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公司護衛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江志平本來身強力壯,但是因為受傷,傷口剛剛癒合,擔任教官的李銳讓他休息幾天,不要參加訓練,可是他不聽。現在,江志平感覺自己有後悔了,本來還以為,自己一個老兵,參加這新兵訓練應該很簡單的事情。可是開始訓練之後,怎麼會那麼難呢?

每天早上,寅時三刻就要起床了,也就相當於早晨四半起床。起來之後,集合,然後十里路的越野跑。

越野跑這對這個年代的人來其實不算什麼,這時候沒有公路鐵路,沒有火車汽車。長途跋涉,包括士子進京趕考,全憑人的兩條腿,能夠僱得起車船的人畢竟是少數有錢人。

但是接下來的訓練,就有些枯燥無聊了:站隊列訓練。

每天早飯之後,也就是早上七就開始站,再聽教官的號令,立正、稍息、向前看齊、向左看齊、向右看齊、左轉、右轉、齊步走、齊步跑、橫隊、縱隊、集合、解散、報數等方面的訓練。

比起一些剛剛進入護衛隊的新兵來,江志平算是好的。

很多新兵連左右都分不清楚,大家向左轉的時候,就有些人向右轉,結果和戰友面對面了。見到做錯的新兵,那些穿著大紅色軍服,人高馬大,手裡拿著皮鞭的洋人兵就毫不客氣的一鞭子抽打下去。

雖然江志平分得清左右,可是每天從上午到下午都要站在烈日下暴曬,這感覺別提有多難受了。

婆羅洲島的秋天,太陽還是那麼毒,就和江南的夏天一樣。站在太陽下暴曬,而且不許擦汗,不許有別的任何動作。上午訓練結束之後,衣服早就變成了水裡撈出來的一樣。換上乾淨的衣服,下午一個訓練,又溼了,又得換掉。

而且王將軍對衛生的要求非常嚴格,簡直是苛刻:髒的衣服要及時洗掉,每天都要至少洗兩次澡。

訓練中出現錯誤的,還要被懲罰繞著軍營跑。

圍繞軍營一圈,就是接近兩裡,被罰的士兵至少要跑十圈,完不成的不許吃飯。

夾在隊列訓練中間的是修建新的營房,目前住的是帳篷。按照王新宇的要求,新兵都要去砍伐樹木,挖掘壕溝,搭建營房。

下午訓練到申時,然後就是兩個時辰的砍伐木頭,挖壕溝,修土城,建營房。

到了晚上,躺在床上的時候,渾身感覺好像脫了一層皮一樣。所有的新兵都被曬黑了,有些人已經開始脫皮。

王新宇親自帶著親兵,一間間帳篷的視察,讓新兵們用針刺破水泡。

“將軍,我們都是戰兵吧?”看到王新宇進來,江志平提出了心中的疑問。

王新宇看著江志平,很肯定的告訴他:“對!你們都是戰兵!”

“那為何我們還要訓練挖壕溝,修土城,造營寨呢?”

“這個問題問得好!”王新宇在一名士卒的床上坐了下來,“今天我就和你們談談公司護衛隊和官軍的區別!公司護衛隊裡面,儘可能的減少輔兵,增加戰兵。所以戰兵也需要承擔挖掘壕溝,修建工事的作業。至於運輸補給,則直接由公司運輸部門來擔任,這樣我們就可以減少很大一部分的輔兵。而在攻城的時候,打造攻城器械,是隨軍工匠的任務。當然,輔兵還是有的,譬如砍伐樹木,攻城的時候推著車前進,或者是挖掘地道實施穴攻,這些都要輔兵來完成。不過有一就是,戰時,無論是動用公司運輸隊還是招募隨軍工匠,都要公司支付工資的。”

這麼一,大家都明白了,因為是公司,是個賺錢的機構,不可能平時都養著那麼多輔兵。減少了輔兵,也就減少了公司開銷。

“戰兵要自己修建工事,那在修建工事完之後,還有力量作戰嗎?”江志平又提成一個問題。

王新宇笑道:“修建工事是輪流的,有了防禦工事之後,你們流的是汗水,而對手卻要付出流血的代價!因為你們躲在工事內打擊敵人,要比敵人進攻安全得多,也省力得多!”

經過幾天的適應期之後,接下來,每天晚上還要開辦文化課,所有的新兵都要去學習。

一開始士兵對學習十分牴觸,但王新宇告訴他們:“你們要學會用火炮,就要有文化知識!要學會各種戰術,計算敵人的數量和糧草,這些都需要文化知識!要制定對敵人的戰略計劃,也需要文化知識!你們要在海上作戰,這個更需要文化知識!”

秀才楊潤清不會種地,本來去了一個華商的金礦,但幾天就被人炒了魷魚。這時候他已經是連飯都吃不上了。結果看到王新宇這裡招募教書先生,楊潤清就屁顛屁顛的跑過來應聘。

聽是給那些大頭兵教課,楊潤清後悔得臉都青了:“不行!他們大字不識一個,教他們讀書,這個也太難了吧?”

王新宇告訴楊潤清:“你的任務很簡單,我不要他們都能考上功名,只要士卒們都能識字就可以!”

“王將軍,晚生一個人要教那麼多學生識字,這怎麼做得到?”楊潤清提著的心放了下來,但還是擔心那麼多人沒辦法教。

卻見王新宇拿出一塊黑板,還有粉筆,告訴楊潤清:“這個簡單!你用粉筆在黑板上面寫字,教他們識字就好了!”

“他們要學習寫字嗎?我們也沒有那麼多毛筆啊?”

