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明扎西德勒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明軍在奪取哈密地區之後,立刻把附近的蒙古原殘餘勢力一掃而空,任何敢於反抗的蒙元殘餘都被斬殺殆盡,屍體被掛在了沙漠胡楊樹上,以此來警示任何敢反抗大明朝廷的人。

在清除抵抗之後,大明官府開始對哈密地區進行細緻全面的治理。

首先,按照朱瀚制定的大明國策,哈密地區的眾多土地被大明官府以租賃或贖買的形式掌握了。

這些土地被分配給那些擁護大明官府的農民和牧民,在獲得土地之後,當地的各族農民和牧民自然對大明朝廷發自內心的擁護。

誰要是讓大明朝廷退出哈密地區,那就相當於斷了這些人的活路和命根子。

除此之外,大明還在各個重要的貿易城市和綠洲都設立了專門的稅務管理和巡檢司。

這些稅關並不是簡單的徵收稅賦,而是在進行認真的核查之後會避免重複徵稅。

在以前的時候,哈密和其他地區都屬於不同的勢力範圍掌控,幾乎每一個綠洲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領主。

各個領主之間,並不承認對方徵收的稅務。

也就是說在哈密地區經商,每到一個地方,就要繳納一次稅賦。

這樣一來,就給許多中小商人造成了很大的負擔。

而大明卻避免了這一情況。

官府專門制定了統一的稅票,只要能夠在一定區域內任何地方交了商稅,那麼其他地方憑藉繳費憑證,就可以避免重複交稅。

這樣一來,官府幾乎獲得了所有中小商人的熱烈擁護。

在往常沙漠綠洲之間,經常有強盜土匪出沒,專門幹殺人越貨的勾當。

經過大明官兵和巡檢司的聯合出動,僅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把周圍的土匪強盜一掃而空。

其實這些土匪強盜的背後,都有各地領主的影子。

大明官府把那些領主給打壓下去,土匪強盜們自然也就沒有了生存的土壤。

為了保障這得來不易的和平安定,大明哈密行都司在許多綠洲都設定了屯田兵。

這些大明的屯田兵算是一種生產兵種,他們自己開墾土地,播種糧食,開設簡單的兵工廠,還要兼顧當地的治安和日常訓練。

在哈密設定屯田兵,也是朱瀚親自制定下來的戰略。

因為哈密地區的各族人民混雜居住,漢人的數量實在是太少了,非常不利於將來的穩定與繁榮。

所以必須在當地長久駐軍,以屯田兵的形式把大明朝廷的勢力紮根下來。

作為大明哈密行都司的屯田兵,李善和王貴依舊在同一個軍屯內。

李善和王貴在北平行都司的時候,就已經是同袍戰友。

只不過那個時候,彼此之間相互看不順眼。

因為他們一個是淮西漢人,一個是遼陽女真人。

但是在一個軍營裡呆久了,彼此之間多了一些瞭解之後,也就沒有人再在意什麼漢人女真人的出身了,反正在大明的戶籍冊中已經沒有什麼女真人。

所有的女真人,只要是歸順了大明,他們就被通通標註為漢人。

朱瀚的這一高明手段,讓女真人從此消失在了歷史長河當中。

李善和王貴作為多年的同袍戰友,因為都積攢了不少軍功,在來到哈密之後,都已經獲得了提升。

李善被任命為哈密衛火州千戶所千總,王貴則被任命為副千總。

大明哈密,火州千戶所。

作為保障火州地方安全的千戶所,火州千戶所位於火州城外三里遠的一塊空地上。

這裡是一片臨近河流的土地,這裡原本是屬於蒙古人的一處養馬場。

自從明軍來了之後,便把馬場給廢除,變成了大明火州衛所的軍屯。明軍在火州千戶所駐紮了三百餘人的兵馬。

雖然叫千戶所,但哈密這裡人員實在是缺口嚴重。

一個千戶所,往往也只有三五百人,剩餘的缺口則需要等待朝廷慢慢的補充,或者每個千戶所的千戶官有本事的話,也可以自行招募。只不過哈密這裡人口本來就比中原少的多,要招募一個合格的士兵更是難上加難。

作為火州千戶所的千戶,李善每天其實都很悠閒。

早上起來除了要巡視士兵的訓練之外,剩下的時間則就是蹲在自己的房中認真的研究朝廷發下來的最新作戰訓練手冊。

現在的大明軍隊在朱瀚的推動下,已經實行了近代化的標準軍官培訓流程。

千戶官已經算是中級的軍隊指揮者,必須每年都要符合學習標準才能夠繼續擔任軍隊的軍官將領。

所以李善雖然每天事務繁忙,但對於學習新的操練手冊是一點都不敢放鬆。

今天一大早,李善先去巡視一下,軍營和屯田。

中午回來之後吃了一頓午飯,連午睡都沒有,便直接繼續鑽研沒有看完的訓練手冊。

學習了起來一個時辰之後,李善已經看的是有些頭昏腦脹。

這個時候旁邊傳來了一陣清脆溫柔的聲音。

“當家的。要不要喝茶?”

