州起兵討伐矯公羨,公羨遂向南漢求援。未及南漢軍至,吳權已殺矯公羨並先佔據交州自立為節度使。第三年,南漢援軍在白藤江被吳權擊敗,南漢萬王劉弘操戰死。此後吳權稱王,定都古螺,稱為吳朝。

五月十一。

兩路大軍先後發動進攻。

兩天後,潘崇徹所率萬餘黑旗軍順利在順化登陸,稍事修整後,迅速向北攻擊。

第四天,百里康部騎兵迅速擊潰了聞訊前來迎擊的一萬吳朝軍,與步兵匯合後,兵臨螺城城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百里無忌高估了吳朝的軍力和戰鬥力。也低估了黑旗軍的戰鬥力。

也許黑旗軍無法治理吳朝,但若單以戰鬥力來說,中原所有的軍隊都已經遙不可及。何況一個小小的吳朝。

兵臨城下後。

第五天,沒待百里康率部攻城。

吳權很輕易舉城投降了。因為他知道,只要投降,東邊的宗主國就會下詔封他為節度使之類的官銜,吳朝還是他的,大不了不做王便是了,只要大軍一撤回,稱不稱王還是自己說了算。從隋唐以來俱是如此。

但讓吳權沒有想到的是,此次來攻的是楚國,楚王百里無忌自然瞭解這些邊陲小國的意圖。

而百里康無疑將這瞭解無限地擴大了。

沒等潘崇徹自順化北攻上來,百里康已經順利地進入螺城。

進城第一件事,便是讓吳權召集所有吳朝官員,並讓下令召回所有吳朝的各縣官員,說是要訓話。

四天後,當潘崇徹率部在螺城與百里康匯合之後。

吳朝的所有官員也到齊了,聚集一堂,共計六百三十七人。

百里康隨即令黑旗軍動手,潘崇徹一時阻止不及,其實也不想阻止。

於是,螺城王府中血流成河。

百里康尤嫌不夠,命令黑旗軍關上城門,在螺城迅速搜尋吳權族人和官員族人,凡年滿十二歲的男丁,全部被殺。

這一日,據黑旗軍內部所述,所殺人口超過三千人。

第十天。

清理完畢之後,百里康與潘崇徹商量,由百里康率特戰軍繼續南征占城。潘崇徹迅速分兵控制吳朝各縣。同時傳訊潭州,殖民交州。

第十三天,在龍州、思明州、石西州、思陵州四州集結的四十五萬難民第一批十萬人被送往交州,在潘崇徹萬餘黑旗軍士兵的率領下,向已經完成清洗的三個縣進行安置,現成的房屋,現在的土地和現成的糧食。雖然帶著濃濃的血腥味……。

第二十天,第二批二十萬人被送往交州。而此時百里康已經迅速占城,重演了螺城的一幕,更加徹底。

而此時,楚國收容的難民已經超過九十萬人。但人潮湧來的速度開始減慢。

殖民,這個看起來並不出奇的字眼,從頭到腳,卻流淌著鮮血,對百里無忌來說,卻無法選擇,吳朝百姓和楚國百姓只能二選其一,百里無忌很自然地選擇了楚國百姓。

第三十天,最後一批二十九萬難民被送往占城安置。

所有的難民在第一時間開始搶種佔城稻,期望在秋季收穫,不再捱餓。

難民們心中知道,此次天災自己能活下來,得歸功於楚王恩德,難民們銘記於心,並共同收集當地的銅器鑄造,在螺城和林邑城中為百里無忌豎起了銅像,在其像是銘刻“晉天福八年,蝗蟲天災至,受難百姓無數,楚王仁慈,攻交州以拯救百萬黎民。”

這場突如其來的難民潮終於被化解。

其中安置在交州的難民為六十萬,安置在佔城的難民為四十九萬。

最後的一段時間楚國還是陸續收容了近十萬難民,還不包括被楚國豪強偷偷買為奴才的難民。

這十萬難民被百里無忌安置在了楚國境內的各個礦山和工坊。

為此,楚國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內花費了各州官倉的糧食就達到六千萬斤以上,輸送到交州和佔城的糧食超過三千萬斤,動用維持治安巡邏的黑旗軍數萬人,參加戰鬥的士兵數為二萬多人,動用了水師和艦船數十艘,軍械糧草難以計算。

而唯一的所得就是化解了這場天災人禍。

六月底。

楚王百里無忌詔令。

原吳朝、佔城轄地並稱為交州,設交州郡,將螺城改名奉漢,設為治所,並納入楚國版圖。

任潘崇徹為交州郡安撫使,負責全境防務。

任原楚天策府十八學士之一的劉昭禹為郡令,負責政務。

自此,楚國版圖再次擴大,在各國勢力中佔據第一。

此戰,楚國強大的動員能力和黑旗軍迅猛的攻擊力,令各個勢力聲如寒蟬。各個勢力相繼派使者前往潭州,欲與楚國交好,連晉、契丹也不例外。

……。

到了九月底,肆虐的蝗災終於開始平息。其實無所謂平息,只是因為該死的皆已死,該逃的皆已逃,災難所到之處,早已是一片廢墟。

晉國桑維翰屢次請求皇帝石重貴用謙遜的語言向契丹道歉,往往被景延廣所阻攔。石重貴因為景延廣有扶立他繼位的功績,所以恩寵比群臣都高;景延廣又總管宮廷宿衛將士,因此朝中大臣不敢同他爭論。

河東節度使劉知遠,知道景延廣必然要造反,但是怕景延廣正在當權用事,不敢上言,只是更加募集兵丁,奏請設定興捷、武節等十多個軍,用以防備契丹。(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