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胡善圍立刻明白了呂太後的暗示:那就是說範尚宮是建文帝動手殺的。

胡善圍離宮三年, 範尚宮接任, 範尚宮的作風向來以鐵腕著稱, 當年錦衣衛那麼囂張, 指揮使毛驤在範尚宮手裡也沒討到什麼便宜。

所以, 高祖皇帝下令,將東宮人員全部換血, 徹底斬斷太子妃呂氏和外界的聯絡, 那麼範尚宮就一定能做到“堅壁清野”, 將呂太後的勢力弄得片甲不留。

所以,當高祖皇帝下令範尚宮賜鴆酒,呂太後是沒有任何能力反抗的——只有一個人有能力半路截胡哪壺鴆酒, 那就是建文帝。

範尚宮有鐵腕的一面, 也有圓滑的一面, 這和有時候一根筋的胡善圍是不同的,如果建文帝遇到的是胡善圍,根本沒有談判的餘地, 胡善圍賜酒, 這酒就一定能到太子妃肚皮裡。

而在那種新舊帝王更替之際的敏感時期,根據胡善圍對範尚宮的瞭解……範尚宮會在新君的威壓下妥協。

這就是範尚宮在新君登基之後立刻辭官、並且混在平民中間乘坐商船離開京城的原因, 因為這是個要命的驚天大秘密。

所以,呂太後的話至少有一半是真的。那就是範尚宮在建文帝的威懾下放棄了執行高祖皇帝的遺命。

至於後半句, 範尚宮是建文帝所殺,胡善圍存疑。

胡善圍說道:“如果真如太后所言,太后死裡逃生, 入主慈寧宮,豈能放過範尚宮?在宮裡都是範尚宮的眼線,太后想動手,但有心無力,無法動手。可是出了宮就不一樣了,呂家是百年大族,從宋朝起就是大官,祖先呂文煥是宋朝名將,你們呂家雖在元朝轉換門庭,成了書香門第,但是武力的家學淵源還是有的,否則也不能在宮外襄助太后,讓當今皇上也有呂家一半的血統,呂家跨越宋元明三朝而不倒,反而越爬越高,家族動手弄死一個出宮的尚宮,又有何難?”

“何況,我在宮裡打聽到,自從高祖皇帝駕崩,範尚宮就病了,且一病就是兩個月,宮務廢弛,一心只想出宮養病。太后完全可以在這兩個月東山再起,拉攏自己的勢力,和宮外呂家傳遞訊息,等範尚宮一出宮,他們就動手。”

“畢竟範尚宮若死在宮裡,不免引人懷疑,但死在外頭,尤其是製造意外事故死在長江裡,和沉船一起消亡,太后就能撇清干係。”

“只是太后沒有料到,我會堆一座銀山,召集大明各路水鬼去長江打撈沉船和範尚宮遺骸。原本密不透風的謀殺被我捅破了。”

聽到了這裡,呂太後也不禁露出欽佩之色,“精衛填海、海底撈針只是傳說,沒想到你不僅敢想,還敢做,把長江水都篩了一遍。哀家這輩子只服過兩個人,一個是高祖皇帝,一個就是胡尚宮你了。想當年你進言改變孝制,說‘從來如此,便對麼”,哀家心有所感。”

“哀家從東宮一個小妾到太子妃,就是不服氣、不服命,當時東宮太子妃常氏出身高貴,還育有兩個嫡子,若是一般人,早就歇了心思,但是哀家就是憋著一口氣,朝著不可能的方向努力,終於成功了。”

呂太後神色變得柔和,反過來拉著胡善圍的手,“其實哀家與你有很多共同點。哀家不惜自爆其短,吐露這個要命的秘密,這就是哀家的投名狀,以表示與胡尚宮暗地結盟的誠意。”

“與我結盟?”胡善圍隱約覺察到了呂太後的想法,頓時大驚:呂氏還真一如以往的敢想敢做啊,縱使現在猶如困獸,也沒有熄滅她的野心。

胡善圍佯裝不知,“太后,您累了,這種糊塗的話以後千萬別說。”

呂太後卻冷笑道:“天不怕地不怕的胡尚宮也有不敢做的事情?你回宮不就是為了查清範尚宮之死的真相,嚴懲兇手嗎?範尚宮死的那麼慘,你不想為她報仇?我現在把這一份大禮送到你面前,你不敢接?胡尚宮,你讓我太失望了。”

