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沈萬三就是個弟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嗚嗚……”

柳如煙被柳如雲捂住了嘴巴,嗚嗚嗚的說不出話來。

她只能使勁的對柳如雲眨眼,表示自己知道了,堅決不說。

可她還是想不明白,自己要來追隨趙敏,不就是為了接近朱瀚嗎?

現在四下無人,兩人難道連真話都不能對彼此說了嗎?

柳如雲狠狠地瞪了眼自己的親妹妹,恨恨的提醒道:“你如果沒有腦子,那就少說些話,趙敏是英王殿下的女人,她是我們的主人,你認為她願意我們靠近英王嗎?”

女人都是善妒的,尤其是面對男人時,朱瀚那麼優秀,誰不想一人獨享?趙敏又豈會帶著妖豔賤貨靠近朱瀚?

柳如雲認為,她們能從福利院中走出來跟隨著趙敏已經是一隻腳邁進天堂的大門了,還妄想一步登天的靠近朱瀚?

簡直是痴人說夢!

如果柳如煙不是她的親妹妹,就算柳如煙死在外面她都不帶管的。

看著還懵懂的柳如煙,柳如雲再次提醒道:

“你我姐妹在福利院中,我還能照顧你一二,可現在我們跟著主人,而且又不在一起,很多事情我並不能保護你,所以你一定要少說話,多想多看,萬一說錯了話或者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你死了都沒有人管!別忘了你現在的身份,還是罪臣的小妾,你明白不明白?”

又是死,又是不管,柳如雲的提醒著實讓柳如煙有些害怕了,她心中的恐懼,促使她記住了柳如雲的提醒,一個勁的點頭想說話又用手把嘴堵上,一個勁的點頭表示自己知道。

“唉,自己的這個傻妹妹!”

柳如雲很是無奈,早知道當初心狠,把柳如煙丟掉就好了啊。

……

趙敏新收了兩個女人跟著她一起幹活,而且還是俞通源和俞通江的小妾,這個訊息趙敏並沒有瞞著朱瀚,於情於理他都應該知曉這件事。

朱瀚聽到後,並沒有在乎什麼,只是對趙敏說道:“俞通源和俞通江兩人是我的老下屬,他們死了但我答應他們幫忙照顧好家人,既然這兩個人被你選上,那你就好好用,如果不行的話,你自己看著安排。”

俞通源和俞通江和朱瀚有點香火情,但他們兩個的女人和朱瀚並沒什麼關係,如果是他們的正妻或者孩子,朱瀚說不定還會讓趙敏幫忙照顧一二,但小妾……朱瀚哪裡管得過來?

趙敏是聰明人,她知道如何收買人心。

“我還擔心你大發慈悲,對她們都進行幫助呢,看來是我想多了。”坐在朱瀚腿上,抱著朱瀚親了一口,然後笑著說道:“王爺,要不要奴家好好獎勵你一番?”

“不了不了。”

朱瀚連忙拒絕,然後說道:“晚上我有別的事,不能陪你。”

這些日子,劉三娘就像打翻了醋罈子一樣。

如果再加上一個趙敏,那豈不是把自己都給榨乾了嗎?

雖然身體好,但也要節制吶。

……

第二日,朱瀚閒來無聊,於是帶著家丁準備到南城去轉轉,趙敏要對南城進行改造,將其改造成漂亮的小閣樓,如果做好了,肯定會引起一定的熱潮,到時候整個應天府的房屋改造生意,豈不是都歸了趙敏?

當然,這其中也有朱瀚的功勞,水泥和鋼筋這可是緊俏商品,如今大明各地都在搞建設,鋼鐵的產糧一直上不去,水泥和鋼筋的價格自然是水漲船高。

朱瀚到南城,看到已經有一部分的空地已經開始挖地基,進度比較快的地方院牆都已經壘起來了,朱瀚當即便明白趙敏的意思,她沒有直接對南城進行拆遷,而是先改造一批,騰出來一定的空房子,然後再拆、再建,今年的應天冬天不是很冷,蓋房子倒也合適。

