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水資源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八章水資源

公開招歌手?

也許,對於一個唱片公司來說,這是必然的事情。但對於穿越者來說,卻不太一樣了——不如說是按圖索驥?

有藏寶圖還需要挖遍整個地圖嗎?

然而……穿越者的“藏寶圖”,並不見得“記錄”了所有的寶藏。甚至,與其說是寶藏,不如說是璞玉。

那麼,劉三劍的建議……

畢文謙不覺漸漸陷入了沉思。

劉三劍小心翼翼地瞅著畢文謙,靜靜等待著。

良久之後,畢文謙忽然吸了一口氣:“可以。”

“真的?”劉三劍眼睛一亮。

“但也許結果一個也沒招上呢?”畢文謙心裡頗有些沒底,“我們公司,其實還屬於草創階段,隨著流行音樂聯賽的展開,越是成功的舉辦,那些其他單位裡已經成名的歌手,越沒有必要動編制過來,而那些還沒有成名的年輕歌手,甚至小孩子,我們現在具備了大規模教育培養的實力了嗎?要說文化課,我可以跟著夏林一起學習,但我現在已經高考過了,也不可能再親自去教新來的人。要說音樂專業,京城裡的那些音樂院校,師資力量比我們雄厚多了。”

“那……”劉三劍漸漸垂了眼角。

“所以,我們文華公司,至少目前,還不能自負地認為可以培養大批的歌手。就現在這些人,如何培養他們的個人水平,規劃他們的事業發展,就已經很值得費心了。打個也許不靠譜的比喻吧:劉三劍,你見過那個機場,飛行員比地勤還多的?可你數數,姑且不算我和黎華,你、陸衍、蔣衛國、還有你招的四個人,加起來和已經簽約的歌手一樣多。再加上那些樂手、錄音師……這已經不是一個正常而穩定的情況了。我們在三里屯已經買了不少地了,相關的下級部門機構,我可以不管,招了哪些人,我甚至可以一個都不認識——你們都知道的,我喜歡宅在家裡,宅在錄音室裡,沒必要到處露臉。但如果想要把文華公司做成一個有歷史底蘊的企業,那些,總需要去做,而且得做好。我不親自做,黎華就去做,或者,你去做,陸衍去做——無論如何,現在,真不是大批招歌手的時機。”

劉三劍越聽越低頭,直到確認畢文謙說完了,才弱弱地問:“那,經理,你為什麼又同意了呢?”

“你是我的軍代表,這怎麼說也算是你第一次正式提出一個大的建議了。要是我不同意,你會怎麼想?”畢文謙臉上生著淡淡的笑容,也不知他的話,到底是為了寬慰劉三劍,還是單純的玩笑,“何況,現在是六月,正是一個學年要結束的時候,如果真有人有興趣進我們公司,也正是時候。現在不招,將來總會招的。把招人的預期標準,定得離譜一點兒,也就是了。”

劉三劍微紅了臉,急促地喊:“經理……”

“行了,招人的事情,你去安排就好,在三里屯選個地方,我一個個面試。索性,我現在多少算有點兒空閒吧!這個活動,最遲在我生日前結束。我生日之後,無論如何,申城美術電影廠的事情,一定得展開了。”

“嗯!”劉三劍用力地點點頭,“經理,還有其他的事情嗎?沒有的話,我這就去辦!”

“事情……公司的事情,暫時沒有了吧。不過,既然你提到你姐姐在香港……”畢文謙又抿著嘴,想了想,“我有一個想法,你可以先聽聽,先和黎華合計合計,如果不算離譜的話,再和你姐姐說說。”

“經理,你說!”

劉三劍又亮起了眼睛,本欲站起的身子,重新端坐。

瞧她這動作神態,畢文謙又有點兒哭笑不得了。

“其實,這真只是一個想法。事情的起因,很簡單。我和黎華說過,和萬鵬、王京雲他們也說過。我還在江州的時候,就聽聞過,從香港來的盜版磁帶,那可是在許多人心目中挺緊俏的東西,還要專門過河去買。你想想,江州已經是中國內陸的深腹之地了,香港的走私貨都傳到這兒了,而且還受到許多人歡迎。這是一件非常值得警惕的事情。也是我提出退伍軍人便衣渡香江的想法的源頭。為了杜絕來自香港的盜版磁帶流入中國,我一直認為,在境內查處,在邊境封鎖,都是被動的,治標不治本的做法。”

