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幼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次日, 漢王上書, 自請就藩。

朝廷一片譁然, 作為一個京城資深釘子戶, 早在十年前就應該去藩地的, 一直拖到現在才肯鬆口。

但是大家都心照不宣。漢王要是不就藩,那麼天策衛演習火炮炸膛、皇太孫受傷事件他就是首要嫌疑人。

只有漢王就藩, 用實際行動表示自己並沒有奪儲之心, 這事才能了結。

其實這也是永樂帝最希望看到的結局, 作為一個父親,他不想看到兒子們互相殘殺,禍害孫輩。

從奪位的靖難之役裡殺出一條血路的永樂帝並不想知道真相。他只想看到他想看到的結果。

君臣多年, 紀綱對君心的揣摩還是十分準確的。

漢王上書之後, 紀綱也“恰好”拿出了調查結果:是意外, 火/藥廠的技師們一致表示,新式火炮並不能完全解決炸膛事故,要看運氣。

如此一來, 漢王就是無辜的了。

永樂帝當即解開禁止令, 放漢王出來。漢王出來後,先進宮見父皇, 痛哭自己一時起了炫耀之心,請了皇太孫去閱兵, 卻不料發生了事故,無論如何,此事皆因他而起, 請父皇責罰。

一旁朱瞻基表示他一開始就相信二皇叔是清白的,還忍住胳膊的傷痛,跪地求皇爺爺莫要責罰皇叔。

每次北伐永樂帝都帶著朱瞻基,爺孫相處時間長,朱瞻基很早就懂事了,身為國儲,當以大局為重,擱下小怨——這是皇爺爺想要看到的場面。

待開了春,冰雪融化,江面可以行船,漢王一家子就往青州出發了——除了世子朱瞻壑。

永樂帝不出意外的以朱瞻壑的傷需要靜養為由,留下了二孫子在京城。

漢王當然捨不得。紀綱寬慰他,舍不著孩子套不著狼,有他這個錦衣衛指揮使在,定會好好照看朱瞻壑。

漢王為了將來皇圖霸業,只得將朱瞻壑留下,還違心的叮囑兒子:“……你好好替我孝順皇上,莫要淘氣。好好向皇太孫學習,你要能學得他的一半——”

“我就心滿意足了。”朱瞻壑打斷父親的話頭,很有孝心的幫助父親把剩下半句說完,“父王,我又不是七八歲的孩子,我知道該怎麼做。”

朱瞻壑早就盼著父親就藩了,只要父親本本分分當一個親王,他們漢王府的日子就不會差。都是老朱家的子孫,何必爭得你我我活,何況太子和皇太孫都精明能幹,並不是所有的皇太孫都是朱允炆這種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的敗家子啊喂!

看著少年不知愁的兒子,漢王不曉得該高興還是愁人,“每個月兩封家書不能斷,別以為在京城就

沒有人管束你了。”

朱瞻壑拍拍胸脯,“三封,十天一封可以了吧?父王和母親也要保重身體,不要總是擔心兒子。”

朱瞻壑熱情歡送,漢王依依不捨,他回頭看著巍峨的皇宮,心想總有一天我會打回來的,以主人的身份踏入皇宮,就像那天我和父親攻入京城一樣。

父皇的皇位一半都是我打下來的,憑什麼我辛苦栽樹,別人躺著就能摘桃,我不服。

漢王走後,朱瞻基胳膊的傷癒合拆線,永樂帝意識到皇太孫的軟實力(頭腦)足夠,但是硬實力太弱,依然需要依附於東宮,於是有心培養大孫子的硬實力。

還有什麼比拳頭更硬的實力呢?

在四月射柳儀式,朱瞻基例行三發全中的後,永樂帝順水推舟,設定了前所未有的府軍前衛親軍指揮使司。

永樂帝下旨,“選取民間壯勇子弟”,“有年歲相應、精壯有氣力、快走路這等,著他來選。”組成兩萬八千名幼軍,直接交由皇太孫訓練指揮,以培養皇太孫的軍事能力,以及大明未來軍官對皇太孫的忠誠。

所謂幼軍,並非是指未成年士兵,而是毫無戰鬥經驗、但是年輕力壯的男子,都已經成年,年齡在二十歲以上,三十歲以下就可以參與幼軍選拔。

幼軍從民間選出、並非出自世襲軍戶,更沒有地位高的勳貴。就是普通農民和市井出身的男子,不像勳貴和軍戶那樣本身有各種大小利益團體。

大明軍隊大多從軍戶裡抽調,世世代代都是職業軍人,但幼軍完全不一樣,只是從底層百姓裡挑選出來的、和任何勢力都不沾,完完全全的白紙一張。

而且,幼軍即使參軍,也不是軍籍,並沒有改變原來的籍貫,他們的子孫後代不會吃軍隊這碗飯,不是職業軍人,避免了軍隊裡別有用心之人以前途引誘幼軍歸附。

只有這樣,幼軍才會對沒有任何勢力的皇太孫保持忠誠,因而他們所依仗的只有皇太孫一人,參軍就是打一份工,守護皇太孫是他們唯一的責任。

大明衛所,一般為五千六百人。現在皇太孫手裡的府軍前衛親軍有兩萬八千人,一共二十五個千戶所,一下子膨脹了近五倍!

