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默默無聞的平凡英雄(求首訂)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功勳的第三單元名叫《默默無聞張富青》。

講的也是戰鬥英雄的故事。

所以很多人在看到這個單元的時候。

很自然的就會拿他和能文能武李言年相對比。

然後就發現這個故事相比於第一單元,貌似有些弱,有些不夠蕩氣迴腸,不夠爽。

這個單元裡的很多篇幅,講的是張富青老了之後,不斷送醫,被救治,然後搭配著張富清曾經參加戰鬥的片段,在別的地方幹工作的事,將這些串聯起來,營造出一種回憶錄方式的拍攝。

這種拍攝方式,近幾年很多片子都在用,而且都是那種歌功頌德型別的片子。

所以大家天生就有一種很排斥的感覺。

為祖國流血犧牲的先輩確實值得尊重。

可把故事的很多篇幅都放在這些家長裡短和找醫生看病上面,卻多少讓一部分觀眾覺得有賣慘的嫌疑。

畢竟貌似每個在那個年代生活的人,似乎都是這樣。

而這位戰鬥英雄,確實厲害,可也沒必要搞這麼特殊吧。

然後又有人在網上說。

“這個故事明顯和第一個單元重複了呀,為什麼導演要把同樣的故事拍兩遍呢?”

“就是說嘛,而且相比於李言年的波瀾壯闊,這個張富青單元確實有些平,完全不符合故事的整體講述方向。”

“所以導演是江郎才盡了嗎?”

網上的好人很多,但自然也少不了對功勳提出質疑的人。

不過這些質疑的人到底是所謂的粉絲,還是背後某些人的手段,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質疑了之後。

網上就有人說功勳現在不行了。

第三個單元根本沒法看。

還不如去看使命。

說使命這個時候講的是跳樓桉的大反轉,裡面貌似還有一位大人物被主角和他的助手挖了出來。

說現在的劇情特別爽,特別刺激,不看肯定會後悔的。

就這樣在爽劇基調的襯托下。

像幾位美女意外跳樓,某個大人物被揪了出來,這些能夠刺激觀眾點的東西,一下子就激發了很多觀眾的敏感神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緊跟著,很多人就去看了使命。

然後舒舒服服的爽了一把之後,回來就開始說,功勳的第三個單元實在拍的太爛了。

看的時候極為平澹。

內心深處甚至沒有什麼起伏。

在這樣的態度下。

原本豆莢評分已經高達9.3分的《功勳》,分數竟然在短短一天之內降到了9.1分。

這讓工作室的那幫人很揪心。

尤其是楊晴,甚至給鍾興打了電話,想著能不能應對一下網上的輿論。

現在網上這個情況,傻子都能看出來,肯定是使命的導演王佳在背後搞鬼。

估計這幫人也就是看到張福青這個單元,實在是有些太過於平澹。

所以發狠似的去宣傳,甚至不惜在輿論戰中去唱衰鍾興。

然後他們成功了。

暫時打敗了功勳。

趁著這個機會,就開始在網上瘋狂宣傳使命多麼多麼好看,而功勳的導演卻已經江郎才盡。

就這樣,使命的熱度增長迅速,功勳的熱度開始逐漸下降。

這個下降速度快的離譜。

眼看著似乎馬上就要從神壇跌落。

在這種特別焦急的環境中。

鍾興並沒有自亂陣腳,展示出了一個強大導演的姿態。

首先他沒有著急忙慌的找人求助,其次也沒有贊同楊晴那種當面鑼對面鼓的宣傳方式。

畢竟對方身後資源充足,遠遠不是他們能夠比擬。

如果真的正面硬剛他們肯定會輸得很慘。

甚至會影響後面幾個單元的收視率,影響到功勳整部劇。

所以他在功勳播出的情況下,想到了正面宣傳上的一種可能。

那就是讓人創立話題。

所創立的話題很簡單,名字就叫:那些默默無聞軍人的退伍之後。

楊晴不知道他為什麼要創立這個話題,也不知道有什麼用。

甚至還一度懷疑鍾興是不是被王佳輿論上的狂轟亂炸,弄得有些不知所措。

可當天下午這個話題的威力就顯現出來了。

話題創立當天就有一個名叫:我的爺爺的ID,在網上發了一篇長文。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攝影師,也是一位退伍軍人的後人,之所以發這篇長文,純粹是有感而發。

