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遼將降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無可奈何的開啟了城門,迎接大軍的到來。城裡的近萬人漢人奴隸們,可是高興死了,王師北來,他們就要被解救了。這樣的訊息哪裡能讓他們不歡呼雀躍,特別是皇上親來,急急的跑到道理旁邊,列在大路兩側拼了命的笑著、哭泣著,跪在那裡不停的高喊著萬歲,有的甚至是磕頭磕出了血。

這樣都不能表達他們的激動心情,多少年的苦痛,沒日沒夜的勞作,被任意的辱罵、鞭打,這任人宰割的日子終於過去了,讓那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見鬼去吧!大明皇帝來解救他們了!這是他們最大的節日的到來,還有什麼比自由這個禮物來的更加珍貴嗎?

大軍通暢無阻的進入了歸化城,在兩旁的歡呼,和蒙古人無奈的跪地的情況之下,相當的威嚴的進入了。這是正式的攻佔這一座城池,明軍各部當然也是相當的興奮、驕傲。

塵埃落定之後,朱由校在琉璃金銀殿前現身的時候,全城所有的戰略點已經全部被控制了。漢人奴隸首先被彙集到了琉璃金銀殿廣場前,看著那些廣場上的漢人奴隸,無論是男是女,他們一個個骨瘦如柴身體單薄,面有菜色,穿的更是衣衫襤褸破破爛***起叫花子來沒有什麼區別。朱由校的眼眶已經有些溼潤了,這些是自己同祖同宗血濃於水的同胞兄弟姐妹,曾幾何時,大明兒女,竟然受此奴役之苦,遭受如此非人的待遇,讓這個大明的掌舵人情何以堪?

招誰惹誰了?為什麼苦難總是伴隨著熱愛和平的民族呢?這就是可惡的叢林法則,弱肉強食,拳頭硬就是大哥,就是主子,弱者就得任人欺凌!?結束吧!這痛苦的時代!

偷偷的抹去眼睛的水氣,這時候朱由校甚至後悔答應了俄布木放過歸化城的決定,但想想還是忍住了。

“大明的子民們,朕來晚了!讓汝等受苦了,朕沒有保護好汝等,朕之錯啊!”這就是朱由校的開場白,的確是發自內心的,不帶任何的煽情,和見那些在下邊部落裡解救出來的天仇軍一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個政府不能保護自己的人民,還算什麼合格的政府。如若大明強盛,誰敢欺負大明百姓?但很可惜,大明實在是太弱了,如同是任人欺凌的一個膽小笨拙的巨人,雖然比周圍的小矮人加起來都高,但那強壯的手臂,就是不知道去打人,只是任由著這幫矮人隨意的拿著刀子在自己的身上放血、割肉。現在朱由校要做的就是讓這個巨人,拿起武器,反擊、出擊!真正的讓世界都知道: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

“草民不敢!”、、、、、、

一句來晚了,朕錯了,全場的人聽到了,沒有人無動於衷,‘晚了’,皇上說的是來晚了,可他們什麼時候敢想過有一天會來呢?這是他們做夢也不敢想的,多少漢人被這樣終其一生,從被抓來,到最後客死異鄉,暴屍荒野,成為孤魂野鬼。也沒有敢想過有大明皇帝來解救他們的一天,再晚的開始也不晚!

皇上的真情表白,贏得了眾人的極度感動。凡被掠來的,都是邊牆周圍的人家,誰不知道邊兵們不敢野戰,誰被抓了誰倒黴,無論是大明還是在草原,沒有人拿他們當事。現在皇上把他們當人看,怎麼能讓這些飽受苦難的人感動呢?所以一個大廣場許多情緒失控的人,在哭泣著。

“草民等叩謝萬歲天恩,解吾等於水火之中倒懸之苦,此為當牛做馬,也報達不盡皇上聖恩,萬歲萬勿自責,”一個漢人奴隸為代表,跪走幾下,高聲的說道。

“你識字?”

“回皇上,草民沈自強,曾經學過一些,中過秀才。”四十幾歲的沈自強,激動的回答著。眼前那可是九五這尊的皇帝,又是大家的救命恩人,所以情緒上有些失控,話語有些發顫。

“好,俄布木、莊閒之,你們帶上沈自強和一些識字的漢人,對整個歸化城裡的漢人奴隸進行登記,按他們指認的,凡奴役過他們傷害過他們,或者是打死過漢人的一律按苦役對待處理,抄家,苦役十年起;凡對漢人友好或者有過恩惠的,一律視為朋友對待,留在這裡還是去中原,優先照顧;凡和漢人沒有過交往的,無仇無恩的,一律當做普通百姓對待,遷往中原各地。”這本是朱由校進城後的第一項工作,由莊閒之主導,俄布木操作,現在有了一個沈自強,這樣一個熟悉漢人奴隸生活的,也好有個幫助。

