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似人者死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六章似人者死

第二天,畢文謙被媽媽晨練的聲音吵醒了。

“爺爺正在做早飯。”孫雲望著睡眼蓬鬆的畢文謙,輕聲交代著,“等吃完了,我們去解放碑,買磁帶。”

“啊?”

“文謙,昨晚我自己琢磨了一下,你寫的歌畢竟更適合年輕的人唱,我想唱好,就得好好學習別人。今年程方圓唱了一首歌,叫《童年》,你大概也聽過,唱得挺不錯,我們去買一盤回來,仔細聽一聽……”

好吧,畢文謙發現,不是自己還沒睡醒,而是孫雲的思路比較廣……《我多想唱》顯然是高三的學生唱的歌,而《童年》怎麼看都更像是成年人在回憶小學時代吧?這兩首歌的唱法較真起來,能有多少共通之處?

念頭轉著,畢文謙有些擔心,指望一首歌把媽媽保送冠軍,難度有些大了。

不過,話出口時,畢文謙卻是問:“程方圓?她很年輕嗎?”

“……這個我倒不清楚,但肯定比你媽我年輕吧?”孫雲語塞了一下。

你都三十七、八了,一般要參加青歌賽的人也沒幾個沒你年輕了吧?畢文謙也語塞了,一邊腹誹著,他倒沒慢了起床的動作:“媽,齊白石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那個程方圓的歌唱得再好,她唱的也是另外一首歌,你學她的唱法,不會出問題嗎?我們要參加的是青歌賽啊!”

孫雲一愣:“你還知道齊白石說的話?怪不得,你想的和普通孩子不一樣。”

畢文謙乾脆翻了白眼兒……這才好生相處一個開頭,孫雲的思維迴路就和自己不在一個平面。

無論如何,早飯吃了,畢文謙還是乖乖地隨孫雲一起坐了公交車,去了解放碑的百貨商店。

1985年的大陸,對從港臺流傳進來的音樂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直接地說,以鄧麗君的作品為代表的那些歌,雖然星星之火已經燎原,但終究還只是闇火。在第二屆青歌賽之前,並沒有一個真正約定俗成的說法。而在這個時候,大陸的歌手——女歌手中,嘗試在原本體制之外發行磁帶,正火熱並且被音樂界承認的,是三個人。

成琳、程方圓、朱小琳。

在畢文謙所知的歷史中,這三個人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這個醞釀的時代。

成琳7歲開始學習拉二胡,10歲登臺演出,12歲考入海政歌舞團任二胡演奏演員,13歲一曲《小螺號》傳遍大江南北。有人說她是大陸第一個歌星。

程方圓是這個時代第一個自彈自唱的歌手,將來自灣灣的《童年》帶火大陸。

朱小琳將成琳原唱的《媽媽的吻》唱火全國而成名。

無論她們未來的發展際遇如何,在80年代,確切地說是85年左右,她們的確是最火的年輕歌手,或者說,歌星。

孫雲想模仿她們之一,似乎無可厚非。

只是畢文謙很為此失望。作為某種意義上的“過來人”,他認為程方圓此時的演唱水平,離青歌賽冠軍的功力還有不小的距離,如果孫雲學她,恐怕會反而把經給念歪了。

或者說,真正讓畢文謙不爽的,不是孫雲選錯了學習物件,而是她選擇去學習——即使他壓根兒還沒聽過孫雲試唱的效果。

這個年代,能夠去學誰?

不過,孫雲終究是自己的媽,有些話,並不適合就這麼直說。

果不其然,孫雲最終買下來的磁帶,就是成琳、程方圓、朱小琳三個人的。畢文謙默默陪在她身邊,沒有反對什麼。等兩人一起坐上回家的公交車了,並且幸運地坐上了座位,孫雲才“終於”注意到了畢文謙的沉默,她一把拍在他肩上。

“文謙,還不高興啊?”

“就當是聽歌吧。”畢文謙撇過頭看向車窗外。

“文謙,媽媽我是想多學習學習,你別往心裡去……”

“媽,是你別往心裡去!”

