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堵不如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想到了一年之後的事情,那時候大明可能成長的更加的強壯,朱由校也就不擔心了,兵來將擋、水來土屯,有個敵人沒什麼不好的,打個自衛反擊戰,並不是什麼怕事,更何況人家還可能是請為禍南海、東海的荷蘭艦隊出面,那本來就是自己的假想敵。更沒有什麼顧及之處了。

“楚公子,剛才是不是在聽那二個洋夷之言?”這時宋應星才問。

“宋先生所言極是,因為皇上不許他們在大明傳教,所以他們心生怨恨,打算找他們的主子——教皇去告狀,以為皇帝是井底之蛙,打算教訓一下,好讓皇上再次答應他們接著在大明傳教,嘿嘿,這就是天主教的真實嘴臉。打著什麼傳播上帝福音的幌子,滿世界的找尋信徒,起先的時候那絕對是平易近人,但一有了糾紛,立刻就亮出了獠牙,可嘆還有李之藻那樣的自認是聰明人,信那個仁慈的上帝,信的是死去活來,一點腦子都沒有,如果上帝真的存在的話,這個世界哪裡還有什麼戰爭?不要別的上帝顯得形不就結了?”

對於宋應星,朱由校是無底線的信任,沒什麼什麼好隱瞞的。在這裡因為自己是皇上,所以君主還有一個自稱是寡人,雖然這個自稱在秦始皇之後,除了漢代還用用,其他的朝代基本就用了,但也足以說明了皇上的孤獨。朱由校不喜歡孤獨,他需要朋友,雖然沒有,他也一直的在找,比如宋應星、盧象升、閆應元,這些就是他尋找的物件。但真的太難了,只有和他們白龍魚服之時,還能找到這方面的感覺,平時也怎麼都不可能。

“那他們的科技真的很厲害嗎?聽說他們曆法就很精確,”宋應星迷戀科學,對這方面當然聽過一些。

“談厲害現在還不行,和求極宮裡的教材相比不是一個檔次,但他們找到了方向,並且有一股好風氣,尊重事實,更有開拓精神,這是中國所沒有的。不過那是國家集體的成果,並非是他們宗教的成果,這些傳教士只不過在那些學院裡學過而已,他們也只不過是二流、三流的學者。大明需要交流的,是那些國家,而不是天主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楚公子,這有何區別?”

“區別大了,雖然天主教可以控制著這些國家,甚至是國王君主的上臺、下臺,執政方針,但那只是暫時的,他們並不能代表那些國家。”

“那楚公子對宗教如何看?”

“而對於宗教而言,的確有教化之功效,百姓有些信仰是好的,但絕不能信外來宗教。極負侵略性,對中國的傷害很大。而中國的道教雖然相當的適合中國國情,但卻沒有這種侵略性,只是清靜無為。你看佛教想要到處傳播,從印度傳到了中國;***教一手拿劍一手經書的到處侵佔為的也是信徒;天主教如今又遠涉重洋不遠萬里的來到了中國,靠著傳教士進行傳教。唯獨我們道教,就沒有這種開拓精神,只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搞輕靜無為。這正是中國不善於侵略擴張的特性的縮寫。不過話說回來,也只有道教才是中國本土的宗教,那裡供奉的還都是我華夏之祖,總比讓國人去入了那佛教要好。不過佛教已成氣候,革之甚難,現在大明更不需要其它的宗教再來愚弄百姓添亂了。”

朱由校又喝了一口湯還是感覺到意猶未盡,以前在家鄉吃過的米線都變了味,因為手藝、材料、形式都不一樣了,根本就是煮麵條的手法,而到了雲南,正宗的過橋米線已經失去了‘小吃’的感覺了,搞得象吃個大餐的感覺似的,哪裡有再在如此爽快,不由的說:“夥計,再來兩碗!”

“楚公子,不吃別的了?剛剛看旁邊還有一份,湖南糊辣湯也是不錯的,留點肚子吧。”

“無妨,今日吃米線吃的過癮,索性吃個飽,哈哈,反正以後有的是時間,多來幾次不愁吃不遍。”

“好,如此,就舍命陪君子一回。”

做回平民百姓,挺好!朱由校天生就不是一個領袖的命,平淡的生活才是他最終的夢想。來到大明,無奈的成為了皇上,這本不是自己的真實想法。沒法玩,天天呆在皇宮裡面‘無所事事’,倒沒有了小人物的灑脫。今日與宋應星一道,倒是找到了前世和狐朋狗友一起練攤吃大排當的感覺。

當二位吃的舒服之後,才從米線攤上離開,一路上步行走著。

“楚公子,這裡的變化太大了,不瞞您說,我已經四次來北京了,可現在哪裡還有以前的髒、亂、差字,空氣中聞著就有一味的清新,街面上也乾淨整潔,滿大街的再也沒有便溺之人了。”

“聽說是被大枷給枷怕了,哈哈,聽田爾耕說,還有人在大街之上正便溺之時被抓了個正著,然後被枷了,從此還落下了陽萎的毛病,被嚇得可是不輕。想想看誰還有那個膽子當街便溺。”

“是啊,一是管得嚴重了點,不過最主要的,不到一里就有公共廁所了,讓人有了方便之所才是正經。”

“宋兄所言極是,一味的重懲也不是個辦法,堵不如疏就是如此的道理。”朱由校深有感觸的說,俗話說的好了,活人不能讓尿憋死,就是管得再嚴厲,沒個場所供人解難,這該尿的還是會尿的。

後世的城管管的嚴不嚴格?武的來了,百姓們有媒體,一暴光,城管打人了,城管被潑硫酸了等等,都讓百姓厭惡。無論是白領還是黑領,均有如此的感覺。而來點文的,小商小販還真不理你那一套,城管無奈的說,‘三句老大爺,不如一句媽的*’。其實那些小商小犯,謀生也好,發財也罷,總歸是代表了一部分百姓,無論是文還是武,那都是要管制他們,倒不如想辦法多開一些市場等地點,來個堵不如疏。雖然這樣的投資很大,但一個城管多少錢一個月?一個協管又是多少錢一個月?車錢算不算,油錢又算不算,與其用這部分錢來養一幫與社會不和諧的人士,為什麼不能用來貼補一下百姓呢?(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