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新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不過解決辦法不是沒有,就是讓那些將門也選一些子弟進入軍校培養,之後可以去軍中任職。

趙頵顯然是誤會韓琦的意思了,他的目的根本不是為了軍校,而是想將趙頵調離出開封這個權利中心。

“練兵不能只練將,據派遣去軍校的人說,王爺也是訓練那些雜役基本的佇列行軍,而沒有教授他們排兵佈陣!”

“確實如此,”趙頵點了點頭:“如今軍校的規模太小,也沒有合適的教員,只開設了軍醫院,教授的都是一些基本的佇列和戰地急救知識!”

韓琦笑了笑:“所以我和歐陽相公商議之後,認為與其開設軍校,不如讓王爺親自去練兵,開設新軍,若是有效果,便可以此軍為典範,向全軍推廣!”

趙頵雙眼一眯,琢磨著這倒也對,軍校培養終究是紙上談兵,趙頵也沒多少相關知識傳授給他們,若是給他一支軍隊,按照現代化的練兵方法訓練,不說戰鬥力多強,至少紀律上要比這個時代的軍隊強上許多,有了紀律,在配上熱武器,那戰鬥力還能弱了?

但他也察覺到了韓琦的目的,趙頵不是傻瓜,也不是政治小白,如今火藥監和新城那邊的建設都離不開自己,而近年來邊境還算太平,這個時候讓自己去練兵,顯然是有目的的針對,趙頵猜也能猜到,肯定是被曹越說中了,有些人開始動手了。

不過話說回來,自己對皇位沒有念想,若是能離開這是非之地,倒也是一樁好事,與此同時,若是能練出一支精兵來,也算為大宋做出了貢獻!

這時歐陽修也道:“手榴彈以及火槍都是王爺製作的,最瞭解怎麼使用的就是王爺本人了,這其他人根本代表不了,不如這支新軍就以王爺製作的新武器為裝備,也好試驗一下威力!”

歐陽修更加說中趙頵的心坎了,無論手榴彈還是火槍,若是用法不當,根本發揮不出來應有的威力,現在這兩種武器又在初始階段,並不是很好用,坦白來講,現在的火槍應該叫做火統,打仗就是一錘子買賣,要麼將對方一瞬間打崩潰,一旦敵軍崩潰不了,那麼裝填速度極慢的火槍兵只能等死。

若是加上一隊長槍兵和刀盾兵護衛的話,那這個隊伍就太臃腫了。比如以五千人為例,若是全部為火槍兵,一輪齊射射出五千枚鉛彈,對方同等數量的軍隊,無論是弓兵步兵騎兵,都是扛不住的。可若是只有兩千火槍兵,一千長槍兵,兩千刀盾兵的配製,一輪齊射根本打不誇敵軍的衝鋒,而一旦短兵相接,大宋這些步兵能抗住草原騎兵的衝鋒?

在趙頵的構想當中,理想的配製應該是不要長槍兵和刀盾兵,只要火槍兵和騎兵。比例最好是四比一,這樣的好處是騎兵可以掩護火槍兵,另外火槍兵若是一下子把對方打崩潰了,騎兵可以衝上去收割,火槍兵哪裡能追得上人啊,何況對方還大部分都是騎兵的草原部落。

或者直接搞排隊槍斃,當然那需要至少火繩槍水平的武器來支撐。

現在的火槍可比現代的沉重的很,上次蘇為給自己看的那杆樣槍重十斤,那還是用了銅的緣故,若是用鐵,重量可能會達到十五斤。

樣槍的威力也不夠,孔徑太小,趙頵也已經吩咐蘇為試著加大加長了,趙頵記得大航海時代,西班牙火繩槍的彈重一兩五錢,口徑很大,有一寸多,明朝的斑鳩火統就更大了,重量能有二十多斤,打在人身上就是一個大血窟窿,根本救不活,那哪裡是火槍啊,根本就是炮,現代的高射炮口徑也就這麼大。

