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啊父,我要讀書明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作為一個穿越者,作為一個小小年紀就不用操心房子妻子的族二代,馮君巖是有著自己的驕傲的。天生我才必有用,說的就是他這種生而知之的人。馮君巖自信自己千年的學識完全可以碾壓古人,他堅信自己的十五年校園生活再加上上百本穿越小說的教育薰陶,他可以日天。他不是一個只想著混吃等死的人,是一個立志要成為歷史的創造者的男人。他覺得自己的到來就是為了改變世界,所以五歲的他找到了自己的啊父。

“啊父,我想讀書。我想明理,能夠給我找一個先生麼?”這一天五歲的馮君巖很是鄭重其事的找到了馮思冀,很認真的對正在忙著族中事物的馮族長說。馮君巖自認為有很多知識,更重要的是他相信知識改變命運。可是沒有本土化的知識卻是會水土不良的,所以他要讀書。

馮君巖五歲了,還是個族二代,按理說早到了該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封建主義旗幟下的宗法制利益的代表的家族接班人,可是一直以來自己的父母看起來並沒有準備讓自己的讀書的打算。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馮君巖不相信那麼明事理那麼識大體那麼疼愛自己兒女的父母會忘記教育孩子這件事,會捨不得讓自己的孩子讀書。這一切一定是有原因的。

馮君巖很早就發現,自己的家雖然不算太差,可是卻沒有見過什麼書籍之類的東西,最重要的是他居然也沒有見過紙。從他人口中他知道現在是處於三家歸司馬的晉朝,可惜別的消失卻是很難打聽的出來。也許馮思冀會知道,可是馮君巖卻沒有想過去探聽。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馮君巖雖然自大,卻也知道低調,能重新開始童年生活,還是好好享受生活的好。雖然不知道東晉還是西晉,可是紙卻是應該有的了,至少蔡侯紙已經出現幾百年了,何況左伯紙就是出現在這個時期,更別說洛陽紙貴這成語就出現在這時期。(什麼?你說戰國還有紙上談兵那時候連紙都沒有還不是一樣冤枉人家趙括。果然考據黨什麼的最討厭了。)雖說這時期書籍大多是竹簡,可是馮君巖連竹簡的書籍也沒有見過。

他曾假裝不經意的問過村子裡的老人,為什麼村裡沒有人讀書,可是並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而且馮君巖很可悲的發現,自己所在村子不僅沒有識文斷字的人存在,更嚴重的是村民們居然沒有要識文斷字的意識。

按村裡人的說法,識文斷字啊,這種事情不是官宦人家大家族的事情嗎?能夠識文斷字的讀書人可是天仙般的人,我們這種小地方哪裡會有?好像我們馮家以前也是有人識字的來著,可惜雖說我們馮家以前也是大族,可是終究是沒落了,想要再出一個讀書人也不知道等到什麼時候。

馮君巖至今仍然記得當初回答自己問題的那位族老長吁短嘆的惋惜表情,特別是說起曾經,那真是與有榮焉。

能夠識文斷字是一件很偉大的事情?每一個能夠識文斷字的人都是受人尊敬的智者?就算是有讀書人人家也不會呆在這個地方?馮君巖永遠忘不了自己當時那斯巴達的表情。你們一個個:少族長你可要好好學習,把我們馮家發揚光大的表情是什麼意思?我還是個孩子好嗎?總之族裡的人不識字很正常,要是識字才不正常。

後來還是有一個從田裡回來的族老,給了馮君巖一個希望:“族長可能會有吧,我記得族長是識字的。”反正意思就是怎麼說我們馮家以前也是大戶人家,以前也是闊過的,老祖宗留下的東西總歸會儲存點下來的,至少書會留下那麼一兩卷的。

馮君巖也相信自己的啊父是識字的。不管怎麼說也是個族長,不識字怎麼能處理好事情,怎麼帶領族人發展繁衍。更何況族裡一個個都說咱們祖上闊過,金錢什麼的可能沒有,讀書明理的見識應該是有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馮思冀放下手中的事情,很是驚訝看著眼前認真的兒子。那壓抑的表情,讓馮君巖不由得想起: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具詩書四句,並自為其名的場景來。想來要是晚生個幾百年,馮思冀和方仲永他爹應該會有共同話題。不過馮思冀不是方父,馮君巖也不是方仲永,馮思冀聽到兒子想讀書而且還說要讀書明理,雖然很驚訝,但是緊接著就是大喜。儘管不知道自家兒子是怎麼知道要讀書明理這種事的,不過聽自己兒子這麼一說,這麼小就知道上進,他還是很高興的。果然不愧是我馮家麒麟兒,不愧是我的種,類我,類我,家族興旺指日可待,指日可待啊。

