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備羽絨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微臣只聽過紫貂,產在遼東,京城很少有貨,水貂倒不曾聽過。”田爾耕想了想的確沒聽過這種東西。其實朱由校也不知道水貂是美洲的特產,中國是沒有的。

“哦,那紫貂也不錯,是東北的三件寶之一,朕下旨讓遼東那邊進貢一些活的過來,慢慢的積累養殖經驗,繁衍生息吧。而西山的狐狸愛卿回去也著人捉一些活的過來養殖著。”既然這樣,養殖這些東西一定有賺頭,那就確立這個專案吧。“周堪賡聽到了嗎?把這些都記下來,宮裡出資的十萬兩,就是讓海戶們只管養這些東西,給他們定好獎勵制度,這樣他們更有積極性。愛卿你做為主管,切記不可貪汙受賄,朕會派人盯著的,有成績朕會發給你獎金,明白嗎?”周堪賡是個文臣,一般來說朱由校並不想和他有什麼交集,但人家的官就是管這個事情的,把他拋開了肯定是會有怨言的,搞不好什麼又惹出什麼事來,雖然他害怕宦官,但並不代表他害怕皇上,這樣的事雖說荒唐,但卻真實的存在,因為皇上不能以言問罪,但宦官卻可以挾私報復。所以朱由校也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用了周堪賡,其實就算是他對上林苑的改革有什麼意見,那也是皇上自己家的皇苑,和別人無關,倒也不怕他們說三道四。

“微臣一定清白為官,不負陛下重託。”周堪賡當然喊口號了,這時候不喊過時再喊也沒用了。一直是兩袖清風的過日子,也沒見有人表揚過,才有機會伸手了又被皇上給一下子斷了念想,也真夠倒黴的,不過終於算是有事做了,不象以前那樣連個佔卯的地方都沒有,混死等死的滋味可不好過。雖然皇上也派了李宗側過來,但這次卻是單獨給他說的,不過讓他來負責這個種植養殖的東西,對自己這個五穀不分的進士來說的確有點難,口號是喊了,但的確沒有多少底氣,但他靈光一閃突然想到前一段時間自己結識的進京不久的兩兄弟,宋應升和宋應星。他們兄弟都是奉新(今江西)舉人出身,已經來京城會試了三場,都沒有得中進士,今年提前一年來到,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和這兩兄弟相識了,由於那兩兄弟詩詞都很不錯,祖上也是做到吏部尚書的宋景,屬於書香門第,自己的景況也就是比他們多了一身官身而已,所以相處的倒也融洽,慢慢的交往下來大家倒成了朋友,但那兩兄弟倒是對農業有著極有見地的見解,雖然這是士大夫相交都避而不談的問題,但有時談起,兩兄弟總能說的頭頭是道見解非凡,周堪賡和他們的關係倒也和的來,如果把他們招過來當個副手,那無疑會使成功的機率大增,而那兩兄弟一定也會感激自己向皇上舉薦他們,給他們提供這個機會的,於是說:“啟奏皇上,微臣認識兩位來京會考的舉人,不知道能不能讓他們來幫我一下,他們對農業有很深的瞭解。”其實周堪賡哪裡知道他們對農業的瞭解深不深,反正是他們是相當有才學的人物,而且一談到農業,立刻就是他們的天下了。因為才學不錯,所以周堪賡這個進士並沒有看不起這兩個舉人,但心裡的優越感還是有的。

“他們叫什麼名字?”朱由校無可無不可,反正事需要人辦,有個專家更好,沒有就慢慢的摸索著來。

“回皇上,是吏部尚書的宋景的兩個舉人孫子,哥哥宋應升,弟弟宋應星”,周堪賡怕只說他們的名字還不夠資格,順帶提了一下兩人的家世。

“什麼?宋應星?”朱由校激動的一下站了起來,這真是磕睡來個枕頭,太及時了。雖然讓朱由校靠自己想的話,也想不起來明末的那些明人,但別人一提醒,那還是可以知道的,比如這個宋應星,只要是上過學的誰能不知道《天工開物》和北宋的沈括的《夢溪筆談》,有他在什麼水利工程和大型化耕作搞不成的,他的思想觀念比世界同期高出若干年。“他們現在在哪裡?”

