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皇帝何至於此?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對於魏忠賢這個人,在朱由校心裡的信任度恐怕比許顯純還要差一點點。

雖然他出身低微,但是此人的志氣可是不小,他的貪心巨大,加上他心理陰暗、不擇手段,比許顯純這種武臣可是危險多了。

雖然說是自己將他一手提拔上來委以重任的,但畢竟是在歷史上被稱為九千歲的人,朱由校也不得不提防他一下。

“老奴參見皇爺!”

魏忠賢雖然是東廠提督,但是這乾清宮的大門他進的次數還沒許顯純多,而且如無大事,他進宮可都是要通報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他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皇帝雖然重用於他,但是並不是非常信任他,所以他一直在瘋狂表現自己。

“魏大伴,你入宮也有幾十年了吧。”

“回皇爺,老奴入宮已有二十一年了,老奴在幾個月前還不過是一個受人欺壓的小太監!”

“幸得皇爺賞識,老奴才有如今,老奴實在無以為報!”

不得不說這種混跡江湖的地痞流氓腦子轉的很快,對於揣摩人心這種事瞭如指掌。

朱由校只是簡單的問一句,他就能說一堆讓你舒服的話語來。

“劉一燝和袁應泰如何了?”魏忠賢從懷中拿出一份奏本舉頭道:

“皇爺,袁應泰所招罪行老奴一字不漏的全部寫了下來。”

“根據袁應泰的招供,他與遼東文武將官同流合汙、殺良冒功,貪汙朝廷所撥糧餉無數,其中以那些世代鎮守遼東的將門為最甚。”

“而那劉一璟之前是死活也不說半個字,待得他在詔獄見到那葉向高後,是磕頭如搗蒜,將所犯之事全盤托出,求著老奴饒他一條狗命!”

朱由校先前還以為這劉一璟真的這麼有骨氣呢,原來是在幻想著他那些同黨清士能為他翻案,救他一命呢。

可當他看到他們特意請來主持大局的葉向高都自身難保時,恐怕他心中那脆弱的心理防線當場就崩潰了。

待王朝輔將奏報擺在御前,朱由校並沒有直接看,他怕他的小心臟一下子受不了,自己可不能在外人面前失了皇帝的威嚴。

“大伴果然沒讓朕失望,此事即已結,朕還有一大事要交於大伴!”

“老奴但請皇爺吩咐!”

“朕不日就將親征關外,可朕總放心不下京師,那些文臣士子見朕離京,必然從中作亂。”

“朕要你在暗中好好的監視他們,在派一些精明能幹的番子,看管京師九門,尤其是要注意那些行事鬼祟之人。”

“老奴遵旨!”

朱由校又使了個眼色給王朝輔,王朝輔大聲道:

“全部退下!”

太監宮女們聞言立刻一路小跑退了出去。

待宮中只剩他們三人後,朱由校才道:

“於東廠精選三百名武藝高強的番子,十日後將他們偷偷帶入宮中,不可走了風聲!”

魏忠賢也是疑惑,皇爺以前不都是詔羽林軍入宮守衛的嗎,也不容他多想,立刻跪聲道:

“老奴必然辦好此事!”

待魏忠賢也退了出去以後,朱由校對王朝輔問道:

“王伴伴,囑咐好你下面的那些乾兒子幹孫子,後宮加強戒備,太妃和純妃不能有一絲差錯!”

“如果出了什麼事,你把他們解決乾淨了再來見朕!”

“把朕的那個密盒拿過來!”

雖然已經全部安排完畢了,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朱由校必須留好最後一個後手,全力保障大明的穩定!

他自己親手寫好了一份詔書,內容不多,就那麼幾行字,寫完又蓋上了大印,然後親手放進了這個特意製作的小鐵盒中。

這個盒子裡外總共兩層,都是用最好的精鐵鍛造而成的,朱由校親手將他鎖好拿在手中,然後一個人去了暖閣。

王朝輔自始至終都不知道這份詔書的內容,他也搞不懂皇帝去暖閣幹什麼。

朱由校走到暖閣書架裡面,將其中一本超級厚的書籍開啟,將盒子的鑰匙放了進去,隨後又去到御案旁邊。

俯身將頭鑽到了裡面,將這個鐵盒放在了御案的下面。

這裡有一個機關,是他親手改造的,畢竟自己也是這個時代首屈一指的木工大師。

怎麼能忘了自己“吃飯”的手藝呢?這必須得好好用起來啊。

乾清宮很大,暖閣也不小,就算有人知道暖閣裡面藏了東西,一般情況下也是找不到的,更何況這是什麼地方?

沒有皇帝詔令連乾清宮都進不了,更不用說更重要的暖閣了。

“王伴伴,去慈寧宮!”

自己親征這樣的大事還是得早一點向太妃說一聲,也好讓他有個心理準備,有個緩衝時間。

“孫兒見過太妃!”

“皇帝可是難得來一次慈寧宮,今日是有什麼事?”

朱由校環視了一眼周圍,冷聲道:

“你們全部退下!”

“王伴伴,看好大門!”

見朱由校這麼小心,她也知道肯定是有大事了。

朱由校也是走近劉太妃輕聲道:

“太妃,朕要親征關外,就在半月以後!”

聽到親征兩個字,劉太妃一愣,緊緊抓住朱由校的手道:

“皇帝這是為何?難道大明已經到了需要皇帝親自上戰場的地步?”

大明有祖制,後宮不得干政,這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立下的規矩。

朱由校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條非常好的規矩,基本上斷絕了漢唐那些因為後宮亂政而導致國家根基搖搖欲墜的情況。

老朱在學習方面可以說是歷代皇帝裡面最強的,同時也是學的最多的,他年近七十還在到處翻史料書籍,就是為了找出前朝的那些弊端。

甚至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來編寫皇明祖訓,可惜就是因為他太愛學習,太勤奮了,他雖然認識到了前朝的那些弊端,自己也在避免杜絕。

可惜他沒有發現自己執政三十一年中的最大弊端,那就是他用了幾十年辛辛苦苦編寫出的皇明祖訓。

成也是它、敗也是它,碰到朱棣這樣的猛人還好一點,直接無視了自己老爹立的很多規矩,多次違反祖制幹活。

可是有明一代,除了朱棣,其他的十四個皇帝都是被約束的死死的,只要你幹一點不合理的事,那些文官嘴炮就拿祖宗制度來壓你,關鍵是你還得受著。

太祖啊太祖,你快看看你的子孫吧,都被你的規矩壓迫成什麼樣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