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登撫人選(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其實大明的稅收政策一直是個坑。

且不說重農稅輕商稅這種決策失誤,便是農稅抽取上也存在嚴重問題。

這在崇禎朝體現的十分明顯,重稅基本上都攤到窮人頭上了,真正的富人反而可以免稅。是真真切切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這種情況下活不下去的人要麼選擇餓死,要麼選擇造反。

只要不是傻子,就會選擇後者。

朱慈烺當然明白稅制要改。可這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做到的。眼下最重要的是先把農稅的坑填上,這當然只能靠收商稅。

萬曆朝的礦稅是個好法子,直接往各地派礦監,來錢快。可這也有個問題,會遭到士大夫、商賈的聯合抵制。萬曆之後礦稅被廢除,就是這個原因。

收取海稅是現在來看最好的法子,朱慈烺也已經著手去做了。

現在的問題是戶部乃至整個朝廷抱殘守缺,除了朱慈烺以外沒有人主動去想辦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姜曰廣便是典型。

一有問題第一反應是管皇帝要錢,彷彿皇帝內帑中的銀子是無窮無盡的。

“姜愛卿,朕不妨與你明說吧。朕對大明現在的稅收方式很不滿意。你且好好想一想,如何在這方面做出改進。十日,不,五日之內給朕一個答覆。”

朱慈烺也懶得和姜曰廣扯皮,直接乾坤獨斷,把這個活兒拍給了姜曰廣。

姜曰廣聞言嘴角一陣抽搐。

可聖命難違,他也只能先應下。

“臣遵旨。”

“今日朕召二位愛卿來就是為了復設登萊鎮、復建登萊水師一事。這件事朕意已決,至於具體的細節倒是可以討論。另外登萊巡撫的人選朕還沒有想好,著九卿先廷推一份名單出來吧。”

把這一切說完,朱慈烺擺了擺手道:“朕也有些乏了,兩位愛卿退下吧。”

“臣告退!”

姜曰廣、路振飛紛紛起身衝朱慈烺行禮告退。

出了大殿,姜曰廣衝路振飛苦笑道:“陛下這次真是乾綱獨斷啊,不知見白怎麼看?”

“陛下乾綱獨斷自然是好事,怎麼,居之不這麼認為嗎?”

路振飛微微一笑,把問題又擋了回去。

“當然不是。”

姜曰廣連忙搖頭。

他本來想套路振飛的話,結果自討沒趣碰了一鼻子灰,便不再多說。

......

......

三日後九卿廷推出的名單送到了御前。

朱慈烺看過這份名單後還是比較滿意的。

名單上一共有三個名字。

文安之、袁繼鹹、張肯堂。

文安之就不用說了,是朱慈烺專門下旨起復的重臣。

從朱慈烺現在考察的結果來看,文安之的能力絕對可以勝任閣輔重臣。這樣一個能臣,若是派去出任登萊巡撫,有些大材小用了。

其他兩個人,倒真是很合適。

先說袁繼鹹。此人是江西宜春人,天啟五年進士。歷任主客員外郎、山西提學僉事、湖廣參議、湖廣僉事,崇禎十五年以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職駐節九江出任總督。

袁繼鹹的官銜全稱是總督江楚應皖等處剿寇事務,從名字就能看出來他總督軍務的地區涵蓋了江西、湖廣、應天(南京)、安慶四地。所以許多中說袁繼鹹是江西總督是不準確的。

雖然掛著一個四省總督的名頭聽起來很嚇人,但實際上袁繼鹹的權力遠沒有那麼大。湖廣有何騰蛟,應天更是有天子坐鎮。袁繼鹹真正能夠指揮動的也就是江西、安慶兩地的兵員。

在原本歷史中,左良玉縱兵沿江而下,意欲攻打南京。

左良玉曾經邀請袁繼鹹一同前往,但被其拒絕。

之後左良玉暴斃左夢庚掌權,將袁繼鹹軟禁攜帶在軍中。

左夢庚降清後將袁繼鹹獻給滿清做見面禮。袁繼鹹被押往北京後,滿清非常欣賞袁繼鹹的才華,想要招降他,可袁繼鹹誓死不從。

最終,袁繼鹹被清廷下令處死。

死前,袁繼鹹留下一首《正氣吟》。

“天地治亂,理數迴圈。湛茲正性,鼎鼎兩間。有懷鄉哲,炳耀丹青。維唐中葉,秀聳二顏。越在宋季,文山疊山。成仁取義,大德是閒。哀我遜國,方黃臭蘭。名成族圮,剛中良難。淑慎以往,學問攸關。我心耿耿,我氣閒閒。從容慷慨,塗殊道班。居易俟之,敢幸生還。”

其因為氣節崇高與文天祥、謝枋得並稱為江右三山。

不過要是讓袁繼鹹出任登萊巡撫,怎麼看都是降職了,面子上不太好看。除非朱慈烺在山東巡撫和登萊巡撫上面再架構一個總督,不過他覺得實在沒有這個必要。

至於張肯堂,也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他是松江府華亭縣人,說來也巧,此人也是天啟五年的進士,與袁繼鹹是同科。

張肯堂的官運也很不錯,最初從餘干縣知縣做起,一路累遷至右僉都御史,於崇禎十四年巡撫福建。

在原本歷史中張肯堂在南都傾覆後,擁護唐王朱聿鍵在福建繼位稱帝,也就是隆武帝。

隆武帝封張肯堂為太子少保、吏部尚書,不久後改為左都御史,執掌都察院。

後來隆武帝被鄭芝龍出賣被俘身死,張肯堂不肯降清,漂泊海外,一路輾轉去到舟山。

魯監國三年,張肯堂被魯王朱以海拜為東閣大學士。

魯監國五年,清廷總督陳錦率兵攻舟山,張名振、張煌言等人護衛魯王奔赴廈門,留下了張肯堂守城。

城中只有六千兵卒,一萬餘百姓,張肯堂率眾堅守了十數日後城破,張肯堂身著官袍從容自縊。一同自縊殉國的還有張肯堂一家老小二十餘口。

張肯堂自縊前也留下了一首絕命詩。

“虛名廿載謨塵寰,晚節空餘學圃閒;難賦歸來如靖節,聊歌正氣續文山。君恩未報徒長恨,臣道無虧在克艱;寄語千秋青史筆,衣冠二字莫輕刪。”

不管是袁繼鹹還是張肯堂對大明的忠心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氣節可比文天祥。二人又都是督撫重臣,改任登萊巡撫也名正言順。

不過考慮到袁繼鹹現在掛著總督的名頭,‘降職’不太好看,朱慈烺最終還是決定由福建巡撫張肯堂改任登萊巡撫。

......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一袖乾坤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