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蒙古突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所過的這景象雖然是大水衝過的一片狼藉,無論是道路還是農舍,均是被衝的一塌糊塗,這種大自然加上人為的助力,的確把這片土地搞的是天翻地覆。但唯獨一點,沒有發現一具百姓或者是明軍的屍體。在如此水災之下,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這種不可能恰恰就在眼前,排除神力的話,唯一的解釋就是,這些人已經遷移了。

而接合著喜峰口被奪、三面包圍圈,並不難得到一個讓蒙古人不敢相信卻又不得不信的事實——明軍早已洞若觀火的看出了黃臺吉的計謀,而將計就計的把他們引到了明國中來,然後再奪回了喜峰口,並早已佈置好軍隊,把他們包圍了。

而自己這些人則一直以為如此在十幾裡甚至是上百里發動的計謀,明軍肯定是被矇在鼓裡的,但恰恰相反,被矇在鼓裡的卻是他們。這也就是大家並沒有看到大水過後,並沒有任何民軍的死傷。而明軍從前後左右迅速的把這裡圍了一個水洩不通的原因。

這個推斷讓蒙古諸位首領或者高層們,都紛紛的吸了一口涼氣,明軍裡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能有如此的鬼神之智,判斷出黃臺吉的計策,然後又在如此短的時間裡,把握如此的精準,將兵力完全的撒開了,來個反包圍?如此其智高絕的敵人,那肯定是收河套、敗林丹的明皇了,而且又擁有著神弩、火槍這樣的武器,無數的錢糧、以及如此訓練有素的部隊,更有就是大明如此眾多的百姓、廣闊的土地、、、、、、這些根本就不是蒙古諸部,甚至是大金能夠對付了的,而自己與之作對,上了建奴的戰車,這是否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諸位,多想無益,明皇對蒙古諸部的政策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無論明皇厲害與否,首先他是不會放過我等的,即便是現在就放下武器投降,一樣得去當苦役勞作十年。與其是死,我也不會如此,黃臺吉曾經說過,林丹的煙霧戰術如果放在了夜裡,肯定是收效更大,如今天色已晚,得不如,我等也學一下,到了夜裡弄一個突襲,如何?”布木巴當然也是後悔的要命,本來此次想著好好的撈一票的,但現在卻落了一個想回去都難的局面,但想著自己要臣服大明這點倒沒有什麼心理障礙,草原上的規則就是弱肉強食,尊崇強者,誰的拳頭硬,誰就是王者。但卻要去做十年的苦役,這是他無法接受的。

“黃臺吉言,夜冪與煙霧的接合,那才是讓人更加的看不到,這話是有道理,但是,煙霧瀰漫戰術的前提是包圍了明軍方能奏效的,如今的情勢卻為反之,是明軍包圍了我們,如何能夠任我等實施煙霧呢?”科爾沁的奇他特言道。

“奇他特此言差矣,戰術本為攻守之道,攻與守是相互轉換的,包圍明軍本來就是為了衝殺而言,用煙霧瀰漫的戰術將明軍固定住一定的位置,使其睜眼瞎,無法瞄準目標射擊,而後實施圍剿。而現在因為明軍的守陣,包圍我等,其位置也是不可隨意變化的,也就是不可後退的,否則那包圍圈必破。我等只須用煙霧掩護,不斷的層層跟進,明軍是退還是堅守?退,那包圍圈自解,我等即可龍歸大海,用速度將包圍的敵人遠遠扔到後面。堅守,在煙霧瀰漫之下,明軍又能射中幾人?直挺挺的在那裡,只能換來我軍與之肉搏。任我軍的實力,戰之易如反掌。”布木巴出言反駁著。

“是啊,目標木柴溼潤,極易生煙,不斷的向明軍進攻就是。”

“夜色之間本來就黑,連我等善射之人,亦不夜戰,就是因為黑色影響了視線,箭矢準頭不好才如此的。明軍又有何能奈可以克服?”

、、、、、、

一番商議之的,蒙古軍對於此種戰術給予了最大的肯定,決定以此戰術解如今的危局。在選擇衝襲點上,因北方是喜峰口的邊牆,東方是鐵門關邊牆,南方又是山海關鄰接,只有西方只要突破之後,就可以天高任鳥飛了,所以突襲的地點,仍然放在了西方的三屯營。