要說我爺爺退伍了之後。

其實和張爺爺真的挺像的,所以在看這部劇的時候,我很自然的就想到了我爺爺。

和張爺爺一樣,我爺爺年輕的時候也上過戰場。

最後退伍了,並沒有想著回到家鄉。

而是響應上面的號召,選擇了在北湖邊緣地區支援建設。

所以說起來,在戰功上,我爺爺可能比不上張爺爺,但其實在我心裡我爺爺同樣偉大……”

說到這,他就開始介紹自己爺爺的故事。

像什麼參加過三幾年的戰爭,50年之後,為支援全國解放,拋家舍業,作為第2批的南下幹部,服從組織安排,去了貧困地區參與維穩建設。

然後在當地,努力克服那邊的民俗習慣,勤懇讀書的同時,還教授當地的年輕孩子們樂器。

人家不僅有長文,還有照片,甚至有影片。

畢竟作者本身就是個攝影師。

他拍攝了他爺爺在當地支援建設的圖片,也拍攝了他爺爺救助當地幾個孩子,給他們捐音樂器材的照片。

這些都被他作為很寶貴的東西珍藏了起來,然後在這個時候發到了網上。

這篇長文釋出之後得到了很多網友的回覆,大家很羨慕這個攝影師,就想瞭解他,然後有人點進他的微薄,發現這位攝影師居然繼承了他爺爺的意願,留在當地成為了一名鄉村教師。

轉瞬間這個事一下子就從原來的先輩精神變成了退伍老人的優秀精神的傳承。

然後大家對這位的稱讚,簡直是刷屏到了網路。

但是這個攝影師並沒有因為這事而鞠躬自傲,反倒是很低調很謙虛。

也就只有說起自己爺爺的時候,才會有驕傲的話語。

他和大家交流了很多。

尤其是最後,他還說了一句:“我爺爺一生樂於助人,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

他在自己短暫卻又有意義的一生裡,真正做到了在部隊裡保家衛國,到地方上為民造福!

他和張富青爺爺一樣默默無聞了30多年。

所以在我心裡,他一樣配得上那份屬於自己的榮耀和功勳!”

小長文發完之後,剛開始在網上的熱度是有限的,但是好飯不怕晚,好的文章不怕沒人看。

就在當天晚上。

這篇文章被擁有一個多億粉絲的百姓日報點贊轉發了。

百姓日報是貨真價實的官媒,擁有極高的流量。

被百姓日報點贊的這篇文章,在網上迅速就突破了超過500萬的瀏覽量。

然後很多人開始追憶他們那些曾經退伍的親人。

有爺爺,有奶奶,二大爺三舅,甚至有父親,母親。

而後百姓日報發文:這些軍人們,或許沒有在他們的軍旅生涯當中作出過什麼轟轟烈烈的事。

也沒有在進入到地方之後,做出過什麼給老百姓擁有巨大貢獻。

他們是那麼的默默無聞。

但正是在全國範圍內有這麼多默默無聞的退伍軍人們紮根在基層。

國家的富強和發展,才能在穩步提升的過程當中不斷進入一個更高的臺階!

華新日報也評價他們為:戰爭年代的守護神,和平年代的平凡英雄。

守護神和平凡這兩個詞兒在一起很彆扭嗎?其實並不是。

就像某一分量極重的軍報上說的那樣:“戰爭年代的軍人值得歌頌,但和平年代紮根在基層為老百姓付出努力的退伍軍人們,他們同樣值得被大家銘記。

所謂的英雄,他們有的或許會有波瀾壯闊的人生。

但更多的其實就是在平凡當中,為了老百姓的生活而不斷努力,用盡自己的一切力量……”

正所謂退伍不褪色。

就像功勳的第3單元,默默無聞張富青中的最後一句話。

“僅以此劇,獻給深藏功名,紮根基層為百姓服務的退役軍人們……”

是的,戰爭中的軍人值得尊敬,可退伍軍人同樣值得尊敬……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