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姚廣孝:陽光開朗大男孩!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和尚不能在朝堂擔任職位,這是朱瀚和朱元章一起定下的規矩,但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劉伯溫雖然感覺他控制不住姚廣孝,但他的確是個人才,正是因為有了惜才之心,這才將其推薦給朱瀚,否則以劉伯溫明哲保身的性格,他會趟這趟渾水?

再次見到姚廣孝,劉伯溫就發現,今天的姚廣孝和昨天的完全是兩個人,不是因為穿著之類的,而是因為身上的氣質不同。

被朱瀚帶走之前的姚廣孝,身上有一股戾氣,這種戾氣被他壓抑住,所以姚廣孝顯得特別嚴肅,不苟言笑,有一種生人勿近的感覺。

而今天的姚廣孝,身上的戾氣卻似乎一掃而空,整個人變得陽光許多。

看來……朱瀚給他了不小的利益。

劉伯溫看著現在的姚廣孝,表示非常滿意,有朱瀚帶著他,也不用擔心他一身才華無處施展。

沒等姚廣孝開口,劉伯溫便說道:“看得出來,英王對你這個小和尚蠻用心的,能讓你在一夜之間帶來如此大的改變,可喜可賀啊。”

“若無劉相推薦,我又怎麼可能有今日呢?”

姚廣孝提著手裡的酒肉,“今日特來感謝劉相,請劉相不要嫌棄。”

“哈哈,我有什麼好嫌棄的呢?”

劉伯溫哈哈笑著看著姚廣孝,“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你道衍今日能來,就讓我這院子蓬蓽生輝啊,呵呵……想必英王已經把燕京城建設的工作,交由你來參與了吧?”

“是。”

姚廣孝放下酒肉,正色的說道:“我觀英王與陛下修建燕京城,其主要目的並非是為彰顯城池的威武大氣,而是想藉助修建城池之機,提振北方經濟與為百姓謀利,所以為了把這一主要目的提振起來,就要做得更多。”

在姚廣孝到應天,找到劉伯溫後,劉伯溫從來沒向他提過燕京城建設的事,他卻能如此清晰的分析出朱瀚的想法,這讓劉伯溫忍不住詢問:“你是怎麼知道英王想法的?還有……你是如何得知燕京要修城的訊息?”

“陛下要在大明分設諸國,並且將我漢人族居之地改稱華夏,大明遷都燕京,這一訊息已經在應天府傳開,在我剛到應天時就已經知曉,而且在北方的燕京建皇宮,也不是秘密,不少商人已經嗅到其中商機,開始向北方去了。”

姚廣孝說完,繼續說自己猜測朱瀚目的的事:“至於修建燕京城,也是我昨天見到英王後才知道的事,突然的把修建皇宮變成修建一座城的緣由,並不難猜測。”

說到這兒,姚廣孝看著劉伯溫,很是激動地說道:“自建大明以來,英王和陛下所設下的政令,無不在照顧百姓,均分田畝,禁止勳貴豪族侵佔田畝,以工代賑,從國庫中抽錢補貼用工百姓,大明朝的路,如今已經修到鄉間,修到百姓的家門口,百姓們日子日漸富足……此等一系列的做法,無不在體現四個字:藏富於民!”

藏富於民?

這四個字說得好!

劉伯溫也忍不住為姚廣孝鼓掌,這和尚還真是個天才!

懂的利用所有獲得的情報去分析一件事情……看姚廣孝激動地樣子,劉伯溫也忍不住懷疑,自己之前看錯了嗎?為何姚廣孝看起來,和自己是一路人啊。

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百姓,這可不是什麼妖僧能想到的。

正當劉伯溫對自己之前的判斷自我懷疑時,聽到姚廣孝繼續說道:“陛下和英王不愧是從僧人起兵的,人人如龍,極樂淨土……在大明,哪裡還需要去西方極樂世界呢?在大明便可實現啊。”

“……”

劉伯溫臉色一黑,完全忘記了剛剛對姚廣孝的評價。

這個禿驢,還想著和尚的那套!

朱元章和朱瀚如此的摒棄寺廟,他難道還看不清其中的原因嗎?

和尚,就是禍國殃民!

如果任其發展,他們的危害不下於地方上的勳貴豪族!

黑著臉對劉伯溫提醒道:“道衍,你現在已經還俗了,就不要再講寺廟裡的那套,英王不認!陛下不認!我也不認!”

