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遼東鐵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送走了沉萬三,朱標迫不及待的對朱瀚詢問道:“叔,沉萬三是商業上的天才啊,但在我看來,他和叔您差了不止十萬八千裡,叔~您教教我唄,這商業應該怎麼發展?朝堂又應該如何調和商業發展中產生的問題?”

朱瀚面對好學的朱標,也同樣有悉心培養的想法,他把自己對朱元章說過的推動大明商業發展的三駕馬車理論又說了一遍,然後更為細緻的說道:“拉動內需,這是朝堂應該做的事情,對外貿易和本土的貿易,我們只需要讓大明國有商業與私人商業達到一種平衡就好,政策就是調和其中矛盾的一種方式,最為重要的,是拉動內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朱標聽的非常認真,朱瀚也不像和朱元章講解時那般只說個大概,而是說的很詳細:“何為內需?在我看來,基本的是為百姓服務,把路修到他們家門口,下雨時不用因泥濘而苦惱,把路連成網,讓百姓能夠更便捷的去往全國各地,百姓需要什麼,我們就去做什麼,只要能提升百姓生活水平,又不能盈利的,就是我們需要做的。”

朱瀚說完以後,朱標又說道:“那我們可以在公路兩邊設立商鋪,這豈不是可以讓商人駐紮進來?百姓們趕路比較急的話,可以有吃飯、打尖(住宿)的地方?”

“嗯,就是這個道理。”

朱瀚對朱標能夠舉一反三的想法感到很開心,對朱標說道:“你能夠想到在道路兩旁做商鋪的想法很好,這說明你視野開闊,有一定的大局觀,現在的大明是打基礎的大明,到了你手裡的時候,大明必將能夠騰飛,標兒好好幹,大明的未來是你的,我看好你。”

“……”

被朱瀚這麼一誇,朱標有些不好意思。

他在朱元章面前,就沒受到過這些表揚,而且處處還被打擊,這讓朱標有點懷疑自己的能力,所以便更加刻苦的學習,向朝中大臣請教,努力提升自己。

可今天,朱瀚卻說他眼界廣……朱標不好意思的同時,也有些不敢相信,只是對朱瀚道:“叔,有很多地方我做的並不好,以後還要多多學習才是。”

“哥又罵你了是吧?說你很多地方做的不行?”

朱瀚看著朱標,見他沒說話頓時便知道自己猜對了,朱瀚對朱標道:“標兒,別聽他的,你們生活的環境不一樣,你應該聽他說什麼,但怎麼做你要有自己的看法,至於他打擊你的話,別放在心上。”

說完,朱瀚頓了一下,問了朱標一個問題:“你知道,一名成功的皇帝,他的基本條件是什麼嗎?”

“???”

朱標想了想,說道:“廣開言路,積極納諫?心懷百姓?”

“不是。”

朱瀚搖搖頭,對朱標道:“在不昏聵的基礎上,能活的更久,這就是做一個好皇帝的基礎條件。”

朱棣的兒子朱高熾、孫子朱瞻基如果都能多活十年,也不至於落得那般下場,大明戰神朱祁鎮前半輩子做錯了事,以後還有再改的機會,不就是多活了幾年嗎?

朱標聽到朱瀚的話,聽得是一頭霧水,朱瀚拍了拍朱標的肩膀:“身體是一切的本錢,你要有一個好身體,而不是挑燈夜讀,透支自己的生命。”

“我爹他……”

朱標剛想用朱元章舉例子,卻被朱瀚直接打斷了:“你爹不是正常人,你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可不能跟他學。”

所以,在朱元章離開的這段時間,朱標雖然也早睡早起,但卻並不是每天都呆在宮裡坐著,而是被朱瀚趕著去鍛鍊身體,朱標的親兵裡有一些勳貴子弟,朱瀚就讓他們跟著朱標一塊鍛鍊。

每天必須鍛鍊夠兩個時辰,否則絕不可以辦公。

百官們看到朱瀚這麼對待朱標,很是不開心。

他是未來的儲君,是百官之首,怎麼可以讓他整日沉迷玩樂,而不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對政事的處理中呢?

朱瀚這是在毀了未來的儲君啊!

