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一個太子和一個親王煞有介事地議論國事高嘉卻只是眉頭微微一皺。這種軍國大事她在家裡也曾經聽說過不少畢竟父親高俅接見外頭那些大臣的時候她常常有事沒事地在廊下偷聽久而久之並不像平常閨閣女兒那般一無所知。

這天已經變了金國既然和遼國停戰是是非非還沒個準呢如今哪裡知道後續如何

正當趙桓和趙楷用期待的目光看著高嘉等待她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時候後面卻突然匆匆忙忙衝過來一個小黃門一看到趙楷和趙桓便慌忙行下禮去。

拜見太子殿下拜見嘉王

趙桓一眼便認出那是福寧殿的內侍見其滿面焦躁臉色頓時凝重了下來:你這般急急忙忙的可是有大事向父皇稟報

是。那小黃門連忙點頭剛剛政事堂幾位相公來福寧殿請見知道聖上不在之後全都急得團團轉命小人即刻將聖上尋回去他一邊說一邊看了看在場的三個人最後咬咬牙道聽說是遼東那邊有了大變化

話音剛落趙桓和趙楷便低聲驚呼了一聲面上滿是驚訝。剛剛說了此事這裡就突然傳來了這樣的訊息難道是真的有什麼大不了的變化忖度自己原本就是要往那邊去的趙桓便歉意地朝高嘉打了個招呼和弟弟帶著那小黃門急急忙忙地朝拱辰門趕去。

知道去了也沒有多大用處高嘉立刻打消了跟過去看熱鬧的主意心中卻暗自琢磨了起來。既然前時曾經傳說金國和遼國停戰那麼如今還能有什麼變化聯想到父親和那個李綱多次會面時含含糊糊提到的一些詞語她的心中頓時浮上了一種奇妙的預感。

那個雄才偉略的完顏阿骨打莫非是要死了

正如高嘉瞎猜的那樣當趙佶趙桓趙楷匆匆趕回福寧殿的時候。得知的便是這樣一個極其具有震撼力地訊息金國雄主完顏阿骨打居然去世了

儘管對此早有準備儘管早就在期盼著這一天但是當真正確定了這個訊息的時候趙佶還是感到一顆心狠狠地悸動了幾下。他雖然不如高俅那樣能夠預知未來但是對於完顏阿骨打在起兵之後的種種事蹟。卻是異常清楚的。能夠以所有部族數萬的人力應對數十萬的遼軍而且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取勝其中艱險外人又哪裡清楚只可惜金國的崛起最初對大宋來說是好事但是其席捲整個北方卻是大宋無論如何都不想看到的。所以完顏阿骨打必須死否則大宋必將寢食難安。

長長噓了一口氣後趙佶沉聲問道:這訊息是否可靠

蔡京瞥了嚴均一眼。嚴均便當先站出來點點頭道:聖上放心。這訊息樞密院曾經由多個渠道求證過應該不會有錯地。而金國上下已經習慣了吳乞買主持大局所以。與其把訊息一直隱瞞著還不如索性抖出來。我們中原有一句話說哀兵必勝說不定他們也在想這個主意。

那遼國對此有什麼反應趙佶絲毫不肯放鬆緊接著又問道先頭雖說罷兵但遼國並未佔得多少好處反而還要在遼東佈置重兵這樣耗下去恐怕遼國就是再大也難以支援這種巨大的消耗。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固然不假。但是遲早會有撐不住的那天朕就不信遼國那些自負豪勇的宗室子弟會眼睜睜看著金國新舊交替。

聖上顧慮的臣等也曾經考慮過。高俅接上話頭和一旁的阮大猷交換了一個眼色遂上前解釋道遼國雖說在遼東有三十萬大軍但實質上估計只有二十萬左右而這些人互不統屬。很難由一個人統一指揮。要說反撲恐怕還會被各個擊破。而上京那兩位太后雖然有意撲滅遼東火種但是金國羽翼日漸豐滿反倒是遼軍疲累不是一時半會便能奠定勝局的更何況南京道耶律淳意向不明所以他們更是不敢輕舉妄動。

