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戰功之改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軍功的計算對於冷兵器為主的戰爭是比較復雜的,象弓箭類的遠端武器就以射死敵人後,以弓箭為主要依據;投石機可以砸扁、撞擊敵人為依據。但對地刀槍類的兵器,殺人一般就以首級、耳朵來計算了。

秦漢時期有著以敵軍首級作為核對軍功的規章制度。秦國商殃變法,重視軍功,規定斬敵人首級一個,賞爵一級。強調軍功的制度使民眾全心投身於戰爭,從而造就了一支虎狼之師,奠定吞滅六國的基礎。

從此在中國的歷史上,仍保留著以斬獲敵人首級的多少作為軍人論功行賞的憑據的制度。

蒙古興起,也有著按首級記功的慣例。有一些大戰役殺人殺得太多了,提首級都會提得手軟,便只割取所殺敵人的左耳來報功。但耳朵沒有什麼特殊性,不管是左耳還是右耳,漢人的耳朵與異族的耳朵又能有何區別?所以殺良冒功的無良軍人特別之多。在大明這種方式就取消了,仍以首級為算。

但割首級算軍功,又出問題了,戚繼光就發現了這種問題,殺了敵人,大家都搶著割首級,誰還有心事再去殺敵,搶首級的事情就屢屢發生了。‘凡臨陣的好漢,只有數人,每斬獲首級,常是數十百人叢來報功’,所以戚繼光下令,士兵‘只管當先殺去,不許立定顧戀首級。’規定‘今後臨陣大兵,只管整隊殺將前去,止以衝鋒殺敗賊寇為功,務求全勝,不許斬取首級。’又規定‘其殺倒之賊,許各隊短兵砍首,每一顆止許一人就提在陣後,待殺完收兵,有令催驗’。

不過大明的首級是明碼標價的,‘每顆首級以三十兩論之,當先牌槍筅分二十兩,砍首兵二兩,餘兵無分者分一兩,火兵雖不上陣,本隊有功,亦分五錢;每顆本隊鳥銃手亦分二兩。’這種分工倒體現了團隊配合的精神,但這還遠遠不夠。

首先三十兩一個首級,這樣的價格對於普通的軍隊還可以,但對於朱由校來說,首級與獎賞是萬萬接受不了的。首先首級之事已經不要適應親軍時代了,人死了再砍了頭擺京觀,首先就不衛生,容易造成疫病的傳播,這是不可取的,都已經死透了還去拿屍體來砍,有些無聊了。其次因為時代不同了,以前的一次寧遠大捷只能殺個幾百人,而現在一次作戰,一殺就是成千上萬人。神弩豎盾的出現讓殺敵變得輕鬆起來。大明周邊的敵人太多了,到處都是,一個蒙古的殺敵就能把朱由校殺成破產。首級都三十兩,如此算活俘豈不更貴?再次,戰爭講究的是配合,不僅僅是前方戰士之間的配合,還有後勤補給、武器製造、道路交通、斥候情報等等方面的配合,把軍功集中在了一點之上,那是相當錯誤的。所以親軍沒有首級領功之規定,只有團隊精神,這不是平均主義大鍋飯,是人司其職。比如上次黃泥崗破林丹時發放的百萬撫卹,就是這種產物,其中淨軍的軍功最大,所以得到的獎勵也是最多的。

以這種首級軍功來論犧牲的軍民,那最後的結果肯定是相當灰暗的,朱由校不希望死去的英烈家屬再悲傷今後的生活,不僅僅是要一次性發撫恤金,自然也會安排相應的工作崗位給他們,令其過活。

有功得獎,有過必罰,這也是上位者必須要做的。對於東城城守以及其手上搶珠寶的兵士,死的也就死了,不會以烈士來論,他們的死是輕於鴻毛,非但沒有為國守士,反而嚴重的瀆職!沒死的,全體勞役二十年。整個張掖如此損失全是因為他們的貪財所致,二十年的苦役算是便宜他們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對此孫承宗表示認同,事態已經發生了,罪魁禍首的守城官兵是必然要被拉出來平息民憤的。

對於四千不顧指揮竟然畏敵不救的四支隊伍,(朱由校接到了光報裡還不知道竟然有殺害袍澤以求滅口的將領存在。)全部以職務大小、責任高低充當苦役,三年最短,最高十年。當兵不能以敵人強大為藉口就不去打仗了,這也是多年以來,寧夏到甘肅邊牆周邊的百姓屢屢被劫掠的主要原因。軍兵不能保家衛國,要之何用?

