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上海知府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地處長江口的上海,這座新興城市已經超過了北京和南京,成為東方最大的城市,上海知縣姚廷遴(字純如)也水漲船高,就在上海衙門不用挪動地盤,就從七品知縣,一路升為六品知州,五品知州,四品知府,現在又變成正三品的知府,和順天府、應天府這些高階的知府一樣的品級了!

原本被清廷改名成江寧府的南京,現在又被改回南京的名字了,原江寧府衙門,換了一個牌子,變成應天府衙門。

順天府目前還在清廷手中,等今後收回北京之後,王新宇打算把順天府、應天府和上海府的知府品級再次提高,變成和總督一樣品級的正二品,甚至是從一品大員!

位於上海城隍廟附近的上海老城區內,上海知府衙門就設在老城區,知府大人姚廷遴坐在知府衙門的客廳內,正在宴請黃宗羲、祁班孫、顧炎武和方以智等一批江南名人。

“姚府尹真是可喜可賀啊!四年前還是七品縣令,今天已經升為三品知府了!”祁班孫拱了一下手道。

黃宗羲哈哈大笑:“還是純如老弟有眼光啊!四年前王爺請你去當嘉興同知都不去,寧可在上海當七品知縣。當年好多人還嘲笑純如老弟太傻呢,如今看來,純如老弟才是真正的先知先覺啊!”

區區四年時間,從七品縣令升為三品高官,這提升速度確實坐火箭了,姚廷遴就地升級,連衙門都沒有挪動,就一路升官,確實令人羨慕。不過這姚廷遴事實上也是能人了,他出生於崇禎元年,崇禎十四年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此人很有才華,但一直沒有考取功名,而且此人敢說實話。

真實歷史上,范文程的第三子範承勳出任兩江總督的時候,範大漢奸的兒子居然被康熙和歷史學家都標榜為清正廉潔的好官,但是姚廷遴寫的書裡面,就真實記錄了範承勳的種種劣跡,姚廷遴在他的書裡面寫道:範總督南下視察上海,場面豪華奢侈不必說,犒賞、禮儀卻件件照收不誤,縣中費銀五千兩。海關官特備豪華遊船從蘇州趕到上海,擺酒於船內,演戲飲酒而去,禮金亦費五百兩。做到兩省總督,下僚送禮,一概全收,貪婪極矣。自稱文正公之後,豈料文正公之子孫,有如是不肖哉。

姚廷遴極有才華,由於他是明朝時期浙江布政使姚永濟的從孫,到了清朝的時候又擔任過一段時間縣吏,加上他精通醫學,當年王新宇攻下浙江,急需用人,於是黃宗羲等人就推薦了此人。

雖然姚廷遴沒有考取功名,但是在黃宗羲等江南士子眼中,是姚廷遴不願意考取清廷偽朝的功名,所以就推薦了此人。

這姚廷遴也確實是一個能人,自從擔任上海知縣以來,城市建設工作就做得非常好,在這四年之內,上海灘上出現了一棟棟豪華的大樓,從蘇州河往南,沿著黃浦江鋪設了一條水泥馬路,被稱之為外灘。蘇州河以北,沿著黃浦江,修建了大量的碼頭倉庫,各種工廠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上海。

姚廷遴一心投入到城市規劃建設中,他還親自參與,設計了上海未來發展的藍圖,規劃了工業區、商業區、住宅區、碼頭區等,即將修建的京滬鐵路(南京到上海)也在規劃之中,目前正在修建一條從閘北區通往吳淞口的鐵路。

從閘北區通往吳淞口的鐵路,把蘇州河以北的住宅區、工業區和碼頭連線在一起。這條鐵路可以辦客運,從住宅區出來,去上班的人們能夠搭乘軌道馬車去工業區和碼頭上班;工業區生產出的貨物,也能透過在這條鐵路上執行的軌道馬車,送往碼頭,裝上船運送往南洋再轉運去歐洲,或者漂洋過海送往對岸的美洲。

當年的土地都集中在地主士紳手中,要建設城區,建造工廠,修建鐵路,建造碼頭倉庫,城市建設要發展,這一切都需要徵地。

上海灘附近的農田,因為地處水網地區,地勢低窪,並不適合種植最賺錢的桑田、棉田和茶林,都是一大片的水稻田。

從明中期張居正執行一條鞭法開始,江南地區就極少生產稻穀了,當地的收入主要是以桑田和茶林為主,因為從明中期開始,農民交稅繳納的是銀子,地主收租也是收銀子,而土地肥沃的浙江,農業稅自然也比較高。既然收稅改成收銀子,那麼種植桑葉和茶葉這些高利潤的農作物,豈不是比種植水稻更加划算?

所以說從明朝中期開始,浙江真正富裕的士紳都是依靠絲綢和茶葉的收入,而天下糧倉也從江南轉移到了湖廣。

地勢低窪的上海灘,卻不適合種植經濟作物,所以當地人仍然是種植水稻為主。其實在那個年代,依靠種植水稻的江南地主,並不是那麼有錢的。上海灘一帶人口密集,人均土地面積並不多,很多小地主家裡也就是二十畝地,真正的大地主,都在嘉興、蘇州、杭州和寧波等地。上海灘附近是以小地主為主。二十畝地租給農民,一年每畝地收成三石左右,賣給糧商也就是三兩銀子最多了。

農民交地租是一半,也就是上交一兩半銀子。

擁有二十畝水稻田的地主,一年全家的地租收入不過三十兩白銀。此外這些小地主都是沒有功名之人,還要交二兩銀子的稅收,只剩下二十八兩。這二十八兩白銀的年收入,只比一名瓊州軍的普通小兵高一點,還不如一名小軍官的收入了。

所幸的是,上海灘河網地區魚蝦資源豐富,這樣那些小地主才能勉強維持家用。若是碰到災年,那真的是地主家裡都沒有餘糧了。

而有門路的大地主大士紳,他們不會留在這裡守著沒有多少收益的水稻田,而是大量兼併桑田和茶林,而且他們身上有功名,可以免稅!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再加上因為清軍來到江南之後,江南不少士紳被殺,大量土地落入到旗人手中。明軍收復了江南之後,驅趕了旗人,很多農田於是被分配給了農民,所以江南田價從明末時期每畝二十兩銀子,跌到現在的五兩銀子。

正因為水稻田價格下跌,這也給姚廷遴徵地修建城市創造了好機會。(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