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下半年,光緒在東南亞的兩支伏兵在各自的戰場上都打得有聲有,但在外交戰線上,國力疲弱的大清朝依然是一敗塗地。
1887年春,隨著各方議定賠款合同,重慶教案事件落幕。大清共計賠償法國銀萬兩,美國.3萬兩,英國1.857萬兩,總計6.157萬兩含大足、銅梁賠款,所有賠款,俱由川東道籌集。
同時,川東道奏報重慶教案人員定罪情況:下令開槍殺人的教民羅元義和帶頭鬧事的武童石匯被處斬,梟首示眾;另有吳炳南、何包漁判秋後處絞;餘犯或杖責枷號,或飭通緝。另外川東道、重慶府、巴縣與重慶鎮都督府聯銜告示,宣稱重慶教案現已議結,鵝項頸等處地產已贖回,“永作官荒,不準修復”;今後修建教堂“不得格外華麗”,“以免駭人觀瞻,致擾物議”。
隨著重慶教案的落幕,另一樁公案也到了尾聲。在各國調停和外交折衝下,中日雙方終於達成協議,稱“爭鬥事件原為語言不通,彼此誤解,遂致互鬥死傷”。
根據中日之前簽訂的天津條約,“兩國司法部門根據本國法律,各自斟酌處辦,互不干預”。最後,各自的死傷者互給撫卹,日本賠付中國5500元其中士官1名6000元,士兵7名31500元,致殘6名15000元,中國賠給日本15500元其中警部1名6000元,巡查1名4500元,致殘名500元,長崎醫院的醫療救護費700元由日方支付。
但因為第二次俄朝事件的鬧劇,這一次清廷沒能一併解決琉球問題。關於琉球群島的歸屬,日本政府雖然表示承認琉球群島是中國的領土,但卻沒有明確何時會交還之前非法佔據琉球群島。
隨著“第二次天津條約”的簽署,長崎事件算是和平瞭解,雙方互讓一步,彼此體面下臺。
對於清政府來說,自己的士兵在非戰爭期間因故身亡雖然有失體面,但是既然已經獲得了賠償,這算圓滿了。君不見洋人在華身死,最後不也是清廷賠款了事?
但在日本人看來,外國水兵喝醉了酒來本國滋事,打死打傷了自己的國民和警察,最後竟然要本國賠款,還逼迫本國政府承認本已建設了十幾年的土地本屬他人。這種憤恨和受辱感,使日本的軍國主義分子甚至普通老百姓,都對北洋艦隊充滿了敵意。
經過這次事件,日本的**仇華情緒反而進一步高漲,在這種情緒的感染下,“大力發展海軍”成為日本國內的共識,“一定要打敗定遠”也成為了日本海軍的目標和口號。連日本的小孩子,他們當時最流行的遊戲,是分成兩組,一組扮成中國艦隊,另一組扮成日本艦隊,進行捕捉“定遠”、“鎮遠”的戰鬥遊戲。
日本的**情緒在日本政府的鼓動下,很快變成了趕超北洋艦隊的動力。“長崎事件”結案不過一月,明治天皇便頒發敕令:“立國之務在海防,一日不可緩”。隨後便以身作則,撥出內帑30萬日元,作為海軍的補助金。之後,明治天皇又釋出敕諭,決定在其後6年中每年撥出30萬日元,並從文武員的薪金中抽出110作為造艦費繳納國庫。首相伊藤博文也發表演說,呼籲國民捐款捐物,縮衣節食,為日本打造一支更為強大的海軍。
在這場獻金熱潮中,日本在半年之間便籌集了兩百多萬日元,連天皇的老媽阿巴桑,也捐出了她僅有的兩件首飾。日本政府更是不顧財政困難,逐年增加海軍經費並發行鉅額公債,其數量幾乎超過其財政收入的三成。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又是一個春天,在士官學校冷藏了快一年的劉少卿終於又被皇上記起來了。這一回,是給他送來幾個人。
看著眼前的幾個二十左右歲的年輕人,翻了翻手中的個人資料,劉少卿撇了撇嘴。“一群白痴!”
其中一名年輕人似乎對劉少卿的評價不是十分滿意,漲紅了臉,鼓了鼓腮幫子要說話,卻被身邊的人一拽,硬生生忍了下來。
這些小動作自然逃不過劉少卿的眼鏡。“呵呵,還不服氣是。說你是白痴,都是誇你呢。不服氣啊,那好,我問你。哦,石匯是,你這次在重慶鬧事,打死了幾個洋人啊?”
那名青年怔了徵,沒有說話。
“不說話。我替你說,一個沒有?那麼問問你,咱們中國人,死了幾個啊?”
還是沒有說話。沒法回答。光當天在羅元義家被打死了十幾個,後面幾次械鬥又死了不少,具體的石匯自己也不清楚,那時候,自己已經被雙規了。
“沒話說了?一幫人學人家遊行鬧事,結果一個敵人沒打死,自己卻死了幾十個,最後鬧得國家要幫你們賠款,自己也還要掉腦袋。這樣的事兒都做得出來,不是白痴是什麼?豬腦子!”
“我知道你們心裡不服氣,再想我們是一腔熱血,想要報國,可惜……是不是?”
還是沒有迴音。
“哼!一腔熱血有用麼?啊?你們自己動動那點兒僅存的腦子想想,有用麼?我們中華有四萬萬人,英、法、俄、美各國加起來也不足我們人口的四分之一。一腔熱血要是有用,咱們早統治全世界了,還能讓洋人在我們頭上拉屎?”
