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你方唱罷我登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洪武帝要殺人, 誰也攔不住。

比如蜀王妃藍氏, 溫柔賢惠, 和蜀王夫妻感情良好, 生兒育女, 其樂融融,洪武帝雞蛋裡挑骨頭, 也找不到理由賜死這樣的兒媳婦。

但是, 蜀王妃藍氏又不能不死, 因為她除了是藍玉的女兒,婆婆還是後宮裡堪稱忍者神龜的郭惠妃。郭惠妃親爹是郭子興,蜀王每年都封旨去祭祀這個外祖父。

所以, 當蜀王妃看見父親的人皮, 就曉得洪武帝是什麼意思, 她不死,蜀王和她封了蜀王世子的兒子很可能被會被奪爵甚至軟禁,蜀王妃選擇了犧牲自己。

相比而言, 沐春的舅舅馮誠幾乎是個奇蹟, 雖說爵位沒了,權沒有了, 一家老小的命還在,對比著親叔叔馮勝死了一戶口本, 已經很不錯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幸福。

馮誠萬萬沒有想到,他一家老小的性命居然是他最最討厭的、並且單方面宣佈絕交的外甥沐春出手救的。

當初馮誠帶著外甥沐春去雲南支援南徵軍, 和姐夫沐英並肩作戰,沐英“不計前嫌”,帶兵解了昆明之圍,救了小舅子馮誠,馮誠決定再也不打這個妹夫,還勸外甥沐春去討好沐英:

“孝慈皇后去世,你失去一大靠山。你今年都二十歲了,老大不小,該找一門實力相當的親事,將來為你的前途作為助力。這次南征,你弟弟沐晟表現優秀,一直追隨沐英身邊,我也和沐晟並肩戰鬥過,老實說,沐英偏愛你弟弟有原因的,他是個優秀的小將,沉默寡言,性格穩重,且無像你這種一身紈絝、吊兒郎當的臭毛病……你自己心裡要有數,明白嗎?”

親舅舅每一句話都是沐春的逆鱗,簡直是精準打擊,每個字都讓沐春聽得想打人,有時候親人比敵人更容易造成傷害,而且以“為你好”的名義,沐春當即混不吝的頂撞回去,氣得馮誠大叫:

“我好心好意提醒你,你卻嫌我礙事,好,從此以後,我若出手管你的事,我就叫你一聲大舅!”

從此以後,馮誠不再理會沐春,只在沐英的葬禮露了一回臉,禮節性的對沐春說了句“節哀”。

叔叔馮勝全家死光,馮誠以為自己必死無疑:他雖南征北戰,對大明有些功勞,但比起開國大將馮勝,他還差的很遠,連馮勝都死了,他能怎麼辦?他也很絕望。

然而沐春到底看在早逝的母親、還有馮誠贈與外祖父馮國用的一張彎弓,從此開始混世魔王到鎮守邊疆的大將轉變的份上,上書洪武帝,苦求饒了舅舅一家的性命。

而且沐春還粗中有細,曉得洪武帝多疑善變,生怕皇上中途變卦,改變了心意,派錦衣衛暗殺舅舅全家,然後製造出遭遇土匪打劫的假象,乾脆派出了心腹時千戶一路護送。

時千戶護送的路上,心灰意冷的馮誠長吁短嘆,到了雲南,沐春將舅舅安頓在新移民的石頭城裡,還給他們全家造了新戶籍,換名換姓。

馮誠開啟戶貼,“我叫馬成?”