“所以我姐姐他們過去了嘛!”劉三劍笑呵呵地說。

“正因為如此,在看黎華給我的那些書籍資料的時候,我經常留心著關於香港的資訊。其中,像《世界農業》這樣的刊物,我也瀏覽過一些。零零總總的,我看了一些關於我們內地和香港之間,基礎物資貿易的資料。我也不知道劉三劍你以前了不瞭解,總之,我大略說一下吧:香港是一個地少人多的城市,但也不是徹底的城市化。而就農產品來說,雖然我們離香港最近,卻不是香港最大的供應商。我們的農產品,價效比,是不如太平洋那邊的美國的。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現代農業的發展,對工業支援的需求,是越來越高的。但是,另一件東西,卻不同——那就是,水。”

本就有點兒懵懂的劉三劍一愣:“水?”

“是的。水是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資源。我們內地對香港的水資源供應的歷史,是貫穿著我們和英國之間的博弈裡的一環。簡單地說,由我們內地供水,對於香港來說,成本非常低廉。但他們也不是不能自己生產,然後相比之下,貴得離譜。60年代以後,香港政府不斷花巨資確保自己獨立供水的可能性,為的,大約是避免被我們內地要挾的可能性。然而,這一切,隨著84年的《中英聯合聲明》而發生了徹底的改變——香港將要迴歸中國,已經是明朗明確的事情了,再不斷為了水資源的事情花巨資,對於英國政府來說,成了毫無意義的事情,頂多也不過是雞肋。”畢文謙忽然嘆了一口氣,“所以……我很疑惑。既然格局發生了改變,為什麼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並沒有什麼動作呢?連對國內流行音樂從業者徵收單獨高額的個人所得稅都能提出來,難道同樣簡單粗暴的對香港提高水價都想不到?”

劉三劍小聲細問:“經理,你不會是說,漲價吧?不,你既然專門和我說,肯定沒那麼……簡單粗暴。”

看著劉三劍,畢文謙呵呵地笑:“那當然了。我是在想,既然國內已經展開了清掃香港有活力的社會團體的民間活動,這在道義上,除了RB世界上沒哪個國家能吭什麼聲;在法理上,要是英國政府敢說什麼,我們大可以質疑他們的不作為;在實際上,我們倒可以享受英國政府看我們不爽卻又拿我們沒辦法的樣子。現在是1987年,離97年,還有十年時間,足夠我們做很多事情了——我們承諾的,是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可從來沒有說過,我們不能在資本·主義制度的框架下做點兒什麼。”

說著說著,畢文謙臉上浮現起微妙的笑容。

“劉三劍啊,我覺得,其實你姐姐他們,可以成立公司,一套班子,兩個公司,一方面,以中間商的身份,名義上壟斷內地對香港的水資源貿易;另一方面,在清掃香港有活力的社會團體之後,主動填補這個空白,逐漸控制香港內部的供水系統。剛才我已經說了,這是一個必然漸漸向賣方市場靠攏的領域。如果以國企或者行政的角色針對整個香港的水價加價,那既影響我們在香港人心中的形象,又得不到太多的好處。那麼,我們完全可以定點加價,要知道,現在我們對香港的供水價格,和他們自己供水的成本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操作空間,甚至,如果滲透得到位,咱們還可以定點停止供水,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無論是企業巧立名目,還是有活力的社會團體做點兒什麼,都不要太容易太正常。而這些手段,並不是以本身盈利為目的,而是配合爭奪對外貿易中轉權。在香港,誰要想當吃相難看的二道販子,那就從日常生活細節上教他做人好了。在香港,也有窮人和富人的對立,能夠全職當二道販子的,不可能是窮人;而且,即使富人,也不可能共同進退。資本·主義社會嘛!內地的人在香港開公司,完全可以從頭學學美國當年洛克菲勒的手段。其實,我的這個想法,不過是一個引子,你姐姐他們,大可以發散一下思維。”

畢文謙一席話說完,劉三劍簡直屏著呼吸。過了好一會兒,她才感慨道:“經理,你真的只想宅在錄音室裡嗎?”

“那是當然。”畢文謙不屑地笑,“要不是那些香港的盜版磁帶,我才懶得管這些事情呢!何況,想想陝甘寧邊區因為水的問題那麼艱苦貧困,再想想對香港的水價……我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