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紙上談兵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劉琦與臥龍、鳳雛謀劃,儘量將戰火引向荊州之外,此時的關中,已是劍拔弩張。

曹洪丟了長安,退守潼關,馬上整兵報仇,急攻半月,想破城擒殺馬騰父子。

但長安作為曾經的王城,何等堅固,加之原先儲備糧草軍器無數,足夠三年之用,只能悻悻退兵。

馬騰見曹軍勢大,權衡再三,決定邀請韓遂前來助戰,以他一人之力,根本無法穩定關中局勢。

韓遂出兵後,馬騰便領兵來取潼關,唯有拿下此地,長安才能安然無恙,否則曹軍隨時來襲,終非長久之計。

西涼軍圍攻潼關,徐晃勸曹洪不必出戰,堅守待援,又等兩日,司馬懿帶領兩萬精兵趕到。

曹洪苦盼援軍,正憋著怒氣要一雪前恥,本以為曹操不親自來,至少也派張遼或者夏侯淵,不想卻來了個儒生,這算怎麼回事?

一個區區文學掾,恐怕還不如鍾繇!

司馬懿不溫不火,見禮之後請曹洪看過軍令,問道:“不知當下軍情如何?”

曹洪掃過一眼,隨意扔在桌上,打量著司馬懿:“汝在許昌治學教授,也懂兵法韜略?”

司馬懿抱拳道:“略知一二!”

曹洪微哼一聲:“司馬八達之名,某也略有耳聞,但你從未臨陣對敵,豈不是紙上談兵,誤我大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司馬懿不卑不亢:“既蒙丞相委用,屬下自當盡力,能為將軍分憂,乃在下之幸也!”

曹洪問道:“眼下局勢,該如何應對?”

司馬懿嚴打抱拳道:“容屬下登城觀察敵情,再思對策。”

曹洪擺擺手:“公明,你帶軍師前去。”

他雖不信任司馬懿,但曹操的將令卻不能違抗,只是心中疑惑,關中如此重要之地,派個從未打仗的儒生,莫非另有深意?

徐晃帶著司馬懿到關上察看敵情,將兩軍軍情一一介紹清楚,問道:“軍師可有破敵之策?”

長安有十萬西涼軍,韓遂援軍將到,必須要儘快奪回長安,否則關中不保。

司馬懿手按關頭,靜靜地看著關外整齊排列的西涼軍,雖然騎兵雄壯,刀槍如林,但他們不善攻城,只在關下辱罵搦戰。

過了一陣,西涼軍退去,司馬懿言道:“二位將軍部署得當,就依此法守禦。”

徐晃頓時眉頭暗皺,心想看了半天,就說這麼一句廢話,那還要你何用?

二人回到營中,曹洪聞言挑眉道:“以軍師高見,守到何時方可出兵?”

司馬懿言道:“待韓遂兵至陳倉,則可破馬騰。”

曹洪冷嗤一聲:“待韓遂兵到關中,西涼軍將有二十萬,兵少尚不能破敵,兵多如何應對?”

司馬懿言道:“韓遂兵到,馬騰再無後顧之憂,自恃兵力強盛,必會全力來取潼關,待其兵驕氣燥之時,便可破之。”

曹洪此時也無計可施,擺手道:“就依軍師之計,但軍中無戲言,若其援軍趕至,卻無破敵之策,後果你可承擔得起?”

司馬懿抱拳道:“屬下既奉丞相之命前來,自知責任重大,豈敢兒戲?”

曹洪一時想不到曹操的用意,只好靜觀其變,將守關之事交給徐晃,自己躲到後院休息去了。

司馬懿與徐晃共同守關,問道:“將軍乃河東人氏,想必對沿河各渡口有所瞭解,在下有事請教。”

徐晃心中一動,問道:“軍師莫非要從河東渡河,襲擾敵後?”

司馬懿點頭道:“正有此意!”

徐晃嘆道:“某自知從蒲阪津可直入渭水,也曾有意襲擊敵營。但西涼軍足有十萬,騎兵來去如風,兵多易被其察覺,兵少則杯水車薪,恐怕未必成功。”

司馬懿此時才露出一絲微笑:“將軍只管將此處地形說明,吾自有破敵之計。”

二人在關上討論關中形勢,隨後幾日,司馬懿命兩萬援軍分批出發,自風陵渡到河東待命。

數日之後,探馬來報,韓遂先鋒人馬已到陳倉,大軍正隨後趕來,也有近十萬騎兵,聲勢浩大。

司馬懿聞報,馬上請曹洪議事,主動請令與徐晃渡河北上,自渭水偷襲敵後。

徐晃忙道:“潼關至關重要,某輔佐曹將軍守關乃當務之急,豈能輕離?豈非舍小取大?”

曹洪不滿道:“看徐將軍之意,莫非某便守不住潼關?”

司馬懿抱拳道:“曹將軍久經慣戰,只需守潼關十日足矣!”

曹洪大笑道:“二位忒也小看某家,莫說十日,就是一百日,某一人也能守得住。”

徐晃言道:“襲擾敵後,成功與否無關大局,若潼關一旦失守……”

“以公明之言,守潼關全仗汝之功,本將可有可無?”

曹洪對徐晃稍有的好感再次消失,斜睥著他:“那我走?”

徐晃忙道:“末將並無此意……”

“好了,不必多言!”曹洪不耐煩,傳令道:“軍師從未領兵,正需大將相助,我命你為先鋒,與軍師行事,不得有誤!”

徐晃無奈,領了將令,與司馬懿離開潼關,往風陵渡趕來。

路上徐晃還是不放心曹洪,不住唸叨:“你我去渭水,若潼關失守,豈非因小失大,進退兩難?”

司馬懿淡笑道:“曹將軍自丞相起兵之日便追隨左右,深知兵法,可保潼關無虞。”

徐晃急道:“軍師有所不知,曹將軍性躁,我擔心他中了馬騰之計……”

“徐將軍!”司馬懿打斷徐晃,正色道:“背後議論他人短長,乃大忌也,曹將軍乃丞相族親心腹,需防隔牆有耳。”

徐晃一怔,沉聲道:“徐某為國家大事,理當直言不諱,職責所在,為將者豈能諱疾忌醫?”

司馬懿嘆道:“將軍自認磊落,一心為公,但也要謹防小人搬弄其間!今日將軍議論曹將軍,焉知將軍背後,無人議論你?”

“某何懼他人議論?”徐晃微哼,看了司馬懿一眼,卻低頭不再說話。

他與曹洪的矛盾,正是因此而起,又有馬延等人暗中挑撥,才使得將帥不和。

這個年紀輕輕的儒生,竟深諳人性,心思深沉,莫非這就是丞相看中他的地方?

二人渡過黃河,來到蒲阪津,韓浩早已命人準備好船筏,司馬懿並不急著渡河,傳令人馬休整待命,只派斥候駕漁船打探關中訊息。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