“罪臣遵旨,”俄布木苦澀的回應道,這種反清倒算本來就是應有之意,也無需多說什麼。報應迴圈絲毫不爽,現在能不殺人,已經算是很輕的了。處理完了歸化城,下一步他還要帶人去解救下邊各個部落的漢人,對處理那裡的族人。早一步行為,就可以避免明皇自己動手了。那些部落基本上都在歸化城周圍的二百裡之內,即便是他不帶路去,歸化城裡這樣的‘蒙奸’也是不少,肯定也會帶著去的。他去了就能先一步讓族人投降,避免被殺戮,血洗。

“微臣遵旨。”莊閒之也急忙上前,對於哪種人如何處理,昨天皇上就已經交待清楚了。這第一步登記當然是必須的了。朱由校又安慰了一下眾人,讓他們放心的給做好登記,他們的背後有皇上支援著。惹得眾人更是感激涕零。

朱由校吩咐雜役宦官等給眾漢人每人都準備一些吃食茶水,讓他們慢慢登記著。

這一步清算、登記,首先是張貼了告示,把各種人各種處置辦法都一一的表明了。這一下引來了歸化城裡所有人的眼球,因為現在奴隸們的指證、指認,就是決定他們前途的唯一憑證。

平時那些善男信女們,曾經接濟過奴隸的,那是發了瘋的尋找自己曾經施恩過的奴隸。這好心有好報的,可是決定自己家產和自由的關鍵時刻。

一些事不關已高高提起的人,倒是心安理得,大不了就是被明皇換個地方而已。無論是新建的天門城,還是到中原富裕地方,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大明朝裡蒙古人多了去了。

而平時奴役、剝削、辱罵、毆打甚至是打死過漢人奴隸的人,卻是嚇的不行,擠到廣場,找到奴隸,拼命的跪拜而下,頭都磕破了請求原諒,不要把他或者她家揭發出來。但這種長年累月的仇恨,如何能夠就憑著一跪而解呢?看著奴隸那瞪得血紅的眼睛,他們就知道沒戲了。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啊!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而朱由校回到琉璃金銀殿,需要做的事很多,但首要任務就是要把驛站光報系統給弄好了,這是重中之重。建設簡易的也不難,老虎山那邊和馬頭山上靠北邊的高地,這些昨天就已經著手了。現在要在歸化城北面的大青山上,找一處高地,最後在歸化城找一高地,這樣倒是能湊合著吧。所幸,這樣的事情做的很快就做好了。

這一把光報系統弄好,馬上就收到了一條奏摺,兵部孫承宗的,遼將全叛變了!怎麼回事?朱由校很是奇怪,不是談判談的好好的嗎?自己還想著把他們安排到蒙古來,這到漢八旗就不存在了。

但他自己倒是沒想到,正是自己的蒙古政策,把遼將們臨門一腳,真正的逼到了建奴的懷抱。不過就是再怎麼說,也是本質上的事情,從撤銷遼餉開始,兩邊的矛盾就開始變得不可調和起來。以至於從錦州開始到許多的兵堡失守。這些都是不臣的表現,而稍知歷史的朱由校也知道最終的發展趨勢,他們本就是漢八旗的預備役。如若自己沒有撤銷遼餉,這個矛盾肯定就不會激化,而後再打幾個翻身仗。估計遼將們肯定是不會反的,但遼餉撤銷是勢在必行的。所以提前幾年,遼將們叛了。

現在看來自己單獨對付‘瘦身版’建奴八旗的夢想破滅了,只能在草原上先對付蒙八旗,然後再正兒八經的對付建奴的八旗和漢八旗了。前一段時間沒有了漢八旗的夢想破滅了,不過朱由校也沒有什麼喪氣,多對付一下而已,正好就是扔掉了這個包袱。

寫這封奏摺的孫承宗,字裡行間表現出了相當的傷心,無論如何,他都沒想到,這些幾十年、幾百年世受皇恩的遼東將士,竟然如此忘恩負義,把大明國最精銳的部隊真的帶著投了建奴。如果說錦州之變,還只是為了遼餉和皇上討價還價,如果小孩子一樣,玩點小心眼,耍點小脾氣,這都不算什麼大過,教訓教訓嚴加管教就是了,這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但現在卻不是小問題了,這是嚴重的叛國。根本性的轉變,正式走向了大明的對立面。面對著曾經是自己下屬的遼將們如此的喪心病狂數典忘祖的漢奸行為,孫承宗真是很傷心。(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