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新的架構?(節日鴿~)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五百九十三章新的架構?

畢文謙總覺得王京雲那發自肺腑的感嘆很不好聽。

“要是連資本家都當不了,你們將來怎麼和那些根紅苗正的資本家一較長短?不是早就說過了嗎?成為冷戰兩邊的經濟交流中轉站是我們最近的戰略必然和歷史需求,要是區區4倍的利潤你們都接受不住,那些西方國家的企業依靠專利體系搞壟斷,產品利潤成百上千倍的情況,你們打算怎麼面對?你們說《荀灌中原》的衍生產品搞得像印鈔機,和尖端的獨有科技相比,哪算什麼印鈔?你們多少都已經是廳局了,眼光和心臟,都得習慣大一點兒。我們新中國落後的是整個工業時代的建設,並且因為歷史和文化的原因,被人圍堵禁運,必須要獨立自主全面發展。有差距的地方,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或者跨越式地追趕,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全方位的落後。我們沒有而別人有的東西,眼睜睜看著別人坐地起價毫無辦法,我們有而別人沒有的東西,卻又拿低價甚至成本價賣人,那不是犯賤嗎?把整個國家視為一個完整的經濟體,對內是一回事兒,對外是另一回事兒。我說和蘇聯談感情,我說4倍的價格,這兩者並不衝突。飲食文化的底蘊,我們本來就在全世界獨佔鰲頭,現在是我們盡心盡力為他們開發菜系,4倍的價格,真的是非常良心,非常感情了。所謂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蘇聯和我們,難道是一家人?”

一番話說得有理有據,霸氣側漏——至少,畢文謙自己如此認為。

王京雲和小曉琳卻相視著,不約而同地苦笑了。

“文謙,說真的,道理,我們都可以說知道,你這兩年零零總總,反復強調過不少。但你這心臟,大得可真的不是一點兒。”

這,就是90後的穿越者心氣的與眾不同嗎?

無言以對之下,畢文謙拿起書桌上的杯子,慢慢喝了喝水。

“經理,既然海選決賽的初步結果都出來了,我也和你彙報一些情況吧!”一直保持傾聽的小曉琳適時地開口了。

“你說。”

“第一個,你之前在香港見過的那個林一一,現在和劍華公司簽約了。劉三劍想問一下,明年的流行音樂聯賽,劍華公司是加入香港其他唱片公司一起參賽,還是獨立參賽?”

“獨立參賽?”

面對畢文謙的疑問,小曉琳看向了身旁的王京雲。

“啊,這個事兒,劉三劍和我提過了。司裡目前研究的意見是,因為現在整個聯賽體系還在草創階段,加上香港地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劍華公司決定獨立參賽,可以在明年直接進入四級聯賽,這樣既不至於太低,也不大會因為太高而引起廣泛的怨言。”

放下杯子,畢文謙左手撐在書桌上,中指規律地敲著桌面,稍微思索了一會兒。

“現在,除了林一一,劉三劍還籤了別的歌手嗎?”

“正式簽約的,目前只有那麼一個。”小曉琳搖搖頭,“劉三劍她們最近的工作重心之一是整頓新hua社在那邊的分社,以及其他一些更重要的事情。籤歌手的事情,暫時持寧缺毋濫的態度。”

畢文謙殘念道:“那就是說,劉三劍想叫林一一明年一個人唱全年?”

“那畢竟是你看好的歌手啊!”小曉琳一臉微笑,“劉三劍信不過別人,還信不過你嗎?”

畢文謙又一次無言以對了。

“……也行吧!一個月一首歌,就當是一場鍛鍊了。你告訴劉三劍,真決定獨立參賽的話,也不要強求儘快晉級,只要能夠保級就好。讓林一一以打好基礎優先。”

“好。那麼,文華學校安排給歌手的那些課程,也要相應給林一一準備嗎?”

