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大明提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天門城現在的變化就日新月異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在工部的設計之下,蔣秉採的努力指揮之下,宗宗子弟積極配合之下,蒙古來被俘的苦役勞作之下、、、、、、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出現了。

在天門城,這片大明唯一的不設城牆,全方位的開放之下,一切顯得如此的奔放。

新興的作坊一家接著一接的開了起來,讓蒙古戰俘或者婦女們最想不到的是,在岱海旁邊的地底下,竟然有煤礦、鐵礦的存在。被人實驗著挖了出來,造出了鋼鐵。

看到這個情景,當然許多蒙古人都哭了,鐵器對於蒙古人來說,太難得了,一個鐵鍋對於他們都是一筆財富。大明用著馬市、互市來控制著他們,雖然他們沒有鐵器,沒有茶葉鹽巴等。這些東西想得到,必然要受到大明朝的制約,特別是鐵器,大明出口的更為嚴格。

但就是這種讓他們無限渴望而不得的物質,其實就在他們的腳下,只要挖個坑,扒出來就可以了。這也太打擊人了,蒙古族的祖祖輩輩,就愣是沒想到鐵器就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長生天並沒有放棄他們,他們與漢人一樣都可以有鐵器人,只是老天在給他們強壯的身格之後,給了漢人最大的智慧而已。

蒙古戰俘們一個個被雷的裡焦外黃的。

而有軌馬車的實驗更是讓他們一個個的目瞪口呆,不足一個時辰,一百二十裡的二千斤貨物,從大同運到了天門城,而透過光報,從天門城到大同的馬車也同時到達。

這是什麼速度?蒙古騎兵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機動性,他們以戰馬的機動性,可以在草原之上縱橫捭闔,小看大明的步兵,最大的一條就是如此,步兵強了,他們可以跑,步兵弱了他們可以追殺。這是他們先天的優勢。而大明在這裡天生的有所短板,所以他們想著建立馬場,專門的設立馬戶,但一直無法與蒙古的騎兵齊肩。

但有了這種有軌馬車,一切都不一樣了,大明的調兵速度,將提到一個令人恐怖的狀態。這怎樣不讓蒙古戰俘們吃驚?

同樣吃驚的還有大明帝國的工部尚書,求極宮的一把手徐光啟。有軌馬車計劃徐光啟是知道的,關於有軌的車道的摩擦阻力,皇上也明確的與其談過。按著皇上所說,假設同樣的一千斤貨物,如果馬拉的是二輪馬車,是五百斤的阻力,那四阻就是三百斤,而在軌道之上,也就是一百斤而已。(當然這個只是大體的例子而已,具體的還得計算。)但說明一個問題,在輕軌之上,馬拉車出的力不大。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實驗,所以徐光啟做成求極宮的大佬當然派人來參加了。

結果讓他很是震驚,如此軌道的好處,那是不言而喻的,按著這種鐵軌,發展下去,遍布全國之後,日行一千,夜行八百不再是夢。這將對大明的經濟發展、軍事發展會有一個大提速。

徐光啟相當欽佩皇上朱由校,不是地位上的關係,而是那天馬行空的思想,讓人不由的欽佩。皇上開創了許多的不可能,光報的出現,讓所有的人大吃一驚,以前送信那要視道路的遠近,就算是朝廷專用的七百裡加緊,這個七百裡也就是一天的極限速度的。但有光報的存在,短短的幾句話,在短短的時間,就能傳送完畢。

現在又是這種運送實體的有軌馬車存在,讓人怎能不吃驚呢?

大天有軌馬車道的實驗成功,標誌著下一步幾條以京城為中心的,縱橫南北、東西的全國性的有軌馬車線路就要開始上馬了。這是工部在續全國修路的大潮遠遠沒有結束的時候,再接的一個大活。

求極宮的學生,聽說了這個訊息之後,可以去天門城去看了,這是皇上特准的。但前提是自駕去大同,這個自駕可不是駕著馬車,而是腳踏車。京城到大同不算遠,官道也修的方整。以求極宮的上百學生來個自駕遊,對他們的體魄、毅力鍛鍊有著相當大的好處。當然對於新型的交通工具腳踏車的推廣也是好處大大的。

現在的天門城是一處寶地,二十萬的貴胄們可都在那裡住著呢,新型的作坊、一體化的皇莊,許多聞風而來的商人都雲集至此。別的不談,僅是皇上那些作坊的產品就相當的吸引那些追逐利潤的商人。

宗室子弟們現在終於活的象個人了,這裡雖然沒有了鐵桿的莊稼,但工錢不斷,皇上在這裡灑下了潑天的銀子。僅僅是打工,賺的錢就足夠養活一家人的。而皇上分的地,也是在統一的經營著,不需要個家個戶的去管理,只需要給管理費,跟著大皇莊一起幹,等著收成就可以了,抽出身來去作坊作工,賺的可比在地裡刨食要多的多。

作為大明最新型的城市,居住條件,天門城說第二,估計大明就沒有敢說第一的。那規劃好的一道道房屋,都是水泥造的,大片的滿地玻璃窗,光線好的不得了。聽說以後,每家都要鋪上地板磚,這是時人不敢想的。

寬暢乾淨的街道,踩在水泥道上,周圍是一片片的草地、花園,城市結構相當的合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現在有軌馬車道的成功,都是極大的刺激著天門城的發展。因為每天來這裡遊玩的人相當的多,特別是想在這裡購買一套房屋當別墅用的人不凡其人。許多宗師子弟有的動搖了,想高價轉讓他們的房屋。

有需求就有市場是不錯,但大同城外的地可都是朱由校個人的,沒有他的同意,誰也不敢動一下土地。這裡可不是象內地一樣,有個衙門專管這樣的事,可以有地房契過個戶,這裡是大皇莊。

這個訊息傳到了正在遼東的朱由校耳朵裡時,朱由校還真想著玩玩房地產了。岱海那裡,可供折騰的地方很多,沿著岱海,有的是地方蓋房子。那裡有草原風景,又有湖泊,這種美景不是每個地方都有的。自己在那邊都有行宮,看中的就是這點。(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