其實呂太後並非被胡善圍嚇破膽子了。相反,帝后都不喜、在宮裡舉步維艱、已經窮途末路的呂太後是想藉著與胡善圍共享秘密,而把胡善圍捆綁在自己這條船上。

收買幾個小兵小卒有何用?要做買賣,就搏一把大的!呂太後一生算計,沒有那麼容易認輸,她想要利用胡善圍翻身。

呂太後如此篤定,胡善圍半信半疑,“太后的嫌疑比誰都大。”

何況,建文帝是她親兒子啊,母子那有隔夜仇?吵吵過一陣子,還是會和好的。否則,建文帝也不會冒險中途攔截賜給親孃的鴆酒。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哀家生了三個兒子,大兒子不聽話,忤逆不孝,哀家還有兩個聽話的兒子——試問天下誰人不想當皇帝?”呂太後突然變臉,咄咄逼人,寶刀未老,一掃剛才萎靡不振的狀態,雙目迸發出殺氣來!

“哀家忍辱負重、含辛茹苦把長子養大,培養成才,為他做下各種陰損之事,掃除障礙,他什麼都不需要做,只要當一個才子,當一個孝順兒子和孫子就行了。連民間都說養兒防老,哀家付出那麼多栽培他圖什麼?”

反正胡善圍也知道這個秘密,拉到一條船上了,量她也不敢嚷嚷出來,呂太後實在憋不住,怨氣沖天:

“不就圖他一朝登基,哀家成了太后,光宗耀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享受朝野膜拜,萬民臣服,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快感,舒舒服服的安享晚年,出一出早年在東宮當妾時的窩囊氣嗎?”

提起長子,呂太後就像在說一個仇人,“可是他當了皇上,就不是以前聽話孝順的兒子了。皇后才是他的命,嫌棄老母親目光短淺、礙手礙腳,扯了他後腿。哀家不過求他給過世的外祖父封個承恩公的虛銜,他當時就要答應的,結果皇后為了裝賢惠,拿著孝慈皇后不肯給家人封爵把哀家給懟回去了。”

婆媳之間積怨已深。呂太後猛倒苦水:

“皇后出身小門小戶的,她親爹是個窮秀才,封個弼馬溫就謝天謝地,心滿意足了。而哀家的父親曾經官至戶部尚書,朝中實權的一品大員,這能比嗎?馬皇後小富即安,她們馬家能滿足現狀,我們呂家豈能服氣?皇上也不想想,他有今天,還不多虧了呂家暗中襄助?”

馬皇後的父親封了太常寺卿,太常寺管著馬匹,偏偏又姓馬,彼時《西遊記》戲劇風靡大明,孫悟空被天庭招安,封了個養馬的官,叫做弼馬溫,所以呂太後把馬皇後之父馬全貶稱為弼馬溫。

現在呂太後撕去了偽善的面具,坦白展現自己,胡善圍發現……太后居然還挺有幽默感?

而且,太后說的……好像也有一些道理?建文帝做事太絕了,沒有彈性。都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現在好了,不僅呂家這些雞犬沒有上天,就連自家皇族也被他削得一塌糊塗。

皇上自稱寡人,可是自稱寡人和把自己變成六親不認、盡往自己身邊的親人們捅刀子、被兩邊的親人們一起孤立的真正的寡人是兩回事啊!

你吃肉,也得讓周圍的人喝碗湯啊,連湯都喝不上,人家為誰辛苦為誰忙?這有違基本的人性,誰都不是聖人。

呂太後見胡善圍有動容之色,連忙趁熱打鐵,“哀家和胡尚宮以前有過節,是哀家不對,哀家錯了,哀家不該造謠你和紀大人——你也莫怪哀家多疑,那時候你和紀大人真的很曖昧,男不娶女不嫁,站在一起就像一對,做什麼大事都在一起,紀大人還救你那麼多次——”

胡善圍一記眼刀殺過去:你說話注意點,我現在是有丈夫有女兒的已婚女人!

呂太後一見這個殺氣騰騰的眼神,立刻犯了胡善圍ptsd,忙改口說道:“好好好,是哀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是現在,哀家養的白眼狼皇上殺了範尚宮,你一個尚宮,能奈何得了皇上?皇上殺了就殺了,就像碾死一隻螞蟻一樣。不僅如此,你還要替哀家、替皇上保密,因為皇上一旦知道你知道這個驚人大秘密,他也會像殺範尚宮一樣……”

呂太後湊近過去耳語道:“殺了你。”

胡善圍頓時徹骨深寒!

