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阻擊神弩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好了,你的回答很合朕意,大伴賞他十兩銀子,下去吧。”一聽孫化元和張萬聲來了,朱由校就知道可能是關於改造神弩的事情有了眉目了,急忙結束了談話。

“奴才謝皇上賞賜,奴才告退。”葛九思今天算是露臉了,銀子雖不看在眼裡,但聖眷卻是真實存在的。

走了葛九思,孫化元和張萬聲進來了,把各自改進的神弩方案大體的向皇上彙報了一下。朱由校一聽哪裡能坐得住,跟著他們就到了兵仗局放置弩處。

張萬聲是老老實實按著聖旨改的,把單層的豎盾做成了雙層,層和原來一樣厚,但裡層卻用了基本算是最薄的鐵皮。中間拉上幾個任弩匣運動的鐵糟,把弩匣放在裡面,然後底上都加上了彈簧,把弩匣往出口擠。而出口處就設在豎盾右邊四尺處,伸手可及。出口處也加了一個機關,想取時,一按即可。直到二十四支弩匣全面取完為止。而上弩匣和仍然是從出口處,一個一個的往裡押弩匣,直到二十四支弩匣裝完為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朱由校試了試,設計的挺合理,並沒有什麼‘卡帶’之處,用起來挺順暢。著實提高了不少的射擊速。射八弩匣後,基本上和山地弩同速,然後就開始慢慢的減慢。神弩用的力量是山地弩的幾倍,有次效果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而孫化元相當無恥的抄襲了張萬聲的豎盾設計,只不過,兩層之間的距離稍稍的薄了一點點,並且釘上了滑道,使弩箭在其內順當的向出口處頂。而在出口處也有所不同,利用了神弩槓桿推拉的力量,設計了三個抓勾,一推槓桿時,即可把弩箭上到弩糟之內,射出弩箭後,再進行下一個迴圈,速度相當的快捷。不禁省去了裝添弩匣的麻煩,更加多帶了弩箭,豎盾裡多達三百二十支弩箭。而更可喜的是還沒有改變弩可以裝弩匣的功能。讓朱由校看了更是喜歡。

和山地弩一比,山地弩第一次換弩匣的時候,神弩開始漸漸趕上速度,到第二次換匣時徹底的超過。直到在山地弩連射了十五支弩匣後,速度才因力量的原因又有所下降,直到山地弩射到第二十個時,雙方發射的弩箭才持平。

這種神弩的射速在二十支到一百五十支內目前是最快的。試驗的結果讓朱由校大為滿意,對孫化元這個熱兵器專家也是刮目相看,看來冷兵器裡專家的稱謂也是不可動搖的。

孫化元欣然的接愛了皇上的誇獎和賞賜,兩夜的功夫真的沒白費。但此時朱由校此提出了,上次談過的瞄準鏡,如果裝備到神弩上面,專門的阻殺一些有價值的目標,對戰場的作用是相當大的。而且一旦敵方持盾等物掩護,可以輕鬆的射其暴露目標。在政變的那天夜裡,朱由校就思索過此事,現在也有望遠鏡的存在,只須裝上後,除錯好了即可使用,不將其利用上還真有點可惜。

孫化元被這個提議弄的相當興奮,想想看這種東西不僅僅適合弩箭,隨著火槍的不斷研究,一旦達到了皇上的標準,完全也可以應用到火槍之上,那火槍精確打擊度奇低的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這讓這個火器迷如何不心動呢。

朱由校當場畫出了瞄準鏡的樣式,並接合神弩的結構,能夠扣在神弩之上,再把調節註明一下。派人送給銀作局的王朝輔,讓其儘快做出後送到乾清宮。而把孫化元的神弩豎盾暫定為制式武器,著李德全即日起按些標準製造。其實弩就是多了個掛勾而已,倒沒有多大的改變。

安排完之後又問張萬聲說:“朕先前讓你們研究山地弩、船上用的巨弩,山地弩研究出來了,巨弩怎麼樣了?”

“回皇上,奴才等正在研究,主要是蓄力的力量實在太大,唯恐船上人力恐怕根本拉不了幾下,所以才改由絞盤控制的,奴才等五天之內有信心交付巨型弩。”張萬聲也急啊,崔沿隱現在被發配到西山那邊開鐵礦,這說回來就回來,如果趕在他回來前把此事漂亮的結束,那將是獨得此功之時,如果晚了,崔尚隱回來了,桃子肯定是要被摘走的。

“嗯,那你努力吧。”然後轉頭又對孫化元說:“孫愛卿,外面的基地一時半會建不好,你在此先好好幹一陣吧。另外朕也急需船上用的大炮,要快快造出一批出來。”

