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制度弊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明的問題,除了小冰河的惡劣生存環境,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就是社會資源大部分都掌握在了少數人手裡,而這少數人,就是那些地主大戶,官員士紳。

朱由校要想拯救大明,實現王朝的中興,就必須要殺出一條血路來,把那些舊地主、舊官紳給清理了。

然後重新分配社會資源,改善政策制度,如此才能繼續延續下去。

這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也是唯一的辦法。

每一個王朝都會面臨這樣的命運和選擇。

漢、隋、唐、宋、元這些大一統王朝,哪一個不是這樣呢?

要麼你就繼續妥協和依附於那些地主官紳。

但最後等待你的,不過是國滅身死而已,就像宋朝和元朝一樣。

他們對讀書人士大夫可是非常好的,元朝甚至是正式以地主豪強來管理地方,權勢滔天。

可如果你想拼一下,想大展宏圖的奮鬥一番,你只能選擇格式化,與那些官紳地主進行鬥爭。

就得像現在的朱由校一樣,重新建立自己穩固可靠的根基,然後利用那些新的利益既得者,去取締那些舊的。

作為一個君主,一個國家的統治者,他不能只有軍隊的擁護和支援,這是不能長久的。

而那些老百姓,朱由校壓根沒有多少指望,他們的思想,與知識見識,還需要很大的提升。

因此地方豪強和士紳的支援,也還是需要的,畢竟在封建王朝,他們確實是一個國家的中流砥柱,是國家的基石。

這一點是母庸置疑的,朝廷要掌控這麼大片的領地,需要依靠地方官府,而地方官府則是需要依靠地頭蛇來統治地方百姓。

地頭蛇是誰?不就是那些地主豪強,士族大戶,以及在地方官府世代任職的吏員嘛。

如果沒有他們的擁護支援,說句不好聽的,朝廷派來的縣令,連個屁都不如。

後世的人都知道,崇禎皇帝的政策和旨意剛出紫禁城就被朝臣駁回,或者說令不能出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可他們也不想一想,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說句話誰不會說啊。

歸根結底,不還是因為沒有朝臣的支援和擁護嘛?

官府衙門裡坐著的那位縣太爺,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就將一個縣,比做一個國家,縣衙就是皇宮,縣令就是皇帝,沒有這些地頭蛇的擁護支援,政令依舊出不了縣衙。

在明朝,縣令被架空的事情發生的可不少,縣丞的權力和威望,比縣令不知大了多少。

在大明朝,縣丞才真正的是一個地區的土皇帝。

有一句話說的好,流水的縣長,鐵打的老爺,這句話精闢至極,可以說是一語道破,貫徹所有的封建王朝了。

縣丞是什麼?不就是老爺嘛,而且是當地所有老爺的代表話事人。

朝廷正式任命的七品縣令,在他們那裡不過是掌中玩物而已。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與朱元章定下的戶籍制度脫不開關係,這或許也就是因果關係吧。

而縣令們不知道嘛?不知道實際的權力以及淪落到這些地頭蛇手裡去了?

他們肯定是知道的,但是他們不會去管,也不想去管。

只要縣令不去觸犯他們的利益,這些地頭蛇,也不會和你對著幹,畢竟還是自己的頂頭上司嘛。

他們只要不犯錯,找找關係花點銀子,任期一到便可升職了。

不過就是忍幾年而已,對於他們來說完全就是一件小事。

沒有必要和一群地頭蛇交惡,因為他們的利益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錢財而來。

只需要相互依靠利用,就可以貪的盆滿缽滿,何樂不為呢?

這江山又不是他們的,而是姓朱的皇帝的,犯不著去得罪這些世代盤踞在當地的老爺們。

所以說,一個王朝制度的崩壞和滅亡,從來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所以就算朱由校不需要,他能以軍隊武將為立身之本,可不代表後世的子孫,後繼之君不需要啊。

儒家文化的影響,在古代實在是太恐怖了。

就算在後世的現代社會中,像孔家這樣的家族,以及儒家文化思想,依然具備著超高的地位和影響力。

就連生個孩子,政府的官員都要專程跑到門口去等待結果,完事之後還要說各種的恭維話語,慶賀之類的。

那樣的社會環境下尚且如此,更何況現在?

他可不敢保證,自己的兒孫,不會受到這樣文化薰陶而影響一生。

就像歷史上的崇禎皇帝一樣,被那些只會之乎者也,滿嘴仁義道德的嘴炮給忽悠瘸了一樣。

而且這樣的制度,弊實在是太大了,必然要進行改革的。

而改革之後呢?不還是要新的人,新的既得利益者去接手他們的權力?

皇帝的要做的就是,永遠維護保持著這個平衡,進入一個良好的迴圈。

而大同的事件,只是他初步改革清洗的一個開始。

組建皇家商會,也不過是他邁出的第一步而已。

雖然現在這十幾家都是些不入流的商戶,可有了他的支援,相信很快就能發展壯大起來。

他們就是新的利益獲取者,他們想要做大,成為真正的豪門望族,必須要依仗他這個皇帝。

這樣他們就可以形成利益捆綁,站在同一條戰線上,自然也就成為了皇帝統治的根基。

將來對付京商、徽商、浙商這些根深蒂固的奸商,他也有了更多的選擇和路子,而不是一味的靠著殺人來解問題。

商會的概念和形成,在明朝早就已經形成了,只不過沒有那麼正式正規而已。

像浙商、徽商這些,不就是具有商會性質的商人聯盟嘛?

因此當朱由校說要組建皇家商會,這些大戶商人們也是理解的。

只是他們實在想不到,為什麼皇帝會想到這裡。

但此時的他們,壓根不敢有其他的想法,甚至問都不敢多問一句,生怕自己哪句話說的不對,得罪了這個殺星。

看著他們這無條件順從的態度,朱由校也是在心裡暗道,這血淋淋的刀,就是比口舌管用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