如果姚廣孝還沒被引薦給朱瀚,他說不定還會反駁劉伯溫一番,但現在他已經從一個帶著戾氣的和尚,變成了陽光開朗大男孩,聽到劉伯溫的提醒,姚廣孝立刻笑著說道:“我知道,我知道,寺廟說的西方極樂帶著很強的功利性,他們是為了欺騙百姓的供奉,但大明不同,他們是為百姓謀福祉的,不求回報。”

姚廣孝說的如此透徹,劉伯溫也不知道他只是敷衍還是真的想明白,但此時提醒也是無用,如果姚廣孝不改變內心真實想法,說再多也是無用。

來感謝劉伯溫,姚廣孝雖然提著酒肉,卻並沒有喝酒,他下午還要去見朱瀚,為了避免失態,他還是忍住了肚子裡的酒蟲,老老實實的吃完午飯就回去了。

下午來到英王府,看到朱瀚正帶著世子朱楷放風箏,偌大的草坪上,朱楷追著朱瀚,玩的特別開心,伸著手要風箏線,可朱瀚就是不願意給,朱楷掛在朱瀚身上都沒能把風箏線奪回來。

姚廣孝看著玩的開心的朱瀚,怎麼都覺得是朱瀚想玩風箏,朱楷只是過來湊熱鬧而已。

“沒想到,英王也是至純之人。”

姚廣孝沒有打擾玩的開心的朱瀚,站在一旁等著。

朱瀚見到姚廣孝也沒理會,等他玩開心了就把風箏線遞給朱楷,在他屁股上拍了一下:“自己去玩吧。”

帶小男孩玩真沒意思,還是姑娘好。

想到自己的大女兒朱篔抱著自己的脖子,奶聲奶氣喊自己爹爹的畫面,朱瀚的心都化了。

走到座位上,朱瀚端起茶壺喝了口水,然後朝著姚廣孝招招手:“站了那麼久了還不過來?我這裡沒那麼多規矩。”

姚廣孝低頭應了一聲:“是。”

朱瀚看著姚廣孝,詢問道:“上午你來找我了?”

姚廣孝立刻說道:“是,他們說您下午才有時間,所以我上午沒什麼事,就去見了劉先生,順便聊了下燕京城建設的事情。”

原本還以為朱瀚會詢問自己和劉伯溫聊了什麼,可朱瀚卻似乎一點問的意思都沒有:“嗯,沒事就去找劉伯溫,這件事你們做好就是。”

然後,朱瀚繼續道:“你剛來,也沒什麼事,就安心去完成燕京城的建設工作吧,李善長和劉伯溫在朝中還有其他事,不可能跑到燕京,你就去燕京吧,和那裡的人處好關係,以後工作時也方便。”

“呃……”

這是把活都交給我來做了是嗎?

姚廣孝想不到朱瀚用人會這麼隨意,他才跟了朱瀚一天的時間,就讓自己負責這麼大的事情?

就算再被信任,也沒有這般信任的吧?

姚廣孝想做些事情證明自己的價值,卻沒想到自己會被如此信任,督造未來的大明國都,這是多大的榮耀?

多少人爭破頭皮都想參與其中,現在卻成為了姚廣孝的開山之作……面對如此巨大的榮耀誘惑,姚廣孝自己反而猶豫起來,支支吾吾的對朱瀚說道:“殿下,我、我如果沒做好,怎麼辦?擔心會愧對殿下您的信任。”

“建錯了,拆了重建就是。”

朱瀚說的,就像簡簡單單灑灑水的事情,可姚廣孝卻知道從中要花費多少。

蓋錯了,拆了重建,這得需要多花多少錢?

朱瀚就算想藏富於民,可大明朝國庫支撐得起這般不計成本的花銷嗎?

誰知道,朱瀚接下來的一句話,卻讓姚廣孝立刻無語起來:“重建的資金,從你的薪資裡面扣。”

“……”

我建錯了,我掏錢?

這不是貼著自己的錢幹公家的買賣嗎?