“這個……”畢文謙略有些囧,也不知道該說小曉琳一絲不苟,還是該說她一視同仁,“先擬個課程表給林一一吧,她可以自行選修,不修也可以。別的且不說,單單是普通話的教學,在京城和在香港,教起來的成本就是兩回事兒。”

“這個我們都知道。那個張雪友到京城來,學得最吃力的,就是普通話了。還有數學課,他壓根兒就停留在高中階段。”小曉琳不禁樂了,“好吧,經理,這件事就這麼安排了。另外,黎副經理出國也有一段時間了,她捎了個信兒回來。”

“什麼?”畢文謙的口吻略有點兒急促。

小曉琳看著他,先點著頭笑笑:“經理,你知道,黎副經理這一次出國考察,和10年前那一次的初衷是差不多的。國內有很多人都等待著考察團歸國,有些人約莫可以說是翹首期盼,有的人希望她早點兒回來,也有的人希望她考察得儘量充分。無論如何,黎副經理身為體制政策研究室的常務副主任,一旦歸國,就要正式履職了。所以,她希望你在海選告一段落之後,也幫她思考一下。改革開放以來,已經凝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共識,在這個共識之下,國家在這十年經驗教訓的前車之鑑下,全域性的體制政策該怎麼架構。”

架……構?

一瞬間,畢文謙簡直有些懷疑自己的耳朵。

“小曉琳……你沒有用錯詞嗎?”

稍微的安靜中,王京雲替小曉琳回答了,望來的眼神似乎饒有深意:“文謙,小曉琳沒說錯,這基本是黎副經理的原話。”

房間裡,一下子變得寂靜。畢文謙又用中指敲起了桌子,但他的手指似乎有些抖,那聲響也不再規律。

直到王京雲和小曉琳耐心地等了許久,他才用疑問的聲音打破了這寂靜。

“黎華計劃好什麼時候回來了嗎?這樣的問題,即使只是一個籠統的框架,我也不能保證什麼時候能給一個初步的回答。”

“這個簡單。等黎副經理回來了,你想到多少,就說多少好了。如果在她回來之前,你就有了方案,可以告訴陸衍,由她去歐洲轉告黎副經理……”

“陸衍?”畢文謙一愣。

王京雲又接過了話頭:“沒錯。文謙,你應該還記得,當初會ji師就對黎副經理說過,要金沙俱數。她畢竟只是一個人,不可能那麼快全面瞭解全國的情況,除了國家的統計資料之外,她也安排了一批應屆畢業的大學生,以臨時副調研員的身份,進駐全國各地基層。她在國外期間,那些人的調研報告,體制政策研究室成立之後,會彙總一份,但這之前,就一直在陸衍那裡。小曉琳要負責主持文華公司的日常事務,去歐洲彙報的工作,自然就應該是陸衍了。”

“可是,陸衍她不是跟著我一起看比賽的嗎?她不是說學校的課還需要補嗎?”

“文謙,你忘了嗎?比賽那幾天,你每天晚上不是都在看材料嗎?陸衍只不過沒和你住一個四合院罷了。”

“她……看得過來嗎?”

王京雲不可捉摸地笑著:“這個就不是我能回答的了。不過,因此,她始終是文華公司的秘書長。文華公司成立到今天,她待在三里屯的時間,並不比你少。”

又是一陣沉默,畢文謙的眼神在王京雲和小曉琳之間不斷來回著。

“那麼,對於這個問題,你們,有自己的想法嗎?”

“文謙,你不用問我,在我看來,我的第一職務仍然是流行音樂司的秘書長。今年的聯賽快要收官了,關於經驗教訓的總結報告,我還沒有下筆,接下來的春晚的兩個導演也在和司裡溝通,就不提在沙漠那邊和中關村裡的事情了。即使還有多餘的精力,我也在思考,你提的鐵路倒三角網路的規劃裡,關於西北地區該如何執行。”

王京雲擺著手說完,就看向了小曉琳。小曉琳也微微搖著頭。

“經理,我也是很忙。很多統籌的工作,且不說那些有關聯的企業,單單是文華銀行的建設,還有古今萊那邊,我就擔心自己力不從心,讓改革的執行打了折扣。至於……”

“什麼?”

小曉琳微笑地和畢文謙對視著:“經理,其實,現在海選的工作大體上已經完成了,至少需要你參與的部分,只剩下最後的判斷。如果你願意,你也可以親自去一趟歐洲。”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