“不需要毛筆,教會他們用鵝毛筆就好了。”王新宇自制了許多鵝毛筆。這是從洋人那邊學來的,當年的西方人有石墨筆和羽毛筆兩種,而中國人喜歡用墨水,因此王新宇選擇了羽毛筆。因為鵝毛比較大,也比較堅硬,適合用來製造鵝毛筆,成本又低。再,學會用硬筆寫字,比學會毛筆要容易得多。

潘瑩也成了軍營的老師,她除了教士兵們識字之外,主要是教南洋的地理。

為了激發士氣,王新宇還自己編了一首詩:假如我們不去打仗,敵人用屠刀殺死我們,還要用手指著我們頭顱:看哪,這就是奴隸!

雖然訓練十分辛苦,但是在軍營裡面生活有保障,而且每天大米白麵管飽,還有肉可以吃,每個月還有二兩銀子的軍餉可以拿,這樣的好事情,使得這些樸實的農家弟子都拼了命的咬牙堅持。不過即便是這樣,還是有不少人因為不合格,被公司護衛隊篩了下去。

被篩下去的人,王新宇給他們兩條路:第一條路是去公司其他部門做事情;第二條路是自謀職業,譬如開拓荒地,或者是去挖礦。大部分的人都選擇了去南洋公司上班,謀取一份工作,譬如碼頭工人、水手、搬運工,或者是去南洋公司的工地工作。

南洋公司的幾處大工地已經開始籌備,一處是位於卡普阿斯河上游,卡普阿斯山脈上修建一座攔河水壩,準備在這裡修建水泥廠、玻璃廠、磚廠和陶瓷廠。利用水力提供的能量,可以給爐子提供風力,增高爐溫,能夠燒製出水泥和玻璃。至於水泥和玻璃的製造方法,王新宇都懂得如何製造,只要到時候交給潘家去做就可以了。坤甸城內,正在修建一座紡織廠和服裝廠,潘家有的是錢,這些錢投資下去,不怕收不回來。而在坤甸港區,又修建一座造船廠,用來建造商船和漁船。

而另外一處大工地,是在定國灣。一些報名去公司上班的人,將會被王新宇帶去定國灣。定國灣,將會建造一座鋼鐵廠和一座兵工廠,還會修建新的城市,港口,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

至於潘瑩提出的,去安南開採鐵礦石和煤礦的計劃,那還得等到回到馬尼拉之後,同潘六商議。王新宇手裡沒那麼多銀子,根本做不了那麼多事情,這一切都需要潘家出錢。

“要搞那麼多的工程,就我們潘家一家,也沒那麼多錢啊!”潘瑩無奈的,“還得等爺爺找他們投資,如果他們肯出資入股,那麼這些計劃就不成問題了。”

王新宇也知道,潘家雖然財大氣粗,但要搞那麼多工程建設,僅僅憑潘家一家的力量,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的,這需要南洋的華商一起投資,才可能建成一家真正的可以和國家抗衡的超級大公司。

事實上,潘瑩非常願意讓爺爺把所有的資金都投入到南洋公司去,因為她看到南洋公司未來美好的前景。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潘瑩總是一個人把玩著自己捏成的一個泥偶。如果仔細看的話,可以發現那個泥偶很像王新宇。

“王公子,可惜你有了未婚妻了!如果沒有,那該多好!”潘瑩輕輕摸著泥偶。

真實的歷史上,潘六因為兒子和孫子都很無能,最後在繼承遺產的問題上,都不同意老爺子把遺產繼承給孫女。最後潘家四分五裂,潘瑩後來嫁給了一個李姓的爪哇島華商。而潘家,那些敗家子們不久就敗光了財產。而潘瑩嫁到爪哇島之後,李家在她幫助下發展成為爪哇島的富商,但後面碰到印尼的荷蘭人屠殺華人,於是潘瑩帶著李家的子孫不得不去了新加坡。李家雖然富有,可是富不過三代,幾十年後,潘瑩死後,李家的子孫又把財產敗光了,這樣一位奇女子,在歷史上也沒留下名氣,積累的財富被後代敗光。但有潘瑩留給了李家後代良好的基因,又過了一百多年後,李家的後人又重新翻身,有的成了新加坡的富豪,有的成了新加坡政界重要人物。

婆羅洲島上,農民們在四處開拓荒地。有了公司護衛隊的保護,擊退了幾次食人生番的進攻之後,那些山裡的食人生番再也不敢來襲擊開拓荒地的漢人。

江志平的父親,還有那些村民們都十分高興,因為南洋公司和原來的官府不一樣,公司護衛隊保護農民們的安全,但又不向他們徵收苛捐雜稅,又不用服徭役,這裡又沒有縣令、酷吏來剝奪他們的收入,開拓荒地所得的收入,都是農民自己的。吃不完的糧食,可以拿來賣給南洋公司,還能養殖牲畜和家禽,養大後賣給南洋公司。公司按照收購價,向農民購買手裡的農產品。

不過村民們不知道,其實他們賣出了農產品,南洋公司其實是賺到錢的。表面上看起來,農民不納稅,但農民賣出的農產品,買入的生活用品,農具之類的,其實都等於上繳了一部分收入所得給了南洋公司。

此外,南洋公司還在坤甸城內設立了法院,警察等機構,用來解決民事糾紛,處理刑事案件等。南洋公司,成為了實際上的婆羅洲官府。

把女兒嫁給了江志平的劉嬸,這時候發愁了:因為她畢竟是女流之輩,勞動能力有限。看著別人在護衛隊的保護下,興高采烈的開墾一片又一片的荒地,她自己卻只能乾瞪眼。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時候,女兒卻給她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南洋公司鼓勵養殖業,母親可以去養豬,養雞鴨,這樣不需要太多地,只要有一塊養殖場就好了,南洋公司可以提供貸款。至於養殖牲畜和家禽的糧食和飼料,可以找南洋公司購買。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