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蒙古新政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收拾戰場之際,俄布木被帶到了朱由校的跟前,俄布木正兒八經的給皇上見禮,把認罪的態度擺的很端正,就是希望朱由校能夠放過歸化城的婦女老人和孩子。他表示願意去太陽坡去讓那些蒙古軍投降,願意給明皇帶路,兵不血仞的得到歸化城,甚至是對下面的部落進行勸降。

這幸福來的也太快了點,連朱由校都懷疑是不是自己的王八之氣大作,讓俄布木過來是納頭就拜。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有沒有什麼陰謀,古代人的腦子轉得太快了,心眼、計謀都耍的相當快,估計是沒有什麼業餘愛好,沒事都淨捉摸這些了,所以他可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此戰雖然蒙古軍死傷了很多,但大衝鋒後,也就是死傷二三萬人,主力根本未失。如此就幹淨利索的投降了,也太反常了。“俄布木,汝等雖敗,但實力尚存,仍有可戰之力,為何會投降?而你的那一部分手下為何不願意投降,衝鋒而走呢?”

“回皇上,罪臣心繫歸化,皇上此戰之後,兵鋒必定是直取歸化。憑皇上天威,歸化那邊更無什麼防守力量,歸化那邊的百姓眼見就要遭受草原兩小部落那樣被血洗的災難。這些叫罪臣等於心何忍?更因沒有了歸化城,罪臣們也就成了無根之萍,滅亡也只是時間長短而已,降與不降,又有何區別?而皇上所說的那一部分逃走的,他們並不是罪臣的手下,只是聯合起來相互利用而已,罪臣抵抗皇上之時,能算他們的大帥,但罪臣心繫歸化,選擇了投降,就再也左右不了他們了。”俄布木詳細的給皇上解釋著,唯恐有一點讓皇上生疑的地方,那這投降可就更冤了。

“嗯,那你投降的條件是什麼?”朱由校漸漸的有些相信了,歸化城是他們的根,那裡有他們的家,而太陽坡只要攻佔了一個點之後,很快就能讓士兵們登上高坡,然後就會土崩瓦解,順利的擊潰他們。而俄布木也肯定無法飛渡過去救援,當然自己肯定會圍點打援的。這且不談,事後歸化城也肯定會在自己的手裡攻破。草原血案是淨軍和天仇軍所為,對俄布木很震撼,這些聽著還挺合情合理。不過聽著這話,卻總讓朱由校感到不自在,好象自己無形之中,成了反面角色,有點逼良為娼的意思。

“罪臣並無條件,任由皇上處罰,只是想請皇上法外施恩,饒了歸化城百姓的性命,讓我們能夠繁衍下去。”這話說的雖然是沒條件,但條件卻已經擺明了。第一是別殺人,第二別割***。

這話直接和朱由校的絕種計劃相背,倒是讓朱由校一陣好生的為難,接過宦官遞來的一杯水,陷入了沉思。

“念爾等投降積極,朕可是為爾等留情,這些倒不是不可能,但想照著原來的方式生活,那也不可能了。朕不會任由一支威脅、劫掠大明百姓的力量,再存在一百年,朕必須對朕的國家、朕的子民負責。所以若爾等配合,從此之後,朕將不再視你們是異族,而是和大明百姓一樣,都是朕的子民,沒有優惠政策也沒有歧視政策。朕會將你們分成四種,一是手裡有漢人奴隸的或者漢人性命的,奴役、殘殺我大明百姓,財產全部抄沒,罰苦役十年以上,刑後後遷入大明腹地生活;二是手中並無漢人奴隸也沒有任何的冤仇,僅僅是一普通百姓,朕會把他們遷往大明腹地,給予土地錢糧供其謀生;三是對漢人友好,或者是有恩的,朕會留其在歸化城或者是岱海那邊將新建的天門州居住;四,蒙古軍人,凡是拿起武器參加過侵略大明的,一律處五年以上苦役,並沒收財產。而被處勞役之人的家中的婦女老人小孩,則暫時居住在歸化城由朕出資供養,待天門城建設之際,再行安排。這些規定當然也適合以後分散在草原各處的土默特部落。如此安排,如何?”想了片刻之後,朱由校說。

如果打了一仗,蒙古人老實了,那就隨便一扔,班師回朝。以後再不老實再來打,這樣的事情朱由校肯定不會幹的。他想的是徹底解決蒙古問題,以前單純的就是兩個字:絕種。但現在人家主動投降了,伸手不打笑臉人,而且歷史從明朝以後,就已經沒有什麼蒙古人為害之說了,無所謂就是什麼準葛爾之類的叛亂,矛盾大體已經沒有了。所以最終朱由校推翻了自己那民族滅絕政策,不再當那劊子手,而是選擇了民族融合。這種轉變對於一典型的業餘憤青來說,是不太容易。從製造神弩之時,聽了邊民的苦痛,這根刺就扎在了朱由校的腦子裡,不拿大明當人的民族,就不配在這個世上活著。割了使者的雙耳,更是挑動這場戰爭的導火線。所以就算是淨軍犯下那些令人髮指的行為,朱由校也沒有任何的指責。連婦孺都不放過,那是何等的喪心病狂,但就是在這種民粹的作用之下,朱由校都選擇了默許。可見這恨到底有多深了。

如果是穿在宋朝之時,恐怕朱由校再如何仁慈,也不會放下手裡的屠刀的。但現在是明末,蒙古族的野蠻也慢慢的到了盡頭。現在歸化部已經完全的投降了,如果在此時

民族融合一個最好的辦法那就是遷居混住了,就歸化城和其他土默特部的蒙古人那點人口,還是比較好安置的。畢竟人比較少,連兵加人頂了天也就是三四十萬人,再去掉老人、婦女、兒童以及需要去做苦役的,也沒有多少了。除了一部分保下之外,絕大多數分散在中原各地,也就沒有什麼麻煩了。

奴役或者殺害過大明百姓的,這次也放過了死刑,改為了苦役,這一向是朱由校的政策,只不過不用再割了***,賣身為奴了。而婦女兒童以及老人,那是一個民族傳承的根,朱由校當然不會放過。漢化教育也得從他們抓起。並且都被罰苦役了,當然也就沒有收入可言了。如此處理,也算是人性化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