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遼東事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看了這則訊息朱由校的嘴角不由的一笑,比耐性,蒙古人明顯不如自己,二十多萬人的後勤保障絕對是一個相當大的負擔,蒙古人沒糧食吃,整個就是肉食動物,如此多的人,一天能吃掉一萬只羊,這樣損耗實在是太大了,就是歸化城承擔起來也肯定是力有不逮。

朱由校當然不想進攻,二三十萬人,稍稍的在大草原上給他捉捉迷藏,就能把自己給玩死,自己這支部隊現在就好象是個無腿先生,坐在輪椅之上,拿著把阻擊步機,在五米之外千米之內射可以消滅任何敵人,但超出了這個範圍,遠了追不上,近身了打不過人家。如果能引的敵人來戰,那當然是上上策了。選擇近湖面草的地方做為陣地,打陣地戰,加上自己的佈置,在他們來的時候,一定會給他們一個大大的驚喜的。

第四件事是孫承宗言,盧象升組建了天雄軍,人數三千,親兵八百,已經分配給他了相應的武器,也告訴他保護武器的秘密。令其獨立剿匪作戰,不受任何人的轄治。

這也是大明的一個特例了。因為以文制武,這是大明特有的一個制度,雖說從宋朝開始,接受了唐朝藩鎮割據之苦的教訓,更是對陳橋兵變的黃袍加身防備的很嚴,開始用文官節制武將,的確對武將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沒有發生諸如唐朝的‘鞍驢山之變’。

但卻沒有大明如此變態,武將弄的都在文官面前抬不起頭來,硬生生的降了三級還不能平等,絕對的文貴武賤。而盧象升這個特例就是因為他是個文官,但絕對比武將還武將,孫承宗都不知道該怎麼節制他了。

組建了天雄軍,想形成真正的戰鬥力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訓練的,就是不知道這種以戰代練的方式到底會怎麼樣。三千多人,如果能用的如臂使車,當然可以發揮其戰力,但如果沒有整合好,那還是一盤散沙的話,有可能發揮不出其萬一。

一旦出師不利,光是這種挫敗感就能把年輕的盧象升給毀了。越想朱由校越擔心,最後還是決定先把天雄軍拉到這邊來,訓練一二再行放出去,反正平亂也不是一日之功,如果能趕上土默特部的進攻,那成長的速度應該是相當快的。

神弩也就是一個叫法而已,說大了天,就是一件射速比較多的冷兵器而已,操作他的還是人,任何武器均是如此,戰術、紀律、意志、技能、經驗等等才決定著一支軍隊的戰鬥力是否強。比如說淨軍這兩次被圍,就是蒙古人找對了方法,抓住了神弩穿透力差的缺點,從而圍堵住了,幾乎是落個兵敗人亡的結局。盧象升新成立的天雄軍,更是沒有接受過任何的軍事訓練,這點如何讓朱由校放心。

而到了第五件事,遼東之事,此事有袁崇煥、孫承宗更有魏忠賢和田爾耕寫的摺子。袁崇煥所寫倒是把寧遠以東軍堡詭異失守的事情述說明白了,目前的遼東已經相繼不斷的失守各軍堡,寧遠城裡已經堵了幾乎所有‘逃難而來的’遼兵遼將。字裡行間更能看出袁崇煥的危機感。

看的朱由校暗暗的搖頭,這幫人真是天膽啊!養賊自重到如此境界,把漢人的衣冠徹底玩盡,自己去光榮的參加漢八旗,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不惜把整個大明、乃至整個中國的國運、衣冠都扔到了滿豬手中。不僅該死,還是那種滿門抄斬永絕子嗣的那種!朱由校從少動殺機,除了殺了壞他大事的客印月,和在上林苑殺了幾個殺人償命的宦官、無名白外,就沒有對國人再動過殺念。在他的思想裡還是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什麼貪汙、受賄了、欺壓百姓等等,那都是可以以其他的方式處罰的。可能有人認為自己優柔寡斷,不夠殺閥果斷。朱由校也承認這一點,對於他現在的地位,殺個人不就和殺雞是一樣的嗎?但殺順手了,不就和歷史上那個刻薄寡恩的朱由檢一樣了嗎?他的刀永遠的對著異族,而不是國人。

但歷來對漢奸就充滿著,發自骨子裡的仇恨,沒有他們的存在,就沒有中國徹底的淪陷,他們打斷了中國人的脊樑,使中國蒙羞,使中國人被他們屠殺,使中國淪亡三百年,使中國後世子孫錯失良機、、、、、

這些人不僅僅是該殺,滅其九族、絕其子嗣才是最好的方法!

