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徐州城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徐州乃兵家必爭之地,可是如今的徐州城,早已換上了大紅色的大明旗幟,曾經的綠營清軍綠旗早已不知去向。城門口,身穿號衣的輔兵和民壯站在門口,城樓上也站著輔兵和民壯,這些已經被編入明軍編制的輔兵和民壯身上反穿清軍的號衣,頭上戴著清軍斗笠,只是把斗笠上的紅纓去掉。這些輔兵和民壯都是剛剛反正的綠營清軍。

達都率領的清軍主力在兩淮決戰中全軍覆沒,淮安一帶解除了地上懸湖的威脅,運河航道被重新打通。

明軍打通了運河航道,主力大軍便沿著運河北上。當明軍抵達徐州的時候,這座原本應當是兵家必爭之地的重要城池居然被明軍兵不血刃奪取,守城的清廷知府、參將和城內大小官員帶著守城的綠營清軍和民壯開門投降。

王羽兵不血刃拿下了徐州,投誠的清廷官員都保留原來的品級,但王羽並沒有像別的軍閥那樣原封不動的任用這些人員,而是把投降的徐州知府和參將調往其他地方,其中徐州知府被調去衢州當知府,徐州參將被調去安慶當參將。至於其他投降官員,也都另行安排,當地人出身的小官和小吏,暫時不好調動,就在當地就地安置,不過他們編入了大明吏部體系之後,今後會進行考核和重新安排,無法通過考核的都會被刷下來。

至於被刷下來的人會不會不滿,甚至是造反,這都無所謂了,你沒有本事,或者是貪汙受賄不幹好事,被刷下來也是活該。想造反鬧事?真把軍隊當空氣了?

至於反正的清兵和低階軍官,則進行重新篩選,一些不合格的都給裁剪出軍隊,發給他們一筆路費讓他們回家;合格的清兵留下來,被打散了之後分配到各部隊去。不過大部分留下來的清兵還沒資格成為戰兵,只能先從輔兵民壯做起。

曾經控制運河,擁有數百萬青壯年,在運河兩岸擁有呼風喚雨能量的強大幫會漕幫,如今也已經灰飛煙滅。

漕幫主要是船工和碼頭工人,那個年代還沒有正式的漕幫,真正的青幫是在雍正年間才建立的。但是黑道這種組織在中國已經有上千年了,宋朝就有潑皮。到了明朝的時候,依靠運河活下來的這一批人也都有自己的幫派,他們生計的工具就是來往運河的船隻。這些幫派的背後是運河上的商家,後臺是各級衙門,以及運河上的漕兵。

隨著清軍一路戰敗,漕兵被編入戰兵,結果全軍覆沒,死的死傷的傷,被俘的被俘,失散的失散,曾經強大的漕運綠營已經灰飛煙滅,十多萬漕兵如今大部分都在明軍戰俘營內,等待他們的命運,不是被編入鐵道兵,就是被送去各地當農民。

運河上的商家早就全部完蛋了,自從明軍奪取湖廣和南京,漕運徹底中斷之後,卸磨殺驢的清廷派出王熙,以清理貪官的名義,對這些商人痛下殺手。

已經失勢,對於朝廷來講毫無用途的商人根本就無力反抗清軍的屠刀,這些商人紛紛被抄家斬首,家人發配為奴。跟著倒黴的還有一大批清廷官員,因為漕運中斷,這些官員對於清廷來講也沒用了,也被當成肥豬宰了。

漕兵、漕運官員和漕運商人完蛋之後,那些船工和碼頭工人當然也都成鳥獸散。水師幾乎損失殆盡的清廷把大部分的船工和碼頭工人編入水師,結果水師全軍覆沒,現在那些船工和碼頭工人不是失散逃走,去了各地湖泊當了水匪,就是被關進戰俘營。還有一部分船工和碼頭工人,早在清廷準備入朝鮮的時候,就已經被編入綠營,去了朝鮮。可是他們的命運也沒有好多少,隨著清廷調遣駐朝鮮軍隊回關內,結果這些新編入漢八旗的清軍也分別在兩淮之戰和吳三桂北伐之戰中被殲滅,一部分人陣亡,其餘的被俘。

再加上前一陣子地上懸湖的威脅,曾經的繁榮的運河兩岸如今是人煙稀少,沒有被清廷徵去當兵的婦孺老弱也都在天地會的安排下離開家鄉,躲避可能到來的洪澤湖決堤。

浩浩蕩蕩的明軍船隊從運河上透過的時候,可以看到兩岸民宅都已經是十室九空,正午時分也看不到一絲炊煙,農田都荒蕪了,變成了一片雜草地。

王羽站在蒸汽內河炮艦的船頭,看著運河兩岸荒涼的景象,心中感嘆不已:連年戰亂,給百姓帶來深厚的災難。雖然說在原本歷史上的這個時空,是夔東十三家覆滅之後到三藩亂起之前短暫的和平時期,沒有發生戰亂,老百姓也因為番薯玉米等高產作物的引進,已經很少餓死人了,人口開始高速增長。卻因為王新宇穿越到這個時代,變成了王羽,而改變了歷史,使得戰爭延長了。可是王羽認為,這場戰爭是很有必要的,雖然給老百姓帶來的災難,可是清廷連續統治兩百多年之後,是給華夏的未來帶來災難!中國人變成奴才,後面的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國人由原來以華夏為自豪,逐漸變成了崇洋媚外,華夏的文明遠落後於白皮。

到了二十一世紀,白皮控制住世界上最多的地盤,華夏十多億人哪怕想要回自己正常的海權都遭到白皮壓制,從生存空間來講,黃種人在世界上的空間被壓制。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白皮為何不壓制黑鬼,卻壓制黃種人?因為白皮很清楚,黑鬼的智商不足以對他們構成威脅,而東亞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

為了將來華夏子孫的生存空間,讓今天的百姓付出一定的犧牲是值得的。

徐州城外,已經成為一座偌大的難民營,難民營內擠滿了運河兩岸遷來的婦孺老弱。他們的丈夫、父親、兒子、兄弟如今大部分都在明軍戰俘營內,還有的人已經陣亡。這些老百姓原本都是運河船工和碼頭工人的家人。

見到南王的車隊抵近徐州,難民營內的老百姓們紛紛跪在地上大呼千歲。

“各位父老鄉親們,都起來吧!”王羽做了個手勢。

難民們紛紛起身,一名白髮蒼蒼的老太太拄著柺杖站了起來,在孫女的攙扶下上前。警惕的親兵立即攔住祖孫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