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1章 文武人之間的交談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杭州攻防戰,在鄭四海總指揮的指揮下,以及一幹洪朝將士、輔助力量的努力奮戰下,圓滿完成了軍部所制定的計劃。

雖然,在之後一日的內城攻防戰中,洪朝將士所付出的代價,遠超之前兩日,可仍是以付出將士不足5萬為代價,剿滅了城中的8萬明朝軍隊,將整座杭州古城掌控在手中。

3日光景而已,整座杭州城如同被推土機碾壓過一般,大半的城防、民居都被摧毀倒塌了,雖然有洪朝後勤隊伍緊急救助城鎮戰亂引起的傷亡,可是到現在為止,仍能聽到零散發自廢墟中的呼喊、哭泣之聲。

為了完成軍部的計劃,鄭四海他們也顧不上城中那些厚重歷史文物古跡,便攜的火炮、手雷等等火器輪番使用,隊明朝軍隊頑固的據點進行轟炸,以盡可能減少將士們的損失,爭取戰鬥結束時間。

走在坑窪不平的城中大道上,白易終於感受到戰亂所帶來的危害,此時再也沒有了絲毫的歡喜,更多是隊當地百姓們的同情。就在剛剛,他親眼看到了一名失去孩子的母親,赤裸著雙手在瓦礫中瘋狂挖刨著,哪怕雙手已是鮮血淋淋,血肉模糊,可她還是如沒有知覺的行屍一般麻木地哭喊著,挖刨著。

還有一名男子,雙手間捧著斷成兩截的屍首,還有流的滿地都是的內臟,緩慢地將其拼湊著,填塞到屍體的肚子中去。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白易口中喃喃,雙目中浮現出諸般情緒,更多是不忍之心。

“這些人接下來又當如何安置呢?”

作為文臣,雖然白易的職權在京城,可想到這些在戰亂中失去了親人、家園的遺民們,他很清楚或許這些傷痛知道他們死去,都無法被遺忘,也無法被消磨。

往常在京城時,白易雖然多從政府邸報中獲知了種種傷亡保鏢,可是相比如今親眼所見的事實,他才明白曾經他不以為然的數字背後,又是一幕幕何等悲慘的場景。怪不得當年洪朝培育的政府成員,總是要到基層中去實踐,去親眼見證瞭解民間真正的面目。

只是隨著如今洪朝組織體系的完善,這些原本的制度再也無法滿足人才的培養,漸漸被其他制度取代了,可是白易總認為洪朝是更能體會民間百姓民情,瞭解他們真實的王朝,蓋因如今洪朝的中高層官員,大多都是曾在民間深刻瞭解體會過諸般民間慘劇的人員。

“也不知道這場戰事,到底是對還是錯?”

甚至某一刻,白易都在內心中自我否定起來,生出這麼一股大逆不道的念頭來。

“怎麼?白大人覺得戰爭很殘酷?”

白易這位京中重臣親上戰場巡視,作為軍隊副指揮的廖熙範看到白易臉上那一閃而逝的猶豫痛苦神情,便已瞭然對方心中的想法,不由得打趣起來。

白易雖然不是大元島本土出身,但是他在出仕洪朝之前,也在洪朝京師大學中進修過一段時間。而廖熙範當時正好處於升級師長的門檻,需要回京師大學武備科學習加深教育,兩人所學科目固然不同,但是好歹在大學裡見過幾面,也算得上是同學之誼,故而鄭四海讓廖熙範來會面白易,正好適宜。

故此,此時廖熙範面對這位同學時,倒也無需多客氣,當場戲繆地拿他打趣。

“只是覺得這些百姓們很苦罷了。”

白易艱難地收拾情緒,苦苦一笑。

“呵呵,我不是為我們開脫,戰場本來就是這般殘酷的,殃及池魚雖然不是我們的本已,可作為底層的老百姓們本身便沒有太多選擇。”

“可是這些都只是真痛而已,等到我們王朝統治這片土地之後,自然會給他們帶來更好的生活。”

廖熙範深有感觸地說著。

“或許吧。”

白易情緒低落,隨口敷衍了一句,雙方本不是一個系統,又是同學,他倒是不擔心對方會在官場上對自己不利,因此倒是沒有太過收斂情緒。

“你不信?”

