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盧公上任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老魏也在一邊看的膽戰心驚,這袁可立也太受皇上重視了,萬萬不可得罪。還好自己伸出的橄欖枝老袁那邊接住了,否則要是鬧個不死不休,看皇上重視的程度,那可就不好辦了。

“愛卿去吧。”

楊國棟走後,宦官來報,軟禁中南海的黃尊素,要求面聖。那就見吧,當時也給了黃尊素這個承諾,可以隨時求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黃尊素比起上次來倒是胖了幾分,看來皇宮的飯菜還是比較養人的。其實這段軟禁的日子都快把黃尊素逼瘋了,困在海子裡,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當然人是有的,但都是不識字的宦官,黃尊素也不把他們當人看。

心沉不下去,寫書畫畫也完全都亂套了,就這樣過了幾天,才平靜下來,想著和皇上對話的情景,皇上不願意殺他,這是肯定的,否則也不會軟禁之說了。用他,皇上也是不會的,依皇上的話說就是認為他會好心辦壞事。過了幾天後,黃尊素任命了,強迫自己沉下心來,而皇上說的許多話,如‘取之與民用之與民、大儒之才,朕不忍加害、愛卿的清談誤國,一味的縱容工商階層抗稅,愛卿此舉無異與要遺臭萬年、收商稅以充國庫、免農稅以得民心,’這些話,他慢慢的思考著,到底有沒有道理,越想越覺得收稅其實並不等同把東路的經濟毀於一旦,特別是現在國庫空虛,國家都不富了,拿什麼養兵呢?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不就是荀子所說的,“上好貪利,則臣下百吏乘是而後,豐取刻與,以無度取千民。”怎麼皇上說的是如此的義正詞嚴?反而說不是供自己揮霍。

而皇上提出的收商稅免農稅又是什麼意思?如果免了農稅那國家的收入何在?難道就僅僅的憑藉著商稅?這些東西無論黃尊素怎麼想,就是想破了腦袋都想不明白皇上這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所以最後他要求見皇上,本來報著試試看的心態,沒想到皇上還真準了。

“黃愛卿,見朕所為何事?”朱由校對這位東林智囊心裡還是有所期待的,學問越高的人,對文化發展都有著極大的貢獻。這樣的人成立個文化部、教育部扔過去,那將會起到極大的積極作用。

“回皇上,草民因對皇上所說的免農稅不解,特來請教。”黃尊素相當明智的不提什麼回家、要自由的事,他知道提了也是白提。

“原來如此啊,朕本來只對極少的人提及過此事,今天破例給愛卿談談。”接著朱由校把打算自己賺錢貼補農稅的事情說了出來。

黃尊素聽了大驚,皇上這個想法也太驚世駭俗了吧,一個人真的能把天下農稅四百多萬兩銀子賺過來?黃尊素生活在江南富裕地區,對賺錢可不陌生,但一年賺幾百萬,還真沒有這本事。不過眼前的卻是皇上,他要是一心想著賺錢,那天下的生意沒有他做不成的。

當然皇上此舉也大大撞擊了‘與民爭利’的高壓線。如此做為,那百姓將如何自處?和皇上展開競爭?可能嗎?這樣全天下的生意豈不是遍地皇商,那商人又將怎麼辦?豈不是被皇上逼的無路可走?

“皇上,如果這樣做,那天下商人又將如何處之?”

“商人當然是接著做生意了,而且可以代理銷售朕生產的產品,做朕的馬車等等,任何世界離開了商人那是萬萬不能的。”朱由校沒有聽明白黃尊素的言外之意。

“皇上,草民是說,皇上做商人,憑藉著權勢和財力,會擠掉商人的空間、、、、、、”

“嗯,原來愛卿有此擔憂,那到大可不必,朕的產品是別人沒有的,比如衛生紙、玻璃制品等和其他的商家並沒有什麼利害攸關,而一些消費品,如酒店、糕點、首飾等也是高階消費,這完全是公平競爭,對於市場發展屬於良性循環,而下一步最主要的公用設施,那更是以前沒有的,朕倒是會緊緊的抓在手裡。朕的這些實體不僅不會對商人產生任何的衝擊,反而,就因朕的產品而豐富市場,更因朕所設的實體需要招收大量的流民,使治安更加的安定,更重要的是造就一大批富裕的工人,反過來加入購買者的行列,更加的繁榮商人的經濟。”