更要命的是,府軍前衛除了保護皇太孫,還有一個職能是守護大內,在皇宮巡邏,隨身配刀劍等武器。

永樂帝這項決定自然又又引起軒然大波。剛剛從詔獄裡出來,官復原職的東宮屬官楊士奇等人就明言反對:

“皇上,東宮太子都尚無如此特殊的扈從,皇太孫獨自掌控兩萬八千隨駕軍伍,進入大內,此乃凌駕於太子之上!於國,東宮高於皇太孫宮,於家,東宮太子是父,皇太孫是子,兒子豈能高於父親?此時於理不和,還有礙孝道,請皇上三思啊!”

東宮屬臣這些人簡直對東宮太子死心塌地,吃了好幾年牢飯,眼睜睜看著好些同僚病死獄中,剛剛出獄,沒過幾天好日子,就好了傷疤忘了疼,又為了太子和永樂帝硬扛。

關鍵是,他們說的有道理,龐大的幼軍府軍前衛無論政治還是孝道都不合理。

但是,永樂帝是不亞於高祖皇帝的一代雄主,他不是個講道理的人。

永樂帝說道:“如今大明要遷都北京,兩個京城的防務都急缺兵源,總不能從守護北方的軍隊那裡抽調吧?萬一邊關出事,誰來負責?何況幼軍不是軍籍,地位低下,就是一群淘氣的孩子,交由皇太孫訓練,守衛大內。孫子守護父親和祖父有什麼不對?這明明大孝啊。朕意已決,莫要再提。”

真是龍眼看人低,幼軍不幼,個個都是身前體壯的年輕人,那裡是“孩子”了?

永樂帝鐵了心指鹿為馬,還問御座旁邊眼觀鼻、鼻觀心的太子,“你以為何?”

太子能說不同意嗎?太子從來沒有反對過永樂帝任何一項決定,除非他不想幹了。

瘸子太子在兩個太監的攙扶下艱難站起來回話:“兒子並無異議,兒子很期待皇太孫將幼軍操練成材,他今年十五歲了,正是歷練的時候。”

連太子都點頭了,東宮屬臣們誰敢再反對?這不明擺著搞內訌,表明東宮不團結嘛,於是皇太孫組建兩萬八千府前親衛幼軍之事成了定局。

聖旨既出,在全國招募非軍籍出身的平民幼軍,先在各州府進行初選,然後送入京城,由皇太孫親自挑選。

偌大的餡餅砸到頭上,朱瞻基暗暗叫苦,但不能拒絕。他曉得皇爺爺是為了搞平衡——漢王就藩青州、趙王一直在北京、京城東宮獨大,皇上怎麼可能容許這種情況出現?

少不得要為朱瞻基招兵買馬,壯大皇太孫宮的實力,甚至將守護大內前部(大內府軍按照守衛地點

分前、後、左、右)的任務都交給他,以此牽制太子。

之前朱瞻基算計火炮炸膛受傷一舉解決了漢王,將東宮從四面楚歌的困局中拯救出來,太子隱隱猜到了什麼,什麼都不說,只是哭,父子兩個心照不宣,配合默契。

朱瞻基犧牲小我,化解東宮困局讓太子對這個兒子有種超越父子感情的感激,之前因“廢太子,立太孫”的風言風語而離心的父子情開始修補起來。

然而這個漏洞還沒有補完,永樂帝塞給朱瞻基兩萬八千幼軍的事情狠狠打了太子的臉。

真是夜漏偏逢連夜雨啊。

朱瞻基沒有辦法,他必須和皇爺爺的立場一致,皇爺爺要他牽制東宮,他就得照做,倘若讓皇爺爺

覺得他聽太子的,那麼他這個皇太孫就要廢掉了。

朱瞻基內心正糾結著,朱瞻壑沒心沒肺的毛遂自薦,“大堂哥!你要是忙不過來,我可以幫你啊,我之前跟著父王操練天策衛很有經驗了,反正閒的沒事。”

朱瞻基不敢答應,先去問永樂帝,永樂帝點了頭,“就讓壑兒過去幫忙你,幼軍出自民間,並非軍戶,散漫痞賴,目無軍紀,被軍戶諷刺為烏合之眾。他們就像一塊鐵板,你和壑兒要把這塊鐵板裁剪錘鍊打磨成一把鋒利的刀,還要操控自如,這比讀書難多了,我給你們一年時間,一年之後,我要看見軍隊,而非只是一群草包。能夠做到嗎?”

