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俞漢是反戰派的牽頭者,祖籍是四川的樂州,自幼博學多才,對於安南國的山川地貌,風土人情瞭如指掌,足不出戶就能推算出各地的收成和稅賦。
胡漢蒼奪取王位之後,不忍心殺了這位曠世奇才,所以繼續拜俞漢為丞相。
俞漢知道安南與大明相鬥,無疑是自取滅亡,為了讓百姓免遭戰禍,極力反對開戰。
李茂是主戰派的牽頭人,一直視俞漢為眼中釘肉中刺,無奈俞漢為官清廉正直,深得胡漢蒼的信任和賞識,也深得百姓的愛戴,所以至今找不到機會下手。
俞漢聽李茂向胡漢蒼進言要殺了尹隨玉,急忙站出來反對,這無形中又招惹到了李茂。
"丞相一直都說此人殺不得,為何不說一個讓人幸福的理由出來!"
李茂雖然對俞漢恨之入骨,但是在胡王面前還不敢明目張膽地顯露出來。
"尹隨玉乃大明五軍都督,天威上將尹天豪的獨生子,我們一旦激怒了尹天豪,恐怕······"
"我們連明成祖朱棣都沒怕過,難道還會怕這個尹天豪!就算是他有百萬大軍殺過來,還不是一樣被我們的永珍陣拒之門外!"
俞漢譏笑道:"國師此言,簡直如同兒戲!"
李茂怒問道:"丞相這話又是什麼意思?"
俞漢見胡王正在用心聆聽自己與李茂的爭論,索性直言道:"大明鐵騎天下無敵,就連不可一世的蒙古鐵騎也只能望風而逃······"
"哈哈······"
李茂用大笑打斷了俞漢,也令一旁的胡王胡漢蒼感到好奇。
"國師為何如此大笑?"
胡王知道李茂與俞漢不和,這也是他想要的結果。因為他認為,如果手下的人都能做到團結一致,自己這個王位分分鐘可能都會被他們奪去。
李茂止住笑聲回答道:"任他大明的鐵騎如何了得,也只能在開闊的曠野奔襲作戰,一旦進入我安南國,基本上都是高山密林,百萬鐵騎又能奈我何!"
俞漢立即反駁道:"國師既然知道大明的鐵騎在安南無用武之地,那麼永珍陣到了中原之後,又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大明的軍隊只需要加上萬門火炮,任你多麼強大的永珍陣,也只能變成一灘肉泥,還談什麼逐鹿中原······"
見眾人聽著驚慌失色,俞漢接著又說道:"大明數百萬雄師,龐大的水師艦隊,無堅不摧的火炮和火槍,以及專門用於遠端攻擊的強弓硬弩,一旦動用起來,恐怕十個永珍陣也是螳臂擋車!"
"如此說來,我等豈不是在坐以待斃?"
胡漢蒼知道大明不會動用傾國之兵來對付安南,畢竟北方的韃靼還在邊境上虎視眈眈。但是,又認為俞漢的擔心不無道理。
"皇上不必悲觀,我軍與大明這一戰,也打出了威風和實力!朱棣住在北方,只要我們不徹底激怒他,他必然不會輕易地動用傾國之兵來對付我們。如果短期內他們不能得勝,必然會派使臣過來和談,到時候我們藉著臺階就可以下來。"
聽到俞漢對形勢的分析,胡漢蒼還是感到些許欣慰。
俞漢已經從胡漢蒼的表情看到了資訊,趁機問道:"皇上可知道是什麼人幫助朱棣奪下皇位,榮登九五?"
胡漢蒼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道衍大師姚廣孝。"
"非也!"
俞漢一口否定之後,接著又說道:"真正把朱棣送上皇位的人是尹隨玉!所以此人必須留下,最好是勸他歸降我們!"
"尹家乃將門,要想勸降尹隨玉,恐怕不好辦······"
胡漢蒼自言自語地說著,陷入了沉思之中。
"皇上儘管放心!臣已經想到了派誰去勸降······"
"何人?丞相快講。"
胡漢蒼顯得有些迫不及待。
俞漢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昭文公主。"
胡漢蒼沉思了一下,大喜道:"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丞相這一招高明!"
俞漢口中的昭文公主,其實是前朝皇帝的女兒,也是太子陳天平的親妹妹。
昭文公主不僅有超凡脫俗的美貌,而且天資聰穎,從小就喜歡漢文化,所以拜俞漢為師,飽讀詩書,學富五車,被安南國稱之為第一才女。
在民間,百姓們稱昭文公主為天聖仙子,說昭文公主能夠為民祈福,消災解難,無論是誰家遇上了冤獄官司,找到昭文公主,就能討回公道。
胡季犛誅殺安南皇帝,自立為太上皇,立兒子胡漢蒼為皇帝。當時胡王也想殺了昭文公主,但是由於各地百姓紛紛湧進皇城,跪地求情,加上文武百官也紛紛進言力保,這才放棄了這個想法。
原本就心有餘季的胡王,聽說昭文公主乃天帝之女,如果殺了昭文公主,安南國必招滅頂之災。於是將昭文公主軟禁於宮中,並派人日夜監視。
驍騎營全軍覆沒,揚威將軍生死未卜,原本就染上了風寒的朱能為此寢食難安,病情日漸加重。
十一月的一個夜裡,在自責與愧疚中飽受折磨的硬漢朱能,又是一個不眠之夜,他顫顫巍巍地起身走到了桌子前,提筆修書,向明成祖朱棣請罪。
次日,張輔和沐成到帥帳議事,半天不見主帥出來,進入內帳後發現,主帥朱能伏桉而逝。
看完朱能的遺書後,張輔當機立斷,急忙令人十萬火急入京報信,為了不影響士氣,則對軍**稱主將染病,大軍暫且按兵不動,各部將士挖深坑,築高牆,加固防禦······
昭文公主奉命來到天牢,遊說尹隨玉歸降。
對於尹隨玉的傳說,昭文公主也是早有耳聞,而且十分仰慕這位大名鼎鼎的楊威將軍。
身為前朝公主的昭文公主,不願意為仇人辦事,但是又身不由己,而且她也知道,就連身邊的侍女也是胡王派來監視她的。
天牢中的獄卒除了每天按時給尹隨玉送來飯菜,沒有人和尹隨玉說話。
所以,對於外面的情況,尹隨玉幾乎是一無所知,每天只管自行運功療傷,煉氣歸元。幾個月下來,內傷基本上已經完全康復,元氣也恢復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