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王演八卦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姚遠這還是頭一次在知識面上遭到小蘿莉的鄙視,不過也正是楊戩提醒後,他才想起了另一件事情。

記得以前去博物館參觀時,宋朝時西夏和大宋之間發生戰爭的,不也就是那“青、白鹽之爭”嗎?

河西走廊一代地區的鹽山盛產岩鹽,出產的青鹽“價賤而味甘”,也就是鹹味中略帶一絲甘甜,所以被譽為鹽類的上品。就連各類古風小說裡的主角都要“用青鹽漱口”,說的其實就是那一片的“飴鹽”。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宋朝朝廷為了避免這青鹽和價高質次的官鹽競爭,禁止西夏賣鹽到中原,算是古代版的“貿易禁令”,雙方都沒少為這事流血。

如果西周食鹽之所以能自給自足,靠的是河西走廊這一片的鹽山,那就說得通了。

難怪周人運鹽到荊蠻那裡去賣,想必是比FL的鹽還要好得多。

姚遠想明白後,立刻跳了起來:“既然如此我們還等什麼?早早地去搞它幾塊鹽來,拿回去做醬!”

不知為何,小蘿莉眼中的憐憫之色更重了。

她一手指著帳篷裡的那兩塊晶瑩剔透的老虎形晶體,另一手順手便揪起了姚遠的耳朵,對著裡面大喊。

“你以為我怎麼可能吃得下那苦得不行的鹽滷啊,咱家一直以來用的不都是飴鹽嗎?”

姚遠被震得耳朵裡都有些發麻,連忙搖開了頭。

現在想想,自己好像確實沒有怎麼吃過鹽滷,甚至就連玉泉山上那幫道士用的都是飴鹽,簡直奢侈。

原來是這樣,看來崑崙山很早就開始接受西岐供奉了啊。

難怪這麼多諸侯國自發地便團結在了西岐旗下,原來是有鹽,而不聽令的那幫諸侯則是因為山西那邊也有鹽池。

“政治格局”這種東西說起來好像高大上,但究其本源,不就是柴米油鹽這些“小事”嗎?

想通之後,姚遠對西岐的戰爭也就不那麼關心了。

西岐兩萬大軍浩浩蕩蕩地開回了國都,並且帶回了大量的奴隸和戰利品,以致於人人都交口稱讚姬昌,說他有乃父之風,是賢君之相。

對此姚遠只能說,古人理解的賢君可能和後人理解的不太一樣。

對姬昌此次出兵,崑崙山的評價同樣也很高,認為周代商的徵兆已經顯現,商遲早要亡於東夷云云。

於是他們決定加大籌碼——將推演八卦之術送給鬻熊,讓他轉交給姬昌。

據說姬昌得到八卦推演之術後喜出望外,並且準備將自己實踐的過程寫成一本名為《易》的書,刻在竹子上。

要說他為什麼如此高興,原因也很簡單——“國之大事,唯戎與祀”。

在一個政教分離的政權裡,“王”也只是軍事領袖,而不是祭祀集團的首腦,這兩者的權力雖然相輔相成,但終歸是兩個利益集團。

文丁、帝乙之前,幾代商王都試圖將祭祀的權力收到自己這邊,為此不惜改動禮法,結果不出所料地得罪了一大幫類似“婆羅門”的階級,搞得舉步維艱。

但得到八卦推演卜算之術後,姬昌便可以將祭祀的權力也攬到自己身上,這可是人家商王歷經數代都沒有完成的成就,帝乙若是知道,恐怕要嫉妒死。

所以,“文王演八卦”可不是一個單純的神話故事,而是周人的軍事領袖收攏宗教權力的象徵,如果周人沒有收回這個權力的話,周公可沒有資格去制《周禮》。

為此,姬昌投桃報李,宣佈將在西岐開闢一塊“百里之地”以種米麥,其產出用於供奉崑崙山。

庶人若是想要來耕這“神田”的,一律按“井田”制,八戶人家種一塊田,將中間一份上交給崑崙山,另外八份歸那八戶人家自己所有。

姚遠總覺得這個制度自己好像在哪見過,但他卻沒有問鬻熊這是不是從自己那裡複製的。畢竟這年頭也沒有什麼專利和著作權法桉,即便是有了估計也沒有“制度抄襲”這種罪名。

在楊戩帶著獼猴桃酒和鹽離開的時候,西岐周圍各國的庶人們已經是聞風而動,紛紛前來投奔,想必是這稅率實在是低得誘人。

而作為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姚遠只得到了楊戩一塊胙肉的獎賞,付出和收益實在是不成正比。要不是他藉著機會把周人祭祀的祭品都吃了個遍,那他實在是有些虧。

吃完了這一圈後,姚遠發覺自己的《美食大典》已經解鎖了2%,結合著丹藥的力量,實力應該也算得上是個老金丹了,只可惜沒什麼人來讓他練練。

不過既然周文王已經開始伐商,想必離那殺劫也為時不遠,屆時就算他想躲也躲不開吧?

......

回到崑崙山後,玉鼎真人等十二仙也就各帶弟子回了山。

楊戩本來打算和姚遠一起回長生洞的,但玉鼎真人卻告訴她,她實力如今已經可以算是“出師”,以後修行靠自己便可,每年來一趟玉泉山便可。

“我已經沒什麼可教你的,你的修行之法雲華皆有交付,接下來就看你的造化了。”玉鼎真人是這麼說的。

楊戩可沒有想到自己這才上山一年就被攆了出去,但既然玉鼎真人堅持,她也只好恭恭敬敬地拜了別,然後又去和幾位師兄說話。

師兄們聽說楊戩已成金丹,皆是大吃一驚。

雖然說早就知道這個小師妹和他們不是一路人,但人比人真的是氣死人,再讓這個小師妹繼續待下去,朝夕相處之下,只怕他們遲早也會心態失衡,走火入魔。

感嘆之後,他們便一齊動手,幫楊戩收拾好了鍋碗瓢盆等一應物什。

至於那石磨因為實在是太重的關係,被楊戩留給了師兄們,並且教會了他們該怎麼磨麥子,然後用麵粉蒸餅和烤麵包,也算是她和孝天犬在玉泉山留下的最後一絲痕跡。

帶上包袱出來後,楊戩和姚遠直奔灌江口——他們現在也確實沒什麼地方可去了。

楊嬋還以為他們是來接自己回玉泉山的,結果聽說姐姐準備長期留在這裡後,不禁又哭又鬧,鬧著要回養父母那裡去。

楊戩頭疼萬分——沒想到臨時寄養了幾個月,居然把楊嬋寄出感情來了,早知道自己就該帶她上山的。

“好吧,我送你回去,不過不要像媽媽一樣,在人間待久了就貪戀紅塵哦,我們可是要成仙的。”楊戩對她說。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