雖說自己也算是名門之後了,可是那都不知道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老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不說別人,連他自己也快忘記祖上是什麼時候闊過的歷史了,不說也罷。好在自己年輕的時候也是去求過學的,雖然至今年愈三十也不曾認全孔孟老莊旬墨孫韓,但是也勉強的認得一下字,祖上留下來的幾本書勉強也讀了下來。雖說在這蠻荒之地想要出人頭地站穩腳跟靠除了人多勢眾,更多是的只是一把子力氣、一腔熱血和那股子不怕死的精神,可是能夠讀書總是好的。怎麼說也算半個讀書人,吳下阿蒙的故事馮思冀還是懂的。而且多讀點書,花花腸子也多點。要是能有機會回得中原也不至於丟了祖宗臉面,怎麼著也能裝半個讀書人,況且讀書明理確實有用,至少戰場上保命的機率還是大點的,老祖宗一卷尉僚子可不止救了自己好幾條命。

馮思冀看著眼前一股子求知慾的兒子也開始有點後悔,自己卻是後知後覺而了。自家兒子出生以來就類與常人,要說自己兒子是個生而知之的聖人,馮思冀是不敢相信,不敢想的,但是兒子早慧卻是可以肯定的。要不是兒子今日毛遂自薦,自己恐怕還得等過一兩年才考慮教導他作為族長接班人的這些事情,如此卻是浪費了兒子早慧的靈性。

這麼些年來居然忽視了對兒子的教育,想來還真是失敗啊。就算沒有機會入仕當官,但是能夠識字明理還是有必要的。儘管先祖留下的竹簡已經大多在戰亂中流失了,流傳到自己手裡已經所剩無幾了,但是自己年輕時也收藏了一些書籍。還好,現在開始也不算晚,明日自己就親自為他教學吧。雖然自己學問不高,但是教個五歲的娃娃還是搓搓有餘的。不過馮君巖不知道馮思冀的想法,不然只能在心裡為他默哀三分鐘。

什麼?你說先生?這裡可是魏晉南北朝,還是西南蠻夷之地啊,要找出一個先生何其艱難。就算有識文斷字的人,又有幾個願意到我們這種危險的地方來?來了我馮思冀也請不起啊。想起自己當年求學的情況,馮思冀只能默默無語。孔夫子他老人家最偉大的舉動就是有教無類,可惜他的那些徒子徒孫們,全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偽君子。泥腿子想要讀書?呵呵。要做到知書達理四字是何等艱難,想想自己當年跪求學門就知道了。

“君兒,你想讀書明理,懂得上進,啊父很高興。我們流落在外,族學早已斷絕,甚至一代不如一代,到啊父這一代基本已經絕了讀書舉孝廉的路了。不過既然你要想讀書習字,明日開始啊父就親自教你。說起來咱家雖然也算是大秦名門之後,讀書明理也是家訓。雖說那已經是數百年前,家裡的書籍竹簡也漸漸的遺失了,不過啊父年輕時候也向人求學過。儘管最後因為你阿爺早逝,只得中途早早回家接了族裡的擔子,但是也尋了幾本書籍的。可惜啊父到底讀書不多,只能等有機會再去尋些書籍給你。”說完也是無奈的嘆了口氣。

馮君巖其實很不解,只是讀書而已,為什麼會這麼難?雖然自己並沒有發現白紙這種東西,可是看起來也不算是很難得東西啊,難道只是讀書寫字也不行嗎?作為一個現代人,它並不能理解讀書識字在這個時代的地位,等他真的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才發現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真的不僅僅是一句話而已。

聽到馮思冀這麼說馮君巖還是很高興的,他要的並不是真的只是讀書識字。晉朝已經用的隸書,雖然簡繁有差讀音有異,但是漢字是象形文字,文字進化一脈相承,認還是基本能認出來的。最重要的是馮君巖以前學的東西不僅沒有因為時間的流失而漸漸變得模糊起來,反而不知道什麼原因變得更加清晰了。很多當初只看過一次的東西也記得清清楚楚的。他只是需要瞭解這個世界的社會環境,倫理,為以後開金手指能有一個合理的而已。

古人,好吧,是後人曾經說過: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總之書上什麼都有,什麼東西都可以從書上來,你們不知道那是因為你們讀書少,沒見識而已。

“謝謝啊父,那君兒明日再來。”馮君巖見馮思冀心情突然變得鬱郁,也不願多留,拜謝過後就直接離去了。馮思冀罷罷手,示意馮君巖離開,等馮君巖離開之後卻是自己一人開啟了北邊的竹簾,看著北邊負手而嘆。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任重而道遠啊。”

第二天一早,馮君巖就到了馮思冀平日裡處理事情的房間。而馮思冀看起來已經在那裡等了多時,而且房子裡邊不僅是馮思冀,連張曼也抱著女兒,站在了馮君巖的阿姆身邊。

馮君巖是自己進門的,馮思冀處理事情的地方照顧他的燕姐並不能隨便進去。此時見了房裡除了自己的父親,連母親和阿姆也在,趕忙對著阿姆見禮。

“昨日聽你啊父說,你要讀書明理?”李氏見馮君巖到了前來,心裡歡喜,彎下腰摸了摸馮君巖的頭,很是寵溺的問。

馮君巖聽著李氏的話,從語氣就知道她很想從自己這裡聽到肯定的回答,所以把兄一挺,滿臉鄭重其事地說:“是的阿姆,君兒要讀書明理,以後要做大官做大將軍把我們馮家發揚光大。”

