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火柴構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弩的後端這裡有一個點,然後在前邊的這裡來一個小叉口,這樣眼睛看著這個點,把點放在前邊的小叉口裡,再把前邊的靶子和這個連成一線,這樣就是三點一線,而這兩個東西就是準星。”朱由校仔細的比劃著,儘量的讓大家都聽懂。

“這個完全可以裝,就是除錯起來麻煩一點,而皇上說的那個裝置更是有點複雜,但相信也很快就能完成,大概要一天左右。”宋應星在旁邊迅速的考慮著改造的方案的可行性,和具體的步驟,在心裡演算了幾遍後明確的回答。

“那就好,現在已經過了中午了,朕讓他們送點御膳過來,咱們君臣也一起慶祝一下,”最關鍵的一步終於走了出去,改造弩箭也不算太難,估計一二天的時間還是可以忍受的。

等一大幫人都吃完了,朱由校也不想接著呆下去了,他現在滿腦子裡想的都是火柴和燧石。現在諸葛弩的改造已經有了初步的成果,只要再按自己的要求改造一二,就足堪大用了。而宋應升已經去青州府了,到四川找的打井隊的宦官也差不多到了,一旦最後搞出來汽油了,再沒個合適的點火裝置,那將大大的減少汽油彈的發射頻率,戰力大減,所以現在應該著手研究點火裝置了,而最好的點火是火柴還是燧石,朱由校還拿不準。要說大明的點火裝置真的不算高明,就是一小塊燧石和一把鋼製的“火鐮”擊打取火,所以燧石也叫作火石。這種東西只能打個火星出來,所謂的燧發槍就是靠這個東西來進行的。但有一點燧石並不是一打就出火星的,有個機率的問題。如果是槍還好不點,但如果是汽油彈,打幾下都不著,最後檢查的時候再一爆,在相當集中的‘汽油彈庫’旁邊,那笑話可就大了去了。

但火柴就不一樣了,帶個小木棒,一點著就是一小團火,這是明正言順的明火,市場價值還是有的,但指望著它賺錢那就別說了,因為這個時代是個‘無煙’時代,沒人抽菸,那用量當然也就少的可憐了,只能用於生活和軍事。一盒火柴差不多三十根火柴,一家人都有一個月的時間,而且這個易耗品的價格還不能高了。所以想象衛生紙那樣賺錢是不可能的。但這個可是要命的點火必須的,以後的汽油彈可全指望著它了,所以別說是只是賺的少了點,就是賠的再多也必須得上。當然更好的是打火機,這要等於有了汽油之後才能進行,二戰時就特別的流行的那款打火機,朱由校以前就有過,設計起來也簡單,但現在卻沒有。

回到了乾清宮坐下後,朱由校仔細的想著火柴廠和工藝流程,以前倒是接觸過,有許多專門做火花廣告的一個小火柴廠。提到火柴難免談一下它的歷史,這個東西有的說是中國570年時就有了,當時是南北朝時期,戰事四起,北齊腹背受敵進迫,物資短缺,尤其是缺少火種,燒飯都成問題,當時一班宮女神奇地發明了火柴;而五代時陶谷在《清異錄》中已明確“夜有急,苦於作燈之緩。有智者,批杉條染硫黃,置之待用,一與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貨者,易名火寸。”所以原始火柴,即‘發燭’應在公元950年之前發明。

而另一說是德國的一個金匠在17世紀後半葉發現了磷,然後慢慢的到了1848年德國的貝特卡又發明了安全火柴,在後來的1855~1856年間,英國藥劑師和瑞士火柴製造廠主,先後將火柴頭漬塗氯酸鉀、三硫化二銻和樹膠的混合物,另在火柴盒兩側塗敷紅磷、玻璃粉和樹膠的混合物,製成火柴,使用時,用火柴頭摩擦火柴盒一側著火。這種火柴著火點高,攜帶比較安全,人們稱之為安全火柴。而中國在民國裡引進的就是這種生產技術。

如果按照最簡單的法就是找到磷稍稍加工一下就可以了,但那樣的工藝朱由校是不屑為之的,因為火柴的主要原料為黃磷,毒性劇烈,稍不注意就會自燃,這樣幹的人賺的都是黑心錢!那是有毒的!雖然這個時代應該沒什麼消費者來告自己這個當皇上的,但他卻不是那種腹黑到這種程度的人。還是麻煩一點搞個安全火柴來的穩當。

如果要生產出火柴,首先就要解決原料磷的問題。所以得先派人去找礦,只要找到了用煤炭、矽石和磷礦石,加熱燒結就可以得到,國內的磷礦藏很豐富,把黃磷在隔絕空氣情況下,7小時內間斷升溫至50℃就可以製造出紅磷。不過黃磷有劇毒,必須貯存在水中,切割也需在水中,生產過程必須密閉、通風良好.這點既然知道朱由校當然會註明此點,宦官現在在他的眼裡那都是廉價的勞動力,而且最起碼表面上都是忠於自己的。