沐春點點頭,“皇上秘密赦免死罪,舅舅一家免遭殺生之禍,但是不能再有馮家人了,從此馮家人在史書的記載到此為止,祖宗的姓氏,拋去左邊偏旁兩點水,就成了馬姓。家譜也要重新開始寫,所有關於馮姓的一切都要焚燬,不能讓外界知曉舅舅一家原來身份,以免有人誣告舅舅召集馮家舊部造反。以前的親戚朋友,同僚部下,也不要再聯絡了。”

馮家生理上沒有死亡,但是政治和社會地位已經死亡,這是洪武帝能做出的最大讓步,畢竟他還需要沐春鎮住西南邊境,不能為外祖家而分心。

馮誠收起戶貼,帶領家人對著外甥一拜,“多謝黔國公救草民全家,從此以後,草民會在雲南隱姓埋名,自給自足,為了不連累黔國公,請國公爺以後不要來找草民一家人,草民原本是鳳陽一農戶之子,如今解甲歸田,在大清洗中全身而退,草民已經很滿足了,以後的日子,還望黔國公自己保重。”

這對甥舅關係向來惡劣——也就比父子關系好一點點。馮誠總是拿姐夫沐英撒氣,沐英不能打小舅子,於是把憋屈都發洩在沐春身上,沐春等於間接受了舅舅馮誠的打,迫於孝道,他不能打舅舅,更不能打親爹,逼急了,拿著刀,也只能往自己身上割,所以,沐春對舅舅馮誠是怨氣的。

但是,馮誠也能沐春人生關鍵時刻為他出頭,拉拔一把,所以沐春看到舅舅家敗落如斯,別說保住外祖父馮國用用生命掙來的爵位了,連姓氏都不能保留,沐春內心有些不忍,說道:

“來日方長,將來未必沒有翻盤、恢復馮家名譽的機會,舅舅換了姓氏,還是我的舅舅,舅舅年紀大了,少做些農耕之事,注意身體。雲南是我的地盤,只有不出雲南,我能管著舅舅家衣食無缺。更何況,京城韓王妃也掛念著舅舅,將來日子長的很,舅舅莫要放棄,在這裡好好養老。”

馮誠有個女兒馮氏,也就是沐春的小表妹,前年,也就是洪武二十四年嫁給洪武帝第二十三個兒子韓王朱松,韓王妃馮氏十個月後就順利產下一個男嬰,取名朱衝,身為嫡長子,將來會承襲韓王的爵位。

況且,由於韓王的封地在遼東,大明,北元,女真,甚至高麗國都企圖染指這一塊地,常年打仗,大明對這裡的領土控制權微弱,韓王一旦就藩,恐怕有被外敵擄為人質的危險。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洪武帝總不能把韓王一家人送到遼東,簡直和送人頭差不多,於是就在京城為韓王建了王府,想著遼東安定了再說,結果韓王就成了唯一住在京城的已經成婚的親王,一直沒有就藩。

韓王妃馮氏所生的嫡長子朱衝有一半馮家的血統,等朱衝長大,要承襲爵位,總不能讓外祖家一直蒙冤下去,馮家還是很有希望的。

沐春勸慰舅舅,馮誠聽了,心下稍定,說道:“你要韓王妃好好照顧衝兒,婦道人家,莫要外頭的事,她嫁入皇室,就是老朱家的人了,千萬不要因為我們,而對皇上生了怨懟之心啊,好好當朱家的兒媳婦,孝敬皇上。不要試圖聯絡我們,免得給她和衝兒招來禍患。”

沐春點頭道:“表妹都知道的。”

至始至終,舅甥兩個都沒提宋國公馮勝,姻親關係給了馮誠希望,同樣因為姻親關係,則把馮勝一家推向了必死無疑的絕路。

馮勝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鄭國公常茂——常遇春嫡長子、懿文太子妃的親弟弟、皇次孫朱允熥的親舅舅、涼國公藍玉的親外甥。

二女兒嫁給了周王朱橚,是周王妃。周王潛心醫學,毫無野心,但是周王的親哥哥是燕王朱棣——大明實力最強悍的藩王,洪武帝深深忌憚這個四兒子,為此,一口氣把燕王府連同燕王世子在內的兩子兩女統統扣在京城。

所以無論從削減藩王的裙帶勢力、忌憚功臣簇擁朱允熥為國儲、以及為了防止老臣未來功高震主,馮勝簡直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無死角的佔全了!