而此時的三屯營裡,卻把這方圓幾十裡的百姓都集中過來了,營裡實在是沒有多餘的地方給百姓們了,熬了上百口大鍋湯,給百姓們準備著。天已經快入冬了,夜裡肯定會很冷,為了讓百姓們逃命,所以並沒有帶被子之類的東西,露天睡覺肯定是會凍著的,所以在水災之後,朱由校就傳旨給遵化縣、薊縣、三河縣、通縣,一是徵調所有的馬車、馬伕,前來三屯營這邊,將近十萬百姓給運到遵化縣,二是徵集二十萬床棉被,由馬車送至遵化縣,做好登記按新棉被的價格當場補償。三是遵化縣裡哪怕是縣衙大堂,都要在沒地安置百姓之時做為受災百姓的容身之所。各家各戶,必須提供住所,讓百姓們將就這一夜再說。

然後對大明慈善協會,組織重建家園的物質、工匠,前來。百姓們喝著熱湯感動的是熱淚盈眶,如今皇上救苦救難活佛一樣存在在大明百姓心中。今日逢此百年不遇的大水災,又是皇上提前預警,把百姓們遷到了這裡,救了一命。而事後,又是諸多的安排,更體現了仁慈。所以百姓們都感恩戴德的在地上給皇上磕頭行禮。感謝皇上的救命之恩、感謝皇上為自己重建家園。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皇上吩咐完了此事之後,就一心撲在了戰事上,喜峰口的收關,眾軍士的收縮包圍圈,已經把八萬蒙古人的收縮在了方圓不足十里的空間裡了。如今要做的就是收網,把這八萬人全部消滅或者俘虜。

“孫老師,如今天色以晚,各親軍也已經停止了行為,明日就是收網的時刻了。”

“皇上容稟,困獸猶鬥,蒙古軍雖然被包圍了,但戰力並未受損,此種情況,恐會垂死掙扎,如過了今夜,神仙也恐難逃全軍覆沒之局,所以今夜各親軍的防守尤為緊要。”孫承宗看皇上有種包圍了就萬事大吉的意思,這可是要不得的,九十五步半百步,若此時放鬆了警惕性,被八萬蒙古軍逃出昇天,那對大明的破壞,將是一場災難級的。

“孫老師所言極是,今夜的防守該當如何?”朱由校的確有點得意忘形了,憑著知道水下長城這點知識,又結合著蛛絲馬跡,一下子蒙對了黃臺吉的大計謀,再經眾人的福鼎膜拜,當然有點漂漂然不知所以然的感覺了。現加上對蒙古人連續不斷的大捷,的確有所輕敵了。這時孫承宗的話卻有著當頭棒喝的感覺了,好在朱由校也算是從善如流了,直接的問計。

“回皇上,老臣以為,東方和北方俱是邊牆,肯定不會是蒙古兵的突圍之處,而西方和南方則是防備的重點所在。所以皇上應該加強這裡的戒備,做到不讓敵人鑽了空子,逃將出去,那時就不是大明的大捷,而是大明的大災了。”

“孫老師所言,朕贊同,那就當是岱海守陣一樣可好?”

“回皇上,此法可行,並且老臣認為,既然邊牆處的方向一定會被蒙古兵放棄,那留在邊牆上也是浪費,倒不如,從北方的潘家口,南方的遊鄉口調兵喜峰口和鐵門關,而把那裡的天應軍、淨軍和錦衣衛抽調出來,組成一個快速反應部隊,一旦發覺蒙古兵襲營,立刻從後方趁機而動。”

“孫老師此議甚好,朕準了。”

“謝皇上,另外,蒙古軍現在偏東南方,一旦蒙古軍行為了,老臣認為,完全可以讓其他方向的親軍們,立刻也行動起來,更加的緊縮包圍圈,一是可以策應守陣的部隊,二是必要之時可以給蒙古軍一致命一擊。”

“準!”

因為天色已晚,所以明軍並沒有接著包圍進攻,所以晚上是安靜的。子時,蒙古軍經過了一個晚上的休整,開始了行動,每人都拿上了準備好溼溼的柴薪,騎馬從南方直接向著西方奔赴。西方的道路一共兩條,一是三屯營,二是西鋪村,兩地相距七里。三屯營那邊是明皇坐守,所以蒙古這次的目標是西鋪村。

當蒙古兵衝到了西鋪村東十里地的時候,明軍所布的包圍圈已經到了。蒙古軍沒有敢想象自己去來個襲營,明眼人都能知道,決定的時刻並非是明日,而是今夜能否突破出去,若出去了,那一切休提,但若是衝不出去,明日只能是等著被屠吧。所以明軍肯定是會有氣防備的,想也不要想什麼,以有心算無心,來個夜襲了。

明軍的佈陣就是按照守陣來設計的,什麼絆馬坑、拒馬、鐵絲網之類的一應俱全,只不過如今因為有了火槍的存在,這些東西的放置到了七八十丈而已。而因為夜戰的重要性,所以氣死風燈的擺放更是密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