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明旗幟飄揚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幾個女真青壯年,在馬車上搬來搬去,終於把這一個滿載的馬車給搬空了。

望著堆在地上滿滿當當的物資,部落裡所有人都相信,這一次阿其那是真的發達了。

只見阿其那吩咐部落裡的男女老少,支起了好幾口大鐵鍋,又把部落裡的燻肉給拿出了好幾條,然後從馬車上卸下了好幾袋子的白米,煮起了香噴噴的米飯。

在有肉有飯的情況下,自然是少不了酒。

阿其那這一次還帶來了北平特產的燒刀子酒水。

在一番好吃好喝之後,整個部落都被阿其那描繪的從軍發大財給徹底征服了。

經過幾天的吃吃喝喝,阿其那在周圍的其他幾個部落也輕而易舉招募到了一批精壯的青年。

按照阿其那帶回來的徵兵手冊上的要求。

阿其那對於他們進行了簡單的一番測評,最後挑選出來了五十多個符合大明徵兵要求的女真青壯年。

在整個遼陽遼東行省一帶,不僅是阿其那所在的部落,幾乎所有的女真部落都因為朱瀚的這個漠北都護府招兵而躁動了起來。

僅僅是一個春天的功夫,各個女真部落就聚集了六千多名青壯,投軍加入到了大明漠北都護府。

這個數字,對於中原漢人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多。

但是,對於這些女真部落來說,卻絕對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

幾乎每個部落中最為精壯的青年,都被吸引去加入了明軍。

各個部落的戰鬥力大為減低,自然也就沒有了資本去造反或者相互爭鬥,極大減輕了明軍在這一片區域的統治難度。

而大明所付出的代價,不過是每個人十兩銀子的徵兵費用。

六千多女真青壯,只用了區區六萬兩銀子就給調動到了千里之外的漠北都護府。

而且這些女真士兵在加入明軍之後,一個個也都表現不俗,軍餉和賞金也都不少拿。

這樣一來,他們在回鄉探親之後,又會吸引新的一批女真青壯年加入到明軍當中。

只需要幾個輪迴下來,那整個遼陽行省的所有女真部落都會陷入這一完美的閉環當中。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女真部落當中長大鍛鍊,然後加入明軍獲取軍餉賞金,退役之後,拿著豐厚的安家費在城中居住或者到中原去買房置地。

這樣一來,遼陽行省地面上的女真人實力越來越弱,人數越來越少。

而在當地屯田駐軍的大明勢力,則會此消彼長,徹底替代女真人成為這一片白山黑水的主人。

不僅僅是這樣,這些參加到了大明軍隊的女真人,一個個都先會取上漢人名字,改從漢人習俗。

等到他們退役的時候,也早已經習慣了漢化的生活,再也不會回到原來粗鄙野蠻的女真部落當中生活了。

對於自己女真人身份,也就是毫無認同。

每個退役的女真士兵,將來都會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漢人!

不僅從社會組織上,而且還從個人的精神上,把女真這個概念給抹殺掉了!

可以說,朱瀚每年只用區區十幾萬兩銀子,就把女真這個兇悍的漁獵民族給徹底抹殺掉!