廖熙範一瞥這位同學,既為對方到了如今地位還保持這般情緒而高興,同時又不自覺地覺得對方還是有些幼稚。

“或許是你的出身,讓你不知道人間艱苦,但是我可用很肯定地告訴你,我洪朝未來必然會給這些悲苦的鄉親們一個美好的未來,只要他們能熬過這場戰亂。”

“我家出身不好,在阿爺那一輩時是山西撫州府下一農戶人家,但是卻沒有自己的土地,每年耕種的都是租借當地地主家土地,同時還要承擔地主家長工之職,這樣才能養活我父親他們這一輩的5個孩子。可是即便如此,每年我家收成超過23都會被地主跟官府剋扣盤剝,落到我們家裡的糧食甚至不能堅持到冬季結束。”

“因為這,我父親一輩5個孩子最後活下來的,就我父親一個人,其他的幾個姑姑都活生生在那個荒亂的年代裡,或者被我阿爺他們賣給了官宦之家,或者直接被餓死在了我祖母的懷中。而我父親能活下來的原因很簡單,就因為他是一個帶把的爺們,是我們廖家傳宗接代的血脈延續根本,這才被我阿爺跟祖母艱苦守護了下來。”

“直到那年我朝派人到山西招僱流民,眼看著家鄉當年再遭旱災,地理糧食顆粒無收已然絕望的我家阿爺心中一橫,當即帶著我父親跟祖母,南下投奔了我朝在大元島的基業,這才度過了這個災荒的年景。”

“到了大元島後,陛下給我家分了田地,借貸了銀錢讓我家在島上安置家業,才有了現在我家的生活。”

“正是有了這些從小就聽我阿爺、父親述說的故事,所以我從來沒有真正忘記過我的出身,也想為其他同樣出身貧困的同胞們做點什麼。大元島上學習的時候,你知道我們學習的是什麼嗎?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階級剝削的道理,是生而為人所需要追求的理想。”

“我朝陛下是一位奇人,他從來沒有說過讓我們為他而戰,而是讓我們明白這一次次的奮戰到底追求的是什麼。或許你們這些從小學儒的人並不在意,或者說乾脆一直在自欺欺人,自以為明白忠君愛國是為天理等等,可在我們看來,誰人都是一條命,別人從來不比自己更加高貴太多。”

“但我們願意為了陛下而戰,願意為了他所許諾給我們的遠大理想而戰,這便是你我之間的區別。”

“這些年從南打到北,再從北打到南,我這一路奮戰下來雖然關注戰局形勢,可同樣沒有落下隊民間百姓生活的關注。我朝每佔領一地,最先執行的政策是什麼你可能答我?”

“收地,分地。”

“對,看來你還是一名合格的官員嘛。”

“農民們有了土地,才會有新生的機會,沒有土地的百姓就是一顆無根之萍,隨時會成為災荒之年的餓殍,或是腐舊王朝達官顯貴之家的僕從,完全失去自由人格。我朝為了讓百姓們擁有自己的土地,同時也給予上層基礎的士紳世家補償,這些年花費出去的代價,早就足以讓我軍長驅直入攻破川蜀,將明王朝覆滅3-4回了,也不至於將這一次戰事拖到如今,讓陛下古稀年紀都沒能看到王朝一統。”

“你是聰明人,自然知道這樣做,對我朝來說風險多大吧。可是你看看我們陛下,從來沒有因為其中的巨大風險,而有絲毫的動搖,一直延續著之前制定的方略,將一塊塊肥沃的土地送給倖存下來的百姓們,讓他們老有所依。”

“現在短暫的戰爭之苦,相比之前他們在明王朝統治之時的無望人生,卻能讓他們未來的孩子、家人們,擁有一個嶄新的未來。你信不信,如今倖存的杭州城百姓,真正擁有自由之身的人家十不存一,大多是哪家大戶的奴僕、下人之類,真正的達官顯貴們,早在我們圍城之前,便已經透過各種關係逃出了這座城池,到其他地方逍遙自在去了。”

