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燧發槍問世(第二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南京工部火器司這幾日可謂是繁忙不已。

在大明皇帝陛下的關懷和指導下,火器司終於研發出了一種新式火銃。

這種火銃不是靠火繩點火,而是靠燧石擊打。

天子甚至親自為其賜名,曰燧發槍。

據說天子得知燧發槍試制成功後龍顏大悅,特地嘉獎了一番工部尚書高弘圖,並對試製出燧發槍的工匠進行了豐厚的獎賞。

火器司中的其他工匠雖然感到羨慕不已卻並沒有多說什麼。

因為他們很明白火器司的規矩,或者說工部的規矩。

工部如今是大明朝廷獎懲最分明的衙門,這得益於天子的大力支持。

據說一年下來光是給工部工匠發的薪俸和獎勵就要大幾十萬兩。這些當然不可能是由國庫撥付,而是內帑直接撥錢的。

對此一眾御史言官們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既然皇帝陛下花的是自己的錢不是國庫的錢他們當然沒必要得理不饒人。

只要皇帝陛下願意,他完全可以對這些匠人給予十倍的賞賜。

要知道如今天子內帑的收入來源十分廣泛,既有皇莊又有礦稅甚至海貿都有皇明朝廷的背景。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種情況下天子比崇禎朝的時候不知道要富有多少倍。

天子甚至養得起一支水師,難道養不起這群匠人?

天子願意賞,匠人們願意幹。整個皇明自上至下一副欣欣向榮之態。

當今天子就是要透過一次次封賞告訴世人他賞罰分明。

只要有人願意為皇明奉獻並真的做出了成績那他就一定會賞並大大的賞。

卻說這日朱慈烺在處理了政務之後選擇微服出宮。

一眾錦衣衛著便裝潛伏在暗處保護皇帝陛下的安全。

當然陪伴在皇帝陛下身邊的還有一人,那就是兵部尚書路振飛。

這位尚書大人和當今聖上的關係非同一般。

當今天子還是太子的時候逃難至淮安,當時身為漕運總督、淮安巡撫的路振飛熱情的接待了皇太子。

自此皇太子便記住了這個人。

後來路振飛又堅定的支援皇太子在南京繼位,立下了從龍之功。

皇太子登基之後,路振飛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簡在帝心的重臣,從此一飛沖天,從漕運總督直接升為兵部尚書。

雖然從品級上來看這個變化並不大,但兩者政治地位上的差別可謂是天壤之別。

要知道漕運總督權力再大也不過是一個地方官。

而兵部尚書可是九卿之一。

遍數滿朝文武能夠排在兵部尚書之前的不超過五人。

而如果論在天子心目中的實際地位,路振飛甚至可以排進前三。

這麼一個重臣,竟然是除了天子和工部尚書高弘圖之外對造出燧發槍最感到高興的人。

雖然這份功勞是工部立下的,但只要對大明朝廷有益,路振飛就會感到高興。

何況這工部造製出的燧發槍早晚也會造福兵部嘛。

要知道全國兵事歸兵部統籌管理,如今大明和東虜打的你死我活,軍隊的戰鬥力關乎王朝興衰。

而滿朝文武都知道皇帝陛下對於軍隊火器的配備十分看重。

天子親自設立編練的神策軍中火銃的配備率超過了五成。

這可是十分了不得的。

要知道當年威震天下的戚家軍也不過如此。

當然神策軍比戚家軍更有錢,在火器的配備上也是不計成本。

皇帝陛下有錢,也願意把錢花在這上面,旁人還有什麼好說的?

路振飛一直是積極的主戰派,強調用鐵與血解決問題。

在東虜問題上他更是如此。

在他看來大明要想真正中興,避免重蹈南宋覆轍就一定要態度強硬,以戰定乾坤。

東虜最開始只是皮癬之患,為什麼越來越強大,不就是大明的姑息縱容嗎?

如果從一開始大明便堅定態度對東虜進行壓制或許就不會有現在的難題了。

可是現在說這些也沒有什麼意義了,只能做好眼下的事,避免讓情況進一步惡化。

路振飛認為東虜的實力雖然有所增強,但並沒有到無人可敵的地步。

至少從高傑所部,神策軍諸部與東虜幾次交鋒可以看出他們是不落下風的。

文安之統領的川東諸部雖然與東虜沒有交鋒過,但實力也不俗。

如今明軍與清軍交手至少不會完全落於下風。雙方處於一個五五開的階段,誰能取勝更多是靠臨場發揮。

在這種情況下,更好的給軍隊裝備火器就顯得尤為重要。

靠火器可以彌補經驗上的不足。

若是火器具有碾壓優勢甚至可以直接取勝。

“陛下,今日臣要陪陛下去看的排隊槍斃與傳統火銃相比有何區別?”

路振飛十分熱情,鬍子都跟著風吹了起來。

“咳咳,路員外,低調低調。”

朱慈烺咳嗽了一聲,衝路振飛使了個眼色。

“哦,好的,朱公子。”

路振飛恍然大悟,連連應聲道。

朱慈烺等人騎馬出東城之後直往紫金山而去。

他在這裡建造了一處軍營,訓練新式火器軍隊。

這支軍隊和神策軍不同,單純的是為了試驗新的火器以及戰法。

朱慈烺不放心將新研製出的火器直接裝備軍隊,一定要經過試驗才放心。

如今整個紫金山已經被封鎖起來,只有宮中來人才能出入。

朱慈烺一行人打馬至此亮出身份後,負責此處防務的指揮使一路小跑來到朱慈烺面前納頭便拜。

“臣西山指揮使姚遠山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

朱慈烺抬了抬手道:“姚愛卿平身吧,事情都安排的怎麼樣了?”

“回稟陛下,一切都安排妥當了。”

“很好,快帶朕去看看。”

朱慈烺已經迫不及待了。

“臣遵命!”

姚遠山對當今天子可謂是感激不已。

要知道在一年之前他不過還是一個不入流的京營將領。

要不是當今聖上繼位,大刀闊斧的改革裁撤京營,創立西山軍,姚遠山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出頭的。

人嘛有時候靠的就是一個機會。

姚遠山在機會來臨的時候抓住了,所以他現在是西山指揮使。

但他不會忘記這個機會是天子給他的。所以即便天子讓他上刀山下火海他也不會皺一下眉頭。

...

...(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一袖乾坤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