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劉士珍的擔憂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由於距離春節,還有兩個多月。高翔命令種植一批生長週期為六十日的土豆,讓大家過好春節。

劉士珍看著忙碌的人們,對高翔說道:“建造這麼多的暖棚,花費很多,而且售賣的土豆還是按照正常價格,能賺回來嗎?”

高翔解釋道:“花費多,是必然的。事先我做了估算,透過兩座煤礦銷售煤炭,能夠彌補一些,再加上人工方面,用土豆進行支付,還能彌補一些成本。短期內自然是虧錢的。但是,從長時間來看,還是賠不了錢的。甚至能有些盈餘。

我做這些事情,目的不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挽救百姓的生命。”

劉士珍感慨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祥雲伯此舉不僅實現了自身價值,還挽救了很多百姓,功德無量。”

高翔謙虛地說道:“我只是盡了我的一份力而已。對了。劉大人。浙江方面有什麼需要我做的。我這裡的糧食可以優先為浙江運一些。”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劉士珍連忙表示感謝,說道:“那我先替浙江的百姓謝謝你了。自從你與英國公張維賢平定了倭寇之亂,浙江沿海已經恢復了往日的平靜。雖然糧食產量大幅下降,但是沿海的漁民可以下海打漁,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糧食減產的缺口,再加上祥雲伯運往浙江的土豆,浙江方面糧食危機基本解除了。眼下我們在全力剿滅常州的匪患。”

“常州的匪患?”高翔聽了十分不解,就說道:“我記得當年我去浙江平定倭寇時,因為衛所缺員很多,就率人到衡州府招兵。當時的知府趙大勇故意與我作對。當晚將我灌醉後,第二天一大早就以到常山剿匪為由,躲我。這麼多年,還沒有將常山的匪患消滅。據我所知,浙江的衛所經過我和英國公的整編、訓練,戰鬥力可是突飛猛進呀。小小的山賊,剿滅是輕而易舉的。原因何在?”

劉士珍十分尷尬地說道:“這些年,對常山的匪患是年年剿,月月剿。從衡州府到浙江都司也都十分重視。怎奈常山的土匪太狡猾了,每次官軍都是無功而返。英國公平定倭寇,在江南鎮守那段時間也曾經親率大軍前往剿滅,也是吃了敗仗。他走後,浙江都司抽調其他衛所的士兵,征討了幾次,也是毫無建樹呀。

雖然此事不歸我管,但是這涉及到浙江境內的安危,所以我也是非常著急。

前一陣子,由於糧食減產,一些吃不上飯的百姓就投靠到了常山,這使常山的山賊勢力大增,竟然時不時地下山搶劫。搞得常山周圍民不聊生,鄉紳苦不堪言,紛紛到杭州請願。

我們也想剿滅這股山賊,奈何其勢力已經今非昔比,剿滅簡直就是痴心妄想呀。”

高翔問道:“那你們就沒有向朝廷求援嗎?”

劉士珍回道:“原來我們覺得僅憑一股山賊就請求朝廷支援,不僅沒有面子,也會讓大明上下笑話。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我們放下面子,向朝廷上了奏章,希望朝廷能夠派兵支援,對其進行剿滅。可是朝廷的回覆,竟然是一通訓斥,一股小小的山賊,竟然讓整個浙江都解決不了,這簡直是無能。

所以這段時間,我們正在抽調衛所,準備再次進行圍剿。不得不說,多虧祥雲伯及時解決了糧食危機,否則會有更多的百姓投靠這股土匪,那樣問題會更嚴重。”

高翔詢問劉士珍這股土匪的情況。劉士珍就將自己知道的關於這股土匪的情況說了出來。

原來,在常山盤踞的這股土匪,最初是當地人劉珍、劉寶哥倆因為忍受不了地主老財的欺壓,率領佃戶們殺了地主全家,搶劫了地主家的錢財、物資後,跑到山上落草為寇。

開始只有三十多人,當地的縣衙沒有將他們當回事,去征剿了幾次之後,都以失敗告終。最後,只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雙方互不往來。

劉珍、劉寶哥倆十分講義氣,對手下的兄弟十分大方。大家也都願意跟著他倆幹。周圍受到官府、地主欺壓的百姓也都紛紛加入麾下。

幾年下來,常山的山賊也由三十多人發展到了二百多人。

他們勢力的壯大,已經不滿足於打劫路過常山的商人、官員等人了。有時候還主動出擊,打家劫舍。

隨著人數的增加,僅靠打劫地主老財和路過人員的錢財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需要。

於是常山周圍的百姓也都遭了秧,他們不僅搶劫財物,就連百姓家的女人也被掠上了山。

衡州府對常山的匪患也是下了一番功夫,怎奈衛所糜爛到了極點,根本不是山賊的對手。雖然組織了幾次圍剿,也是毫無建樹。

當時,浙江的倭寇作亂十分猖獗,浙江都司將重點放在了平定倭寇方面,對於常山的山賊,也只能是靜觀其變,沒有組織力量進行圍剿。

倭寇平定之後,浙江都司才組織力量,對常山的山賊進行了圍剿,但是幾次都是以失敗告終。

英國公張維賢聽說後,親率軍隊前往鎮壓,但是仍然是失敗了。直到他接到朝廷的聖旨,令其回京覆命,他才帶著遺憾離開了。

現在的常山山賊人數已經激增到了五千多人。不僅建造了數座山寨,而且地處險要之地,易守難攻。

浙江官府只能看著其越來越強大,對周邊的破壞越來越嚴重。只能是聽之任之,卻毫無辦法。

高翔聽了,就說道:“這股土匪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是因為受壓迫的百姓太多了。包括首領劉珍、劉寶,也是因為忍受不了地主老財的欺壓,才不得不造反,落草為寇。

就算我們此次剿滅了了常山的山賊,如果不能緩解百姓與地主階層的矛盾,必然還會出現此類事件的發生。我們就會陷入官逼民反,落草為寇,成功剿滅,再次出現官逼民反的怪圈。

我們解決問題,就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於欺壓百姓的地主、官員,發現一個,嚴懲一個。讓百姓知道,被欺壓了,有人為他們出頭,他們自然會擁護官府,而不是選擇與官府作對。

僅憑官官相護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能讓問題越來越嚴重。”

劉士珍聽了,誇耀道:“祥雲伯說得不錯。歸根到底是權貴欺壓百姓所致。但是要做到為老百姓出頭,主持公道,還是十分困難的。沒有這幫鄉紳支援你,你這個官員是幹不下去的。朝廷任命的縣令、知府等人,都是外省派來的,人生地不熟的,只能依靠這幫鄉紳,管理轄區。”

長久以來,各朝各代都是將官府建立到縣一級,而鄉間主要靠鄉紳、舉人等民間力量管理。所謂的保長、里長等,也都是由當地有威望的鄉紳擔任。

幾千年形成的默契,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決的。(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