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皇帳議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就是朱由校想要的效果,如果怕敵人來攻,南方的那些福建土樓當然是首選了,一圍一圈,照那個標準來幾百個就是,一個就能住三四百家人,又當住的房子又當軍堡的多好?那東西的防御能力可能相當強的,只要大門一關,直接就是一個堡壘。那樣的結果就是,敵人永遠都是在外面打轉轉,住起來也不方便。更培養不了國人的面對困難、艱險的決心,以及敢於面對挑戰的勇氣,沒有了這股面對強敵的勇氣,還有什麼資格談保家衛國!

這城離大同如此之近,又有驛站相佐,再要害怕的話,那河套地區的問題,就永遠沒法解決了。而下一步再深入草原、漠北的話,朱由校當然會選擇福建土樓這樣的建築給居民使用。

這得什麼樣的氣魄?也是豪氣幹雲,這太拿百姓不當人了,憑什麼就這樣‘信任百姓’能打過強敵,蔣秉採真的不明白到底是皇上英明,還是無視百姓的死活。但看著皇上的自信,以及其身上那屢次大勝的光輝,肯定是英明無疑了。蔣秉採不由的也被皇上豪言所感染了,和其那預言地震的威名,不自覺的開始了盲從。

這裡自古就是匈奴和漢人不斷爭奪的地方,如今更是面臨著重新的爭奪,為了大明江山,一定要為皇上牧守好這一片疆土。想到這裡急忙的向著皇上堅定不移的做出了保證。

看著態度是挺堅決的,朱由校也就放心了,建城不是一時半會能開始的,其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平定蒙古之仗的勝負。讓他先去皇莊、上林苑那邊學習一段時間,把那裡的經營模式學會了記牢了,等著自己的通知。朱由校可不想把這一大塊地方再搞成一個散戶經營。要做就做大他。連作坊加農林副牧漁一同搞起來,成為草原之上一顆最耀眼的明珠。

因為明天就要開拔到老虎山了,所以留他們吃了頓飯,連線風帶送行都有了,把這次功勞該賞的官、錢也都賞了,然後給打發走了。

次日,朱由校帶著大隊人馬趕往了老虎山。一路視察了道路的鋪設,因為時間相對緊了點活幹的有些粗糙,只能等下一步鋪水泥的時候再細作了。

驛站修的不怎麼樣,短短的時間也不可能修的多好,只能算是有了個框架而已。這點何可綱顯得有些緊張,恐怕皇上會不滿意。但朱由校並沒有說什麼,視察了一下周圍,後帶著眾將到剛剛設好的皇帳商量事宜。

何可綱回報的情況是,這三天,蒙古人的大隊人馬雖然沒到,但斥候已經越過陰山南來或者從西邊方向東來好幾次波。因為靠著陰山不遠,他們又遠遠的跑的很快,所以只留下了幾十具屍體,沒有其他的有用線索。估計他們已經聞到了什麼了吧,所以不停的打發斥候來探。這樣何可綱結論。

而已經在這裡實地考察過的閆應元,也介紹道:“皇上,這裡是陰山南麗,算是陰山的一個支脈了,東邊的是蠻漢山,到了這邊就是馬頭山了,已經算是陰山的尾部了,再往西就是芒牛山,兩山之間是一條天然的大峽谷,最寬的地方有十幾裡,最窄的地方,卻只有不到一里谷內兩側到處是懸崖峭壁、地勢高峻,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若不想冒險,也可以再往西南方向修路一百裡左右,即可繞過芒牛山,然後一路坦途北上歸化,不過就是繞些路而已。”

何可綱又補充著說:“皇上,如今看蒙古那邊如此頻繁派出斥候,恐怕就是為了確定我軍的行軍路線,如果選擇近路,衝過這個陰山大峽谷的話,估計蒙古方是會設伏的。”

接著朱由校讓大家都發了言,表達一下看法,對這種常識性的東西,大家還都是有共識的,地勢利用好了,可以把戰力放大許多倍。而目前這種大峽谷恰恰就是可以供蒙古人利用起來,對付自己的。所以一個個都表達了繞路的願望。

朱由校雖然軍事知識不多,但對峽谷埋伏還是知道些的。孫臏殺龐涓的馬陵伏擊戰了,諸葛亮火燒葫蘆口等,這些比較經典的戰例不就是依靠著地形險要、道路狹窄,兩頭那麼一堵,然後什麼弓箭、擂石,甚至是大水大火的就來了,結果搞的敵人一個全軍覆滅,自己弄個大獲全勝嗎。這樣的惡當,朱由校可是相當恐怖的,從京城出發到現在,一向是離得遠遠的,但是這次他在聽了閆應元他們的意見之後,卻有著不同的見解,於是說: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眾愛卿,俱認為應當繞行至芒牛山,躲開蒙古人在這條峽谷裡的埋伏,其用心當然是不願涉險,但朕卻偏向於就按既定線路來。理由有幾條,首先,蒙古人在戰爭中也是不斷的進步,從一開始的挖溝、大盾、單人盾,到衝車,這些都是他們想方設法的適應這場戰爭。他們不再逞匹夫之勇充當勇士衝擊陣地,甚至放棄其終生依靠的馬背。大家想想,如果我們到了歸化城,他們卻放棄了那裡,來個大搬家,只留一座空城給我們,我們將如何應對?不要懷疑他們幹不出來。他們能看到自己的步兵被包圍了,扔下二萬人毫無猶豫的轉身,這得是多大的勇氣。而情報恰恰就是這樣顯示的,已經有人開始從歸化城搬家了,他們可不象中原的百姓那樣搬個家費那勁。”

朱由校的話讓大家開始思索起來,是啊,這千山萬水都要經歷了,費了這麼大的周折,到地一看,人家搬家了,難不成還要燒掉歸化城洩憤不成?

“皇上,歸化城是一些蒙古人心中的聖地,裡面還供奉著他們信仰的花費鉅額白銀鑄成一尊巨大的釋迦牟尼佛像,這些如何能讓他們捨棄呢?”滿桂卻提出了疑問,他是蒙古族的,雖然在大明生長,早已不把自己當成蒙古人看了,但對草原文化多少還是有所瞭解的。(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