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佛家事業以慈悲為懷,你的父母,親友皆因為你的離家而傷感,整日鬱鬱寡歡,不知道你這樣做是否算是慈悲之舉?"
尹隨玉還是想勸說朱夢影回到周王府,再找一個情投意合的駿馬爺,幸幸福福地度過一生。
朱夢影澹然地回答道:"佛祖有云,生死,榮辱,感情皆是虛妄和幻現……死不是死,是往生,愛情是誤執,是業障。所以我在此,既是在修行,也是在懺悔……"
尹隨玉怒聲呵斥道:"一派胡言,你分明就是在逃避!還說什麼自己在修行……"
"施主請勿高聲喧譁,是來佛門靜的!"
朱夢影輕聲的提醒著尹隨玉,也在為尹隨玉的動怒而感到十分欣慰,知道尹隨玉還是很關心她。
"你,真的已經看破紅塵?"
尹隨玉盡力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平靜下來。
"人生的一切快樂都是剎那不停,生滅遷流,無常變幻,水月鏡花,並不能永恆……只有早日從凡塵俗世中抽身,才能早日得到安寧!"
"我看你是被洗了腦吧!"
發現自己的情緒又有一些波動,尹隨玉急忙進行了調整,嘆聲道:"如果真的像你說的那樣,早日抽身,早得安寧,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謝謝你的理解!"
朱夢影努力地強迫自己,不能再動任何感情,必須心如死灰。因為如果用之前那個周王郡主的身份,她覺得自己根本就沒有臉面對尹隨玉。
"你多保重!"
說完之後,尹隨玉沒有再逗留,轉過身紅著眼眶,大踏步地走出了清書庵。
看著尹隨玉匆匆離去的背影,朱夢影儘量的控制著不讓自己的眼淚流出來,她知道自己今生可能都不會再見到尹隨玉了。
為了減輕內心的傷痛,朱夢影口中開始默唸著阿彌陀經,但是眼淚還是情不自禁地流了出來……
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間佈滿烏雲,眼看傾盆大雨將至。
天陰幽,雨欲至,情牽回眸無數次。青山已無昔日秀,此刻漸遠白雲寺。
在小松的一番勸慰下,尹隨玉才依依不捨地跨上馬背,下山而去……
公元1404年,即永樂三年六月十五,尹隨玉早早地出現在了蘇州的劉家港。
放眼望去,碼頭上旌旗招展,將士們整裝列隊,水面上樓船林立,百姓們敲鑼打鼓一派喜氣洋洋。
正準備登上樓船的鄭和,身穿銀光閃閃的鎧甲,暗紅色的戰袍隨風飄逸。
看到尹隨玉的出現,鄭和喜出望外,急忙上前施禮道:"揚威將軍果然言而有信,親自前來相送,令三寶受寵若驚!"
"你這次的出海,是我中華有史以來的壯舉,必將萬古流芳,我又怎麼能錯過!再說了,就憑你我之間的交情,我也必須前來相送!"
尹隨玉心裡清楚,世界上的第一位航海家即將誕生,鄭和的出海的時間,可發現歐洲新大陸的時間,比世界著名的航海家哥倫布,還要早八十多年。準確地說,鄭和才是最早發現歐洲新大陸的人。
"揚威將軍身兼國家大事,百忙之中還能趕來相送……"
"別跟我說這些客套話!"
尹隨玉打斷了鄭和的話之後,接著又說道:"不如給我介紹一下你的艦隊吧,這可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航母群!"
鄭和肯定不知道尹隨玉口中所說的航母群是什麼,因為他也不知道自己的艦隊裡面那些大型的戰艦,在當時就是最大的航母。
"此行的使命,是奉旨出使西洋各國,開通海上商道!"
鄭和抬手指著眼前的海面說道:"船隊共有樓船208艘,其中巨型樓船62艘,長度均為44丈,寬為十八丈,裝備有目前最為精良的火炮以及火槍……"
"歎為觀止啊!這哪裡像是出去的使團,簡直就像是遠洋征戰!"
尹隨玉在現代的時候,只是在書本裡讀到過鄭和下西洋,知道這些劍都十分龐大。但是當他目睹之後,的確是被震驚了,他真的佩服古人的造船能力,和朱棣的大手筆,這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超級使團。
鄭和謙虛地笑道:"這次出使西洋各國,肯定是要大力地宣揚,我大明王朝的實力!"
"如此眾多的頂級樓船和戰艦,隨行的人數應該不少吧?"
尹隨玉在現代的時候讀過這一段歷史,但是由於時間太久了,已經記不清楚詳細的人數或者是細節了。
"隨行者約萬餘人,其中水陸精銳部隊二萬七千八百餘人,水手八千餘人,翻譯和通事一千二百餘人,船隻的維修人員一千一百餘人,醫師六百二十名,伙伕三千四百名。船上除了裝載需要的糧食,水,藥材和軍械彈藥之外,還帶著大量的絲綢,瓷器等商品……"
聽著鄭和滔滔不絕的介紹,尹隨玉感覺到心中熱血沸騰,也為身為華夏子孫而感到驕傲。
代表一帆風順的六聲炮響之後,鄭和抱拳施禮道:"揚威將軍,請多保重,後會有期!"
尹隨玉也隨之抱拳還禮道:"一路順風!等你凱旋之日,我還到碼頭上來迎接你!"
看著鄭和登上即將西行的樓船,手中令旗一揮,208艘船隻立即揚帆起錨,浩浩蕩蕩地駛出了劉家港……
看著遠去的艦隊,尹隨玉心中不禁有了一種莫名的擔憂。
因為尹隨玉很清楚,鄭和此行除了出使西洋列國,還肩負著一個秘密的使命,就是尋找並且暗殺,出現在西方國度的建文帝朱允炆。
前一段時間,朱棣得到線報,說有人在西方國家看見了朱允炆。
尹隨玉也算是對明成祖朱棣有所瞭解,知道朱棣有兩件事一直耿耿於懷。
第一件事就是,朱允炆存在一天,對朱棣現有的皇位都是一種威脅,所以朱棣必須想方設法,不擇手段地,讓朱允炆這個威脅徹底消失。
第二件事就是,北方的韃靼,一直對中原虎視眈眈,時不時的襲擾邊境,朱棣立志在有生之年,無論如何也要消除韃靼這個威脅,讓大明帝國永無後顧之憂。
尹隨玉根據之前在歷史資料上所瞭解的資訊顯示,說建文帝朱允炆生死和行蹤,一直都是個未解之謎。
作為建文帝朱允炆唯一的好朋友,尹隨玉不得不擔心這個流落他鄉的帝王,會不會被鄭和以及朱棣派出的人抓住,又或者是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