廖熙範將內心之言,直白淺顯地娓娓道來,彷彿是在開解這位同學,又彷彿是在為自己製造這場災害尋找理由。

“……”

白易本來還頗有些看不起武人的,自小學儒讓白易對自己的文人身份很是自傲,雖然洪朝風氣不同但是儒家文化向來高人一等的態度,讓白易多少有些感染。但是此時聽著同學廖熙範所說種種,他卻對這位同學不由刮目相看。

“沒想到我自認讀書萬卷的人,竟然還不如你看得明白。”

白易自嘲了一句,然後收回之前的情緒,現在聽對方的言辭,到顯得自己之前的情緒實在兒戲。

“這不過是我自小從學堂裡學到的,再加上這些年來的感觸和理解而已。其實我覺得,你也可以去讀讀學堂裡編撰的書籍,上面很多東西我反正覺得很有道理。”

“比如這次,陛下招來這麼多得使節,讓他們觀戰目的何在?你可曾有所理解?”

廖熙範之所以對白易說這麼多,其實也有自己的算盤,隨著杭州攻防戰一事落下帷幕,這也就意味著佔據將轉移向西南川蜀蠻荒之地。因為川蜀雲貴易守難攻的地理形勢,加上洪朝政府一貫的穩紮穩打風格,真正能撈到繼續作戰資格的隊伍,其實並不多,像他的第七軍這次得了個攻城首功,接下來勢必要進入一個漫長的修養期,誰讓咱洪朝如今兵強馬壯,少了他第五軍、第七軍,還有十幾二十個完整軍可供動用,總不能所有功勳都被他們兩個軍全給撈去了。

等到廖熙範的第七軍休整結束之後,誰知道西南一地的戰事還剩下多少,與其將所有期待放在同僚作戰不利上,倒不如從現在開始謀劃未來王朝統一之後,他本人的出路上來。

洪朝一統天下已是指日可待之事,按照廖熙範與鄭四海他們這些飽經陣仗的老將私下對著華夏地圖盤點過一番,都覺得最多五年時間,足以將殘明徹底掀翻。這並非是妄言,而是基於洪明兩朝的實力根基仔細衡量過,所得出最保守的決定。至於內閣或者軍部會不會想著在陛下在位之時,一鼓作氣強硬推進拿下西南之地,這更可能將統一之戰時間縮減過半,只是如此以來所需代價不小。

“我覺得多半是為了震懾周邊藩屬王國,還有對勢力範圍在南洋群島的西洋人一個警告。”

白易拿著朝堂上大臣們給的理由來應對。

“對,就是為了震懾這群藩屬王朝,還有貪婪的西洋人。”

“但是陛下的眼光可不僅僅止於這一步,他所要的可是更大的舞臺。”

“我朝可耕種之地從來不多,尤其像西南多山之地,西北又是多草原、荒漠之地,北方土地肥沃卻有一個冬季佔據半年之久,看似遼闊的土地下其實能夠養活人民的耕地,真要分到每戶人家手中,其實真的不多。”

“一個五口之家,想要養活家人且還能在年底有所積蓄,家中土地至少得20畝往上,再加上各戶人家繁衍生息,每一代人口差不多增長一半以上,過個2-3代之後,今朝我朝所分配給農戶的土地,便不足以完成供養一家人之用了。”

“如今,我朝剛剛經歷了王朝反覆之戰,民間百姓損傷極大,所以看起來這些耕地還綽綽有餘,但是在未來百年之後,我朝閒散的土地便將完全被百姓們開墾,加上土地兼併無法根絕,最後務農的百姓們終歸還是會走上流離失所的老路的。”

“所以,現在陛下邀請這些洋人、土著前來觀戰,向這些使節們宣揚我朝軍力威武氣勢,便是為了震懾這些使節背後的王國,讓他們知道我朝強大國力。如此一來,未來我朝百姓出海前往異域無人之地發展開拓,養活越來越多的人口時,即便這些王國多有怨言,但是受制於我朝國力,針對我朝百姓之時,多少也會有所顧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