於是,不少官員開始上奏,甚至給遠在遼東的朱元章去信,痛斥朱瀚帶偏朱標的行為,給朱元章的信件、奏摺有什麼後果不知道,但在朝堂上上奏的御史、言官的奏摺,都被內閣打了回去。

上奏?

上奏個屁!

朱標去鍛鍊身體了,但治理朝堂,管理地方的事情,都落在了內閣還有六部、中書省、門下省了,朱標願意放權,百官樂得輕鬆,你們還上奏個屁!

而且,每天還可以按時打卡下班,比跟著朱老板時舒服多了啊。

跟著朱元章當官時,每天都要提心吊膽,生怕被朱元章給砍了腦袋,但跟著朱標當官,不必整天提心吊膽,而且每天還能按時打卡上下班,這麼好的太子,憑啥被攻訐?

全部打回去!

朱標願意放權,內閣的官員們幹勁十足,處理政務的能力比當初朱元章在時都提升一大截,這種大權在握的感覺,實在是太爽了啊。

誰敢攻擊朱標,誰敢攻擊朱瀚,那將會是整個朝堂內閣以及六部尚書的敵人,每一個都被收拾了。

面對這種情況,朱標樂見其成,他則根據朱瀚的建議,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對人事關系的處理和對朝堂的架構上,其他的事情能讓臣子解決就讓臣子解決,基本上不插手。

朝堂其樂融融,百官們紛紛念及朱標的好,覺得朱標是真命天子,朱元章的最佳繼承人。

但朱瀚卻清楚,朱標並不像他表現出來的這般謙謙君子,他是朱元章的兒子,其內在的‘硬’是和朱元章一脈相承的,如果大臣把他當成軟柿子,那是真撞鐵板上了。

朱元章離開後,趙敏也理清了自己的工作思路,準備出去工作了,她盯上了紡紗廠。

如今依舊是男尊女卑的階段,雖然在極個別的地方,已經有很多的女人從家中走出來到一些商人搭建的紡紗廠中上班,但也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她們大多是因為家中的條件及其艱苦,或者是家中男人死了,為了照顧孩子不得不出門賺錢補貼家用。

絕大多數的女人,還是在家中用紡紗機進行紡紗,然後再拿出去賣掉,這樣會少許多出門的時間。

而趙敏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那些在家中做工的女子引出來,到工廠裡進行紡織作業,用朱瀚的話說:大家一起工作能提升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是朱瀚的又一項改革,如今大明人口的男女比例大概是在1:1左右,就算所有的男人都出去幹活,也有接近一個億的女人是無法進行大規模作業的,為了大明的快速發展,朱瀚就盯上了這些女人,哪怕只有一半的女人到工廠裡上班,這也是非常巨大的提升。

趙敏在清楚了朱瀚的想法後,就開始積極準備,等前期工作做的差不多了,她準備找朱瀚說一下這件事,看看自己這麼做可不可以。

但是,朱瀚並沒有接受,而是用自己太忙沒時間為由推脫了。

趙敏哪能不明白,朱瀚哪裡是忙,分明是想讓自己去找劉三娘。

她想不明白,朱瀚為什麼會把劉三娘看的那麼重要。

分明就是他一句話就能解決的事情,非得讓劉三娘做決定。

“這個怪人!”

趙敏雖然吐槽,但還是不得不聽話的去找劉三娘。

劉三娘見到趙敏,沒有什麼好臉色,見面就直接說道:“在家裡住了這麼久,我還以為你一直不肯來見我呢。”

“……”

趙敏張張嘴,沒有把話說出來。

實在是太尷尬。

男主外、女主內,按理說趙敏來到英王府,理應去見劉三娘,可她因為內心的尷尬和固執,一直想避開劉三娘。

不過,劉三娘如此的開門見山,也讓趙敏卸下了一定的心理負擔,她對劉三娘說道:“三娘,我不是有意想避開你,而是我之前做的事情,讓我無顏面對,如今我已知錯,特來向三娘請罪。”

“請罪?”

劉三娘裝作很驚訝的樣子,對趙敏道:“難道不是你有事來找我嗎?何來請罪這一說?”

“我……”

趙敏又被劉三娘噎住了,合著自己在做什麼,劉三娘都知道啊。

朱瀚告訴她的嗎?