朱瞻基畢竟是少年,聽罷,熱血沸騰,“孫兒和二堂弟定不辱使命!”

永樂帝對大孫子的反應很是滿意,尤其是看到朱瞻基和朱瞻壑相親相愛,互相幫忙,比親兄弟還親,心想兒子這一輩縱使有太多矛盾,也沒有關係,兒子們會老,會死。只要孫子輩和睦相處,皇室就能保持穩定。

恰好這時到了整點,聽到敲鐘聲,永樂帝忙轉移了目光,看著御案上的木牛,等待木牛行走,牧童吹笛。

可是這一次木牛一動不動,牧童倒是從脊背彈出來了。

這把永樂帝急的,“怎麼回事?難道就這麼壞了?快,告訴胡尚宮,把她妹妹叫來修木牛鍾。”

阿雷就這樣被急召進宮,永樂帝把從孫兒手裡搶到的木牛給她,看能否搶救一下。

為了看得清楚,阿雷戴上眼鏡,拆下木製外殼,露出裡頭如樹根般盤根錯節的機械內部。

阿雷舉起一個木柄的西洋放大鏡,裡頭只有指甲蓋四分之一的輪軸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專注的姑娘最美麗,朱瞻基最欣賞她認真的樣子,她沉醉機械之間的承轉契合,連皇爺爺這種天然帶著威壓氣場的人也被她忽略,彷彿連皇宮都消失了,只有她手裡的木牛鍾。

永樂帝第一次近距離的看阿雷,真沒想到啊,沐春歡脫不羈的性格,還有胡善圍的心思縝密、在名利場如魚得水運籌帷幄的手段,兩人居然生出這種遠離塵囂、獨具匠心、不動如山般的女兒。

看她專注的樣子,冷靜如瓷娃娃,真是與眾不同的小姑娘。

阿雷放下放大鏡,說道:“皇上,有幾個齒輪卡死了,民女需要將零件全部拆開,磨製新的代替,

差不多要一個月左右,民女可否帶到家裡的小作坊修理?”

聽說還有救,永樂帝欣然答應。

阿雷捧著木牛鍾離宮。

與此同時,京城江寧縣觀音山,沐家祖墳,今天是昭靖王妃馮氏的忌日。

沐府的人早上已經來拜祭過了,沐春特意等到傍晚人煙絕跡時,才偷偷現身,提著一籃子香燭等祭品來看母親。

沐春剛上了三炷香,就聽到後面有人叫道:“大哥?果然是你!”

二弟沐晟三弟沐昂都在雲南鎮守,京城只有一個四弟沐昕,駙馬爺。

自從得到紀綱的警告和預設,沐昕確認大哥沐春沒死,胡家小姐其實是大哥和胡尚宮之女的真相。

沐昕不敢明目張膽去胡家登門拜訪,只得在自家祖墳這裡守墳待哥,心想大哥可能會在親孃忌日時出現,便躲在墳前的松林裡。

四月蟲蛇出沒,沐昕吃了不少苦頭,終於等到了一個熟悉的人影現身。

作者有話要說:  歷史上,對於這個幼軍,太子嘴上沒說什麼,但心裡很誠實,登基之後,立刻把幼軍全部拆分,分別送到各地藩王府當做護衛,把新太子朱瞻基最大的力量打破。然後,以要遷都回南京為由,把朱瞻基一家子打發到南京破舊的舊皇宮裡。

這是舟從故紙堆裡翻出來的資訊拼湊得出的推論,胡善圍整本書都是舟對大明前五朝宮廷鬥爭的一個猜想,虛虛實實,實在是一場智慧和勇氣,以及運氣的角逐。沒有反派,沒有正派,只有利益變化而產生的矛盾和鬥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你們不要太著急同情瘸子太子。屁股決定腦袋,等太子繼位,他比永樂帝手段還狠,只是朱瞻基羽翼已豐……

所以,還有兩大波盒飯要發,工廠正在加班加點中。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37331678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22998776、吉達達、韻賢 10瓶;摩羯羯、白大人 9瓶;小公舉歐巴、vivien、小淼淼淼啊、在追書的西西 5瓶;子竹 4瓶;雲起 3瓶;錢錢mm 2瓶;hattie0820、17438403、llllna、小喵三千、xiaoxiao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援,我會繼續努力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