大明的遼東邊疆從此之後就再也沒有威脅。

因為,這世上再也不會有女真崛起的可能了。

大明,洪武五年,三月。

京師,應天府。

這時候的江南正是暮春時節。

正所謂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真真是一派暮春時節的好風光。

整個應天府內外也是一片喜氣洋洋,在暖暖的春光當中,勃發出大明這個新王朝的新氣象。

特別是今天,乃是大明皇帝朱元章帶領文武百官向太廟獻俘的好日子。

向太廟獻俘虜,是從上古的周朝以來,整個國家最為隆重的一個勝利儀式。

如此重要的日子,作為大明帝國二號人物的朱瀚,自然是不能夠缺席。

朱瀚身穿一身紫色正一品親王服飾,緊緊跟在老哥朱元章的身後,在太廟進行祭拜。

向太廟獻的俘虜,自然是以蒙元皇帝愛猷為首的一眾王公貴族。

按照朱瀚的漠北政策,對這些被俘虜的蒙元貴族採取了抓大放小的辦法。

像是蒙元皇帝愛猷和各個東道藩王,一律把他們押送到了南京進行獻俘儀式然後圈禁。

而那些中小貴族,比如在北平府逐步漢化的恩克等人,則是授予他們官職,然後把他們放回到草原上,成為大明王朝在草原上統治的中下層力量。

所以這樣一來,只有蒙元皇帝愛猷和那些藩王們在京師應天府上演了這一出太廟獻俘的好戲。

因為經過了蒙古人將近一百年的統治,漢人許多禮儀都已經有所缺失。

所以大明王朝建立之後,老哥朱元章便在朱瀚的建議下,對於缺失的禮節全面採用唐代來彌補。

所以這一次太廟獻俘,也是基本沿襲了唐代的禮儀流程。

在禮部尚書的引領下,先是向太廟的列祖列宗,也就是老朱家的那些祖先們,獻上太牢之禮。

隨後大明皇帝朱元章來到太廟前方的高臺之上,禮部尚書在高臺下面宣讀了此次北征捕魚兒海的捷報。

捷報宣讀完畢後,緊跟著有一百零八個宮廷樂師演奏的雅樂奏起。

在氣勢恢宏威嚴的雅樂當中,三千名大明精銳錦衣衛身著光鮮的鎧甲,手持銳利的各色兵器,太廟前方緩緩向前一路來到了高臺之下。

“大明!”

“萬勝!”

錦衣衛立定之後,三千人立刻氣沉丹田,用力喊出來威武的口號。

緊接著,三十六門黃銅火炮依次發射。

轟轟轟!

這是朱瀚在唐禮的基礎上增添的大明特色,畢竟火炮這玩意兒就代表了武德,不用不行啊。

在三十六響的火炮之後,整個太廟廣場上的文武百官、士農工商賢良和藩屬國使者,無不被這一番華麗的開場給震驚到了啊。

足足三十六門黃銅火炮!

且不說他們的威力,光是這青銅炮每一門上千斤的造價,就絕對不是一個小國可以承擔的。

而大明王朝卻把這三十六門貴重的火炮,僅僅用來在太廟上進行獻俘儀式。

可想而知對於那些周圍的藩屬小國,可是多麼的震撼。

朱瀚的這一招,主要的目的也正是用這個來震懾周邊的各種勢力。

在火炮鳴放之後,太廟的獻俘儀式也正式開始。

緊接著,由禮部尚書和刑部尚書二人交接完成了儀式的主持,下面的儀式將由刑部尚書進行主持。

只見刑部尚書帶著十名刑部官員為引導,在他們的身後有上百名身著白色囚服、披頭散髮、雙腳赤裸的蒙古俘虜,一個個垂頭喪氣的跟著走進了太廟的廣場。

在這個時刻!

文武百官和民眾代表們都已經聽從洪武皇帝的命令,全都站立了起來!

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看向了這些蒙古俘虜。

只見為首的之人,正是身形矮小的小皇帝愛猷。

自從去年秋天被獻俘應天府之後,愛猷的日子其實也還算好過。

每天好吃好喝,現在不僅長胖了,而且還長高了不少。

但是,在一群威武雄壯的大明錦衣衛士兵跟前,還是顯得有些軟弱無助。

這時候,刑部尚書把所有的蒙古俘虜帶到了廣場上,然後開始大聲宣讀手中的一份文書。

這份文書乃是刑部所有的臣工擬定,是一份議罪書。

被議罪的人,當然就是以愛猷為首的蒙元諸人。

他們犯下的都是戰爭和反人類罪行,雖然還沒有這兩個詞,但是為了給韃子定罪,朱瀚是不辭辛苦的連夜制定了這兩個罪名。

在刑部尚書朗讀完了他們這些蒙古俘虜的罪名之後,便跪在地上向大明洪武皇帝請求,對這些俘虜施加懲罰。

按照上古時候傳下來的禮節,一般來說,獻俘太廟有兩個最終結果可以選擇。

首先一個是把所有的俘虜都給砍了腦殼,用他們的鮮血來祭奠祖先和戰士的將士百姓們。

而另外一個選擇,則就是免除他們的罪過,把他們授予一些象徵性的爵位,好吃好喝給養成一個炫耀王朝仁義寬容的玩具。

這可以說是一個天子最為榮耀的時刻!

