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邊關告急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魏永興二十九年秋,西北邊境威寧堡以西三十裡正有一隊人馬疾馳而來,細看這隊人馬分為兩方跑在前面的是三匹棗紅色大馬。

馬上人身著鐵甲但相較於常見鐵甲有一些特別之處,長不過膝,披不過肘。手上拿著一把弩正在不時的向後方射去。

而後方的十幾匹馬上之人,則是身著皮甲,甲上插著鐵片手持兵器正在追擊前方三人,只見前方三人中為首者,對旁邊兩人大聲喊道,“這麼下去我們都跑不了。”

“情況緊急,我們必須把訊息送回去,不然堡子就完了,分開走,”說完後三人分散而去,身後追擊的人也分成三隊繼續追擊。

威寧堡一間寬敞的院子內,一個看上去20歲左右的男子正在練拳,一套太祖長拳,被他耍的是虎虎生風,只見這男子相貌初看並不甚出眾,但自有一股英武之氣,看著正氣凜然讓人望而生畏。

過了大概半刻鐘男子收勢,拿起一旁的毛巾擦了擦臉,吃了飯後由小廝幫忙著甲騎馬直奔軍營。

不一會兒男子到了軍營門口,把馬交給了守門的兵丁後,直奔營帳而去,進了帳內只見裡面已經有兩人等著他了。

“呦,今兒來的夠早的,我說老劉,老周來這麼早也就算了你也來這麼早?嫂夫人肯放你這麼早起來?”

聽了這男子的話只見兩人中的一個瘦高的漢子笑罵了一句:“滾你娘的蛋,鎮守你又拿我老劉開涮,”之後幾人又閒聊了一會,老劉和老周就出去監督士兵訓練了。

而被稱為鎮守的男子就坐在帳內陷入了回憶,男子名叫袁文殊乃是忠勤伯府當代伯爺第三子,可惜是個庶出,他的親生母親又因為生他的時候難產生下他後就去世了,所以從小就在嫡母膝下成長。

他自小就聰明顯得與眾不同,卻偏偏不喜讀書,每每調皮搗蛋惹出不少禍事來,可惜沒人知道袁文殊這位伯爵庶子並非本人而是藍星穿越者。

其實最開始袁文殊這位伯爵府的三少爺,也是謹小慎微的活著,在5歲之前其實和一般家的庶子都沒什麼兩樣,可是從五歲開始藍星土著來了之後就不一樣了。

而之所以會改變行事風格,完全是因為袁文殊這位三公子身份特殊,他的親生母親是袁家大娘子的貼身女使,而且當初也是大娘子讓他母親被抬成姨娘的,用作在大娘子不方便時陪伯爺,而不被其他小妾爭了寵去。

說來也奇怪,自從袁文殊這位三公子出生之後,其他姨娘生的女兒全都活了下來,而男孩無一例外全都夭折了。

最開始他四弟死的時候還沒怎麼在意,因為這個年代小孩子養不活很正常,可是後來老五老六都死了,尤其是老六一屍兩命。

這時候袁伯爺才反應過來,原來他的兒子接連死亡根本不是意外,而是人為造成的,至於是何人所為,其實這闔府上下心知肚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但是我們這位袁伯爺因為種種原因忍下了此事,說來其實也不奇怪,一是因為袁家大娘子孃家的實力,她父親可是在工部侍郎位置上榮休的官至從三品。

而一個伯爺也就相當於一個正四品,二是這大娘子爭氣連著生了兩個兒子,可謂是無論怎麼排她的兒子都能拿到爵位繼承權,三就是因為袁文殊這位三公子了。

這位三公子名義上是庶出,可從小是嫡母養大的又因著他生母的關係,所以從小待遇其實一點不差,甚至比他二哥還要好一些。

原身是因為他幾個弟弟的死被嚇到了,所以謹小慎微,可現在的袁文殊可不會,因為恰恰是這樣,所以他才會有這樣的好日子。

因為只有他一個庶子了,袁大娘子就是做戲也要對他很好,你說袁大娘子惡毒害死子嗣?那三公子怎麼活得好好的呢?

三公子的日子過得比嫡出的二公子還好,這總不能說我苛待庶出子女了吧?

在加上畢竟是從小養大的孩子,就是養條狗這麼長時間都有感情了,更何況是從小看到大的孩子呢?

其實前身謹小慎微的樣子,很是讓袁大娘子不喜因為這樣的三郎,總讓她想起她害死的那幾個孩子,可是又沒有什麼好辦法讓三郎改變,就只能提高待遇最後就比她親生的二兒子還要好了。

而“袁文殊”來了之後呢看出了這裡面的道道,畢竟陪女朋友看的各種清朝宮鬥劇,也不是白看的。

在那之後袁文殊就變了,變得開朗活潑調皮搗蛋總是闖禍,而三郎越是闖禍袁大娘子就越開心,還總幫著三郎在伯爺面前打掩護。

就這樣到了讀書的年紀,而袁文殊知道這個書不能好好讀,越差勁越好,因為一個調皮搗蛋的庶子才是個好庶子。

雖說他註定不能襲爵,但是萬一讀好了中了進士伯爺一高興,分家產的時候她的親兒子必然會少分。再說了袁文殊壓根也不是讀書的料啊,想好好讀也沒辦法啊。

袁文殊當然不能坐以待斃了,他就反其道而行之開始習武,因為怎麼說也是勳貴之後,是有家傳的武藝的,之所以選擇習武是因為之前再藍星的時候就有一個武俠夢,到了這邊能習武了還不好好練練?

在者說好不容易穿越一趟,也不能白來不是?再說了從他聽到他們家伯爵府名字的時候,就知道這是哪了。

他之前可是很喜歡裡面的女角色的若是沒個身份,憑一個伯爵府的庶子可競爭不過那位。

之後的幾年他勤練家傳武學又纏著父親去找師傅,在他十六歲那年弓馬嫻熟武藝精湛,可以說就是袁三爺的成就了。

現在只差實戰了該去邊關歷練一下了,但是又不能選擇太危險的地方,所以最後在心裡定下了西北因為大魏的半數精銳都屯兵於此。

因此西北方的夏國不可能大舉出兵,最多也就是摩擦不斷,可以說是個最好的歷練之地了。

之後他就去找了父親袁伯爺說了他要去西北從軍的事情,他父親倒也沒說什麼,只是問他你想好了真要去?

袁三爺也是一臉堅毅的回答了父親,最後袁伯爺說了句知道了,就讓他回去等訊息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