至於氯酸鉀,也叫洋硝,用主要成分為二氧化錳的軟錳礦與鹽酸反應製造出了氯氣,然後讓氯氣與火鹼溶液反應就能製造出氯酸鉀。而去找磷礦的同時正好找軟錳礦,這東西,鐵黑色,光澤和硬度視其結晶粗細和形態而異;結晶好的呈半金屬光澤,硬度較高;而隱晶質塊體和粉末狀者,光澤暗淡,硬度低,極易汙手應該好找。至於硫磺就隨便都可以找到,這是所有的物品裡最好找的,越想這些化學名稱朱由校越是堵的晃,太折磨人了。

安全火柴由火柴梗、火柴藥頭、火柴盒和磷面四部分組成,所以包括梗枝製備、火柴頭製備、盒子製備和包裝等幾個操作步驟。

第一道工序,加工出合適的火柴桿;第二道工序,把火柴枝末端浸在熱石蠟中,石蠟滲入木材的纖維中;第三道工序,配製火柴頭藥,將氯酸鉀、硫磺、氧化鐵粉、玻璃粉分別在研缽中研細,按一定配方混和,然後用骨膠配成的膠水把混和藥品調成較稠的薄糊狀。這一步具體的配方比例還需要有人去實驗摸索,藥糊的加工恐怕還是需要手工完成;第四道工序,配製火柴盒藥,把紅磷、三硫化二銻、氧化鐵粉、白堊、玻璃粉等分別在研缽中研細後,用稀骨膠調成糊狀,均勻地塗在火柴盒邊。這一步具體的配方比例也需要實驗摸索,糊加工靠手工完成。

記是都記了下來,就是一些化學名稱怎麼在現在找到實物,讓朱由校頭疼,看著紙上滿滿的寫滿了的東西,如果給別人看一準是認為是看天書。再一看突然感覺有了什麼想法,應該是靈感似的,但老是抓不住,站起來走走再坐再走走,但折騰了半天還是想不起來是什麼,最後只能放棄,繼續想著把裡面的東西改成現在能讓人理解的東西。磷,剛剛一看到這個字,終於想起來剛才是靈感是什麼了。

雖然平時沒有接觸過化肥,但那首惡搞的《我要金坷垃》還是記的挺熟悉的,不由的想到那句“金柯拉一袋當兩袋灑,能吸收地下兩米氮磷鉀,小麥畝產媽媽的一千八”對啊,化肥不就是氮、磷、鉀這三種東西,才把畝產量提上去的。這個可是個大事,雖然沒接觸過這三種東西,但上學的時候也是學過一點的。雖然自己並不知道氮和鉀是什麼東西,但那都是土地裡的莊稼生長需要的東西,土地裡都有,就是量少而已,讓人慢慢的摸索,如果把這個氮磷鉀的問題解決了,那大明的問題基本上能解決一大半。把百姓吃的問題解決了,社會也就會安定了,歷史上那股流民的暴亂也就不會發生了。這可是個大事,雖然不知道那氮和鉀是什麼東西,但只要引導著一些人研究莊稼用什麼會長的快長的好,就會走上一條正確的路,加大了研究的力度,用窮舉法不斷的試驗觀察這種方法,相信用不了幾年的時間就可以找到氮和鉀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宋應星當然是合適的人選,但現在一方面是在改良神弩,一方面朱由校還希望能讓他把水利發電和電動機研製出來,僅僅從軍事上說,如果把電開發出來了,再有了電動機,那最起碼弩的上弦工作就可以變成了自動化,戰士需要做的就只有瞄準發射這人動作了,不需要考慮弩裡面有沒有弩箭的問題,那射速的提高就不用說了。當然如果有了電、、、、、隨著朱由校的YY,那比愛迪生發明的東西都多的多,而且是越想越興奮。但想著想著,自己都笑的不好意思了,這不白日做夢嗎?

慢慢的回到了原來的問題,就是宋應星也忙,而徐光啟已經望穿秋水了,還是來不到,如果他和他的徒弟孫元化都在的話,這事也有個人商量商量,現在卻琴斷有誰聽。算了,把這個專案暫時停一下,就算是研究也不是一天二天一年兩年的事,還是把火柴這個東西擺弄出來先,雖然也不知道這件事什麼時候能成功。

慢慢的沉下心來,把裡面相應的化學名稱慢慢的就著法的給改了過來,然後重新抄了一份,把宋小奇叫了進來,給了他一萬兩銀子,讓他去挑幾十宦官,試著按上面的方法,出去找到實體的東西,回來慢慢的試驗,然後再照上邊的方法建個作坊。

各位衣食父母各位好,在大家的支援下,書的成績不錯,夢難成謝謝各位的點選、收藏、推薦,特別是收藏項真的對夢難成很重要,如果看這本書還可以,您賞臉收了吧。好了,祝各位晚上過的快樂。(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