朱由校的理念就是免稅,解放農民的生產力,國家暫時就會處於穩定當中。而利用兼併土地產生的大量流民做為勞動力,把自己當成全球最大的資本家,開設各種企業實體,創造財富。一方面充盈國庫,一方面把錢又在搞科研上,再一方面建更多的公用設施。把賺來的錢再迴歸社會。

這樣大明就會強行的進入一個富裕的階段,只要把內因搞紮實了,沒有什麼內亂發生,那就可以騰出手來,搞政治、回覆領土、掃清一切中國潛在的威脅了。當時前提就是解決財政問題先,沒錢搞什麼都是瞎扯。

“皇上此舉可行否?”黃尊素根本不信朱由校這‘大同世界’美好藍圖,喊著免農稅的革命者倒是有不少。均田免糧的口號都打了出來,但有什麼用?

歷史上有人想搶天下時就會打出這樣的旗號,爭取社會下層眾人的支援.任何社會總是窮人多,富人少.財富大都掌握在富人手裡不會憑空產生.均田就是從有田人手裡搶下財富.不勞動就能得到財富?多好呀!免糧就是不交稅,政府收不到稅國家能機器能正常運轉嗎?所以造反者一旦得到天下,一部份有權者就成了新的富人,歷史又重新開始.遠的不說,大明的朱元璋就是個典型代表人物.

而時經兩百年後,朱由校再次提出,信他才怪了。

所以接下來的談話也變的有些詭異起來,最後君臣還是散了,約定以後再‘戰’。

今天卻一官員抵達了上任地點,就是去大明府赴任的盧象升,盧象升的儀仗隊可不是和宋應升一樣的寒酸,而是相當的寵大,僅自己的族人就上百人,而他的周圍緊緊的圍著親兄弟盧象觀和盧象晉、盧象同,而後更是一百多盧氏的族人。因為盧象升平時以練兵的方式訓練他們,所以個個昂首挺胸,精神十足,雖未上過戰場,但彪悍之氣盡顯。

這聲勢浩大可不是只帶著一個琴童上任的宋應升可比的,更有甚者,盧象升雖然年輕,但已經是有著七年‘工齡’的‘老幹部’了,而宋應升只是官場上的一個新手,這個‘工作經驗’是宋應升沒法追上的。

盧象升還帶著妻子王氏,所以家眷的隊伍也是不少。而皇上送的五十萬兩銀子就在隊伍的中間,運銀子的也是宦官,這點本來盧象升要拒絕的,但皇上堅持給盧象升造點聲勢,在大名府立威,所以要求用宦官專門送來。

就這樣,浩浩蕩蕩小幾百人的隊伍組成了。開進大名府,直奔府衙,一路上引來了無數人的圍觀,這裡面就包括上任知府的探子。

一路走的是不慢,但卻遇上了當街攔橋喊冤的橋段,事實很簡單仍然是欠錢不還引起的,告狀的卻是討債的。原因倒是漢、回兩族的矛盾引起的。

原告名馬仕遠,經營著一家燒賣館,就是燒麥,又稱燒賣、稍美、稍麥、稍梅、燒梅、鬼蓬頭,是一種以燙麵為皮包餡上籠蒸熟的麵食小吃,為大名縣著名的清真風味小吃。大名縣正宗的燒麥餡是牛羊肉大蔥的,因是**發明的這種東西,所以大多燒麥館都是清真的做法。皮薄光亮,柔軟筋道,餡心抱團,造型美觀,味道醇香,令人望而垂涎。

但這個東西賣火了之後,卻引起當地漢族人的注意,同時也跟著做,不過用的卻是豬肉。所以相臨的兩家都是燒賣館,這一漢一回,矛盾就出現了。正象孔子殺少正卯一樣,只有同行才是赤果果的仇恨。

本來競爭的糾紛是持續了幾年的,也沒出什麼大的事情,但事態的轉變就是被告的一家出了一個‘大人物’,成思傑從小師從高人,學成武藝回來,很快‘統一’了大名的**豪傑,成了燕趙一霸。

可憐的馬家,就此開始倒黴,生意根本做不下去了,三天兩頭的被砸,根本幹不下去,而告官,也沒有抓住人的手,成思傑一個不認,又使了錢給衙役,二次之後,馬家也不敢再告了,衙門衝南開,沒錢莫進來,馬家知道這樣下去等待他們的有可能是徹底的破產。所以被迫關門停業,惹不起,躲的起吧,決定遠走他鄉別謀發展。(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