如果呂太後說的是真的,建文帝真的會殺了她。因為這件事如果傳出去,朝野上下都知道了建文帝對高祖皇帝的遺囑抗旨不尊,必然會被其他藩王抓住把柄,質疑他的帝位。

若是以前的皇太孫,胡善圍或許還不信他能下的了手,可是現在的建文帝一上臺就削了五個皇叔、逼湘王全家自焚,還有將慶陽公主削成慶成郡主,短短三個月時間,記憶中那個目光清澈、稍有些羞澀的少年就被皇權腐蝕了內心,變得面目全非。

老實說,以前高祖皇帝以弒殺聞名,胡善圍都不懼他,因為高祖皇帝不會無緣無故殺人,他動手都是理智深思熟慮、權衡利弊後的結果。

但是建文帝不一樣,他就像個玩火的孩子,初次嚐到點火的樂趣,不知道點火的後果,肆無忌憚的到處點火,沒有理智,不考慮後果……或者沒有本事準確預測到後果,總是想當然,也沒有人能夠勸諫或者阻止他。

建文帝無法捉摸,一身銳氣,觸之者死,其殺傷力是無差別的,他沒有辦法像高祖皇帝那樣做到收放自如。

呂太後繼續循循善誘,“敵人的敵人就是盟友。皇上殺了範尚宮,將來或許還要殺你,你難道就在宮裡坐以待斃?剛好哀家想換個聽話的兒子當皇帝,換個孝順的兒媳婦當皇后,給哀家的父親掙個公爵,讓他九泉之下也體體面面的。”

“哀家看不上別人,就看得起胡尚宮,只要胡尚宮配合哀家逼宮,換一個皇帝,哀家就替你報仇,保住你的性命,如何?”

胡善圍只知道呂太後膽大心黑,但沒有想到她會狠到連親兒子都不放過!

看著胡善圍驚訝的目光,呂太後冷冷道:“哀家早就看透了,在後宮,沒有什麼比權力更重要了。

哀家苦熬多年,一心扶他當皇帝,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別說權力了,連太後應有的尊嚴都得不到。皇上只顧著自己,從不考慮哀家的感受,剛剛繼位就敢這樣對待哀家,待他根基一穩,哀家豈不是連立足之地都沒有了?”

“想要得到權力,就要捨得付出。哀家看史書,武則天六十七歲登基,為此,她殺了兩個親兒子李弘和李賢,杖斃了孫子李重潤。哀家被逼急了,也能做得出來。哀家才四十二歲,不想當被人供起來、任人擺弄的泥菩薩,哀家要當,就當可以掌控眾生的真菩薩。”

“胡尚宮,你可願助哀家一臂之力?當哀家的上官婉兒?”

聽到最後一句話,胡善圍從震驚中醒來,甚至很想笑:果然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啊!

當年懿文太子朱標毒殺魯荒王,在兗州假惺惺的為魯荒王張羅喪事,為了堵住胡善圍的嘴,太子拿著一支桃花強行撩她:“孤一直覺得你很像一個人,唐朝的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輔助武則天,武則天倒臺後,上官婉兒嫁給了唐中宗李顯,封為昭容……上官婉兒四十一歲得封昭容,胡司言才三十二歲,將來……貴妃之位,指日可待。”

轉眼間,懿文太子竟走了六年,現在呂太後又用“上官婉兒”來撩胡善圍。

果然,呂太後能夠從妾室扶正,為兒子掙到儲位,絕對不只是運氣和容貌,她膽大心黑,敢想敢做,敢於冒險,且不說有武則天的才華和手段,但是這份堪比武則天的野心,令胡善圍刮目相看。

作者有話要說:  來啊來啊,互相傷害啊。昨天把胡善圍和呂太後年齡搞錯了哈,分別是38和42歲。

今晚有一道100點有獎題目,高三歷史。

2013年,唐代才女上官婉兒的墓被發現。2014年1月,其墓誌全文在最新一期的《考古與文物》期刊發表。以前史書記載上官婉兒與韋后一黨關係十分緊密,而墓誌則顯示上官婉兒並非與韋后一夥。這印證了

a.陳寅恪的"從事物的演化和聯絡考察歷史,探究史料"

b.胡適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c.王國維的"幸於紙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d.梁啟超的"對舊史不可輕信,十之七八應取存疑態度"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