李善抬頭看去,是他剛娶過門的婆娘,端著一杯香噴噴的清茶走了進來。

在清茶的旁邊還有一個小小的果盤兒,上面堆放的一些紅棗、葡萄乾兒、切糕等哈密本地的點心零食。

作為曾經連吃飯都成問題的淮西貧民,李善對於現在的日子是非常的滿足。

李善的婆娘把茶水和點心放在桌子上之後,他一把攬過婆娘的纖細腰枝,拉著她坐在了自己腿上。

李善婆娘的一頭捲髮輕輕拂過他的臉龐,頓時讓他色心大氣,一雙大手也開始不老實起來。

李善的婆娘叫做迪麗娜扎,她並不是漢人,而是本地的畏吾兒人。

她出生於一個畏吾兒商人家庭,李善在擔任火州千戶所千戶之後,便在本地大明官員的介紹下,跟這個畏吾兒富商之女成了親,算是在哈密紮根了下來。

李善的這個畏吾兒老婆既美麗又聰明,而且帶給了他一大筆豐厚的嫁妝,兩個人自然是非常的恩愛。

現在,李善在哈密的生活是如此甜蜜。

兩個人唯一缺的也就是孩子了。

不過他們剛剛成親,李善並不是很著急。

夫妻二人在房間裡越貼越熱,很快就擦出了難以撲滅的火花。

李善飛奔過去,一腳把門踢上,然後抱起自己的老婆迪麗就扔到了床上。

隨後,自然就是一番胡天黑地的大戰。

片刻之後。

李善留下老婆迪麗收拾衣服和床鋪,自己非常愉悅的走出了房門。

此時,哈密已經是下了一場雪。

呼吸一口清爽的空氣,站在院子當中非常的醒腦。

特別是經過剛才的一番胡天黑地,李善的頭腦現在異常的清醒。

他忽然想起今天下午是火州千戶所副千戶王貴應該當值的日子。

一想到王貴那個貪杯好酒的小毛病,李善就覺得應該去查查崗。

在囑咐老婆迪麗一聲後,李善就來到了王貴的住處。

果然。

他還沒有踏進王貴家中,就從裡面聽到了王貴的聲音。

王貴正在一邊高聲呵斥自己的老婆,一邊還在胡亂扔東西,很明顯又是喝醉了。

李善一聽,頓時把臉色一沉,推開了院子的大門,衝著裡面叫了起來。

“王貴!你這個女真蠻子,給我滾出來。”

聽到李善的聲音,王貴在屋內亂打亂砸的聲音立刻是不見了。

不過,王貴也並沒有從房間裡走出來,而是在裡面開始裝死。

對於王貴這個老戰友,李善早就知道了他的脾性。

王貴在來到哈密之後,也是自己憑藉軍功升官,擔任了李善的副手火州副千戶。

不過,王貴這個人脾氣不怎麼好。

他討的老婆又是一個懦弱聽話的性子,家中一切都是任憑王貴胡作非為。

今天這種脫離崗位回家喝酒打老婆的事情,也不是一次兩次。

李善進入房間,便看到王貴坐在一張木椅上,手中還拿著一個酒壺。

他的老婆則是坐在旁邊,手中拿著一團毛線,看來剛才正在紡織毛衣。

這種大明官府發放的羊毛線是在哈密地區最為流行的東西。

每一個家庭條件還算可以的婦女,人人都在學著織毛線衣服。

誰要是擁有一件最新式的羊毛線衣,那在哈密絕對是一件非常令人羨慕的事情。

畢竟這些最新式的綿羊毛價值不菲,一件羊毛線的毛衣售價幾乎相當於一兩銀子,妥妥的奢侈品。

王貴的老婆也是火州本地的畏吾爾女人,只不過她的出身比較低微,是一個農民的家庭。

再加上王貴這個女真人從小就在野蠻粗魯當中長大,也不懂得什麼愛護老婆,更別提什麼琴瑟和鳴。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一喝多了酒,就吼老婆的事情,幾乎是家常便飯。