故,沐春能夠撈出舅舅馮誠,但無法撈出被打入了“藍玉黨”的叔外祖馮勝。

“藍玉案”是個大筐,什麼都可以往裡頭裝。

就連皇太孫名義上的外祖父家——鄭國公府常家,也在一夜之間覆滅,洪武帝給鄭國公常茂設了一個死局:

常茂在遼東招降北元大將納哈出,納哈出舉起酒杯,用蒙古語致辭號召大家幹一杯,常茂的手下卻翻譯說納哈出要逃跑,常茂以為納哈出出爾反爾,當即翻臉,用刀砍向納哈出,結果是剛剛招降納哈出軍隊譁變,招降功虧一簣。

洪武帝問罪常茂,常茂聲稱是手下翻譯錯誤,但是手下堅決不承認,說常茂推卸責任,他翻譯的明明是幹一杯。洪武帝以此削了常茂的兵權和爵位,誅了常家滿門,就連剛剛從父親馮勝謀反案中因為是出嫁女而僥倖逃脫一死的馮氏這次也未能幸免,嫁到常家,就是常家婦,一損一損。

曾經的大明第一豪門、懿文太子妃的孃家、鄭國公府由此凋零。

常家唯有一個叫做常繼祖的孫輩在大廈將傾時神秘消失,據說是被忠僕秘密送出京城了,連錦衣衛都找不到這個孩子的下落。

然而最最殘酷的不是馮家,不是常家,而是郢國公傅友德傅家。

這位掛帥大明南徵軍,曾經帶領藍玉,沐英兩員大將平定西南的開國元勳,甚至在南征中最小的兒子傅添錫戰死並屍骨無存,白髮人送黑髮人。

嫡長子傅忠還是壽春公主的駙馬,嫡女傅氏嫁給了晉王世子,是世子妃。

滿門忠烈,而且和皇家是雙重姻親關係,也被劃入了“藍黨”,傅家包括駙馬在內,也是全滅的結局。

只有壽春公主之子傅彥得以在大清洗中活下來——洪武帝不會殺自己的親外孫,赦免傅彥,並給了他金吾衛千戶的爵位,世襲罔替。

藍玉、馮勝,常茂,傅友德都是公爵,而且個個都和皇室是親戚,家中出了太子妃、駙馬、王妃,尚且如此淒涼的結果,朝野內外勢力連根拔起,其餘十二個侯爵,二個伯爵,以及一萬五千多文武百官,尤其是武官,更是如割韭菜般一批批的倒下,毫不留情。

洪武帝猶如一個專營盒飯的“死了麼”飯館的大廚,批量生產盒飯,準時準點的送給客戶,風雨無阻,承包了客戶整個家族的盒飯。

可以說大明開國至今,幾乎所有成名的的老將都死在藍玉案裡,洪武帝為了鞏固皇太孫朱允炆的儲位、防止功高震主、以及對鎮守各地的藩王們敲山震虎,下狠心殺了無數當年追隨他南鎮北戰的將領。

這其中只有三位老將倖免遇難,而且都和沐春以及胡善圍有關係。

第一個就是胡善圍的老上司端敬貴妃郭氏的郭家了,大哥郭興幸虧在藍玉案爆發前死了,二哥武定侯郭英(就是一箭射穿漢王陳友諒眼睛的那個神箭手)的長子郭鎮是駙馬,小女兒是郢王妃,論理應該是被清洗的第一人。

但是洪武帝不知是對郭家的信任,還是因魯荒王和端敬貴妃之死而心懷愧疚,在有人誣告郭英是“藍玉黨”時,洪武帝讓郭英經過了公平的審判,判定無罪,放過了郭家。

第二個還是胡善圍的老上司端敬貴妃郭氏……的親家、魯荒王的岳父大人、信國公湯和。

是的,大明開國十大功臣,只有他還活著,並且在藍玉案爆發之前感覺到了風雨欲來,辭官回到鳳陽鄉下養老去了。

但僅僅辭官讓出兵權還是不夠的,湯和這個老狐狸在回鳳陽之前,把家產分了分,將自己一百多個小妾打發出門!個個都給足的銀錢,願意改嫁的改嫁,願意獨身的獨身,放小妾們自由。

