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早做準備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由校難得來一次兵工廠,自然是不可能檢閱一番新武器就回去的。

如今神機營的火器槍支,雖然大部分還是火繩槍,可遠非之前的能比。

這些都是在畢懋康以及張之極的監督和稽核下製造的,基本沒有缺工減料,粗糙濫造的成品。

因此軍士使用起來,也沒有了畏懼的心理。

因此他也沒有短時間內,想要大量列裝神武火銃的想法,現在的火繩槍,已經夠用了。

而且全軍換裝,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財政的支出可不是個小數目,現在的大明根本支援不起。

明軍的火器其實根本不差,只不過是因為兵仗局的偷工減料,以及官員的貪腐而導致,製造出來的都是次品而已。

歷史上為何明軍士卒不敢用火器,就是因為動不動就炸膛,或者說打不出火藥,堵塞等情況實在太多了。

戰場兇險至極,兩軍交戰之時,出現這種意外情況,完全是致命的。

因此建奴也從沒有把明軍的火槍放在眼裡過,他們只是畏懼大炮而已。

於是朱由校決定,兵工廠主要製造以紅夷大炮以及佛郎機炮為主,現在這個時代, 火力覆蓋才是王道。

還要研製更先進的的重型大炮,威力和射程都要加強。

袁可立的海軍艦隊已經小有規模了, 而海軍的艦船自然是要裝備重炮的, 否則哪裡來的火力呢?

明軍仿製的紅夷大炮, 不就是當年在海戰中繳獲洋人的嘛。

只是歷代皇帝都不怎麼重視海洋,而官員也是閉口不談, 因此這紅夷大炮就淪落為了守城的火炮。

而且現在正是大明發展海軍的最佳時機,此時的歐洲強國都在爭當海洋霸主,在混戰之中, 無暇東顧。

可過不了多久,歐洲的基本格局就會慢慢奠定下來。

殖民歷史悠久、一直是海洋霸主的的荷蘭、西班牙等國,將會被英國取代。

而且臺灣還在荷蘭人的手裡,朱由校是必須要收復的。

雖然現在的艦船不如明初之時, 但只要重視起來,慢慢發展,要不了多久,憑藉著大明深厚的底蘊, 必能趕超歐洲國家。

“愛卿, 火炮的威力能有多大就造多大,射程能有多遠就造多遠,不要吝嗇錢財, 朕會全力支持於你,儘管放手去試即可。”

“想當初,火藥還是我們漢人研製出來的呢, 朕就不信, 到了如今, 我大明的武器,會落後於那些蠻夷。”

“陛下放心, 臣定然竭盡全力。”

畢懋康其實並不是很擅長火炮, 但既然是陛下信任於他, 他又是兵工廠的總制,也不好推辭。

而朱由校又豈會不知道這一點?

其實畢懋康畢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都是火槍火銃, 他撰寫的軍器圖說, 主要也是這方面的內容。

“愛卿可多與徐閣老探討, 他從小便與洋人打交道,對於洋人的武器火炮方面, 也是有極深的瞭解和造詣的。”

畢懋康當即表示道:

“臣謹記!”

“只是………”

“只是什麼?愛卿還有什麼擔心的?”

“陛下, 是否再多招募一些工匠, 以增補人手?”

增補人手?朱由校想了想還是覺得算了,現在兵工廠各種工匠足足有萬餘人了。

規模已經不小了,每一天的經費開支都是很大,在國庫沒有充盈起來,還是沒必要擴大。

“不必了,眼下的人手正好,如果實在缺人,那就從槍銃廠調撥人手,增添火炮廠的人手嘛。”

“神武火銃與火繩槍的的產量,可以適當減少,只要能夠保證神機營的正常需求即可。”

“朕不要求你們每個月的產量可以達到多高,但是工藝水準,務必要達標。”

“所有的火槍,在交付軍隊之前,你們都要嚴格把關測試,一杆神武火銃,至少要發射二十次之後,確保無誤,才能出廠。”

“每出產的一支火槍,都要在槍把上刻上製造工匠的名字,並且表明年月日,出了事情,也好從源頭抓起。”

“朕可不希望,我神機營的將士拿著一杆杆燒火棍,在戰場上送了命。”

這一點他也是學朱元璋的,把工匠和主官的名字刻上,不說百分百保證怎麼樣,但是質量必然是過關的。

不會有偷工減料, 粗糙濫造。

總督張之極、總制畢懋康、總監李永貞三人,也沒想到陛下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

可既然已經吩咐了, 那就得唯命是從。

現在畢竟還是以冷兵器為主的時代, 軍隊的戰術思維, 以及對戰爭的思想, 還太過於落後。

底層軍士歸根結底只是農民而已,就算是再怎麼勇猛,最多也就是不怕死,這在火器戰爭時可是不行的。

要想打造出一支以火器為主的精銳部隊來,首先就是要提高軍隊的戰術思維以及素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且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這種思想以及形態的改革,可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

目前來看,有神機營的幾萬火器精銳,就已經足夠了。

再者他現在的實力和精力,也只夠培養一支神機營精銳了。

且火槍的技術目前已經達到一個瓶頸期了,現在的所有火槍,都是滑膛槍。

就算是燧發槍,也依然是填裝火藥彈丸,極其不穩定,穩定性依然是不堪入目,時常會有彈丸堵塞槍管。

因此要想使火槍更上一層樓,那麼對於工匠和製造的工業水準是要求極高的。

畢竟下一步就是線膛槍了,可不是人工能夠打磨製造出來的。

要想突破,以現在這的工業技術水準,是想也不要想。

而且就算是滑膛燧發槍,也足以面對現在的戰爭了。

要知道,歐洲使用滑膛燧發槍可是有兩個多世紀,鴉片戰爭時,英國的主要武器,正是滑膛燧發槍。

轉悠了一圈之後,也臨近於黃昏了。

朱由校今日又是賞賜了一萬多兩銀子給那些研製新式武器的工匠,以示表揚和嘉獎。

他在這方面可從來不會小氣,該花錢就得花錢。

只要是錢能解決的事,那就都不是事

“兵工廠交於你們,朕還是放心的,希望能早日傳來喜報,朕在宮中,靜候佳音。”

三人在廠門口齊呼道:

“恭送陛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