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鹽和食鹽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儒沛進入廣州府城的時候,感慨是很多的。&&& {}.{}{}.{}

穿越之前,他多次到廣州市,所謂的北上廣,乃是最大的都市,如今的廣州府,和千年之後肯定是不能夠比較的,但是也是有著另外的一番風味。

廣州府分為內城和外城,李儒沛聽過稟報,但這是第一次來看,所謂的外城,主要是商賈集中的地方,絕大部分都是商賈居住的地方,而且有不少的海外商賈,李儒沛看到外城景象的時候,都是大為吃驚,寬闊整齊的街道,井然有序的住房,大街上林立的商鋪和熙熙攘攘的行人,讓人絕不會相信這裡就是廣州府城的外城。

這就是商貿的力量,神奇的力量,有著巨大推動力的力量,誰也不能夠阻擋的力量。

李儒沛最為關心的還是治安問題,大凡商貿發達的地方,稍微不注意,就會出現很多的治安問題,這方面襄陽的經驗值得借鑑,巡捕房派出了專門的巡查組,每天都要到大街上巡邏,不過商賈的回答,讓李儒沛放心了,官府的巡捕房力量非常的強大,每日裡都要在內城和外城巡邏,加之鐵血軍的駐地,距離這裡不是很遠,土匪惡霸是不可能存在的,地痞無賴也是要遭受到重處的,商賈的回答,讓李儒沛想到了崔安潛,大概是崔安潛專門告訴了崔慎由,所以崔慎由吸取了襄陽的經驗。

商賈對於廣州府外城的治安狀況非常的滿意,巡捕房的巡查讓他們能夠放心經營,鐵血軍駐紮在不遠處,更是讓他們能夠徹底放心。

對於鐵血軍的紀律,商賈也是讚不絕口,鐵血軍將士從來不騷擾地方,軍營所需的物資,也是規規矩矩來購買。錢貨兩清,從不拖欠,這讓廣州的商會,尤為放心,每年都要組織部分的商賈,專門去到軍營慰問。

可是李儒沛也發現了問題,那就是海鹽的氾濫。

嶺南道、黔中道和其他地方不一樣,畢竟這兩個地方是最後歸於南方道大行臺府管轄的,特別是嶺南道,因為地處偏僻。還有黃巢的破壞,經濟上一度處於崩潰的狀態,加之官府也不體恤百姓,反而更加瘋狂的盤剝,導致老百姓活不下去,很多的人背井離鄉,進入到江南西道和江南東道,造成了地方上大面積的蕭條。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南方道大行臺府統轄嶺南道之後,派遣了經驗豐富的崔慎由出任嶺南節度使。同時調派大量有能力的官吏來到嶺南道,應該效果是非常明顯的,進過接近兩年時間的建設,在商貿的帶動之下。百姓總算是穩定下來了。

可是嶺南道與其他地方比較起來,百姓的生活明顯要差一些的,這不是短時間之內可以提升的,商貿能夠帶動的主要還是府州所在地。大量村鎮的農戶,生活依舊貧困。

嶺南道的海鹽一直都是氾濫的,所謂的海鹽。其實就是將大海之水引到鹽田之中,曬乾之後,獲取到的海鹽,這樣的海鹽,價格相對低廉一些,不過海鹽雜質非常多,而且其中含有不少的毒素,食用之後,對身體的危害是很大的。

海鹽的顏色是淡黃色的,呈晶體狀,和白色食鹽看上去就不一樣。

李儒沛居然在廣州外城發現了海鹽,而且還有專門統銷海鹽的商鋪,可以想象,這些海鹽都是販賣到諸多村鎮和偏遠地方的,那些地方的百姓和農戶貧窮,能夠吃上海鹽就不錯了。

隨行的眾人都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可李儒沛注意到了。

大唐並不禁止海鹽的販賣,但一般情況之下,海鹽都不是用來食用的,北方需要的海鹽,一般都是醃菜用,南方需要的海鹽,有些時候用作藥引子,可以除開在嶺南道,南方道大行臺府管控的其餘地方,海鹽是非常少見的,而且販賣到各地的海鹽,都是經過再次的提純加工的,淡黃色的顏色幾乎消失不見了。

可這裡販賣的海鹽,統統都是淡黃色的晶體,看上去觸目驚心。

李儒沛是帶著擔憂來到節度使衙門的。

進入嶺南道,李儒沛同樣沒有告知嶺南節度使崔慎由,這是他的習慣,不願意擺架子,更不願意驚動地方官府,免得影響到地方官府做事情,人家若是知道了,肯定是需要出面迎接的,這樣大家都不好受。

