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曾偶然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誰也沒想到,新白蛇傳的作者竟然是一名還不滿二十歲的年輕人。

從這一刻開始,所有人都記住了林墨這個名字。

楊詩音看著喧譁的會場,喃喃道:“原來在順天府還有這樣有趣之人……”

事出突然,林墨和朱瞻基匆匆打了個招呼就跑了,現在場面很亂,紀綱擔心有危險,便勸說朱瞻基儘快離開此地。

朱瞻基點了點頭,趁著眾人尋找林墨的時候,也跟著起身離開。

“看出什麼來了嗎?”

紀綱點點頭,說道:“都是一些不經事的青年學子,唯一可疑之處,就是那名袁先生,此人我好像見過,是山東的官,品階不會很高,不知道他大老遠來參加詩會有何用意?”

朱瞻基感覺紀綱還有話沒說明白,便說道:“你想到什麼,直說便是了。”

“微臣認為,此人是宋院長的故交,若是來京城辦事,或者是探親訪友,順便參加一下詩會,倒還罷了,但是,若此人是專程從山東趕來參加這個詩會的話,就很蹊蹺了。”

“你懷疑此事和漢王有關係?”

“微臣不敢妄言!”紀綱頓時緊張起來,趕忙解釋道,“微臣只是猜測,事實究竟如何,還需去查證一番。”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那就順著這條線去查,需要人手,我給你派,但是你要記住,無論查到什麼,一定要保密!”

“是!”

“還有,”朱瞻基看向遠方,說道,“再派一隊人去迎接太孫姘,這一路上無論是祭祖也好,探親也罷,必須盯住了,我不想聽到漢王私下裡接觸太孫姘的訊息,明白嗎?”

“微臣明白!”

…………

林墨一行離開書院,走在大街上,葉紅梅和小倩漸漸被街邊攤位上琳琅滿目的衣服和首飾所吸引,兩人越看下去,越發邁不動步。

透過一路的觀察,曾鶴齡已經察覺到這二人是女子身份,不過,他並沒有說破,只是笑吟吟地看著。

林墨說道:“方才詩會上走得匆忙,倒有些對不住曾兄了!”

曾鶴齡卻哈哈一笑,道:“我就是跟著你過去開開眼界,見識一下各位北直隸的學子,說什麼對不對的住!”

這時候,前方茶館裡傳來說書先生的聲音:“話說那寧採臣深夜誤入蘭若寺……”

林墨看了看葉紅梅,說道:“要不然你們兩個先逛一會,我和曾兄進去喝杯茶。”

葉紅梅答應的很痛快:“去吧去吧,不用管我們!”

兩人走進茶館,要了個雅間,店小二端著茶水和點心進來,說道:“兩位客官,您的茶水來了!”

林墨斟了杯茶遞給曾鶴齡,說道:“在下有一事不明,曾兄堂堂舉人身份,怎麼會跑到街邊去賣字?”

讀書人能到舉人這個層次已經很不容易了,範進中舉後為什麼會瘋了?因為中舉前後,身份的轉變簡直天差地別。

大明朝的舉人是可以直接做官的,當然了,只能做一些芝麻綠豆大的小官,而且還是候補,即便如此補,也宣示著你已經進入了士紳階層,不再是普通百姓了。

退一步說,就算不做官,根據朱元璋同志定下的規矩,舉人功名可免除一定額度的土地賦稅,因此,考上舉人的讀書人會大肆圈佔土地,而擁有土地的自耕農也往往將土地掛靠在舉人的名下,從而逃脫交稅。

只要有舉人功名在身,在老家做個地主也不會缺錢啊!

曾鶴齡卻不以為然地說道:“林兄弟此言差矣,舉人就不能賣字嗎?”

這個回答讓林墨有些愕然,這位舉人老爺的想法很獨特啊!

我也沒說舉人不能賣字,而是舉人為什麼要跑到街邊去賣字?

難不成是衣食無憂的生活過夠了,專程來體驗生活的?

曾鶴齡看出林墨眼中的疑惑,繼續說道:“出來的時候確實帶足了銀子,不過,從江西來順天,一路上經常遇到窮苦之人,見他們挨餓受凍,心中不忍,便施捨一些,一來二去,還沒等走到一半,銀子就用完了。”

林墨不禁肅然起敬,將銀子施捨給了窮苦百姓,自己跑到街邊賣字為生,這種行為堪稱高風亮節。

“曾兄能夠心繫百姓,格局比我高多了,不瞞你說,我賺了銀子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是買房子,著實有些汗顏,今日小弟以茶代酒,敬曾兄一杯!”

曾鶴齡端起茶杯,一飲而盡。

林墨又將茶杯倒滿,問道:“今日遇到的那個張楓,也是江西舉子,和曾兄相識?”

“本來不認識,路過浙江的時候同乘一條船,年輕人難免氣盛,見我年紀大了,以為我這個舉人功名只是運氣好,偶然得之,便送了個曾偶然的綽號。”

“一群沒見過世面傻X,曾兄不用理會他們!”林墨想了想,又問道,“不過話說回來,曾兄為何這麼晚才參加科舉?”

談起這個話題,曾鶴齡的臉色變得有些惆悵,林墨以為他有什麼難處,便說道:“我就隨口一問,曾兄不想說就不說了,來,我們喝茶!”

曾鶴齡搖搖頭,說道:“其實也沒什麼,在下和家兄曾椿齡同是永樂三年的舉人。”

“永樂三年?”林墨詫異地說道,“現在是永樂十八年,為何過了十六年才來參加會試?”

“當年本打算趁熱打鐵,和家兄一起參加永樂四年的會試,但是父母均已年邁,身體每況愈下,我放心不下,便主動留下來侍奉父母,放棄了赴京參考的機會。家兄也如願考中進士,並選為庶吉士。”

林墨點點頭,道:“百善孝為先,曾兄此舉令人欽佩至極!”

“後來,我見父母身體逐漸康復,便打算參加永樂七年的會試,不料家兄突發疾病,英年早逝。自此之後,上要贍養父母,下要供養兄長的遺孀和幼子,還有我自己的一家子,重擔全落在我一人身上,不得不再次放棄應試的機會。再往後,家父去世,守孝三年,更分身不得。如今我已近不惑之年,本打算繼續留在家中贍養老母,奈何母親苦心勸說,堅持要求我來參加科舉,看到我那侄兒已經長大成人,能夠操持家中事務,我這才下定決定,赴京趕考。”

林墨再次端起茶杯,說道:“曾兄這一路甚是坎坷,我也不知道說些什麼好,預祝來年春闈曾兄金榜題名!”

曾鶴齡回道:“曾某初來順天,人生地不熟的,能結識林兄弟,甚感欣慰,只是還有一事不明……”

“曾兄但說無妨!”

“林兄弟才華橫溢,又如此年輕,為何不參加科舉,考個功名回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