趙敏一連被劉三娘噎了兩次,心態已經完全炸裂,她之前的準備此時都化為烏有,於是趙敏不得不調整自己的呼吸,讓自己理清思路:“三娘,我來見你,的確有事情要找你,但那是以後的事情,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向你道歉,還有英王殿下……我對不起他。”

“以前的事情,和我無關,既然你想找英王道歉,那你去找英王不就好了嗎?”

劉三娘看著趙敏,對她說道:“你還是想明白自己為什麼來見我,再來找我吧,否則英王交代給你的任務,我怕你完不成。”

“……”

離開劉三娘的屋子,腦子一片漿湖的趙敏才稍稍有了點思考的餘地。

我……我這是被朱瀚和劉三娘戲耍了嗎?

……

朱元章到了燕京後,並沒有在燕京停留太久,當初為了加強對北方的統治,朱瀚和他制訂了很多策略,燕京以南的發展都不錯,朱元章也挑不出什麼毛病。

離開燕京後,朱元章去了遼東。

在遼東,一條自東向西的鐵路線已經開始建造,在遼南的港口,運輸著鐵礦石的船一艘接著一艘,無數的鐵礦石在港口被熔鑄成鐵軌,然後透過鐵軌進行運輸。

朱元章到遼東,就是為了這條鐵路。

李文忠,在一旁陪同。

朱元章是體驗過火車的,馬秀英和李文忠都是第一次坐。

兩人的第一感覺就是:便捷!然後就是舒適。

在火車裡,想睡覺睡覺,想吃飯吃飯,也不用受風吹日曬,引起了馬秀英和李文忠的交口稱讚。

聽著最親近的人的稱讚,朱元章是非常得意的,笑呵呵的說道:“七五幫咱發明了火車,等鐵路鋪滿大明的時候,咱大明的百姓可坐地日行三千裡,想去哪就去哪,現在的這條鐵路,就是貫穿東西的大動脈,從遼東到草原,再到察爾汗國,如果可以的話,咱會把鐵路修到羅馬去!”

朱元章的豪言壯語,讓馬秀英眼睛裡閃爍著晶瑩的光芒,不由得說道:“這火車,真的是改變了咱的大明,坐在車上和在地面上沒什麼區別,能在車廂自由行走,能吃飯……這是七五的功勞啊,回到應天一定好好犒賞七五。”

馬秀英說的犒賞,就是給朱瀚多做幾頓飯,在馬秀英看來,任何高官厚祿都不如自己給朱瀚做的飯菜,而朱瀚也很喜歡這種犒賞。

“是啊,多虧了七五。”

朱元章也知道,大明能有今天,朱瀚功不可沒,但朱元章還是有點不滿足:“不過,咱覺得七五還有很多好東西沒拿出來,這小子太懶了,等咱回到應天,肯定好好倒騰倒騰他的腦袋瓜,看看還能掏出來什麼好東西。”

朱元章坐火車到了遼東,檢查了冶煉廠裡工人的伙食。

在遼東的冶煉廠裡,有七成的工匠是俘虜,他們是蒙元人,女真部落,倭島和高麗棒子,這些人其實沒什麼身份。

冶煉廠的負責人告訴朱元章,雖然這些人是俘虜,但在伙食方面並沒有虧待他們,只要他們老老實實幹活,不惹是生非,會給他們一個能變成普通人的身份的。

當然,這些俘虜幹的是最危險的活,挖煤礦、挖鐵礦很容易造成塌方,每年埋在地底下的俘虜數以千計,漢人則負責運輸等方面的活,只要俘虜一天沒死完,漢人基本上就不會下礦幹活。

廠區的負責人告訴朱元章,如今之所以會造成塌方等方面的事,是因為現在的安全措施準備的還不夠齊全,很多事情都是頭一回做,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正好藉此機會把挖礦會產生的危險解決掉……

解釋這麼多,還是擔心朱元章會發飆,天下誰不知道,朱元章愛民如子?如果讓朱元章知道會死這麼多人,萬一發飆了可不是一個廠區的負責人能承受住的。

朱元章知道,這是朱瀚的主意,他也不清楚朱瀚為什麼會對女真以及高麗、倭島的小鬼子有那麼大的敵意,死了這麼多人……朱元章也心疼,但想想這些人都不是漢人,朱元章的心情稍微順暢了一些。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