“皇上,仿造出一批弗朗機出來不是問題,但和皇上要求的差距卻很大。”聽完了皇上的要求,再讓孫化元造以前標準的火炮,他也不想造了。再在正改進火藥配方,試驗迫擊炮。經過這段時間的研究,火藥司的人等基本上已經摸著了一點門路了。

“朕也知道,但一個月之後,卻要用上了。”

“皇上以前提過的汽油彈,現在發射機完全可以在五六天之內做好,就差皇上的汽油了。”對這個事孫化元當然是相當上心的,他想破了腦袋都想不明白普通的猛火油怎麼就能那麼厲害。

“嗯?愛卿不提醒朕倒是疏忽了。”宮廷政變之前,朱由校倒是和孫承宗談起來汽油彈來制敵人的障礙掩護物,記得可能是何可綱提到了一句無須打井就能有猛火油,這一下倒是提醒了朱由校,怎麼就沒想到這點呢?否則早就裝備上了。這兩天一忙結果又給忘記了。還好孫化元給了提醒。

這事得儘快提到日程上來了。“孫愛卿,倒不知徐愛卿在求極宮招沒招到一些人才啊?”

“回皇上,老師現在應該還在銀作局內,這段時間都是兩邊跑著。”孫化元回答道,徐光啟是相當執著之人,對於兩件事情都十分的上心,留聲機讓他根本捨不得離開宮廷,所以兩邊跑著,那天為袁可立送行才耽誤了一天的時間。

“嗯,那朕過去看看吧,你們接著研究吧。”朱由校對著他們說,然後轉身離開前往銀作局。

路上朱由校在心裡又把給宋應升畫的蒸餾塔在心裡想了一遍,技術基本上是不缺的,只是需要大量的實驗而已,但操作的人去找誰呢?現在家大業大了,人才卻越來越少,當然可以找個身邊的宦官去不斷的摸索,但他們的起步實在是太低了。只能照作,創新方面很難很難,現在自己手裡有用的工藝也基本上快用光了,一旦江郎才盡,指望這些無根的宦官還是不行的。如此也和自己建求極宮的目的相違背了,只有建立起自己或者大明的人才庫,科技的進步才能做到日新月異,才能掀起自然科學研究的一角,然後發展下去。

一路無話到了銀作局,制止了通報的宦官,讓其領著到了留聲機的‘試驗室’。王朝輔不在,估計是去找人打造瞄準鏡了。而幾個核心宦官和徐光啟正圍成一個圈子,對著一張‘唱片’反復研究探討著什麼。

“徐愛卿,還在研究呢?”朱由校故意大聲的說。

“奴才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迎駕來遲,請皇上恕罪,”徐光啟一見皇上親自前來了,急忙上前來行跪拜之禮。但被朱由校一把拉住了。

“徐愛卿還是免禮平身吧,在這裡還是少弄一些俗禮吧。”

一陣寒喧後,朱由校聽了聽他們進行的研究後說:“其實聲音是有跡可尋的,絕不是象大家想的如此神秘,兩種物體之間因摩擦產生的聲音,更是有規律的。在這個唱片上,先有規律的複製出一種聲音來,就是刻畫出相同的軌跡。然後慢慢的試試吧。另外聲音的刻畫可以想著把聲音放大,那刻畫應該能容易一些了。”

“請問皇上,如何把聲音放大?”一個宦官弱弱的問。

“做一個留聲機上邊這樣的喇叭,在喇叭的這一端喊聲,聲音從喇叭口出來就大了,”

“奴才等且試試。”

“做出來後接著試試吧。徐愛卿,朕想問問,這幾天求極宮那邊可招到什麼人才沒有?”在這間屋裡的空氣流通有點不好,朱由校真有點呆不下去了。

“回皇上,倒還真有三人老臣看著算是人才的,一個名叫李祖白,”徐光啟這段時日負責為求極宮招收人才和學生,審查的還比較仔細。

“此人朕如果不是重名之人,應該就是欽天監的吧,因為跟那個洋人學的製作遠鏡的技術做出來一個遠鏡,朕還賞過他銀子。”李祖白這個名字讓人聽一遍就能記住,李白的祖宗,朱由校也當然記得。

“正是此人,他也給老臣說了他的經歷,還別說,倒和老臣有相似之處。”

李祖白這段時間真的是在坐過山車一樣,如果平靜的活著還倒無所謂了,當個窮京官也沒什麼不好的,反正朱元璋訂的俸祿養活一家老小還是夠的,但如果想僱傭下人,那是別想了。李祖白也就喜歡個研究,又沒什麼不良嗜好,安貧守節的過著也沒什麼不妥。但偏偏學了知識造了望遠鏡,又蒙皇上的賞賜,這心就活了起來。但又因為湯若望的傳教仕身份,偏偏讓皇上連自己也拒之門外,真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