還有一種叫做抬槍,就是因為太長太重了,一個人根本無法操作,需要前面一個人用肩膀扛著,所以才叫做抬槍。

這些東西要到十五世紀十六世紀才會出現,可想而知趙頵現在想做出來有多困難了。

不過趙頵也有優勢,那就是他懂得一些簡單的器械知識,比如說水力鍛錘,此外利用水力還可以發展出水力鑽機等等,這些可是當時歐洲生產火統和板甲的必要器械,趙頵提前將這些都做出來,還能做不出火繩槍麼?即使威力達不到火繩槍的水平也能做個差不多,就是有五六成的威力也夠用了。

歐洲生產火繩槍的時候也不是大工廠,跟趙頵現在一樣,都是手工作坊,靠的的是一些嫻熟的工匠,做出的火槍規格都不一樣,畢竟每個工匠的水準是不同的,難免會有所偏差。

趙頵現在也頭疼這些生產問題,畢竟都是手藝活麼,不是人人都會的,想蘇為這樣的大匠,整個大宋都找不出幾人來,就是他,用銅這種容易鑄造的金屬,生產一支火槍還要數天的時間,要是其它一般水平的工匠,弄不好要半個月生產一支。

增加學徒的數量短期內這生產力也上不去啊,畢竟學徒需要學習,沒個三五年的時間出不了師。

趙頵也不敢太過催促他們,他要的是能打仗的火槍,不是明朝那種動不動就炸膛的破爛貨,這樣一計算,火器監上百名匠人,加上數百名學徒,一個月能生產兩百支火槍已經是極限。

此外還有個成品率的問題,這是手工生產的弊端,少說也得有一二十支火統是不合格的,此外還要分出人手去生產鉛彈,火藥,火繩等,真正的產量一個月能有一百直就不錯了。

一年一千兩百支,趙頵想要裝備一個萬人的部隊,就算產量一年翻一倍,那也要差不多四年的時間。因為火槍是個消耗品,訓練會損壞許多的。

所以啊,趙頵想完全抄十五世紀歐洲軍隊作戰的模式也是不可能的,火槍的數量不夠,還是要摻雜一些冷兵器部隊。

好在他還有手榴彈和地雷這兩個殺器,還是有手段遏制騎兵的衝鋒的。

趙頵不知不覺又進入了冥想狀態,歐陽修說了半天才發現這位王爺根本沒在聽,當即就有點生氣,正想叫醒趙頵時輕輕的被韓琦拉了一下才作罷。

趙曙也注意到了趙頵的情況,心道這不會又得到什麼上天的傳承了吧?他這個皇帝雖然身體不好,但朝中的風吹草動還是知道的,歐陽修和韓琦今天是什麼目的能不明白?

可是他知道趙頵的重要性,練兵那是埋沒人才,趙頵去練兵了,火器監可以帶走,可新城的那一攤子給誰管?誰能管的了啊!這朝堂之上有幾個懂鍊鐵的?大宋要想打敗西夏,說不定還真的要靠趙頵,要不是顧及阻力,他真的想把皇位傳給趙頵。

可惜啊,為了朝堂的穩定,他又不能這麼做,那樣只會害了趙頵,另外趙頊的表現他也算滿意,若是兩兄弟能夠齊心協力就好了,老皇帝想到這裡不禁微微嘆了口氣。

片刻,趙頵回過神來,看向趙曙,問道:“不知兒臣要去何地練兵!”

趙曙依舊沒說話,開口的是韓琦:“如今有戰事的地方只有和西夏接壤的秦風路和永興路了,西北邊境民風彪悍,正好適合練兵,殿下不如去京兆府建府衙練精兵吧!”

趙頵又問道:“那麼新軍起始,招收對少人合適呢?”

“一萬人,”歐陽修說道:“太多了朝廷糧餉不足以支撐,太少了又沒有效果,一萬人正合適!”大宋用錢的地方太多了,一萬新軍的糧餉也是個不小的數目,不過籌措一番,還是能拿出來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