“好,好有骨氣,不愧是我的乖孫。不過求學問可是要早起晚睡長年累月堅持不懈的事情,阿姆擔心你這小身子吃不消,堅持不下去,那時候可就丟人了。”李氏看著馮君巖很是懷疑的說。

對於這種小小的激將法,馮君巖當然聽得出來,不過卻是沒有反駁。反而轉過身看了一下馮思冀和張曼,在張曼鼓勵的眼神中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君兒讀書明理只為自己不為他人,男兒大丈夫說做到就能做到。”

“好,好,不愧我家麒麟兒。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話說得好,我們這些人什麼苦沒吃過,什麼罪沒受過。冀兒,既然小崽子要讀書你就好好教,只要他學的進去。你自己要是教不了,就給他請先生。有向上之心就好,只要能有機會出相拜將,砸鍋賣鐵也要支援。”年近六旬的馮母,心中激動,對著馮思冀就下起了命令。

“阿母,此事孩兒曉得。現在君兒還小,就先由兒子教導,至於先生,合浦本來讀書人就不多,願意做先生的更是少之又少,我們蕉麻鎮地處偏僻更是難請,此事得從長計議了。”李氏聽完也知道馮思冀說的是實話,請先生的事情只能以後再說,現在卻是先放在一邊。

平靜過後馮思冀從身後的架子小心的拿出了一個不大箱子。箱子看上去很陳舊,但是卻搽的乾淨,並沒有沾上塵屑,一看就是主人心愛之物。馮思冀小心的開啟箱子,從中拿出幾卷竹卷小心的放在了按上,然後對馮君巖開口。

“君兒今日開始讀書,卻是要拜過夫子。家裡沒有夫子畫像,你就對著按上的論語行禮吧。”

啊父學的是儒家?馮君岩心裡頭心思百轉,不過看著馮思冀鄭重的樣子也不敢敷衍,更何況旁邊還有兩個自從書卷拿出來之後就正襟危坐的“一家之主”,沒見連馮君巖那一歲的妹妹都被這神聖的氣氛給嚇得不敢動了。

雖然現在沒有三綱五常,孔子也還不是什麼至聖先師,但是對於先賢馮君巖還是尊敬的,儒家雖然越來越不是東西,但是那只是後來者打著孔子的旗幟亂彈琴罷了。腐儒峰起壯士死,神州從此誇仁義這是賴不到人家孔子頭上,所以馮君巖很是鄭重的對著按上的論語拜了三拜。這一番作為也讓站在一邊的三個大人心裡放下了不少擔憂。至少看這態度是值得肯定的,以後就得好好教育了。

馮君巖開始讀書了。事實證明馮思冀也確實像他說的那樣,並沒有讀過太多的書。恩,只是相對馮君巖本人來說是的,事實上馮思冀雖然自稱讀書不多,但是在整個合浦縣也算得上是半個讀書人了。老百姓沒什麼學問平時為人處世的道理,更多的只是一代代口耳相傳。馮思冀只算半個讀書人,他的見識更多的來源於他的父親手把手的教育,所以對於教孩子他真的很不擅長。

沒錯,馮思冀教按說才開始開蒙的兒子的第一本書就是論語!什麼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都沒有。這些東西得往後幾百上千年才出現。就是這麼直接,就是這麼任性。難怪越往古代讀書人也不簡單,因為他越往古代幼兒教育的教材他越少啊,一上手就是高大上的《詩經》《周易》《論語》,接受得了,能理解應用的都不是傻子!

馮君巖的對於自己兒子的早慧很是高興,簡直就是過目不忘啊。舉一反三都是差的,要不是自己身為父親,手拿戒尺,再過個兩三年,自己還真不知道該如何教導了。儘管有時候因為兒子比自己聰明不免有些羞恥,但是還是興奮的感覺多了一些。也許自己家族的希望真的就在自己兒子的身上了。總之,他對自己的兒子很滿意。

馮思冀很滿意,可是馮君巖很不開心。《論語》啊,雖說上輩子馮君巖事實上算個文科生,可是真心不喜歡之乎者也啊。你就不能來點《詩經》這等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東西嗎?可惜在馮思冀的戒尺之下他有苦難言,只能日復一日飽受摧殘。有時候他真的很想對馮思冀說:我還是個孩子!這樣日復一日的被論語我真的受不了了。我就差倒背如流了你造嗎?

也許是老天爺真的聽到了他的祈禱,或者是祖宗保佑,他的願望成真了,不用再天天只學論語了。

在經過近一年的學習,馮君巖甚至感覺自己已經要養成一股浩然之氣的時候,馮思冀來到他面前說身為族長的接班人一定要文武雙全,懂得君子六藝,你已經六歲了是時候開始習武了。

對此馮君巖無力吐槽:我親愛的啊父,您老人家除了知道什麼叫君子六藝,你做到了哪一條?還有學武不是年紀越小越好嗎?習武的年紀是什麼鬼。

可惜馮思冀不管他的吐槽,直接把他拖到了祠堂前。

起點中文網.qidian.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閱讀。

起點中文網.qidian.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閱讀。(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