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章 沉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宣府,九邊第一鎮。宣化府於永樂七年設總兵官,始成宣府鎮。瓦剌興起,宣府防務日益凸顯,土木堡一役,宣府損毀嚴重,景帝繼位收復宣府,正統年間復修沿邊關隘。

自韃靼興起之後,韃靼小王子年年進犯宣府,宣府防務實乃九邊最重。張知節帶領兩萬軍從京師出發,迤邐向宣府進發。

隨張知節出京的不只是這兩萬大軍和數百錦衣衛親衛,還有一百多輛大車和兩百多門小型佛郎機炮。這一百多輛大車全都是燧發槍,雖然宣府也有不少火繩槍,卻還沒有列裝過燧發槍。

此次張知節進發宣府,將軍器局的燧發槍全都拉了乾淨,這就是他的底氣,雖然他只帶了一萬五千神機營將士,但是他卻還帶了一萬支燧發槍。

燧發槍使用簡單要學會並不難,所以只要訓練一番,相信很快就派上用場。所以張知節對此行抱有很大的信心。

張知節的大軍自京城出發,關於張知節總督宣大、山西等處軍務兼理糧餉的旨意已經到了宣府。接完旨意後,宣府總兵王崇、巡撫姜懷信相視苦笑。

韃靼每年犯邊他們早就已經習以為常了,相比之下現在只是朵顏三衛犯邊,他們的壓力並不大。朵顏三衛根本就攻不破重城,頂多劫掠一番就退去了。

當然了,有大軍前來增援自然算是好事,即便是京營將士戰力不堪也能壯壯聲勢不是。但是來了個頂頭上司這就讓人很不爽了,特別是一個從未在九邊待過的頂頭上司。

領兵打仗最怕的是什麼?最怕的就是門外漢的頂頭上司指手畫腳!當年土木之役,英宗皇帝盡起精銳之師,麾下猛將如雲,結果呢?一塌糊塗慘不忍睹!為什麼?還不就是因為那老閹賊狗屁不懂,胡亂指揮!

當然了,這位新鮮出爐的總督大人肯定是比那老閹賊強的多了,畢竟是當今天下名臣。特別是主持開海通商,使得國力日增,就是他們這些邊軍將士也能感受到好處,餉銀發的足了,軍械也不拖拉了,總之就是朝廷有錢了。

所以邊軍的將士們也都念這位提督大人的好,但是現在他卻要來總督宣大了!這就讓人不爽了!什麼?你說總督大人也是名將,兩次率領大軍平叛?

對於這些戰功,邊軍的將士都是嗤之以鼻的,不過是打幾個泥腿子罷了!朝廷數次派遣大軍都被泥腿子打的丟盔棄甲,終於贏了就被吹上天了,有本事來宣府打韃靼啊!

沒想到現在真的來了,但是宣府總兵卻很不爽,因為人家來是做總督的!他可不想上面有個上司指手畫腳,至於那兩萬京營將士,呵,那都是在京裡做大爺做慣了的,來宣府能吃得了苦?

所以王崇心裡不止一次的暗罵,好好的福不享非得來宣府吃沙子!由不得王崇心裡不爽,畢竟人家是御前的紅人,朝中屈指可數的權臣,若是戰事順利功勞自然都是總督大人的。若是戰事不爽,罪責都是他這個宣府總兵的!

當然了,王崇也只是敢在心裡這樣想想,表面上是絕對不敢表現出任何不滿的。畢竟人家是什麼地位,他雖然貴為宣府總兵,和人家比起來還真是不夠看。

不管王崇心裡如何不情願,總督大人還是帶領兩萬大軍浩浩蕩蕩的接近了宣府。畢竟宣府距離京城也沒有多遠。

王崇早早就派出了探馬,只等著訊息傳來出城迎接,這時姜懷信找了來。

“王將軍,總督大人初臨宣府,將軍打算如何迎接?”姜懷信問道。

這話問到了點子上,這也是王崇一直猶豫的事,按理講總督大人駕臨宣府自然該集齊眾將一起出城迎接,但是各參將駐守各路,如今正是秋防的時候,豈敢擅自調動?

“姜大人,本官正頭疼著呢!如今朵顏三衛侵邊在即,各處都在加緊防備。”王崇沉吟道。

姜懷信斬釘截鐵道:“那就不必召喚諸將,只帶領宣府將官出城迎接。”

沒想到姜懷信竟然說的這麼幹淨利落,這正和王崇的心意,王崇笑道:“既然蔣大人發話了,那就依姜大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還是頭一次王崇這麼痛快的聽姜懷信的話,雖然姜懷信是巡撫,但是宣府乃邊鎮不同於中原,總兵官掛鎮朔將軍印,並不比巡撫弱勢多少。

不過姜懷信也不在意,他也是為了邊鎮的百姓和朝廷著想。若是因為召集將領而使得軍鎮失陷,那誰也擔不起這個責任!

於是王崇帶著宣府城內的將領,姜懷信帶著文官,一起出城二十裡迎接即將到來的總督大人。

浩浩蕩蕩的大軍前往宣府,這一路行來張知節頗多感悟,他從未來過北邊,所見到的都是京師的繁華,南方的歌舞昇平。卻從未見過邊鎮的滿目瘡痍,自京師一路向西北前進,區區不過幾百裡,卻彷彿進入了另外一個國度。

如今大明繁華鼎盛,開海通商使得天下繁榮安定,但是對於邊鎮來說卻似乎只是一個傳說。這裡依然貧瘠、苦寒,依然承受著祖祖輩輩就遭受的來自草原的威脅,並將子子孫孫的繼續承受下去。

說句實在話,張知節此前是有些得意的,他改變了大明的命運,使得大明從江河日下變得日益鼎盛,他帶領大軍平定了叛亂,他開海通商興建水師使得大明揚威四海。

他以為他已經做的很好了,但是真正逐漸靠近了邊鎮,他才明白,原來他所作的還太少。張知節一路西行,心情也有些沉重,此時的韃靼還不算是大患,這讓他想起了日後的遼東。

相比日後的遼東,宣府不過是疥癬之疾罷了,但是連這時的宣府都這個樣子,那未來的遼東會是何等的悽慘?

一定不能讓歷史重演,張知節長長的呼出一口氣!他相信他努力所作的一切都將改變歷史,那麼就從宣府開始吧!

宣府終於近了,九邊第一鎮終於就要呈現在了他的眼前。(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