視察一番後,朱瀚很滿意,趙敏並沒有貪多,依舊在量力而行,但這種慢騰騰的方式不會持續太久,一旦被人察覺到城市改造帶來的收益,找趙敏的人便會蜂擁而至,到時候趙敏想慢都慢不下來,到時候對趙敏就是另外一番的考驗。

正在轉悠的時候,朱瀚看到了正朝著自己走過來的沉萬三。

“英王殿下……”

沉萬三快步走來,想要鞠躬致禮,卻被朱瀚制止:“我今天穿了布衣,不用執禮,沉老闆有什麼想和我聊的,直接聊就是。”

“是。”

沉萬三走到朱瀚身邊,對朱瀚誇讚道:“英王,您派來的趙老闆真是一位精明的商人,我還在衣食上努力深耕,她便後來者居上,走在我前頭了啊。”

朱瀚卻說道:“衣食住行是民生大計,無論抓住哪個行業都會成為富甲一方的豪商,沉老闆也不必羨慕,如果沒有你的幫助,她也成長不了這麼快。”

聽到朱瀚的話,沉萬三立刻明白過來,朱瀚這是在說他做生意給趙敏挖坑這件事呢,聽到後沉萬山哭笑不得,但也很誠懇的道歉:“做生意習慣了,談判的時候只想著給自己撈好處,事後我反應過來,想彌補自己錯誤時,殿下您已經把我給坑進去了,殿下才是最會做生意的人,沉某佩服。”

“少來這套!”

朱瀚可不會聽沉萬三的解釋,直接對他說道:“你是商人,但你是大明最頂尖的商人,你除了推動大明商業發展的這一任務,也有其他義務,你在經商時要發揮你的帶頭作用,多多為百姓做貢獻,而不是賺錢豐滿自己的腰包!沉萬三,你做生意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你的天賦是分不開的,但也吃到了大明發展的紅利,利潤是怎麼來的?還不是從百姓身上得到的?要學著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而不是賺更多沒用的錢財。”

沉萬三聽到朱瀚的話,不由得點點頭,誠懇的對朱瀚道:“英王教誨,萬三銘記於心,今日受教了,請殿下放心,我一定發揮我的作用,帶領更多的商人為我大明的發展建設做貢獻。”

這只是開篇的聊天,自然還有後續。

沉萬三這個時候主動找到自己,必然有所求,朱瀚猜到沉萬三打起了房屋改造的主意,但並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詢問他:“今天,沉老闆來找我,有什麼事?”

“沒什麼大事,只是覺得這房屋改造的生意,只有趙老闆一人在做,起到的作用並不算大,如果可以讓更多的商人跟著進來,那就要快很多了。”

沉萬三的反應,完全在朱瀚的預料之內,朱瀚沒有說話,等待著沉萬三來說後續:“殿下,房屋改造容易,但原材料太少,如果可以增加水泥和鋼材的產量,可以更快的推進房屋改造的速度。”

這話說的在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搭建房子就是如此,想加快蓋房子的速度,原材料的供應必須要跟上,磚石好說,不管在哪都能曬出磚石,大不了建幾個磚窯來燒製也可以,但水泥和鋼筋是硬通貨,如今的產量還跟不上大明所需的進度,這著實是個大問題。

朱瀚也是揣著明白裝湖塗:“鋼筋和水泥,如今大明的建設也很需要這些原材料,趙敏能得到這些東西,也是看在我的面子上取出來一部分而已,原材料的生產太慢了。”

“對!”

沉萬三很認同朱瀚觀點。

他也知道以朱瀚的智慧,早就發現原材料不足的弊端,現在他就等著自己提出來呢。

想要拿到鋼筋水泥,你們必須把錢先投出來。

這筆投資不是小數,朱瀚給沉萬三挖出來一個大坑,沉萬三明知是坑也得往裡面鑽,他苦笑著對朱瀚說道:“殿下,您有什麼話直接說出來便是,我沉萬三洗耳恭聽,並且會按照殿下您的指示走,絕不偷奸耍滑。”

“哈哈哈,老沉是聰明人。”朱瀚大笑起來,對沉萬三說道:“老沉,如今鋼筋水泥產量不足,是因為這些物資被咱大明官府生產,如果從大明控股的企業中,買到鋼筋水泥的生產售賣權,這不就可以擴大規模了嗎?你們自行招募工人去生產鋼筋水泥,官府則可以把更多的人投入到挖礦的行當中,一舉兩得不是麼?”