老哥朱元章站在太廟跟前的高臺上,看著跪在地上的一百多名蒙古王公貴族俘虜,心中不禁湧起無限的感慨。

朱元章的外祖父老爺子,曾經是南宋崖山海戰倖存的一名士兵。

所以從小的時候,朱元章就知道這些蒙古人欠下了漢人多少的累累血債。

朱元章一定要讓這些蒙古人,把所有欠的血債給償還回來。

僅僅是殺掉愛猷這些蒙古貴族們,那可實在是太便宜他們了啊。

給他們一個痛快的死,就是他們的解脫。

朱瀚早就建議老哥朱元章把愛猷這些蒙古俘虜留下來,讓他們在大明境內繼續活著,成為大明臣子萬民們永遠嘲笑的物件,也用他們來警醒大明的皇室子孫。

刑部尚書的話說完之後,便看向了大明皇帝,朱元章。

這個時候,大明的文武百官都等待著如何處置這些被俘虜的蒙古王公貴族。

朱元章神情肅然,向著高臺下的文武百官看去,這個時候他,並沒有著急宣佈如何處置這些蒙古俘虜,而是向朱瀚說道:

“七五,你上來。”

朱元章的話音並不大,但所有的文武百官聽到之後全都驚訝的愣在了當場。

朱元章現在站的位置是什麼地方?那是太廟祭拜的高臺呀,只有九五之尊的皇帝才能夠站在上面,英王朱瀚雖然是皇帝的親弟弟,也是大明的頭號功臣,但那也是臣子,不是皇帝,而朱元章這時候發話讓朱瀚站在高臺上接受文物百官的朝拜,可謂是前所未有的驚世之舉。

朱瀚自然明白老哥的心中所想,但他也覺得這樣有些不太合適,他便伸手輕輕擺了一下,說道:“陛下,此高臺非同一般,非君王不能踏入”。

朱元章卻毫不在意,他兩步走下高臺,一把拽住了朱瀚的手臂。

他邊拽邊說:“他們是臣子,你可不是臣子,咱自家的兄弟,分什麼君君臣臣。”

朱瀚也知道老哥朱元章真情所致,便無奈的搖搖頭說道,“好吧,那聽你的。”

朱瀚跟著老哥朱元章登上了高臺,一起接受了文武百官的又一次朝拜。

朱元章對著刑部尚書說道,“你把剛才的罪狀,再給咱重新讀一遍。”

刑部尚書立刻說道,“遵命陛下。”

又宣佈了一遍這些俘虜的罪狀之後,朱元章作為大明皇帝那是絕對的胸懷寬廣。

朱元章宣佈赦免了這些俘虜的罪過,而且還賞賜了他們各種差遣。

注意,這裡得兒差遣而不是什麼官職。

像是蒙古人的小皇帝愛猷得到的就是順義侯,與大明那些王公侯爵不同。

這個順義侯,並沒有什麼俸祿,而只是擁有一個小小的府邸。

再就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會給一些賞賜,主要的生活開銷全部由大明的禮部承擔,畢竟愛猷從此以後的命運就是一個圈禁在高牆內的囚徒。

第396章草原升起大明旗

以愛猷為首的這些蒙古高官貴族們,在南京應天府的日子以後必定是不好過的,頂多算是衣食無憂,但像什麼榮華富貴或者自由,根本就再也不可能了的。

而且不僅如此,朱瀚還給朱元章建議,以後凡是大明所有的重要活動,比如祭祀太廟和郊祭天地等重大活動上,愛猷作為一個象徵大明赫赫武功的戰利品,也會不得不被拉出來遛一遛。

跟蒙古大汗愛猷這種地位顯赫的俘虜不同,那些中下層的蒙古俘虜們,此時在草原上的日子卻是過得越來越好。

畢竟這些中下層的蒙古部落首領們更加的務實。

他們其實跟漢人的儒生和地主也差不多,並不在乎誰當皇帝,誰當什麼大汗,只要自己跟自己部落的日子能夠過得更好,他們也會毫不猶豫的換一個主人的。

漠北草原。

恩克在回到自己部落之後,不僅是帶回來了大明給他的遊擊將軍的官職,而且還帶來了大批的食鹽,物品,藥材等草原緊俏的物資。

當然所有的這些食鹽布匹品和藥材等,都不是白拿的。

恩克作為這個部落的首領,向大明奉獻了自己的忠誠,如今整個漠北草原上最為忠心的蒙古部落首領,那就是他恩克莫屬了。

就連漠北都護府的大都護,羅貫中也兩次到訪分恩克部落,把它樹立成了漠北大明忠臣的典型。

有一面鮮豔的大明日月紅旗在恩克的部落上方飄揚著。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