畢文謙回頭指著孫雲放在腿上的土黃色尼龍口袋,裡面裝著新買的磁帶。

似乎是這一聲話重了口氣,孫雲一路上也沒有再說話了。

本該是明媚的早上,或者說接近中午的時候,天氣卻有些陰。

80年代的交通沒有畢文謙從小生活的環境那麼方便,去一次百貨公司往往不止買一種東西。孫雲的尼龍口袋很有內容,不僅有磁帶,還有不少居家的雜物,唯獨沒有單獨關於畢文謙的。也許在孫雲眼裡,畢文謙一路上沉默著,沒有因此而抱怨什麼,像一個孩子那麼抱怨,是一種懂事的表現,也許,這個年代的孩子往往都這麼懂事。

無論如何,孫雲解釋的口吻,倒頗有幾分陪小心的味道。這讓靜靜看著外面街景一段段退後的畢文謙在回過味兒來後,心裡不太是滋味兒。

但他並不知道該開口說什麼,怎麼說。

直到下車,兩人牽著手走近了住的筒子樓,孫雲才忽然幽幽地說道:“文謙,媽媽16歲就當了兵,沒有參加過高考啊!”

不溫不火的一句話,聽得畢文謙心裡一顫。

或許,為了唱自己的作品,學別人,是孫雲別無選擇的選擇了。

兩人相牽的手在忽然失了默契的步子中碰撞著彼此的思量。畢文謙不敢偏頭去看,他怕會看到一雙含淚的眼,或者,那淚,不在眼眶,而在眼睛裡面。

就在兩人上樓梯的時候,畢文謙做了決定。

“媽媽……”

“文謙……”

似乎,孫雲也不約而同地做了她的決定。

“你說。”

“你先說。”

“好吧……文謙,你爺爺以前認識謝莉思,他也覺得我如果要唱你的歌,需要有人指點,所以他想給謝莉思寫封信……試試。”

試試?畢文謙聽在耳裡,孫雲的口吻倒不像試,而像求了。不過嘛……

“謝莉思……《笑比哭好》的謝莉思?”

“沒錯!”

琢磨著孫雲的興奮勁兒,畢文謙忽然覺得自己倆母子很像是武俠小說裡的三流高手在和初出茅廬的小子傳說某某大俠的著名招式一般。

不由有些囧然。

不過,畢文謙所知的謝莉斯,倒的確有被孫雲傳說的資格。第一,她也是江州人;第二,她從改革開放的年**始,就致力於探索新的流行歌曲的唱法;第三,她的確唱了不少紅遍全國的好歌。

簡單地說,對於一個打算用新唱法唱一首校園歌曲的文藝工作者——孫雲來說,謝莉思的確有指導的水平,並且,聽上去還有爺爺當年的線可以牽——有可行性。

“但是……她這樣的名人,不是應該在京城嗎?”

“她也江州人啊!總會過年回來探親吧?”

“……哦。”

畢文謙不再說話,跟著孫雲一層層爬著樓梯。

過年……春節都已經是明年的事情了,那時候再指點,和臨時抱佛腳有多少區別?

走在自己住家那層樓的走廊,畢文謙瞥著外面的天,比在車上的時候更陰了,更起了幾分冷風。感受著臉龐上的寒意,畢文謙思考著,或者說,回想著,回想著這個時代,回想著1985年的中國,有什麼,可以有什麼。

午飯一如既往的簡單。上一次畢文謙回家時,全家好生吃了一頓骨頭湯,那肉票,可是和隔壁鄰居打的組合——現在,該是全家幾乎吃素的時候。爺爺的手藝,可以也僅僅可以把一桌素菜做得不難吃。但這已經足夠了。

這頓飯,一家人似乎都沒有格外的食慾。吃完時,爺爺主動收拾著碗筷,言下之意擺明了是讓孫雲抓緊時間練歌。

心知的孫雲回到自己房間,開啟錄音機,首先放起了磁帶里程方圓唱的那首《童年》。

這首膾炙人口幾十年的歌,畢文謙熟得不能再熟了。而在85年的大陸,卻還屬於新事物。孫雲筆直地坐在床沿,錄音機就放在床頭櫃上,她閉著眼睛,細細聽著,眉毛時不時微微動著。

不用猜也知道,程方圓的唱法,和孫雲從小到大所學習的唱法,區別不小。那份屬於真正的畢文謙的記憶裡,幼時的記憶裡,有著孫雲的歌聲,美,卻不是這個畫風。

這不對頭。

終於,畢文謙清咳一聲,拉了拉孫雲的手。

“媽,你們歌舞團,今年有過勞軍的慰問演出嗎?”

(PS:這一章裡的一些人顯然是假名,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度娘。)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