而魏忠賢則側重描述了朝中大臣們對此事的反應,他們認為遼東丟失軍堡的起源,均來自遼餉的撤銷。如果放任下去,不僅遼東將徹底的失去,更因保衛大明的遼東將士心生不滿,有可能連山海關這最後一道防線都可能失守,國門不保,那大明江山也就危險了。魏忠賢認為茲事體大,特來請示。

孫承忠的,則是兵部所發來的,正常的告急文書。田爾耕的則重點放在了京城裡面百姓的恐懼心理。

朱由校看著這些信件,不由的陷入了深思,如今趙率教應該到了山海關、薊山兩地,面對關外的建奴甚至是漢八旗預備役,也沒什麼問題,雄關的防守能力是相當強的,有明以來,任何異族都難越雷池半步。再有近萬持弩錦衣衛和一千淨軍,對外防守沒有任何問題。

但怕就怕關內那幾萬軍丁,從內裡開始扯旗造反,來個裡應外合,那才是錦衣衛最應考驗的時刻。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現在建奴不是神,但那些漢八旗預備役卻是板上釘釘的豬。

當然對於普通軍士來說,他們只是聽從軍官的命令,根本沒有什麼選擇的權力。而家丁們則是死命的力挺他們的主子。這兩者是可以分開的。就是不知道趙率教的到來,到底能不能掌握這個火候,

當了不足二個月皇上的朱由校在這方面已經開始走向了成熟的道路,但欠缺的還是很多很多。

朱由校還是決定先下手為強,下秘旨給趙率教,在接到聖旨後,立即控制、封鎖四門,許進不許出,再以陝西平亂為由,調所有非遼東祖籍的將士離開山海關,前往大同之外面君見駕。讓他們意識到,別有用心的,只是遼東體系,不是遼東體系的,就別跟著湊熱鬧了。

這樣一來副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進一步和遼東體系劃清了界線,把他們推到了漢八旗。但兩害相較取其輕,既然他們註定是漢八旗,再多逼著大明百姓養他們十八年,最後再幫著建奴侵略大明,還不如現在就擺明車馬,力拒其在關外,扔給建奴去養活呢。

而入關平亂,可不能用那些遼東土著,他們一旦入關,山海關東面的遼將一鬧事,他們會不會趁亂起事,這事可真的在兩可之間。孔有德不就是因為一隻雞開始在吳橋發動的兵變嗎?這樣的險朱由校是不敢冒的。在中原腹地,能夠治得了他們的還真不多。那禍害起來,威力也是不小的,沒看到吳三桂和三礦工帶著他們肆虐中原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一旦寧遠有異,讓趙率教以通敵罪嫌疑,先控制在山海關之內的所有遼東體系將領,以及其家丁。寧遠是山海關前最後一道防線了,後面雖有高臺堡和前屯,兩位軍堡,但力量已經相當的弱小了,只是個軍事堡壘而已,寧遠若失,那就是圖窮匕見之時,再也沒有任何餘地了。

而後再安排關內的軍士相互檢舉揭發將領各種貪汙、吃空餉、虐待軍士等罪行,讓他們離心離德。至於火候,由趙率教自己掌握。只要控制了四門,以錦衣衛他們手中的神弩,控制住關中的局面還是比較有把握的,就怕敵人有什麼詭計,比如什麼偷襲、引誘之類讓錦衣衛上當、被人近身的手段,這點倒是要提醒趙率教。

袁崇煥是已經算是投靠自己的人,不能就這樣把他扔在寧遠,目前寧遠已經是個火藥庫了,隨時隨地的都可能被點燃,而那時,非遼東體系的,基本上也會因不願或者不積極參與遼東將士的行動,而被屠殺、清洗,而被迫參與了,那更是增加了漢八旗的力量,這些雖非朱由校所願,但卻是事實的存在。

對於那些和趙率教一樣,都是從外地向遼東滲沙子的那些將官,還是可以爭取的,比如曹文昭、曹變蛟叔侄。

一張聖旨,傳袁崇煥攜非遼東祖籍的將士,前往陝西平叛,先行到草原見駕。至於能不能從遼東走出來,那就看天意了。如果引發了他們之間的內亂,也總比都投了漢八旗要強的多了。

現在大同到北京的“極光”設施並沒有全面建成了,而驛卒們對於色語的翻譯應用也初見成效,雖然高塔只是粗糙,但二個時辰,即可傳送完畢。但如果用快馬路,從岱海到京城就得要七八百裡地,雖然沿著官道把道路平整了一遍,但鋪水泥這個工程還是很大的,不是一時半會能搞定的。所以還是以極光傳到宮裡,再由宮裡製作聖旨,聖旨再送到遼東,還是需要二三天時間的。就是不知道這二三天時間,遼東諸將會不會發動什麼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