處理完了張掖城事宜,方與孫承宗開始研究目前的戰局。孫承宗此次可是帶著皇上要求組建參謀團來的,如此戰略正好可以學習研討一番。十五人是經過孫承宗在軍校裡精挑細選出來的,最起碼是讀過兵書的。

盧象升制定的大網捕魚計劃還是比較到位的,韃靼人的四支隊伍目前一支被盧象同所敗,繞道分解出了二三百人偷城的部隊,剩下的也被三百天雄軍擋住了,昨日經過剿殺,最終剩下了二百餘人今日退出了邊牆。剩下的三支也開始了從進攻或者佯攻堡子,變成了在野外與天雄軍周旋起來。

目前親軍在這個地區已經越聚越多,所以打跑他們不是目的,圍殲方是正策。所現撒網捕魚,第一就是保證網是不漏的,是個完成的好網才可以。

“皇上,邊牆已經多年失修,又經多年蒙古、韃靼人的刻意破壞,故損壞嚴重千瘡百孔,所以只能起到阻礙大部隊的進軍,並不能遏制小部隊的滲入。”孫承宗總結參謀們的結論提出了這條觀點,直指盧象升藉助邊牆阻敵的漏洞。

“建設艱難破壞容易,邊牆使得異族不能大舉入侵,當然會受起仇視。說到底是還是一外物,國庫年年修年年補,也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更阻礙不了異族鐵騎年年入侵,不時的破壞。所以朕明年就要徹底的將其解決、根治。而此次,朕以為,既然邊牆有漏洞,那就調集寧夏甘肅兩地的官兵、親軍,讓他們在這百餘里的距離上,堵住了這些漏洞,給親軍創造機會,孫老師以為呢?”朱由校,倒是不知道邊牆漏洞百出,總以為蒙古或者韃靼,是先打倒了守邊牆的兵士才能入關的。其實根本不是,長城就是一道牆,平時負責職守的部隊都是在烽火臺裡,了望敵情傳遞烽火而已,等他們發現了敵人,發出了警報,守邊牆的軍隊才開始上城防禦。如果大部隊見天的都在長城之上呆著,恐怕後勤都成問題了。萬里長城的漏洞補不齊,那這百條裡的漏洞還是可以補齊的。

“皇上之計老臣深以為然。”

閻應元一大早的就出發了,一夜的休養,人與馬都精神無比。這個時候應當去追剿韃靼人了。斥候的報告其就在三十裡外安營紮寨,至今沒有行動的跡象,看樣子自信如此爆滿,與昨日匆匆而逃又有相反的跡象,估計是有所憑仗吧。堂堂正正的興兵,就不愁什麼陰謀詭計,這是皇上一直標榜的話。西征滅敵無數,也有那其計似妖林丹一樣計策不窮之輩,但最終不也是一敗圖地?

昨天一夜,閻應元找來了地圖,又把一些老人、獵戶之類的熟悉地理位置的人找來,更是仔細的摸清楚這裡的地形,就是為了免入敵人的埋伏。在自己的家門口再中了計那也叫花子個冤字。

閻應元想的沒錯,李自成所獻之計本來就想著讓淨軍追出,先來個引蛇出洞再來個夜裡劫寨,白天你的火槍打的準,夜裡就不行了吧?雖然沒有聽過林丹的煙霧戰,但這是基本長識,李自成還是懂得,所以在三十裡地就安營紮寨,等待著。

一夜過去了,親兵沒有動靜,但傳回來的訊息可是相當的不妙,四支千人隊現在已經是疲於奔命了,周圍越來越多的親兵從東西兩方聚攏而來。西方派出的斥候在十幾裡外已經發現了天雄軍。

阿日斯蘭,此次的首領陷入了深思,戰士們所帶的糧草已經沒多少了,本來這次打的就是一個突襲,而不是真正的硬碰硬。但很可惜,現在大明西北的兵力全都在往這裡而來,轉眼此陣的性質就變了。雖然韃靼的勇士在野外之戰並不懼明軍,但那是老黃歷了,昨日張掖城下一戰,轉眼大明的親軍就收割了韃靼人近兩千生命。著實把阿日斯蘭嚇得不輕,漢人的話只不過給了他們個體面而已。休整了一夜之後,情況似乎更糟糕了。所以他想到了走為上策。

若在草原或者是大漠,他相信沒人能攔住他,但這裡卻是大明的腹地,到處都是堡子、城池,那支令人恐怖的軍隊又出發前來,這前有圍堵,後有追兵的日子可真不好過啊。閻應元的追擊,使得韃靼人不敢接戰,仗著速度強於親兵,開始向南運動。

盧象升則緊鑼密鼓的佈置、補充著自己的漁網,這個網太大了,一部署就是這麼大的地方,只能如同攆豬一樣,慢慢的縮小包圍圈。原則就是不能讓其從西邊跳出去,向南運動,那是祁連山,現在可是冬天臘月時節,不想死的就去是了。但很顯然,韃靼人不傻,不可能去尋死。所以他們一定是想跳出這個包圍圈。(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