高俅的言下之意趙佶一聽便明但心中卻有一種難言的焦躁。完顏阿骨打這麼一死國內必定要推舉一個領袖由於阿骨打的幾個兒子都還小接任都勃極烈位置地必定是吳乞買但是若讓他們這樣安穩地即位金國豈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完全消化舊主去世這樣一件大事

若是不能在這上面興風作浪當初苦苦用計讓阿骨打這麼早死豈不是完全白費

一時間殿中一片沉默幾個宰相全都在低頭沉思御座上地趙佶更是默默不語。此時侯蒙未免覺得情形有些不對只得輕輕咳嗽了一聲:聖上和各位相公未免考慮得太遠了。其一我國如今尚未有越過河北邊境的意思雖然與遼國更親近一些卻也未曾和金國交惡此事的後續效果如何自該讓遼國去頭痛;其二西北大戰剛剛消停我朝更應該將精力放在穩定人心以及整軍上唯有一切準備做好了方才能夠立於不敗之地。至於女真是否能夠渡過這一段難關臣以為他們肯定會一致對外畢竟比起其他存亡一定是要地。

老成持重的侯蒙這麼一說趙佶雖然還有些不太滿意但也覺得自己太過心急了。倒是高俅順勢笑道:如今確實輪不到我國來憂心這些事上次吳乞買使宋的時候看到的情景估計會牢牢銘記在心絕對不會把我大宋放在心上。再說了他們看到我大宋遲遲不敢越河北邊界一步更不會注意我們這邊的動向。倒是遼國上京兩位太后那邊聖上在正旦的時候還派去了使節可謂是給足了他們面子。由此一來兩邊全都扯平了任由他們去鬥我朝自可坐山觀虎鬥即可。到時候哪一邊要是撐不住了我國便站出來打打太平拳豈不是更好

伯章你倒是敢說趙佶心情漸好忍不住取笑了一句人說國之行事必以正道在朕看來只要能夠取勝只要與國有利一些歪門邪道未嘗不可。唔如今那兩邊一時半會打不出一個結果倒是我朝冗官越來越多也該把力氣放在這上頭了。

提到冗官兩個字在場的人全都是面色微變。先前在江南東路和兩浙路已經漸漸開始裁汰冗官而由此帶來的結果是朝廷一次性開銷大大增加。雖然在今後一些年中能夠省卻麻煩但是這要是往全國推廣無疑卻是任重而道遠。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是太祖立國的祖訓若是全然改了大宋的統治基礎便會有不牢固之虞。

蔡京見所有人都在看自己知道自己這個相怎麼也逃不過這一關只得站出來先把江南地情形轉述了一遍末了才語氣沉重地說:

我朝為了表示優容每次取士都有數百人而累積下來的恩蔭官吏子弟更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目。這些人不務生產若是家裡有田產或是其他家業的倒也罷了但那些只靠朝廷俸祿養家餬口的一旦遭到了裁汰朝廷一次性補償的那些銀子只怕會立刻被人揮霍一空。聖上冗官固然是朝廷的最大負擔但真的整治起來卻得慎之又慎以臣的意見在江南東路和兩浙路之外還是先從京畿路開始。

對於蔡京話語中那種緩緩推行地意思所有人都能夠聽得出來。畢竟如今大宋仍然是承平治世不能用重典。倘若一味用雷霆霹靂手段卻忽略了小意優撫只怕是士大夫階層立刻就要亂套了。一百多年的好日子過下來突然告訴別人好日子到頭了誰能忍受得住

你們的顧慮便是朕的顧慮但是時間不多了。朕還年輕倘若不能在朕的治下將這些一條條推行開來全部留給兒別輩豈不是更加難做一代人不行便有兩代人總而言之不能讓國庫一天到晚這麼空空如也

此話一出殿中眾人無不躬身應諾而一旁未曾離開的趙桓和趙楷卻是另一番感受。往日他們雖然得父親寵愛但是這樣露骨的感慨卻是從來沒有聽到過的。想到一直以來受到的各種教導趙桓暗自握緊了拳頭。

而趙楷則在殿中諸位宰輔的臉上掃了一眼低下頭在心裡緊張地盤算了起來。太子已經冊立了雖然以往有宗室親王不能干預政事的規矩但是父皇既然有意廢除陳規自己能不能找些其他的事情做一個不管事的親王實在是太令人憋悶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府天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