“我告訴你們什麼有用。知識、和槍。沒有知識,我們永遠落後,沒有武器,我們一定會被欺負。皇上為什麼要救你們,是可憐你們那一點點熱血,所以把你們送到我這兒來,來幹什麼呢,很簡單,學知識,學怎麼拿槍。所以,在我這兒,把你們那可憐的熱血收起來,多動動你們僅存的那點兒腦子,好好學習,好好訓練,說不定一兩年後,你們的血,還值得流一流!”
劉少卿好不容易訓完了話,盯著幾人的眼鏡道:“聽明白了麼?”
幾人已經被訓懵了,那裡反映的過來,這讓劉少卿更加不爽。“在這裡,我是長官,當長官問你話的時候,你必須回答是!現在,聽明白了麼!”
幾人被吐沫星子噴清醒了點,趕緊答道:“是。”
“聽不見!大點聲!”
“是!”
幾人扯著脖子喊道。
“嗯,有那麼點兒意思了,現在,為你們剛才的反應,去給我圍著操場跑五圈,十分鐘內跑不完,今天不許吃飯,聽明白了麼!”
“是!”
話音一落,幾人連忙轉身跑向操場,開始跑圈。劉少卿向一旁的楊勇使了個顏,楊勇會意的去盯著去了,劉少卿這才對前來送人的方公公寒暄起來。
“唉,皇上真是宅心仁厚,這樣幾個傻蛋,還要費心營救。有勞公公還親自跑一趟。”
小方公公笑道:“咱家辛苦什麼,皇上才是辛苦呢。這幾個人傻是傻了些,但是皇上憐他們一片忠心,還有一點兒熱血,不忍心砍了他們的腦袋,這才費心用死囚秘密換了出來,特別交代要交給小兄弟你,你可得替皇上管好了。”
“方公公請放心,交到我手裡,絕對還皇上幾條好漢。”
小方掩嘴輕笑:“那好,你這邊既然已經安排完了,隨咱家進宮,皇上還等著見你呢。”
“哦,那有勞公公了,請!”
說著,兩人出了門,奔皇宮而來。至於石匯和吳炳南、何包漁等人,自有別人安排他們。
東暖閣,光緒看了看劉少卿,道:“人見到了?”
劉少卿行了個禮,道:“是,已經安排好了。”
光緒按了按眉頭,道:“這幾個蠢蛋,害的朕又賠了三十萬兩銀子。三十萬兩啊!現在練兵要銀子,建海軍要銀子,辦教育要銀子,連興商辦廠,也要銀子。黃河沿岸賑災要銀子,東北墾荒還是要銀子,朕已經捉襟見肘了,這幾個蠢蛋倒好,什麼便宜沒撈著,反倒要朕又貼進去三十萬兩!”
劉少卿連忙道:“皇上辛苦。”
光緒沒好氣的看看劉少卿:“連個馬屁也不會拍。”隨手丟過去兩份摺子,道:“看看,都是和你有關的。”
劉少卿紅著臉趕緊看,一份是廣南來的,彙報婆羅洲形勢一片大好,現在已經完全收復了蘭芳共和國的原有領土,正在向歷史上極盛時期的土地進軍,預計在年底,能夠全面控制婆羅洲西部地區。
對於華人在蘭芳忽然增強的軍事力量,荷蘭殖民政府很快將訊息上報荷蘭國內。殖民地當局的判斷,蘭芳的中國人很可能是得到了來自大清的秘密支援。但是一方面蘭芳共和國本來是大清的屬國,別說秘密支援,是公開支援,也是應當應分的。另一方面,荷蘭人在這中間所扮演的角本見不得人,也無法大張旗鼓的透過荷蘭政府進行抗議。所以,婆羅洲的戰局只能靠殖民地當局來投入兵力。
而荷蘭在東印度群島的殖民地當局雖然擁有數萬的士兵,但這些士兵只是民兵性質的僱傭軍,進幾十年的時間最大的作用是鎮壓當地土著和壓迫華人,根本沒有參加過戰爭。這些大多只裝備了前膛槍、採用拿破崙時期的佇列戰術的荷蘭士兵面對剛剛經歷中法戰爭的黑旗軍精銳怎麼可能獲得勝利?
另一份來自雲南,同樣說緬甸形勢一片大好,英國人現在已經不怎麼到緬北來了,算是來,也是大部隊龜縮在幾個大城鎮裡。至於到雲南遊歷的事情,提也不提了。
劉少卿看完後,訕訕的道:“皇上,這婆羅洲的事情,微臣倒是知道,但是這緬甸的事情……”
光緒白了他一眼,道:“還裝,朕當初一看這岑毓英的這條反客為主,知道是你小子的主意,這和你在北圻的時候,還有跟朕說的婆羅洲的打法如出一轍,你以為朕傻啊。”
劉少卿只能嘿嘿一笑,沒有說話。
光緒繼續道:“朕讓你看這個,是為了告訴你,你小子的辦法確實有效,而且,國家積弱,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沒有尊嚴。像緬甸,咱們強了,英國人不敢叫喚,被困在緬甸,不能惦記咱們的雲南。所以,你這邊朕打算加快進度,你準備準備,開始籌備徵兵建軍。”
劉少卿大喜,連忙道:“臣遵旨!”...看書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時間找到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