王貴的老婆對此雖然不喜歡,但也並沒有什麼多餘的怨言。

畢竟王貴在這個火州地面上,還是大明官府有頭有臉的人物。

只要出了家門兒,王貴的老婆那就是人人巴結羨慕的物件。

所以在家中受到一些閒氣,也算不得什麼。

更何況王貴也僅僅是摔摔打打,吼吼罵罵而已,並不曾真正的動手打女人。

李善把王貴訓斥一番後,便拉著他離開了家門,去了火州衛所,回到了崗位之上。

李善繼續教訓王貴,一再聲明自己絕對會把他最近糟糕的表現上報給哈密行都司。

在聽到李善想要把自己的情況上報行都司之後,王貴終於沒有了剛才那一股滾刀肉的無賴氣,改為舔著一張臉,開始又是哥哥又是弟弟的親熱叫著,求李善放過他這一次。

在得到王貴的保證之後,李善也就不再追究,畢竟這時候哈密地區已經進入了冬天,任何土匪強盜都蟄伏了起來,一般不會在這個時候出來為非作歹。

哈密這裡氣候跟中原地區大不相同。

夏天的時候能夠把人熱到原地烤熟,到了冬天的時候,則是寒風呼嘯大雪,絲毫不比草原上的“白毛”風暴差多少。

這麼惡劣的天氣下,一到了冬天,任何人都無法在野外荒漠當中存活下去。

在以前,那些土匪強盜們到了冬天,也都會悄悄的隱藏身份,尋找一處安全的地方過冬。

現在,經過大明官軍和巡檢司的聯合行動,哈密地區的土匪強盜已經被清掃殆盡,就算有零星的殘餘,他們也不敢進犯火州千戶所這種軍事重地。

除非他們是吃了雄心豹子膽,再加上頭腦發昏。

王貴作為大明哈密行都司的屯田兵,每天的日子其實過得很是逍遙快活,只要按照規定完成訓練和巡邏任務,剩下的時間就可以在家中摟著嬌美的畏吾爾老婆,喝著小酒,吃著烤肉,然後再關上房門,在熱烘烘的炕頭上盤腸大戰三百回合。

這麼快活的日子,是王貴這個原來遼陽深山老林裡的女真人,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所以王貴立刻表示自己從此戒酒,再也不敢觸犯軍規。

烏斯藏都司,康巴州。

作為從四川進入烏斯藏的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康巴地區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商業集散地。

從中原來的所有貨物,必然要走康巴地區。

這就導致當地擁有極其繁榮的商業。

烏斯藏地區的情況跟哈密地區其實很相似。

當地也是土地比較貧瘠,大批大批的農奴和牧民都聚集在少量宜居的平原上。

他們都是烏斯藏貴族領主的私人財產。

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生老病死,所有的一切都由他們的當地農奴主做主。

甚至於奴隸主土司想要做法事,需要用人命獻祭的時候,也會毫不猶豫的殺死農奴。

而被選擇送死的農奴,根本連反抗的餘地都沒有。

因為他們一旦反抗,一方面是會牽連自己的家人,另一方面還會覺得自己是對佛祖的不敬,會導致自己輪迴當中遭受無盡的苦難。

這裡的佛教就如同一個綁在頭上的緊箍咒一樣,烏斯藏地區的農奴對於他們的領主土司,無論是從身體上還是從精神上都恭敬服從的異常過分。

大明官軍在進駐烏斯藏地區後,便開始著手釋放這些農奴。

只不過,開始的時候實在是有些困難重重。

烏斯藏本地的領主土司們頑固異常,他們手中擁有大批的私人武裝力量。

在看到大明朝對他們要進行改革之後,自然不能容忍。

整個康巴地區,在短短三個月之內,便爆發了四次規模較大的叛亂。

要不是駐紮此地的大明官兵英勇善戰而且裝備精良,恐怕現在明軍早已經被叛軍給趕了出去。

大明官兵消滅了這些叛亂之後,康巴地區才算是稍稍穩定了下來。

在消滅了幾個勢力強大的土司之後,大明官府直接把這些吐司的農田和牧場分給了被解救的農奴。

在獲得大明官府分配的糧食、房屋和土地之後,這些農奴們才如夢初醒。

他們這時候才相信了大明官府真的是來解救他們,而不是跟農奴土司沆瀣一氣的壓迫者。

當然。

大明官府可不是善良聖母,他們其實也是剝削者,只不過剝削的程度比農奴主土司可要輕多了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