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虛假中的真實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面對這番激烈的駁斥,付一凡並沒以太多言語反駁,只坐在位置上幽幽反問了一句:“你憑什麼認為我們依靠的實際就是真實的?”

這句話一出,整個房間頓時都安靜下去,所有人像被孫猴子給施了定身術,定在原地既不能動,也說不出話。

對啊,憑什麼認為現在的情況就是真實,而超凡到來後所產生的現象就是虛假?說不定情況正好相反,現在才是虛假,超凡到來呈現出的現象才是真實。

過了會兒,駁斥付一凡的那人道:“你這是世界虛擬論……”

這人準備再說什麼,一人攔住了他,打圓場道:“二位,大家各抒己見,就算有不同看法,也莫傷了和氣。我個人認為虛擬不虛擬不重要,重要的是就算世界是虛假的,依舊有探索研究的熱情和精神。”

“何況,即使世界虛假,其實也沒那麼可怕,沒有東西可完全脫離實際,就好比一款網絡遊戲,遊戲是以程式語言所編造出來的,是一種虛擬的造物,但大家仔細想一想,遊戲能完全脫離實際嗎?”

房內的一眾科學家都陷入沉思,那人自問自答道:“不能,因為它的製作者是實際的人,在製作過程中必會用到實際的工具、實際的知識,就算製作者在遊戲中做了各種看似有悖現實的離奇設定,造了許多在現實不存在的事物。”

“但只要它的起源在現實,那麼就沒法做出完全超脫現實的設定,其必會包含真實在內,只是這點真實會隱藏在眾多虛假中。”

這番話在某些人聽來可能莫名其妙,半天難以轉過彎來,但在場眾人皆是科學界頂尖一列的學者,智商幾乎是人類天花板的水平,一想便明白了其話中之意。

這是在告訴他們,就算超凡到來影響到整個地球環境,使得許多原本的科學發現都沒了用,但真正的真理是不會被改變影響的。

簡以一言言之:縱有千般變,萬種化,道唯恆也!

如寫小說,小說永遠無法超脫於作者所知所識,即使小說中的內容看似超越了作者所在的現在,但根本還是源於作者所知曉之物,只不過對這些所知曉之物融入別的東西或加以了延伸。

沒有一部小說可以超脫作者所知,作者也無法憑空塑造一個完全不基於現實之物。

製造超凡的那位可視為“作者”,超凡可視為“小說”,就算超凡再怎麼影響改變世界,表現得多麼花裡胡哨,違背現在的常理,其也是根於不變的真實之理,而這一點它永遠無法改變。

此人之意即是如此,構建世界的根本法則無法被改變,他們只要朝著這真理追逐即可,不必在乎一時看到的現象是虛擬還是不虛擬。

因為不管選擇哪條路,最終都會殊途同歸,他們當今所需要的是堅持研究探索的精神,最終透過一切的虛假看到真實。

太空中正改造太陽的徐遷聽到這番話,道:“政客、資本家都不該是世界的領導者,科學家才該是。可惜,在文明不發達時,科學家執政是不可行的,而當科學家成為主流執政者時,文明已進入了極高階段。那麼,給你們保留一個特殊的機會!”

這樣傑出的人才若在未來就那麼直接死去,未免太可惜了,不如等他們死去時,將他們的靈魂給撈上來,重新賦予一次生命,讓他們有機會能繼續探索真理。

一個完全由科學家、認知者組成的社會,這是徐遷在倚天世界、大唐世界都沒建起過的,雖然兩個世界都在朝那個方向進步,但由於突然被穿越送走,使得他並未看到那樣的社會出現。

但在這個世界有機會達成,對那樣的社會,徐遷頗為期待,其會以何等的速度發展,未來又將會如何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網絡小說作者、科學家們在討論,另一房間中,一幫心理學家、行為學家、社會學家也在討論。

但和網絡小說作者、科學家們所在房間不同,只見這間房中一片安靜,沒人先開口,因為都知道這次討論有些棘手。

過了好久,一人道:“既然沒人願意起這個頭,那就由我來吧。上面今次請我們參會,無非兩個目的,一是分析那位的心理,二是分析知曉超凡將到來後,群體和個體的心理反應,該提前做什麼應對。”

“那位是超越我們人類的存在,不能以人類的心理度之,但我們也只能從人類的角度分析,畢竟我們也不知道那位是什麼種族,其心理有什麼特點。”

“方才我們所看到的那些話如果真出自那位之口,可得到如下資訊:一、那位是從另外一顆地球而來;二、兩顆地球的情況有頗多相似之處,她對我們這顆地球現今的環境很不滿……”

說到“她對我們這顆地球現今的環境很不滿”時,此人刻意加重了語氣,眾人哪不明白“現今的環境”指的是什麼環境,“不滿”又是因何不滿。

“三、那位去過一個叫‘大奉’的超凡世界,那裡的社會正好和我們地球相反,只有超凡而無科學存在。四、那位打算在我們地球製造超凡,她在期待超凡到來後,地球會發生什麼變化。”

“從第一條和第二條資訊推測,那位可能也是人類,那顆地球的文明也是以人類作為主體。來自另一顆地球,那位對地球應當抱有很特別的感情,因此直接毀滅我們這顆地球的可能性不大。”

“從第二條分析,那位對現今的環境很不滿,這應該是她提出那兩個問題的原因,她是想透過這兩個問題詢問我們是否改變世界,從這點來說,那位還是挺民主的。”

“但最終結果,大家心裡有數!”

當然有數,如果上面認為那兩個問題,大家選擇的“是”和“否”,也不至於這麼著急將他們這些人召集到這開會。

這擺明是沒有信心,覺得大多數人選了“否”和“是”,超凡到來的可能性極高。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