回鳳陽之後,湯和立馬就“病了”,據說是中風,口不能言,神情呆滯,洪武帝剛開始還不信,召見湯和,湯和是被人抬進宮的,無論洪武帝說些什麼,他都啊啊像個啞巴似的“對答”,除此以外,就是不停的流淚磕頭。

看到一代名將“病”到這個地步,連大小便都不會自理,造反起兵就更不可能了,鐵石心腸的洪武帝不禁心軟了,放過了湯和,和湯和全家。

前朝腥風血雨,多少人家一死死一戶口本,後宮有崔淑妃和胡善圍胡尚宮兩個鐵腕人物坐鎮,簡直不動如山,水波不興。

掌管尚儀局的沈瓊蓮和胡善圍談到此時,不免為魯荒王感嘆:“這個無用的好人真是無福啊,無論是舅舅郭家還是岳父湯家都從風暴中全身而退,魯荒王若不去搗鼓煉丹修仙,他現在可能是大明最有福氣的親王了,簡直躺著就能贏。”

然而早已看透一切的胡善圍不以為然,說道:“你搞錯了因果關係,是因為魯荒王煉丹修仙早早的把自己給吃死了,所以郭家和湯家才得以倖存。”

“否則,端敬貴妃一旦封后,魯荒王是唯一嫡子,以前懿文太子正值壯年,倒還過得去。現在皇太孫連媳婦都沒娶,面對魯荒王這個唯一的嫡皇叔,皇上不會殺了自己親兒子,但是會把郭家和湯家連根拔起,砍斷魯荒王的‘手腳’,以絕後患。郭家和湯家要感謝魯荒王死的早啊,否則死得就是他們。”

胡善圍的見解一針見血,沈瓊蓮想了想,甚是拜服,雙目露出厭世之色,“有時候想想,活著挺沒意思的,早晚都是要死,早點死還能好些,你看開國第一功臣中山王徐達,和孝慈皇后一年去世的,都嘆他死的早,可是正因他死的早,魏國公府出了三個親王妃,大女兒還是皇上最忌憚的燕王的王妃,第二代魏國公徐輝祖手握重兵,徐家依然好好的,一點事沒有,可見這人要是運氣好,死都死的恰到好處。”

沈瓊蓮的見解另闢蹊徑,觀點特立獨行,但絲絲入扣,邏輯嚴明,胡善圍也很佩服沈瓊蓮,兩人互相吹捧,“可不是,活得長不如死的巧。”

兩人相視苦笑,沈瓊蓮說道:“我明日要告個假,出宮一趟。”

胡善圍一副瞭然於心的樣子,“知道,你快去快回,給沈家人收了屍就趕緊回宮,免得被人詬病。”

這個沈家人是沈瓊蓮還沒有出五服的親戚,都是元朝首富沈萬山的後人,是沈家十幾個分支最有錢,最有權勢的一支。

任何一個朝代,想要把生意做大,就必須在官場上找靠山,這一支沈氏族人找到了風頭最盛的涼國公藍玉——沈家人以前高薪聘請一個叫做王行的進士當家庭教師,後來王行進了涼國公府當家庭教師,從中牽線搭橋。

沈家有錢,藍家有權,一拍即和,涼國公藍玉倒臺,真的“涼涼”了,所有和藍家有關的家族都一同拖入了無間地獄,沈家是大商戶,簡直是塊大肥肉,一同卷進去的還有另外幾個沈家分支,唯有沈瓊蓮因為在後宮當女官,深得洪武帝和崔淑妃的信任,才破例赦免,沒有一殺到底。