如果真重建……別說幾次,就算只重建一次,姚廣孝十幾輩子都要給老朱家免費打工。

但這件事朱瀚已經安排下來,再拒絕恐怕就是打朱瀚的臉,姚廣孝只能硬著頭皮接下任務,並且在第二天和朱瀚告辭後,便匆忙北上前往燕京。

朱瀚收了個門客,可他卻根本不教他什麼,只是安排活……可就是這般的職位,也有無數人擠破腦袋都得不到,姚廣孝卻不費吹灰之力。

不得不說,歷史名人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巨大的。

……

至於姚廣孝擔心的,建設燕京城大明國庫裡有沒有那麼多錢,完全是瞎操心。

倭島布政使司府邸,方國珍看到了來自大明的命令。

命令很簡單,今年倭島要為大明,貢獻三千萬兩白銀。

白銀,還不是銀幣。

倭島上沒有鑄幣權,他們只能把開採出來的銀礦燒成銀錠,然後運往大明,再由大明本土隸屬財部的鑄幣廠鑄成銀幣。

三千萬兩白銀,比去年的產量多了一倍。

方國珍看到後沒當回事,寫下一句話後,直接交給石見銀山上的學生們去做。

不要過程,他只要結果。

當石見銀山的劉彬和周林,看到方國珍的命令後,臉上露出苦澀的表情。

勐地增加一倍產量,這得增加多少人手?

如今石見銀山的開採已經到了飽和,可大明卻突然壓下來這麼重的任務,他們怎麼可能完成嘛?

可方國珍卻又是不講道理的人,大明命令後面的一句‘不看過程,只要結果’就足以表明方國珍的態度。

怎麼完成?

劉彬和周林思來想去,卻始終找不出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後只能求助於他們的同窗好友沙啟亮。

沙啟亮三人,來到大明也已經有接近四年的時間,倭島上的種種人間煉獄般的慘劇,沙啟亮從一開始的抗拒到慢慢的接受,現在他已經能坦然面對。

三人來到倭島,方國珍一眼就相中了沙啟亮,把他留在身邊處理倭島上的事,方國珍對沙啟亮很是信任,再加上方國珍本來就不擅長治理,所以沙啟亮更像是倭島布政使司的一把手。

周林和劉彬兩人,也成為了石見銀山的主要負責人,他們兩人聯袂來見沙啟亮,說明緣由後,沙啟亮不由得蹙起眉頭:“朝廷勐地要我們增加白銀的開採,足以證明咱們朝堂又要有大動作。”

“兄弟們,這是好事,咱大明越來越強盛,對周邊的影響力越大,尤其是咱們倭島,這就是我大明東邊的第一道防線,大明的強盛足以讓咱們越發穩固的掌控倭島。”

等沙啟亮逐漸分析清楚大明突然傳來命令的緣由,沙啟亮緊蹙的眉頭舒展開來,神情中帶著激動:“兄弟們,這件事,咱們一定要完成,而且要儘可能的超額完成。”

劉彬和周林聽到沙啟亮的話,不由得苦笑起來。

周林對沙啟亮道:“沙兄,你沒有去過石見銀山,對裡面的情況可能不太瞭解,如今石見銀山的開採量已經達到飽和,就算把整個倭島的人都派過去挖礦,咱也煉不出這麼銀子啊。”

然後,劉彬和周林兩人把石見銀山的情況告訴了沙啟亮,並且表示今年能冶煉出來兩千萬兩白銀已經很不錯了。

“劉兄、周兄,你們兩個把事情想得太簡單,眼前的困局是產量跟不上去,而不是其他原因,不能只在眼前尋找辦法,我們可以再想想其他辦法嘛。”

沙啟亮似乎已經想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看著周林和劉彬兩人:“你們想想,倭島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是什麼?

劉彬和周林相互看了一眼,然後開始思考……想了很久也沒想明白,讓沙啟亮乾著急。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倆同窗挺有能力的啊,怎麼在倭島上鍛鍊了那麼久,越活越回去了啊?

沙啟亮只好自己把答桉說出來:“你們還想不明白嗎?倭島的最大優勢,是和大明本土近啊!”

“這……這是什麼解決辦法?”

劉彬雙手一攤,表示自己沒聽明白:“大明還能給我們幫助不成?”

“為什麼不可以?”

周林卻表示自己明白了,對沙啟亮說道:“咱們大明有成熟的工匠,我們只要把他們引到倭島來,只要有足夠多的工匠,我們就可以解決生產力不足的問題。”

沙啟亮點點頭:“沒錯,二位再想想,我們倭島有什麼?”

劉彬和周林異口同聲的回答道:“銀山!”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