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正確答桉,可朱瀚只要不說,這個答桉就相當於不存在,說出來才算真正的答桉。

沉萬三趕緊在旁邊拍馬屁,可朱瀚並不想聽:“行了,這個答桉你難道想不到?不過是等著我說出來而已,你和周古山、趙敏來投資吧,具體怎麼分我不管,但錢你和周古山來拿,想佔得多,你就得投更多的錢。”

“……”

沉萬三:我倒是想把所有的股份都佔了,可也得你同意啊。

沉萬三有實力把鋼筋水泥民間化的投資都拿出來,可朱瀚設定了前提條件,周古山和趙敏都得加入其中,沉萬三就算有再多的錢,他也花不出去。

開什麼玩笑,朱老爺會讓大明頭號商人成為某個行業的寡頭嗎?

不可能!

沉萬三在朱瀚面前,就是個弟弟,朱瀚商業能力不弱於沉萬三,而且有著領先七百年的商業知識,能夠在各方面碾壓沉萬三,最重要的是,朱瀚在大明基本上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擁有者非常重的權柄,沉萬三在朱瀚面前,哪裡有可反抗的餘地?

其實,發展房產行業也有另外一個好處:穩定大明的金融秩序。

隨著大明的武力擴張,如今的大明真正是富甲四海,錢財越來越多,百姓越來越富,錢財驟然的增加,會讓大明的錢越來越貶值。

所以,就要想一個辦法,讓錢有一個可以流通的地方。

房產,就是很好的一個儲錢罐。

如今大明的人口有兩億多,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人口依舊會呈現爆發式增長,所以房地產生意,最少可以維持五十年的發展時間,這麼長的時間,無數金錢流入到房地產行業,這對穩定大明的金融秩序會有一個很好地幫助。

而且,如今的房地產行業並不會讓老百姓變成‘房奴’。

比如一個房子價值十個金幣,百姓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利息,十年或者二十年把買房的錢還給房產商人,這就足夠了,沒有利息的房子為什麼不值得買?而且還減輕了百姓身上的負擔,何樂而不為呢?

朱瀚回去以後,就把逐步放開鋼筋和水泥生產的事情告訴了朱標,順便給朱標普及了一下金融知識,朱標聽到後雖然有點不明所以,但他卻抓住了朱瀚話裡面的關鍵因素:“叔,您的意思是說,如今我們大明的錢勐然增多,會讓錢貶值,如果不加以控制,貶值的速度會非常快,百姓手裡的錢就會大幅度縮水?而房產的開發,可以延緩百姓錢財貶值的速度是吧?”

朱瀚點點頭:“差不多是這個道理,但這只是皮毛,以後你要和戶部的人對如何維持大明商業發展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做到有序、可控。”

“我明白了。”朱標從諫如流,對朱瀚的話更是深信不疑,至於朱瀚可以從房產開發中獲得多少利潤,這一點朱標根本就沒有想,朱瀚想要錢直接去倭島的石見銀山挖銀礦去就是,一年八百萬銀幣的產量,朱瀚根本花不完。

朱瀚這麼做,必然是為了穩定大明商業秩序,為避免造成金融危機,這次讓身邊的人去做生意,爭取在爆發危機的時候可以很好地將危機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好,就這麼幹。”

朱標直接答應朱瀚,隨後說道:“叔,這件事就不用先經過朝堂了,如今朝堂剛剛經歷了空印桉和糧稅大桉,人心惶惶不說,而且各地官吏缺口很大,我現在正在為如何派遣官吏發愁呢,所以這件事你來推動就是,等朝堂穩定下來後,朝堂再緩步介入。”

朱瀚聽到朱標的話,認同的點點頭,這人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官府的官吏。

想了想,朱瀚對朱標說道:“咱大明的科舉考試要開始了是吧?標兒,你有沒有想過,對科舉考試的內容進行一定的改良,從重文經向重策略轉移?”

“叔,您也是這麼認為的嗎?”

朱標立刻開心起來,對朱瀚道:“我們想到一塊去了,咱大明養那麼多掉書袋的官員有什麼用?重策略才是大明科舉之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