沈瓊蓮明日出宮,是為了給捲入藍玉案而被誅殺的沈家族人收屍,畢竟是五服之內的親戚,總不能讓他們淪落亂葬崗。

守著金山不如上頭有人,古往今來都是這個道理。

沈家人從未想到,全家的性命居然是只會讀書的女兒救的,要不是看在沈瓊蓮的面子上,洪武帝怎麼可能放過區區一個商戶。

倖免遇難的三大家族中,前面兩個都和魯荒王有關,而最後一個,和沐春有關。

開國大將長興侯耿炳文,女兒耿氏是詔靖王沐英的繼室,沐英死後,耿氏冊封為黔國公太夫人,是超品誥命夫人,沐春得叫耿炳文一聲外公。

可能是看在死去的乾兒子沐英的份上,洪武帝不僅沒有動耿炳文,而且把耿炳文的三個兒子都封了高官。

更重要的是,洪武帝就把朱標的長女江都郡主——也就是皇太孫朱允炆的親姐姐嫁給了耿炳文的嫡長子耿璿。

長信侯府因耿璿娶了江都郡主,在京城勳貴之家紛紛支離破碎時,耿家一枝獨秀,和皇太孫朱允炆結了親,一躍成為京城最大的豪門,一時風光無限。

偌大京城名利場,你方唱罷我登場。

洪武帝殺了幾乎所有德高望重的老將,只留下一個絕對效忠皇太孫朱允炆的耿炳文,等於拔掉了權杖上所有的刺,以保證將來皇權交替時的安全。

再加上洪武帝把所有藩王府的世子們扣在京城讀書教養(當人質),等於加了雙重保險,到時候皇太孫必定能順利登基。

兩年半後,洪武帝二十八年春,該殺的人都殺完了,大清洗到了尾聲,京城恢復了平靜,瀰漫在上空的血腥味終於消失。

沐春二十七個月孝期快到了,即將除服,胡善圍也完成了任務——在大清洗中配合崔淑妃維持後宮穩定。

有了上次的教訓,胡善圍不敢耽誤一天,琢磨著時機已經成熟了,便立刻向洪武帝請辭。

洪武帝說道:“朕金口玉言,不會食言,朕交給你最後一樁事情,辦好之後,你就可以出宮了。”

胡善圍大喜,問:“何事?”

洪武帝指著皇宮大本堂方向,那裡是皇子皇孫,還有諸多藩王世子們讀書的地方:

“朕的孫輩都到了成婚的年齡,尤其是皇太孫,朕需要為他選一個皇太孫妃當賢內助——最好是像孝慈皇后那樣的,將來母儀天下。這宮裡還有誰比胡尚宮更瞭解孝慈皇后呢?所以,朕把選秀的事情交給你,選出皇太孫妃,還有各個藩國的世子妃。”

胡善圍心想,這個不難,反正就是考試嘛,先看容貌體態篩選,再來一場大考,就像科舉似的,成績最好的狀元就是皇太孫妃,其餘探花,榜眼,就按照藩王世子們的年齡進行分配,絕對公平公正。

胡善圍說道:“微臣尊旨。”

洪武帝卻擺擺手,“這一次選秀和以往不同,以前皇室聯姻,只看門第出身,現在規則變了,朕不想只從勳貴大臣裡選妃——”

胡善圍暗自腹誹:那是因為勳貴大臣幾乎被您殺光了好吧!想選也選不出幾個來。

洪武帝說道:“這一次選秀,朕要選秀民間,聯姻畎畝,從平民百姓中的選擇賢惠的女子嫁入皇室,去民間採選秀女,只要出身良家,就有機會成為世子嬪妃,不必像以前那樣,都出身公侯家了。”

作者有話要說:  公侯家:我謝謝您嘞!

湯和這招很管用,某位利用了同樣的招數後來騙過了朱允炆哈哈哈哈,歷史其實總是再重複,但是當局者迷,總是一次次上當。

今晚送100個紅包,祝大家週末愉快,摸摸噠~

另外感謝讀者kokoyi的評論,我在這章用了你的梗,送了100點大紅包:《胡善圍》 打分:2 發表時間:2019-03-16 02:40:00  所評章節:144

洪武永樂父子倆擅長經營盒飯企業:死了麼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