“就在京城租房子住,”曲向東讓皇上嚇一跳,難道皇上認識他們?不應該啊,什麼時候皇上還對北漂這麼感謝興趣。

“田愛卿,派人速帶周大人找到這兩兄弟,朕在這裡等他們。”朱由校已經有些迫不急待了,身邊有用的人太少了,徐光啟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來,其他的人根本不足為用,沒看自己造個玻璃和諸葛弩費那個勁嗎?這個年頭找個有共同語言的人太難了,人才啊,太重要了。

“臣領旨,”田爾耕沒說什麼,只是奇怪這兩個人這樣的好運氣,只提了個名字,連皇上都要等他們,這是何等的恩寵?但聽這個名字也沒什麼斑斕的啊,明顯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為何皇上會‘站起身來’還來了個等字?但行動上卻不敢有半點的耽擱,趕緊安排人手去。而旁邊的周堪賡傻了,自己還以為平時以一個京官的身份對宋氏兄弟算是折節下交、禮賢下仕了,萬沒相到兩兄弟的背景竟然強大如斯,能夠讓皇上有如此舉動,這還了得,神情明顯的愣了一下,也趕緊的去準備了。

朱由校平撫了一下激動的心情,坐下來慢慢的把心緒放到了上林苑的養殖上來,方向是決定了,以吃穿為主搞養殖,輕工業就是先辦個羽絨服廠。當然後續就是需要食品初加工或者深加工了。不過前期能夠供應的上同樂酒店就不錯了。

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實現產業一體化,形成一個良性的迴圈。比如說餵雞,雞吃糧食和蟲草,拉屎和下蛋。雞的糞便要放到海子裡餵魚,雞蛋則要有一部分孵蛋生小雞,一部分可以做出蛋糕去京城銷售,尚膳監裡可不是只有菜餚,應該有做糕點的的,搞個御膳糕點也是個大賣點。雞大了是要殺了吃肉的,除了供給酒店、百姓之外,是不是在給京城搞個炸雞店,給雞找一條好的銷路。現在也沒有禽流感,大家可以放心的吃,京城的富戶多了去了,應該可以暢銷,回去後想著鼓搗一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雞羽絨則留下來制羽絨服,雖然雞羽絨彈性小,拒水性差,但現在也顧不得了。至於別人能把雞羽絨做到高檔的東西,朱由校還是認為不如鴨羽絨好。對於雞毛,朱由校只聽說有技術可以變成高階造紙材料、還可以用雞毛做原料生產出強度大,密度小的塑性材料、還有做尿布的、更誇張的就是造電腦和防彈衣了,但很可惜這些東西朱由校根本不懂,只能做做雞毛撣子或者當肥料了。

以上的一系列就是一個迴圈,而針對每一個養殖則都要找到合適的銷路,和最為廣泛的用途,銷路的問題有一個同樂酒店基本上解決了一大半。而用途則需要慢慢的開發了。

上林苑裡的環境得天獨厚,朱由校覺得是不是應該搞個一日遊之類的專案,讓大家都來消費一下,領略一下皇家上林苑的風采?在不影響生產的前提下,這個旅遊產業又將如何才能正常的發展。但很快就被自己否定了,這裡不是森林公園,是皇家苑林,為了收點費隨便讓人來,恐怕會被大臣們罵死。別的作坊、生意還可以推到別人的身上,這個卻不好推卻了。

天色慢慢的變黑了,田家飯做好了,基本都是野味,海戶們動手獵獲的。雖然因為宦官的禍害,動物少了不少,但比起後世來這麼多的饕餮來,還算是保護不錯的。許多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前世的朱由校是絕對不吃的,否則會有一種深深的犯罪感,畢竟是學環境、搞環境的,當然知道生態的重要,為了自己的一口美味滅了一個物種,太殘忍了。現在吃了一些也沒什麼,必定現在是明朝,現在開始保護環境起步還是比較及時的,保護環境這個任務做為資深環境人來說才是重中之重,但現在經濟上困難了一些,沒辦法,活都是問題,歷史上可是十八年之後滅國的,談保護環境的確有點早,但力所能及的事情還是要做一做的。從開衛生紙廠開始朱由校就第一注意了砍伐林木的事,第二廢水排放問題。他不想給後世再留下沙塵暴。

用膳的時候,也給宋應星他們專門留出來點,朝廷不用餓兵,人家辛辛苦苦的趕了過來,再讓人家餓肚子,心下也過意不去。這一下更讓陪著的田爾耕大驚,這待遇也太高了點吧?

出去散步的時候,劉若愚慢慢的靠了過來,他已經坐不住了,早交待總比晚交待能夠爭取主動,“啟奏皇上,奴才向陛下請罪。”

“你有何罪?”朱由校看著眼前因魏忠賢案而連累在獄中寫了《酌中志》的作者,在後世那可是做為研究明朝歷史的重要歷史依據。自己雖然沒全文看過,但是聽說過,比如二十四監,就是依據此書劃分的。書中他把自己定的比竇娥還冤,而看他現在和老魏的關係而言,連朱由校都覺得他和魏忠賢真不是一夥的。不管怎麼說,就衝著這本書,朱由校也沒有處罰他的意思,倒是不明白他來請罪怎麼回事。(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