發現嶺南道的海鹽氾濫,這讓李儒沛的心情不是很好,儘管他知道這裡面是有特殊原因的,官府怕也是沒有很好的辦法解決,但這樣的情況,不能夠長時間的維持下去,海鹽之中的毒素,對身體的傷害太大,何況南方本來就是潮熱溼潤的地方,病菌滋生很是瘋狂,百姓和農戶吃了這樣的海鹽之後,引發出來各種各樣的疾病,貧窮的百姓和農戶,更是無力整治疾病的,那就只有等死了。

最關鍵的是,貧窮的家庭之中,能夠吃到海鹽的,或者吃到足夠海鹽的,只有家裡的壯勞動力,一旦這些人倒下,就意味著一個家庭徹底垮掉,失去一切的希望。

崔慎由根本沒有想到,李儒沛來到了廣州府,而且出現在了節度使衙門的外面。

他急匆匆的迎出來。

“叔父,某是不請自來,看到嶺南道的情況不錯,特別是廣州府的外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建設的確是很不錯的。”

“王爺來到嶺南道,如此偏遠之地,應該是要早些打招呼的,某也好前去迎接啊。”

到底有著一層親緣關係,話不一樣,李儒沛沒有太多的客套,崔慎由也不羅嗦。

進入節度使衙門,崔慎由領著李儒沛來到了廂房。

剛剛坐下,沒有等到崔慎由開口,李儒沛就直接到海鹽的事情了。

“在外城的時候,某發現了一些經銷海鹽的商鋪,經過詢問之後,得知這些海鹽,大都是銷往偏遠之地,百姓和農戶食用的,應該在山南道、江南道、淮南到和劍南道等地,幾乎沒有誰食用海鹽的,某知道北方還有一些地方,百姓和農戶是食用海鹽的,嶺南道看來還有不少百姓和農戶食用海鹽,某有些擔憂啊。”

崔慎由的眼睛裡面射出一絲光芒,他想不到李儒沛居然能夠發現如此具體的事情。

“王爺,節度使衙門正在抓這件事情,可這裡面也頗多無奈,海鹽之價格,遠低於食鹽之價格,嶺南道諸多偏遠之地,百姓生活困頓,能夠吃得上海鹽就算是不錯了。”

看著崔慎由有一些無奈的表情,李儒沛再次開口了。

“某想到一個辦法,看看是不是可行,要求百姓農戶不準購買海鹽,此路顯然是行不通的,窮困之家庭能夠吃上海鹽就不錯了,若是想著要求百姓和農戶都吃上食鹽,此事怕還是需要官府出手的,只要能夠讓食鹽之價格和海鹽差不多,相信就不會有百姓和農戶購買海鹽了。。。”

李儒沛尚未完的時候,崔慎由就瞪大了眼睛,李儒沛剛剛完,他就開口了。

“此時不可,食鹽之價格,是海鹽的數倍,這其中的差價太大,若是食鹽之價格大幅度下降,且不官府無法承受,就是那些經營食鹽之商賈,也無法承受。”

李儒沛笑了,他知道自己的意思被誤解了。

“叔父不要著急,某的意思並非是降低食鹽之價格,而是由官府出面補貼,各級官府在仔細計算貧困百姓和農戶每年所需要的食鹽量之後,直接予以補助,讓這些貧困之家庭能夠用購買海鹽的錢來購買食鹽。”

崔慎由再次瞪起了眼睛,不過這次他還沒有開口,李儒沛就解釋了。

“需要花銷的銀子,南方道大行臺府拿出來,但有一,這絕不是每個人都能夠享受的,必須是那些確實貧困之家庭,才能夠享受,官府也要幫助和督促這些貧困之家庭,多多努力,早日擺脫貧困,能夠真正買得起食鹽。”

李儒沛完之後,崔慎由嘆了一口氣。

“王爺,嶺南道百廢待興,事情多如牛毛,如今又要操心這海鹽和食鹽之事,真的是困難啊,各級官府的人手都非常緊張,某曾經到諸多的縣衙檢視了,上至縣令,下至尋常衙役,忙的腳不沾地,以前官府主要就是負責錢糧和斷獄之事,如今完全不一樣了,民生最為重要,地方上若是出現了流民,甚至是百姓餓死之情況,縣令是要遭受責罰和重處的,這就牽涉到春耕和秋收,還有商貿之事,故而坐在縣衙是不行了,鄉村的耆老、裡正和甲首,都被壓得喘不過氣來,節度使衙門收到好多的信函,都是懇請增加官吏的,海鹽和食鹽之事,某倒是不特別擔心,只要能夠增加官府的官吏,這些事情都可以做好。”

李儒沛頭,表示認可,在他的要求之下,社會的分工雖然尚未明細,但官府的職責和以前的確不一樣了,按照原來確定的編制數,人手的確是不夠的。

“此事叔父可以專門寫一個奏摺,南方道大行臺府也在考慮此事,各級官府的人手都緊張,適當的時候,必須要增加人員了,只是這人才緊張的事情,叔父也是知道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解決,只能夠慢慢來,讓諸多的官吏辛苦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風中的失落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