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北伐計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清軍大敗,八旗騎兵騎上戰馬,率先逃命。成群的騎兵從清軍步兵人群中穿過,不計其數的清兵遭到踐踏,被踩成肉泥。綠營軍折斷的旗杆倒在地上,成千上萬的馬蹄從變成破布的旗幟上踩踏過去,滿地都是哀嚎的綠營清兵。被八旗騎兵踩死踩傷的綠營步兵,甚至比死在吳軍手中的還多。

畢竟八旗騎兵的四條腿比綠營步兵的兩條腿跑起來要快得多,能夠較快的逃過吳軍追殺。只是綠營步兵堵住道路,八旗騎兵不顧一切,從綠營步兵身上踐踏過去。

八旗騎兵踏著綠營清軍的屍體逃離了戰場,把剩下的綠營清軍丟給吳軍。

清軍主將也跑了,綠營清軍主將趙良棟、王進寶、張勇等人畢竟都有騎馬,他們帶上同樣有騎馬的親兵,把步兵丟給吳軍,自己帶著親兵和高階軍官逃命去了。

“留下一千人對付韃子步兵,其餘的弟兄,隨本將來!”高得捷讓親兵發出旗號。

吳軍騎兵分出一千人,對清軍步兵進行追殺。不時有清兵被吳軍騎兵追上,不過吳軍騎兵並沒有揮刀砍下清兵的腦袋,也沒有策馬去撞擊,而是圍繞在清軍的外圍打轉,還不時用騎弓射箭。有的騎兵裝出向清軍衝擊的樣子,衝了幾步,砍死一名清兵,又立即轉回。吳軍騎兵如此舉動,是刻意驅趕清軍,把他們往洢水驅趕。

潰敗的清軍被吳軍騎兵驅趕得擠成一團,人和人之間相互踐踏,不計其數的清兵被自己人擠壓,有人不慎摔倒的,馬上就有成千上萬只腳從他們身上踩踏過去。

可是外圍的清兵,還在往中間擠。外面有吳軍騎兵圍繞著他們放箭,戰馬撞擊,馬刀劈砍,總之外圍是危險的,每個人都要往中間擠,結果擠成一團的中間一片混亂,不斷有人被擠倒在地上,被踩成肉泥。

吳軍騎兵後面,成群結隊的吳軍步兵已經壓了上來,遠遠的就是一陣拋射的羽箭,鋪天蓋地猶如漫天飛蝗一般落了下來,外圍的清兵慘叫著倒下一大片。

看到己方步兵出現,部分吳軍騎兵往北趕,從北面切斷清軍退路,把清軍西南驅趕。南面出現的吳軍步兵,把清兵往西北方向驅趕。而在清軍的西面,就是洢水。

最前面的清兵,被人擠入河中,他們想要站起來,後面的清兵又擠了上來,於是第一批落水的清兵就被撞翻在水中,根本就站不起來,不計其數的清兵被活活淹死在水中。還有一些來不及脫下鎧甲的清兵掉進水中之後,被人撞擊一下,站立不穩,摔在不過齊腰深的水中便站不起來,身上鎧甲的重量,加上從身邊經過的人撞擊,使得他們無法起身,在絕望和恐懼之中淹死在不足三尺深的水中。

不斷還有清兵像下餃子一樣掉進河中,沒有倒在水裡的清兵拼命的涉水往對岸逃跑,有的人涉水走了幾步,便一腳踩空摔在水中,之後就再也爬不起來,後面的人踩著他的背涉水過去;還有的人一腳踩入深水區,轉眼之間便沉入水底。

洢水河邊,清軍落水者不計其數,不知道多少人淹死在水中,只有極少數幸運者,才能逃過對岸去。

吳軍步兵抵近河邊,對準水中不斷放箭。

清兵若是脫了身上的鎧甲,就會被亂箭射死在水裡,若是不脫掉鎧甲,就會淹死在水中,河岸上和河中,哭喊聲慘叫聲混成一片,亂哄哄的人群還在不斷往水中擁擠。

“差不多了,讓人喊話吧!”吳三桂看著綠營清軍的慘狀,向身邊的部將下了命令。

“投降者免死!”吳軍官兵拉開嗓門,向清軍喊話。

聽到投降者免死這幾個字,絕望的清兵就像是聽到天籟之音,紛紛跪在地上,向外圍的吳軍舉手投降。

……

吳三桂大獲全勝的訊息傳到南京,全城軍民一片歡慶。

“北伐!大局已成,倘若此時傾力北伐!一年之內,偽清必亡!”張煌言提議道。

黃宗羲道:“對!北伐中原!當搶在吳三桂之前力克京師,迎接聖駕入京,我江南一系方可佔據正統。倘若被吳三桂先入京,聖駕又在吳三桂手中,從此我等將受制於人。還望王爺當機立斷,出兵北伐!”

王餘佑卻說道:“北伐大計,不可操之過急。我軍連年征戰,糧餉彈藥消耗極大。而我軍又是火器化的軍隊,一場戰役下來,彈藥消耗嚴重,如今尚未準備就緒,至少需要三個月的準備時間。”

姚啟聖道:“一年之內滅亡偽清,根本就不可能。別看吳三桂攻勢兇猛,但是過了黃河之後,吳三桂進展就沒有那麼順利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王新宇看著地圖,指著黃河下游說道:“對,申之和熙之兩位軍師言之有理!若是急急忙忙北伐,不僅會讓我軍遭到挫折,更會導致無辜百姓受害!各位請看,我軍若是北伐,是從黃河下游往北進攻。先不說黃河下游,就說我軍沿著運河往北,韃子若是扒開洪澤湖的大堤,淮河下游,甚至揚州一帶,都會成為千里澤國!我軍有水師戰船,倒是損失不大,只可惜江淮一帶上千萬百姓了!”

因為黃河改道,奪淮入海的緣故,原本是淮河下游的洪澤湖,被黃河泥沙灌入,導致湖底升高,高出了江淮三丈以上!

只有江淮一帶完全控制在手中,尤其是控制住洪澤湖,才能解除地上懸湖的危險,方可從東路北伐,否則北伐大軍還是走西線最安全。

“若是不走運河,我們走西面地勢較高的鳳陽、臨壕和靈璧一線,雖然避開了洪澤湖地上懸湖,卻是脫離了運河,對我軍輜重運輸補給不便!王爺,若要成大業,不可有婦人之仁!韃子若是扒開洪澤湖大堤,我軍有水師船隻,損失不大,只會損失百姓!為了成就大業,損失一點百姓又如何?”李光地說道。

王新宇說的,走鳳陽、臨壕和靈璧一線,其實就是後世的京滬鐵路走向,京滬鐵路所在的位置地勢較高,避開了淮河下游洪水泛濫區域。

“還是走運河!”顧炎武道,“我們可以派遣一支奇兵,奪取洪澤湖。控制了洪澤湖大堤,即可阻止韃子放水淹江淮。”(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